【事件】2012年高考語文考試昨天上午結束,各地作文命題已經公布並受到廣泛關注。其中,北京卷題目:火車巡邏員老計的故事。廣東卷題目:想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上海卷題目:心靈中閃過的微光。江蘇卷的題目:憂與愛。【各地高考作文題廣受關注 試題貼近時代體現人文關懷】
中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 恢復高考三十多年來,高考作文題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熱點和時代的變遷。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也不例外。對此,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張春蔚做如下點評:
張春蔚:每年高考試題當中參與度最高的一道題目莫過於高考的作文題,不管你考不考試,這道題目是每個人都有話要說的,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成為所有人關注的一個熱點。
可以說從一道語文考試中的作文題應該看到的是天下文章,我們可能還記得「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樣的讓人頭腦空白的考試題,可能記得很多流行歌曲也是作文材料,每一道作文題的背後都是教育的探索和對教育的理解。
來看一看目前所知道的今年的一些考試題,安徽省的是「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重慶是「拯救冷酷的工人」,而浙江的考題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上海是「曾被捨棄的微光」,天津的是「清水還是濁水」,而北京是「火車巡邏員」的故事。從這些內容上看,這些材料其實都是一些身邊的小事,每一件小事背後有著它自己的生活邏輯,平凡人的平凡事卻能看到不平凡的襟懷和大哲。
幾乎我們看到的所有單獨命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語文卷作文題,都不是命題作文而是材料作文。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人生的路很長,不是每個人都能做領跑者,但是做一個鼓掌的人,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做一個給人做錦上添花的人,其實也是人生的價值。
再比如福建的語文題目當中用的是作家馮驥才的一句話,「運動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內看你使用了多少時間;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你跑了多少路程。」這些話既可以看出哲理,而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思索。
當我們看到這些考試題的背後,發現現在的語文考試題回歸到了身邊的常見事,寫的是人生的常情,而關心的是人生的長態。面對這樣一些作文題,倒不如說我們的教育正在回歸我們最需要的東西,不是把孩子們考倒,而是讓孩子們考好,考出真知,考出他們真的思索。
評論員簡介
張春蔚,女,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多檔電視節目嘉賓、策劃。曾供職於《成都商報》、《證券時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特約評論員。新疆電視臺(天山論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