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如椽巨筆微信公眾號
我的職場初體驗
2018年8月1日,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在深圳海關某下屬事業單位擔任行政文秘。同很多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一樣,還沒來得及告別大學美好時光的我,在一片混亂與迷茫中匆匆踏上工作崗位,開啟了自己的職場之旅。
初識海關
在很多人眼裡,海關是一個略帶神秘色彩的部門。相比其他公司,海關更像一臺設計精密的機器,每天有條不紊地運轉著。首先是紀律嚴格,「上班佩戴工牌,女生不許披肩散發,辦公桌保持乾淨整潔」,這些聽起來像是小學生守則一樣的規定,卻每天真實地發生著。其次是保密規定,海關對各類文件、辦公設備實行嚴格的保密管理。記得剛到單位時,我對這方面的規定不熟,本想著把電腦上的文件帶回家繼續學習,結果剛插入U盤,系統立刻報警,嚇得我趕緊把U盤拔下。就是身邊這些事無巨細的種種規定,讓我對海關的工作,以及對海關嚴明的紀律有了更深的了解。
儘管規矩繁多,我依然很快適應了這種工作氛圍,並在同事的幫助下開始慢慢接觸各類事務。到單位第二周,部門領導就開始讓我獨立組織會議。那是臨近下班時間,深圳海關臨時下發通知要求各部門召開緊急會議,由於我負責會務工作,所以不得不留下加班。當時會議室裡黑壓壓的全是各部門領導,我坐在會議室一頭,手裡刷刷地記錄著會議內容。由於緊張,整場會議我都一動不動地端坐著,2個小時下來,我已經累到腳都難以挪動了。經歷了那一次會議之後,我才慢慢開始變得大膽起來。
應對挑戰
隨著對崗位的不斷熟悉,我漸漸開始接觸一些不同類型的工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部門領導讓我和同事合作撰寫一篇關於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的紀實報導,並參加關區評比,時間只有短短的24個小時。那時,我正在為轉正考核忙得焦頭爛額,實在無法保證自己能夠在一天之內完成這樣一篇稿件,更重要的是,我完全沒有紀實報導方面的寫作經驗。迫於形勢緊急,我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幸運的是,大學期間我曾在一家雜誌社實習過一段時間,於是我馬上聯繫了雜誌社的一位編輯姐姐,向她訴說難處。而對於身經百戰的編輯姐姐來說,這實在是小菜一碟。她很快敏銳地指出了我的困難所在,並且一一提出解決方案。經過前期的大量準備,夜晚9點鐘,下班回到家的我立即打開電腦,開始撰寫稿件。經過3個多小時的逐字逐句斟酌,結束最後一句話的我將文章發送到郵箱後,倒頭就睡著了。
第二天,當我頂著嚴重的熊貓眼踏進單位時,心裡早已把這事拋到腦後了。因此,當部門領導一臉微笑地和我說稿件被評選上時,我竟有些反應不過來。畢竟,一夜之間寫就的文章能夠獲得關區的一致肯定,這可是我根本沒料到的。
有了撰寫稿件的成功經驗後,部門領導似乎對我的寫作能力充滿信心,又交給了我一項重要任務一—給單位某位領導撰寫個人故事。結合上一次的寫作經驗,我很快理出思路,首先需要對領導進行一次個人採訪,然後再撰寫稿件。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採訪,我緊張地坐在領導對面,手腳不知何處安放。平時都是我聽領導安排工作,現在自己倒成了主動的一方,不僅需要控制採訪節奏,還要引導對方說出自己需要的東西。領導似乎看出我的緊張,先是給我倒了一杯水,然後又欣然答應了我錄音的請求。一陣手忙腳亂之後,我們正式開始採訪。由於缺乏經驗,採訪過程中有好幾個問題我都表述得不夠準確,但領導依然竭盡全力一一解答。就這樣,在磕磕碰碰中,我完成了這次採訪。由於前期準備比較充分,周一上午,我順利把寫好的稿件交給了部門領導。
多問多聽
在同事的熱心幫助下,我很快融入了單位的工作氛圍,並從一個打招呼都會臉紅的「職場小白",變成一個可以從容安排各項工作的職場小幫手。這裡面既有自己的辛苦付出,更有同事給予的經驗與智慧。記得剛進單位時,領導安排任務後,我總是照著自己的想法蠻幹,有時忙活一天,做出來的效果並不如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理解領導的意圖。吸取教訓之後,每接下一項任務,我總要先徵集一下領導或同事的意見,看他們有沒有快速、便捷的解決方法,然後在綜合別人意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這種方法使我在工作中少走了很多彎路。
儘管很多事情可以請教同事,但更多時候,工作上的知識還得靠自己不斷積累和領悟。我所在的部門,幾乎每天都會有大量來自海關總署和深圳海關的業務文件,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中文系畢業生來說,要理解其中的技術術語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時候,我都是前看後忘,完全抓不住要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每天早上提前20分鐘來到單位,堅持學習業務文件,漸漸地,自己對各項工作的認識也明朗起來。
在每天不斷與各種問題打交道的過程中,3個月很快過去了,我順利轉正,並獲得了部門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比起剛入職時那個戰戰兢兢、說話做事總怕出錯的自己,我已經變得越來越從容,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當然,比起經驗豐富的同事,自己應該學習的東西依然很多,相信未來一定還有各種各樣的挑戰在等著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