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製鹽:你知道有個世代製鹽的村子叫「辛立灶」嗎?

2020-12-09 棗娃娃

{專題策劃·非遺印記}

人工製鹽:你知道有個世代製鹽的村子叫「辛立灶」嗎?

作者:棗娃娃

辛立灶村製鹽場景

編者:

沿著渤海灣畔河北省的沿海小城黃驊市東行35公裡,在南排河鎮南臨近黃驊港的一隅,有一個名為「辛立灶」的村子,沿著南排河沿海公路,一路下來全是傳統的漁業村,卻唯獨只有這個以「灶」命名的村子裡的人,世世代代不打漁,唯以製鹽為生。

黃驊市位於齊國北部,為產鹽重地,所產海鹽統稱「長蘆鹽」,經久不衰,延稱至今。辛立灶村的製鹽歷史是不僅有歷史記載還有實物可考。

《周禮.地官.職方氏》記載:「幽州其利魚鹽」。《史記》稱:「燕有魚鹽棗慄之饒」。春秋時代,齊國以魚鹽雄天下。而據《黃驊縣誌》記載:自西周開始這裡就有產鹽歷史,春秋時期已開始盛產:「宋之鹽以河北稱冠,元之鹽以河間著,明則銀花玉液,馳譽長蘆」。

2008年8月,在村子的東南方就發現了一處戰國時期的遺址,發掘出諸多古代的煮鹽器具。據省文物部門考證,戰國時期這裡的先輩們就有用陶罐熬鹽的歷史,所謂「煮海為鹽」。辛立灶村名中的「灶」字,即古意「煮海為鹽的灶地」,「辛立灶」意為「辛辛苦苦建立起的煮鹽的地方」。

做為一個傳統鹽業為依託的沿海村落,辛立灶村總人口近500人,男女勞力300餘人,鹽田結晶面積3000公畝,年原鹽產量15000噸。

辛立灶村一處戰國時期陶罐煮鹽遺址

‖正文

即將進入村子我們就會發現,南排河這個漁業鎮雖然是沿渤海帶狀分布的,辛立灶卻硬是被包圍在了一個不靠海的灘涂之地。這也初步解開了為什麼村子裡沒有人從事漁業的謎團。灘涂包圍出海受到限制,又因為近海地鹼,不能種植,於是便祖祖輩輩利用這些鹽鹼地裡的灘涂發展起了鹽業生產。

|「水鬥」「搖車」和「風車」

我們的嚮導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驊人工製鹽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姬成國。姬成國新中國成立前出生在辛立村的一個鹽民家庭,16歲開始隨父輩學習製鹽工藝技術。他勤懇鑽研,吃苦耐勞,基本功紮實,並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是一個理論和實踐兼備的專業人才,有較高的聲譽。他向記者詳細地介紹了人工製鹽的工藝傳承。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功時,已經60多歲的姬成國真的是無比欣喜。

歷史資料圖片

姬成國感慨地說:「在我從事鹽業生產的這50年裡,經歷了從純手工製鹽逐步到機械化的過程。就說揚水用的工具吧,據說從150多年前我老爺爺那一輩兒的時候就是用的白條子『水鬥』,一次能鬥上五十來斤海水,後來我們就改用了木頭做的『搖車子』,先是靠人力,後來是靠牲口拉,再後來就改用『風車』了。」

姬成國所說的「水鬥」、「搖車」和「風車」實際上是自清朝開始,鹽民們所延續採用的柳鬥、水車和八面帆布風車等揚水設備,發展到今天使用的則是柴油機、電動機揚水,統一納潮供滷。其實在製鹽工藝的每個工序裡都有許多專業的工具,而每個製鹽業的發展階段,這些工具又有著一定的改進。

傳送帶直接將鹽傳送至堆場

「就拿扒鹽機具來說,最原始的工具是木耙,即利用一長方形木板作耙頭,當中安一木把,手拽木把扒鹽;1953年改用竹片耙,耙頭由若干竹片裝訂而成,竹片間留有空隙,耙刃包鐵皮,此耙主要扒活碴鹽;六十年代又改用了牽引式扒鹽機。」

但是也有些工具卻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像出鹽後清理鹽池用的除混工具,使用的木製除渾耙,又稱勾渾耙,趕渾耙,形如原始木板扒鹽耙,就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資料圖片
歷史資料圖片:1978年夏季推池比賽
現代推池作業

|從「五蓮子法」到「揚花看滷」

辛立灶所沿海灣海水濃度較高,據測算每120立方米海水可產鹽1噸。但製鹽對自然條件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辛立灶地處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的中緯度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日照為2801小時,年均風速4.64m/s,年均納潮時間達到1680小時。並且沿岸潮汐屬於不規則的半日潮類型,一般潮位2.5—3米,較少受大潮襲擊,十分有利於製鹽業。每年的3至6月份乾旱多風,海水蒸發量高,是製鹽的黃金季節。

採鹽作業

姬成國說:「人們把趁好時機搶時間出鹽叫做『搶伏茬兒』,意思是趕在伏天前趕緊把鹽都收了,要不然出的鹽的產量和質量都不好了,不過現在有了塑苫以後,天氣的影響就不是太明顯了。」而對於所產原鹽的質量,在黃驊市文化館提供的一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書》中記者見到明確標出:原鹽產品粒大晶潔,顆粒均勻,含鹽量高,質好味醇,久負盛名。精製鹽顆粒細小均勻,品質純淨、乾燥,潔白如雪,氯化鈉含量在99.3%以上。既是食用鹽的上品,又是化工、印染、冶金、煉油、食品等工業的上等原料鹽。

結晶的鹽

手工製鹽工藝工序複雜,包括修灘、整池、納潮、制滷、結晶、採收、堆坨、運輸等環節,其中每個環節又要經過很多道工序。在灘曬工藝中,制滷是關鍵,又俗稱「趕滷」、「導滷」。從一個池子流到另一個池子,鹽度從低到高的過程叫趕滷,直到25度的滷水才能結晶成鹽。

chuhunzuoye

在製鹽工業的個各工種中,技術工種是很重要的,迄今為止製鹽村中的各鹽灘的製鹽技術高手還被稱為「埝頭」。他們繼承了傳統的製鹽技術,並在長期的實踐中,延續和改進著各種工藝。憑多年經驗,各灘埝頭用「五蓮子法」和「揚花看滷法」測試滷水鹽度。姬成國現場一邊熟練地揚起水花,一邊說:「要成為一個技術熟練的老鹽工是需要非常有智慧而且經驗豐富的,經過長期的實踐,老祖先還發明了『五蓮子法』測試滷水。」

揚花看滷

「五蓮子法」就是取數顆重量不同的蓮子,依次編號,試滷時,將一號蓮子投於滷水中能直立者,稱「一個勁兒」,滷水到「八個勁兒」時為飽和。「揚花看滷法」就是用鐵鍁將滷水揚起後,視其滷花的顏色、起落時間測定濃度。

聽了這麼多即便是我們長了見識,沒有長期實踐也不會用。而各灘地的「埝頭」們都需要有多年的豐富經驗和技術才能勝任。姬成國介紹說:「現在好了,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一種叫波美表來測試濃度,比起以前的方法好操作,得到的數值還準確。」

bomeibiaocelu

|人工製鹽技藝值得保護

原始製鹽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手工技藝。西周迄明初,製鹽以煎熬方式生產,史稱「煮海為鹽」,海鹽用陶罐(後用鐵鍋)熬製,以蘆葦、蓬蒿、荊條為煮鹽燃料,起火燒沸滷水,蒸發水分,至結鹽出鍋方止。進而為淋鹽。明代中期逐步改煎為曬,納潮制滷,通過風和陽光對結晶池中滷水的蒸發,結晶成鹽。

辛立灶村的產鹽歷史悠久,從姬氏家族的族譜中也能體現出來。據族譜記載:1792年姬氏兩兄弟姬青林、姬貴林在先輩們傳統製鹽工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開始改煮鹽、淋鹽為開灘曬鹽,於海邊灘涂修池,依次灌海水曬之,經風吹日曬,鹽即結晶而出。此法較刮土淋鹽簡便,又省時節薪,深受鹽民歡迎。清末,今黃驊境內各鹽場才全部改為曬制。迄今,「老、淺、短」的結晶方法已改良為「新、深、長」分段新結晶工藝。

忙碌的鹽場

《長蘆鹽志》中也有專門關於辛立灶鹽場的記載:1949新中國成立後辛立灶村建集體制村辦鹽場,生產面積26142公畝,年生產能力12600噸……辛立灶村先後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1958年長蘆黃驊鹽場建場,把辛立灶村劃規為長蘆黃驊鹽場的3分場4中隊。1961年國家經濟困難,長蘆黃驊鹽場下馬,一、三分場停產,辛立灶村大部分工人隨之下放回家,鹽灘草窪一同歸還辛立灶村。1963上級投資2000元成立辛立灶村鹽業大隊,當時全村18戶101人。

為提高原鹽產量,提高經濟效益,1988年辛立灶把現有鹽田進行了技術改造,原來的7個小灘改造成3個正規的大鹽田,實現了磚護坡管道化。1991年全部鹽田實現結晶池塑苫,從此打破了靠天吃飯的局面。

辛立灶的祖祖輩輩的製鹽人,不畏高風烈日,辛辛苦苦把大自然藍色的海水變成晶瑩的「長蘆鹽」,在繼承傳統手工製鹽工藝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充分體現出鹽民超人的智慧、精湛的技藝和奉獻精神。人工製鹽技藝完全沒有工業汙染,具有天然生產、原始工藝的綠色生態含義和文化價值,能為子孫後代留一方藍天和淨土,具有巨大的環保意義,值得保護。

meilideyantian

相關焦點

  • 在西藏有個粉色的村子,你知道它叫什麼麼?
    在拉薩,有個村莊,叫達東。達 東 村 被譽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最美村鎮、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西藏自治區歷史文化名村.....」在這裡,你不僅可以看到桃花盛開似錦;還融合了時下最潮流的時尚元素;給你意想不到的「夢幻花季」主題場景,讓你緊跟時代創新,縱享時尚盛宴。風車是送福的象徵,也是美的圖騰,遊客穿過長廊到達另一端。
  • 村子河裡的青蛙從來都不叫,那是因為有一個傳說
    河水充足時,村子裡會養一些魚,可以分給村民們食用。據村裡的老人們說,這條河有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河裡的青蛙不會叫。一般情況下,每到夏季的時候,河裡的青蛙都會呱呱叫,可是這個河裡的青蛙卻不叫,為什麼呢?這裡有個故事,說的是建國以前,有紅軍從此路過,露宿在河的南岸,由於晚上睡覺時青蛙叫的聲音比較大,而且蚊子特別多,吵得士兵們睡不著覺,有一個士兵說:「如果青蛙不叫,沒有蚊子就好了。」從此以後,這個河裡的青蛙就不再叫了,河南岸那片區域的蚊子也沒有了。
  • 湖南殭屍村是真的嗎,在哪裡?揭秘村子裡是否真有殭屍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國境內,卻有一個殭屍村,關於這個殭屍村,很多知名專家對此爭論不一,這個村便是湖南殭屍村。湖南殭屍村是真的嗎?湘西趕屍又是跟這個村有怎麼樣的關係呢?一直以來,很多專家學者都想要弄清楚這個話題,今天,小編特意驅車去往湖南,為大家探究事實到底如何。殭屍村真實存在
  • 你知道牛有四個胃嗎?你們知道怎麼吃嗎?看完之後,漲知識了
    大家好呀,今天老陳教大家來製作好吃的牛肚,牛肚其實就是牛的胃, 但是你們知道牛有四個胃嗎?而且每個胃,你們知道怎麼吃嗎?不知道就接著往下看吧。最大的一個胃,看起來像草坪,人們稱它為草肚,適合做牛雜湯。第二個好看,表面像蜂窩,上面的紋路又像舊時的銅錢,在南方稱為「錢肚」,漂亮的紋路能留汁,一般用作滷味。三胃是牛肚,也叫毛肚,較薄,味脆,含汁多,一般在吃火鍋時;四是沙瓜肚,真正意義上的牛胃,有韌性,用於火鍋和滷味中,效果極佳。製造方法:熟牛肚1斤尖椒1個胡蘿蔔1個生抽胡椒粉白糖醋味精蔥姜澱粉十三香1.一把洗淨的牛肚切成斜片。
  • 土博有個世界村,它的由來,你知道嗎?
    在柳江區土博鎮和宜州交界的山旮旯裡,有一個村子叫世界村。初聽起來可能感到滑稽可笑,可是聽老人們講起它的來歷,卻很有趣。這樣一來,守夜的人個個兩眼紅腫,筋疲力盡,走起路來像個醉漢,搖搖晃晃,沒精打採的。村裡有個老漢見狀,疼在心裡,計湧心上,就對大家說:「我有個好主意,哪怕牛走到天涯海角都能找到……」老人叫人們帶柴刀到村後的竹林裡,砍下一根根手臂粗的竹子,鋸成一節節尺把長的竹筒,回家後,叫大家用錐子在竹筒底下鑽一個個小孔。
  • 國內名字最難寫的村子:一字就有三十筆,幾乎沒有人能讀對
    我們國家土地遼闊,物產豐富,我們的省份只有23個,其中城市已超過100個,而且每個省都不夠大,就像雲南省,它的面積已經和日本差不多了,再大一點,出現這樣一個大國,就有幾個奇村,就像今天小編要說的,是我們國家名字最難寫的地方。這裡是北京西郊門頭溝區的川下村,有人告訴我,川下村很容易看懂嗎?為什麼這個村子的名字最難寫?
  • 丹霞地貌、青山綠水,弋陽這個村子風景優美,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江西省上饒市的東面有一個朱坑鎮,朱坑鎮下轄一個米嶺村。打開中國地圖可以看到,中國有很多叫米嶺的村子。我不知道這裡為什麼叫米嶺,但從它的地形和農作物看,這裡盛產水稻,叫米嶺也算是名副其實。
  • 為啥很多村子都會有一個傻子?
    在鄉下的村落裡十分靜謐,細心的村民會發現,在自己的村子裡總會有一個傻子,跑到鄰村一看,原來東南西北各個鄰村都有那麼一個傻子,幾乎每個村落都會有這樣一個人,不免讓人感到好奇。曾經,王寶強出演過一部電影《Hello!
  • 你知道蝸牛遇到鹽,「譁啦」一聲化成水嗎?看完漲知識了
    生活在海邊的人出門都會帶上一瓶水,看到沙灘上有小孔就會放裡面灌入鹽水。沒一會洞中就會吐出水珠來,你再耐心的等一下,你就會發現裡面有一個蟶子爬出來。一瓶鹽水你會收穫到不少的海鮮,不得不說真的太有趣了。
  • 「你知道老虎咋叫嗎?」嗷嗚啊。「那你知道東北虎怎麼叫不?」
    然後我女朋友看著我說這雪碧就和你一樣,還沒晃兩下就噴了!大爺的勞資這是躺著也中槍啊……4、女友跟我說,晚上給我媽買箱水。我接完電話馬上搬了箱冰露送過去了。剛才女友打電話過來一陣暴怒:「啊,讓你買香水你買一箱礦泉水!」5、「老虎咋叫?」 「嗷嗚。」 「那東北虎呢?」 「不知道。」 這都不知道「嗷嗚你瞅啥!」
  • 農村有一種鳥叫了,會死人,你知道嗎?
    在農村有這幾種鳥,半夜叫聲悽慘你,而且會人帶來喪事,帶來不愉快,所以很多農村人都討厭這種鳥在掌柜老家有這麼一種說法:狐叫老,性(性虎一個是貓頭鷹)叫小,圖死鬼(鳥名)沒老小。上面這段諺語怎麼理解呢就是狐子叫死年齡大的人,貓頭鷹叫死年齡小的人,途死怪就不分老小了。
  • ...考考你安全出口標註上的小綠人其實也是有名字的 你知道叫什麼嗎
    小雞寶寶考考你安全出口標註上的小綠人其實也是有名字的 你知道叫什麼嗎時間:2020-07-11 06: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雞寶寶考考你安全出口標註上的小綠人其實也是有名字的 你知道叫什麼嗎 小雞寶寶考考你安全出口標註上的小綠人其實也是有名字的,你知道叫什麼嗎?
  • 山東「最有錢」村子,知名度比不上華西村,但豪車和別墅比比皆是
    不停的遇見,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流失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現在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了,我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了,現在想知道什麼事情只需要上網看一看,查一查就可以知道,也正因為是這樣,所以很多時候以前我們沒有發現的事情,現在也是慢慢的走進了我們的眼睛,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聊聊山東「最有錢」村子,你知道是哪裡嗎?
  • 餐桌上如此常見的西蘭花,原來有這麼多的功效,你知道嗎
    餐桌上如此常見的西蘭花,你對它的了解有多少?西蘭花也叫花椰菜,有白綠兩種,是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綠色蔬菜。有人說綠色的營養價值比白色的要高,其實不然,這兩種西蘭花的營養價值和作用是相似的,除了胡蘿蔔素的含量綠花菜比白花菜要高一些之外。
  • 美國有個啤酒叫百威,墨西哥有個叫科羅娜,中國有個叫……
    夏天真的來了,伴隨著夏天到來的當然是各種大排檔和夜宵了,而且現在低碳經濟的火爆也讓吃貨們發現了新大陸,很多美食在路邊上都有了,約上三五好友在路邊吃著燒烤喝著啤酒美滋滋。在夏日裡面喝啤酒吃燒烤真的太爽了,不過啤酒的品牌很多,國外大咖或者國內知名的啤酒你都知道幾個呢?
  • 都知道她叫陳美嘉,在劇中可甜可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名
    在劇中很多人都知道她是陳美嘉,是那個數學超級不好,連小學乘法表都背不好的陳美嘉,但是劇外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因為在愛情公寓之外,她確實很少有很多比較出名的作品。但是小編剛認識陳她的時候不是通過愛情公寓,而是通過一部賀軍翔和張鈞甯主演的一部電視劇叫幸福最晴天認識她的。陳美嘉的真名叫李金銘,很好聽的一個名字。
  • 英國有個天才叫牛頓,德國有個天才叫愛因斯坦,中國有個天才叫…你猜到了嗎
    說到天才,我不知道大家認為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算作天才,學霸這些可能遠遠不及天才,天才肯定是可以對人類,對社會做出非常大貢獻的,而那些人往往都是科學家
  • 日本公認很危險的村子,建在活火山口中,隨時可能消失
    日本公認很危險的村子,建在活火山口中,隨時可能消失當我們談論這個島時,我們通常會想到鳥兒歌唱,花兒芬芳,景色宜人。如果島上建有一個村莊,那真是人間天堂。可能很少有村莊與危險有關。比如《你的名字》中女主人公居住的村莊就徹底消失了。事實上,這個村莊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原型。
  • 人們每天吃鹽,但鹽有諸多副作用,多數人不知道
    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 一把鹽,我們吃了幾千年,遠古時期人類就知道用鹽當做調味品。如今,可以說我們的八大菜系,上千種菜品,無論哪個菜少了鹽,都不會好吃。但是,好像很少有人想過,這吃了幾千年的東西真的就沒有問題?其實,現在人們很多疾病都是吃「鹽」導致的!
  • 中國最「貴」的村子,房屋用幾億年的化石建成,你去過嗎?
    畢竟世界這麼大,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去各個國家體驗一下外國人的生活也是非常不錯的。但是中國境內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去遊玩一下,大家都知道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各處都有歷史遺留的一些名勝古蹟,還有一些古城古鎮充滿了古香古色。在中國不但有廣闊的森林草原,還有沙漠冰川,湖泊丘陵,都給人以視覺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