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嗎?

2021-01-09 騰訊網

這兩天

大家是否和小編一樣?

已凍成狗… 裹成熊…

雖然這兩天

在暖溼氣流的作用下

氣溫略有回升

但緊接著氣溫坐上了「過山車」!

上海中心氣象臺最新消息

受強冷空氣影響

本市6日-8日有明顯降溫

48小時最低氣溫降溫幅度可達8-10℃

市區過程最低氣溫零下6℃左右

郊區零下9℃~零下7℃

有嚴重冰凍

8日夜裡起風力減弱

6日夜裡本市有短時雨夾雪或小雪

7日白天雨雪漸止

由於跨年大寒潮

已經把氣溫打到很低

所以這次的冷空氣

或許達不到寒潮級別

但本次冷空氣強度

有可能強於跨年大寒潮

在這裡

小編也要再次提醒大家

及時關注天氣信息

防寒保暖不可鬆懈!

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

那麼,你知道

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

都有哪些特點?

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

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

梳理和盤點那些年 上海 出現過的寒潮

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是季風的轉變期,多低溫陰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籠罩下,多東南風,暖熱溼潤。而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冬季氣象特徵主要有低溫、大風、濃霧。而冬季風強盛的年份,強寒潮侵襲,上海氣溫也就持續走低。

按《上海氣象志》記載,1990年之前,上海日最低氣溫在0℃及以下的天數,年均42.9天。其中以1月為最多,年均15.8天;其次是2月、12月,分別為11.2天和10.8天,3月、11月為1-3天,4月偶見。

低溫日數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民國22年(1933年)的60年間,明顯偏多,年均47天。民國23年(1934年)至1990年相對偏少,年均38天,但年際變化大,最多年為70天(1944年至1945年度)、69天(1967年至1968年度),最少年為19天(1989年至1990年度)。

通常意義上講的「寒潮」,也就是-5℃及以下的嚴寒日數,在1990年之前,上海年均為5.5天。一般出現在12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1月為最多,平均2.9天。清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1893年1月19日)最低氣溫為-12.1℃,為歷史最低紀錄。寒潮出現最早的初日為11月26日(1922年),最晚終日為3月17日(1895年)。也就是說,100多年前,我們通常所說的本該春暖花開之日卻出現了冰凍嚴寒。

據統計,各年代間嚴寒日數差異較大,20世紀最多,年均9.7天。其中20世紀70至80年代最少,年均只有2至3天。尤以80年代的10年間,有3年未出現嚴寒日數,氣溫明顯偏高,為上海歷史上罕見的暖冬時期。

近年來寒潮時間有推遲傾向

相關研究也表明,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各類寒潮的發生頻次呈減少趨勢,且強度有所減弱。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上海的氣溫同樣出現了明顯的升高趨勢。

根據比冬季常年氣溫高1℃的暖冬標準,上海按1971年-2000年的冬季氣溫平均值統計,從1989年冬季到2003年冬季,持續出現了15個暖冬。

據《上海氣象志》或歷年《上海年鑑》記載,1988年-2008年間,上海寒潮最早出現在1995年11月6日至8日,最晚為1998年3月18日至20日。日平均溫度在48小時內最大降溫幅度為14.1℃,分別出現在1990年和2005年,說明晚秋和早春的寒潮強度強。上海最近一次力度較強的寒潮出現在2016年1月。

另外,從統計可看出,上海這20年的前十年寒潮發生了34次,且在11月發生了7次;後十年為29次,而在11月僅發生了3次。首次寒潮的平均出現日期前十年為11月24日,後十年為12月16日。可見,進入21世紀,寒潮發生的頻次有減少趨勢,開始的時間有推遲的傾向。

大多數情況下,寒潮會帶來一波明顯的雨雪過程。但由於上海的地理位置,降雪並不是上海冬日必備的景致,但是它們的光顧都被記錄下來。據清光緒九年(1883年)至民國30年(1941年)、1951年至1990年徐家匯和龍華站的觀測資料統計,上海初雪最早始於11月2日(1895年),終雪最晚出現在4月24日(1980年)。

隨著全球氣溫轉暖,進入21世紀,上海有多個冬季無降雪記錄。距今最近的幾次明顯大雪天氣分別是2008年和2018年。

「氣象志」裡記錄的寒潮

方志等各類史料對異常氣候以及造成的影響和災害,多有記載。上海地區相關資料中有關寒潮、大雪及低溫造成的嚴重後果的內容也有不少。歷史上的這些寒潮,你經歷過嗎?

據《上海氣象志》記載:清光緒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二月十四日(1893年1月),大雪奇寒,最低氣溫有13天在-5℃以下。黃浦江、吳淞江及澱泖等江湖河港皆冰,累日不開,經旬不解,人行冰上。當年1月共有9個雪日,十二月十二日(1月29日)徐家匯最大積雪深度為29釐米,均為上海歷史之最。

民國20年(1931年)1月,最低氣溫有8天在-5℃以下,1月10日最低氣溫-11.6℃,為歷史第二低紀錄。從1月9日起,滬上水陸交通均受影響,內河凍結,河輪停航,自來水管凍結滴水不流,火車因寒冷,燃煤火力不足,車速降低。又因冰凍,原定由青島開來上海的21艘商船全被冰凍阻住,航輪業損失巨大。

1977年1月31日,雪後奇寒,市區(龍華站)最低氣溫為-10.1℃,上海縣為-11.0℃,是1949年後之最低紀錄。

1991年12月26日晚到27日,受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全市普降大雪,市區積雪最大深度為5釐米,郊區的金山縣最大積雪深10釐米,28日、29日平均氣溫均低至-4.8℃,29日市區最低氣溫降至-8℃,積雪成冰5天未化,是1913年以來同期少見現象。

按照《上海年鑑(2009)》的氣象記錄,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上海市遭受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襲擊,平均氣溫和平均最高氣溫分別比常年同期偏低2.6℃和3.9℃,為近30年來最低值。雨雪持續時間為1964年以後最長,累積雨雪量114毫米,為1901年以後歷史同期最多,積雪深度達22釐米-23釐米,為上海近136年來第二極值。

《上海年鑑(2017)》記載,2016年1月,「世紀大寒潮」侵襲東亞地區。在上海,寒潮期間,申城出現連續70小時維持0℃以下的情景。2016年1月24日上午9點,徐家匯站的最低氣溫下降到-7.2℃。

預報寒潮該關注什麼

從寒潮的定義可知,寒潮過程的發生完全由溫度決定。寒潮能導致河港封凍、交通中斷、自來水管爆裂、牲畜和早春晚秋植物受凍,但另一方面,低溫也較利於農作物滅蟲安全越冬。對於市民來說,及時添加衣物,保暖抗寒,為暴露在外的家用管道採取保溫措施,都是必需的。

在預報寒潮時,氣象部門都要關注冷空氣到來前的溫度回升和西伯利亞地區冷空氣堆積的強度。對於強寒潮來說,氣象部門更要關注貝加爾湖地區的新鮮冷空氣的補充疊加,在小槽東移型和橫槽轉豎型的形勢下爆發南下,在春秋季節容易造成上海地區的強烈降溫和大風天氣,在隆冬季節不僅造成上海地區的強烈降溫和大風天氣,還會造成上海地區的降水(雪)和低溫冰凍。

寒潮天氣事件發生範圍、發生強度、發生頻次、發生時間以及空間分布,對本地區各類生產、農業布局、作物選育品種以及播種時間等都有影響。因此,準確預報寒潮天氣,對相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預防其危害、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合: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觀新聞、勞動報

編輯:王婷君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上海寒潮時最低溫度曾降至零下11度,歷史上的寒潮你經歷過幾次?
    迎接2021年元旦之際,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梳理和盤點那些年上海出現過的寒潮。  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是季風的轉變期,多低溫陰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籠罩下,多東南風,暖熱溼潤。而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
  • 上海歷史上的寒潮:百年前出現在3月中旬,近20年共63次丨睡前分享
    迎接2021年元旦之際,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梳理和盤點那些年上海出現過的寒潮。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 這個「冷」知識想要告訴你!上海歷史上的寒潮有多厲害?
    國內很早就開始研究寒潮及其影響。最早可追溯至上海徐家匯觀象臺的相關記錄。日平均溫度在48小時內最大降溫幅度為14.1℃,分別為1990年11月29日~12月1日和2005年3月10~21日,說明晚秋和早春的寒潮強度強。另外,從統計可看出,這20年的前十年寒潮發生了34次,且在11月發生了7次;後十年為29次,而在11月僅發生了3次。首次寒潮的平均出現日期前十年為11月24日,後十年為12月16日。
  • 我國歷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
    導語: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極寒的冬天,而一般造成這樣的天氣主要與拉尼娜現象有關。而今年又是拉尼娜現象的一年的,所以大家都在預測今年是不是最冷的一年。不管怎麼樣,現在下定論還太早,切勿輕信謠言。那麼,你知道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嗎?一起來看看我國歷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 剛剛,上海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一夜冷回2016年?哪次更強?
    上海中心氣象臺於今天17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預計未來48小時內全市最低溫度將下降9-11℃12月30日-2021年1月1日市區最低氣溫達零下6℃到零下5℃郊區最低氣溫達零下8℃30日到31日早晨本市低洼和易積水處可能出現道路結冰。今年預計不會出現大範圍、長時間的降雪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田洪軍表示,本次寒潮過程中上海以降雨為主,明天白天可達中雨程度,半夜前後轉雨夾雪或者小雪。僅僅持續1到2個小時,並不會出現鵝毛大雪,到第二天凌晨雨雪就會停止。本市北部郊區溫度下降快,但可能還是以飄小雪為主。
  • 上海歷史上的寒潮有多厲害?一起來盤點
    2020年的跨年寒潮讓大家在一場天寒地凍中迎來了新年,以速凍模式開啟2021年。那上海歷史上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寒潮麼?裹緊羽絨服,跟著小布一起去感受那些年曾經出現的寒冷吧~  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寒潮能導致河港封凍、交通中斷、自來水管爆裂、牲畜和早春晚秋植物受凍,但另一方面,低溫也較利於農作物滅蟲安全越冬。
  • 中國歷史上的寒潮之王是它
    2016年迎來的「霸王級」寒潮正在席捲全國,浙江、安徽、湖南等地陸續進入「冰凍時代」,連久不見雪的成都平原也飄起了雪花。超強寒潮、最強寒潮、世紀寒潮等驚悚的冠名不斷出現在媒體上。這波寒潮真的算得上是「世紀寒潮」麼?歷史上最強的寒潮又是什麼樣?
  • 你知道麼?海南島歷史上也曾下過八次雪!
    2018年全國很多地方都下雪了,海南自然是沒有下雪,但是你知道麼其實歷史上海南真的曾經下過雪?現在這裡賣個關子,不說海南什麼時候下的雪,我們先買個關子講講什麼是「小冰期」。小冰期,顧名思義就是全球全球氣候進入一個寒冷時期,這段時間大概在15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期,在我國也被稱為「明清小冰期」。
  • 那些載入史冊的著名寒潮
    最近幾年,「世紀寒潮」「霸王寒潮」動輒見諸報端,似乎當今的寒潮已經遠超「前輩」,且聲勢越來越大。但實際上媒體的報導多少有些危言聳聽,和歷史上那些著名寒潮比起來,這幾年的寒潮實在不足以稱王稱霸。  作為冬季一種正常的天氣現象,關於寒潮的記載古已有之。雖然古時的寒潮沒有精準的數據記錄,但從古人記錄的寒潮影響上也能窺見其規模和強度。
  • 寒潮預警又雙叒來了:冷空氣的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近日全國各地紛紛降溫,迎來史上霸王級的寒潮。「@中國氣象局」微博調侃:我滴媽呀!這天氣能出來見面的都是生死之交,能出來工作的都是亡命之徒,能出來約會的絕對都是真愛!!太陽還叫太陽嗎?那就是冰箱裡的燈……到底有多冷?
  • 盤點廣州歷史上的8次降雪!
    廣東:我太難了廣東:雨我無瓜今天,小據就以廣東的省會城市——廣州為例來和大家談談為何它與冷空氣無緣以及它真的不會下雪嗎?冷空氣心有餘而力不足廣州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南部屬於丘陵地帶一年四季如春、繁花似錦除夕迎春花市聞名海內外故又有「花城」的美譽李嘉樂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從年平均氣溫上來看約為21.4-21.9℃最高氣溫出現在7~8月最低在1月也正是因為廣州獨特的地理位置
  • 戰寒潮|「你知道凍透了是什麼感覺嗎」他們抗擊寒潮在一線……
    濟南公交5600餘輛公交車全部出動,本報記者寒夜探訪公交線網工——「你知道凍透了是什麼感覺嗎」本報記者王健(右)與濟南公交工作人員共同「巡線」。(□記者 王健 報導)■編者按 極寒天氣,更多市民選擇公交出行。為保證「行」這件民生大事,濟南公交5600餘輛公交車全部出動,13400餘名公交員工堅守工作崗位。
  • 上海寒潮預警升級為黃色!明天上海會下雪嗎?這裡有防寒指南送給大家!
    請記住現在的氣溫下午你會懷念這個溫度的因為此次是先升溫,後降溫強冷空氣影響上海的確切時間已定:今天下午屆時氣溫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過山車都坐穩了嗎?上海12月29日11:00更新寒潮藍色預警信號為寒潮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內全市最低溫度將下降12℃左右12月30日-2021年1月1日早晨的最低溫度可達零下6℃到零下5℃郊區零下8℃到零下6℃。
  • 歷史上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歷史上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大禹 我們都聽過大禹為了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然而他在臺桑卻遇到了塗山氏,並且還為他生下了兒子啟,而啟就是把「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重要人物。
  • 你知道地球上曾經出現過4次人類嗎?前四次人類已毀滅
    瑪雅紀年中,在現在的文明出現以前,地球上還曾出現過四次史前超級文明,所以,有人說地球曾經出現過4次人類文明,而且人類已毀滅過四次,這樣的傳聞。地球誕生過的四次人類文明最終都走向了消亡。可是在瑪雅紀年中,在現在的人類文明之前,還存在過四個人類超級文明,也就是在此之前地球呈現過4次人類,但這四大文明卻逐個消滅,而現在的文明應該算是第五個大文明了。
  • 為什麼氣候在變暖,今年冬天仍寒潮不斷?氣候越暖,寒潮越多嗎?
    我們知道,緯度不同的地區接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赤道是陽光最為充足的地方,所以也是最溫暖的地方,然後溫度就大致會向兩極遞減。對於北半球來說,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所獲得的光照非常少,氣候非常寒冷,溫度最低的時候可達-70℃~-60℃,大量的冷空氣會在這裡聚集。一旦這些冷空氣形成氣勢比較強大的冷高壓氣團,它就會順著大氣環流開始向南入侵。
  • 你知道上海最老古樹在哪裡嗎?它的編號為「0001」,你見過嗎
    一個城市有多少歷史文化?不僅要看有多少古老的建築和圖書館,還想看看發展建設中還剩多少古樹名樹,樹齡千年的古樹和現代城市的發展,在上海也能找到和諧共存的道路。在上海的古樹中,有一個叫「0001」的樹的號碼,這被稱為「上海樹王」,又被稱為「上海第一古木」,這棵「樹王」拔出雄偉的銀杏樹,在嘉定區安亭鎮安曉路古杏樹公園,唐貞元元年(785年)種植的,120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最古老的樹。
  • 全國多地刷新歷史最低溫,這兩天你冷哭了嗎?
    曾經的冬天: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今年的冬天:大雪紛飛、大雪紛飛~這兩天這股寒流一下來,感覺全國各地能凍的東西都凍上了。北京打破2000年以來氣溫最低紀錄,上海刷新近20年歷史同期最低溫,山東一半以上的監測站刷新了歷史同期的最低氣溫記錄,就連冬季一向溫暖的廣東也下雪了。
  • 2016霸王級寒潮是怎樣形成的?超級寒潮形成原因揭秘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計,20日至23日,江淮及其以南地區將出現雨雪天氣過程;21日至25日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出現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大寒潮哪來的?  北極渦旋,汲取地球之寒氣,匯聚著冷空氣中的冷空氣,濃縮著寒潮中的寒潮。顧名思義,它一般在北極待著,不輕易南下。以往那些得瑟的不得了的寒潮,都是北極渦旋派出的蝦兵蟹將而已。
  • 你知道各大洲在世界盃上的歷史最佳戰績嗎?
    那你知道六大洲賽區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最佳戰績嗎? 歐洲賽區 2002年世界盃上的中國隊 亞洲賽區相比於歐洲和南美,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亞洲球隊的世界盃歷史最佳戰績是韓國隊在2002年世界盃上面創造的第四名,具體過程大家心裡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