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歷史上的寒潮:百年前出現在3月中旬,近20年共63次丨睡前分享

2021-01-09 騰訊網

迎接2021年元旦之際,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

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梳理和盤點那些年上海出現過的寒潮。

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是季風的轉變期,多低溫陰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籠罩下,多東南風,暖熱溼潤。而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冬季氣象特徵主要有低溫、大風、濃霧。而冬季風強盛的年份,強寒潮侵襲,上海氣溫也就持續走低。

按《上海氣象志》記載,1990年之前,上海日最低氣溫在0℃及以下的天數,年均42.9天。其中以1月為最多,年均15.8天;其次是2月、12月,分別為11.2天和10.8天,3月、11月為1-3天,4月偶見。

低溫日數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民國22年(1933年)的60年間,明顯偏多,年均47天。民國23年(1934年)至1990年相對偏少,年均38天,但年際變化大,最多年為70天(1944年至1945年度)、69天(1967年至1968年度),最少年為19天(1989年至1990年度)。

2020年年底寒潮下的上海。蔣迪雯 攝

通常意義上講的「寒潮」,也就是-5℃及以下的嚴寒日數,在1990年之前,上海年均為5.5天。一般出現在12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1月為最多,平均2.9天。清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1893年1月19日)最低氣溫為-12.1℃,為歷史最低紀錄。寒潮出現最早的初日為11月26日(1922年),最晚終日為3月17日(1895年)。也就是說,100多年前,我們通常所說的本該春暖花開之日卻出現了冰凍嚴寒。

據統計,各年代間嚴寒日數差異較大,20世紀最多,年均9.7天。其中20世紀70至80年代最少,年均只有2至3天。尤以80年代的10年間,有3年未出現嚴寒日數,氣溫明顯偏高,為上海歷史上罕見的暖冬時期。

近年來寒潮時間有推遲傾向

相關研究也表明,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各類寒潮的發生頻次呈減少趨勢,且強度有所減弱。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上海的氣溫同樣出現了明顯的升高趨勢。

根據比冬季常年氣溫高1℃的暖冬標準,上海按1971年-2000年的冬季氣溫平均值統計,從1989年冬季到2003年冬季,持續出現了15個暖冬。

從12月29日下午起,上海迅速起風並降溫,枯葉鋪滿道路。彭薇 攝

據《上海氣象志》或歷年《上海年鑑》記載,1988年-2008年間,上海寒潮最早出現在1995年11月6日至8日,最晚為1998年3月18日至20日。日平均溫度在48小時內最大降溫幅度為14.1℃,分別出現在1990年和2005年,說明晚秋和早春的寒潮強度強。上海最近一次力度較強的寒潮出現在2016年1月。

另外,從統計可看出,上海這20年的前十年寒潮發生了34次,且在11月發生了7次;後十年為29次,而在11月僅發生了3次。首次寒潮的平均出現日期前十年為11月24日,後十年為12月16日。可見,進入21世紀,寒潮發生的頻次有減少趨勢,開始的時間有推遲的傾向。

2008年1月28日,銀裝素裹的思南路。郭長耀 攝

大多數情況下,寒潮會帶來一波明顯的雨雪過程。但由於上海的地理位置,降雪並不是上海冬日必備的景致,但是它們的光顧都被記錄下來。據清光緒九年(1883年)至民國30年(1941年)、1951年至1990年徐家匯和龍華站的觀測資料統計,上海初雪最早始於11月2日(1895年),終雪最晚出現在4月24日(1980年)。

隨著全球氣溫轉暖,進入21世紀,上海有多個冬季無降雪記錄。距今最近的幾次明顯大雪天氣分別是2008年和2018年。

「氣象志」裡記錄的寒潮

方志等各類史料對異常氣候以及造成的影響和災害,多有記載。上海地區相關資料中有關寒潮、大雪及低溫造成的嚴重後果的內容也有不少。歷史上的這些寒潮,你經歷過嗎?

據《上海氣象志》記載:清光緒十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二月十四日(1893年1月),大雪奇寒,最低氣溫有13天在-5℃以下。黃浦江、吳淞江及澱泖等江湖河港皆冰,累日不開,經旬不解,人行冰上。當年1月共有9個雪日,十二月十二日(1月29日)徐家匯最大積雪深度為29釐米,均為上海歷史之最。

2016年1月25日8時30分,上海中心氣象臺解除寒潮藍色預警信號,但霜凍橙色預警信號繼續發布,次日早晨郊區地面最低溫度降至零下5℃以下。蔣迪雯 攝

民國20年(1931年)1月,最低氣溫有8天在-5℃以下,1月10日最低氣溫-11.6℃,為歷史第二低紀錄。從1月9日起,滬上水陸交通均受影響,內河凍結,河輪停航,自來水管凍結滴水不流,火車因寒冷,燃煤火力不足,車速降低。又因冰凍,原定由青島開來上海的21艘商船全被冰凍阻住,航輪業損失巨大。

1977年1月31日,雪後奇寒,市區(龍華站)最低氣溫為-10.1℃,上海縣為-11.0℃,是1949年後之最低紀錄。

1991年12月26日晚到27日,受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全市普降大雪,市區積雪最大深度為5釐米,郊區的金山縣最大積雪深10釐米,28日、29日平均氣溫均低至-4.8℃,29日市區最低氣溫降至-8℃,積雪成冰5天未化,是1913年以來同期少見現象。

按照《上海年鑑(2009)》的氣象記錄,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上海市遭受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襲擊,平均氣溫和平均最高氣溫分別比常年同期偏低2.6℃和3.9℃,為近30年來最低值。雨雪持續時間為1964年以後最長,累積雨雪量114毫米,為1901年以後歷史同期最多,積雪深度達22釐米-23釐米,為上海近136年來第二極值。

2016年1月24日,寒流中的上海。老洋房的屋簷下掛出了多年未見的冰凌。崔鐵軍 攝

《上海年鑑(2017)》記載,2016年1月,「世紀大寒潮」侵襲東亞地區。在上海,寒潮期間,申城出現連續70小時維持0℃以下的情景。2016年1月24日上午9點,徐家匯站的最低氣溫下降到-7.2℃。

預報寒潮該關注什麼

從寒潮的定義可知,寒潮過程的發生完全由溫度決定。寒潮能導致河港封凍、交通中斷、自來水管爆裂、牲畜和早春晚秋植物受凍,但另一方面,低溫也較利於農作物滅蟲安全越冬。對於市民來說,及時添加衣物,保暖抗寒,為暴露在外的家用管道採取保溫措施,都是必需的。

2008年2月2日,在外灘除雪的市政環衛工人。張鎖慶 攝

在預報寒潮時,氣象部門都要關注冷空氣到來前的溫度回升和西伯利亞地區冷空氣堆積的強度。對於強寒潮來說,氣象部門更要關注貝加爾湖地區的新鮮冷空氣的補充疊加,在小槽東移型和橫槽轉豎型的形勢下爆發南下,在春秋季節容易造成上海地區的強烈降溫和大風天氣,在隆冬季節不僅造成上海地區的強烈降溫和大風天氣,還會造成上海地區的降水(雪)和低溫冰凍。

寒潮天氣事件發生範圍、發生強度、發生頻次、發生時間以及空間分布,對本地區各類生產、農業布局、作物選育品種以及播種時間等都有影響。因此,準確預報寒潮天氣,對相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預防其危害、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沈思睿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你知道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嗎?
    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 梳理和盤點那些年 上海 出現過的寒潮 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 上海寒潮時最低溫度曾降至零下11度,歷史上的寒潮你經歷過幾次?
    迎接2021年元旦之際,寒潮忽降上海,人們在天寒地凍中跨年。寒潮天氣的主要特點是劇烈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和霜凍。上海歷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寒潮?都有哪些特點?對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讓我們借氣象、報刊等歷史資料,梳理和盤點那些年上海出現過的寒潮。  百年前的寒潮曾出現在3月中旬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是季風的轉變期,多低溫陰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籠罩下,多東南風,暖熱溼潤。而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
  • 上海歷史上的寒潮有多厲害?
    各年代間嚴寒日數差異較大,20世紀最多,年均9.7天,其次為20和60年代,年均6~7天,而20世紀70~80年代最少,年均只2~3天。尤以80年代的10年間,有3年未出現嚴寒日數,氣溫明顯偏高,為上海歷史上罕見的暖冬時期。
  • 中國歷史上的寒潮之王是它
    2016年迎來的「霸王級」寒潮正在席捲全國,浙江、安徽、湖南等地陸續進入「冰凍時代」,連久不見雪的成都平原也飄起了雪花。超強寒潮、最強寒潮、世紀寒潮等驚悚的冠名不斷出現在媒體上。這波寒潮真的算得上是「世紀寒潮」麼?歷史上最強的寒潮又是什麼樣?
  • 上海歷史上的寒潮有多厲害?一起來盤點
    2020年的跨年寒潮讓大家在一場天寒地凍中迎來了新年,以速凍模式開啟2021年。那上海歷史上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寒潮麼?裹緊羽絨服,跟著小布一起去感受那些年曾經出現的寒冷吧~  寒潮歷史概況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秋是季風的轉變期,多低溫陰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籠罩下,多東南風,暖熱溼潤。
  • 廣州大雪,海南結冰:記寒潮之王-1893年大寒潮
    1892年秋天,清帝國早早冷了下來,9月下旬江南就開始刮寒露風,10月中旬河南便降下大雪,這都是震驚世界的1893大寒潮的序章。 俄羅斯氣象部門數據顯示,1893年1月莫斯科1月極寒,均溫為歷史紀錄 三、1893年1月中旬:極寒降臨
  • 跨年寒潮來了,全國降溫幅度堪比2016年,上海將打破20年同期最低溫...
    從下周一開始,冷空氣強勢南下,成為今冬以來最強寒潮。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最冷天氣,2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將創今冬新低。寒潮之下,上海迅速進入速凍模式。根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下周二下午,強冷空氣正式影響上海,48小時內最低溫的降幅可達9℃至11℃,受到降溫影響,次日最高溫達到下一周的低谷,只有0℃。
  • 今冬只是近10年來「第二冷」!山東省氣候中心專家權威解讀此次寒潮
    1月7日早上,山東各地超低溫「如約而至」,創下今冬新低,多地更是出現歷史極值。記者從山東省氣象局了解到,6日20時至7日17時,全省120個縣級大監站(全省共123個站)的最低氣溫均低於-10℃,特別是魯西北和魯中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甚至超過-20℃以下。
  • 11月中旬27.2攝氏度!上海出現68年來同期「最暖一日」
    新華社上海11月18日電(記者李榮)11月中旬,立冬已過,但18日的上海卻讓人熱得有點耐不住。市區徐家匯觀測站測得的日最高氣溫達到27.2攝氏度,這是上海147年氣象史上的同期「次高溫」,也是68年以來的同期「最高溫」。
  • 剛剛,上海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一夜冷回2016年?哪次更強?
    上海中心氣象臺於今天17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預計未來48小時內全市最低溫度將下降9-11℃12月30日-2021年1月1日市區最低氣溫達零下6℃到零下5℃郊區最低氣溫達零下8℃30日到31日早晨本市低洼和易積水處可能出現道路結冰。今年預計不會出現大範圍、長時間的降雪上海中心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田洪軍表示,本次寒潮過程中上海以降雨為主,明天白天可達中雨程度,半夜前後轉雨夾雪或者小雪。僅僅持續1到2個小時,並不會出現鵝毛大雪,到第二天凌晨雨雪就會停止。本市北部郊區溫度下降快,但可能還是以飄小雪為主。
  • 2.0版暴力寒潮vs跨年寒潮大比拼!上海今天最高-3.3℃!明晨市區-7℃...
    2021年首波寒潮發威,今天的上海,奇!冷!無!比!強冷空氣速凍全國,「全國冰箱冷凍地圖」顯示,近九成國土冷如鑽冰箱,上海處於「軟冷凍室」裡。昨夜冷空氣抵達申城後,本市也自北向南開啟降溫模式,數據記錄了上海「凍到發紫」的過程。目前,低溫橙色、大風藍色、寒潮藍色預警依然高掛。
  • 超低溫突然而至多地達歷史極值 今冬全省平均氣溫近10年第二冷
    1月7日早上,山東各地超低溫突然而至,創下今冬新低,多地更是出現歷史極值。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6日20時至7日17時,全省120個縣級大監站(全省共123個站)的最低氣溫均低於-10℃,特別是魯西北和魯中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甚達-20℃以下。
  • 超低溫突然而至多地達歷史極值 今冬山東平均氣溫近10年第二冷
    1月7日早上,山東各地超低溫突然而至,創下今冬新低,多地更是出現歷史極值。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6日20時至7日17時,全省120個縣級大監站(全省共123個站)的最低氣溫均低於-10℃,特別是魯西北和魯中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甚達-20℃以下。
  • 上海今晨零下7.1℃,和2016年1月下旬寒潮最低溫相差僅0.1℃
    持續了48小時又30分鐘的寒潮藍色預警,今天8:30終於解除了。 而這個數字,距離2016年1月的「霸王級寒潮」的最低零下7.2℃僅相差0.1℃。當時,零下7.2℃出現在了2016年1月24日早晨9時許,上海不少小區出現水管、水錶凍裂現象。
  • 超級寒潮速凍中東部
    監測顯示,合肥最高氣溫僅有-3.2℃,與2000年1月25日並列成為21世紀來最冷天。今晨,合肥最低氣溫僅有-9.8℃,為今冬以來最冷的早晨。今起,氣溫將明顯回升。【實況】今晨江蘇全省速凍 南京近-10℃
  • 我國歷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
    導語: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極寒的冬天,而一般造成這樣的天氣主要與拉尼娜現象有關。而今年又是拉尼娜現象的一年的,所以大家都在預測今年是不是最冷的一年。不管怎麼樣,現在下定論還太早,切勿輕信謠言。那麼,你知道我國史上最冷寒潮是哪一年嗎?一起來看看我國歷史上最強寒潮記錄。
  • 那些載入史冊的著名寒潮
    在這期間,我國南方一些河流湖泊留下了結冰的記錄,太湖、漢水、淮河4次凍結,洞庭湖結冰3次,鄱陽湖也曾結冰。江西一處經營千年的柑橘園,竟在1654年的寒冬凍毀。  匆匆路過的寒潮,卻常常在歷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1614年到1634年間頻繁發生的寒潮及乾旱被認為是明朝覆滅的誘因之一,嚴寒使得作物持續歉收,進而引發民間起義。
  • 2021年1月全國天氣預報:元旦後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
    中新網12月31日電 元旦之後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中央氣象臺副臺長魏麗31日對此回應稱,1月上旬末至中旬前期,還會有冷空氣補充影響我國。因此,自氣溫偏低局面還將持續到2021年1月中旬前期,但出現大範圍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比較小。  中國氣象局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請問元旦之後還會出現寒潮天氣嗎?
  • 寒潮 - 寒潮-資訊-中國天氣網<
    歷史上幾乎每次寒潮過程都會造成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害,災害程度會因冷空氣入侵範圍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寒潮過境後,氣溫驟然下降,降溫可持續一天至數天。西北、華北地區降溫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溫幅度小,可以出現冰凍和霜凍現象。如在1955年1月,由於寒潮連續暴發性的南下,武漢出現了-14.6℃,上海出現了-19.2℃,南寧出現為-2.1℃的極端最低氣溫,海南島也出現了罕見的霜凍現象。
  • 每經8點丨今天凌晨四川北川連發3次地震;近20隻可轉債觸發熔斷...
    每經編輯:步靜1丨愛錢進申請破產,仍有82億逾期據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的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消息,(2020)京01破申639號案件被申請人為「愛錢進(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人為鄧力賓,經辦法院為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時間為2020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