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關於動物和人類最友好關係的描述,是哪一句?「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應該會有很多人投它一票。是的,作為人類身邊最友好的伴侶性動物,狗一直是忠誠,善良的代名詞。奇怪地是還有一種犬科動物卻一直跟一些負面的詞語聯繫在一起,比如「白眼狼」、「狼狽為奸」等。對,就是狼。但這樣一本書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對狼這種動物的看法。
《重返狼群》講述的是,一位四川的女畫家李微漪,在草原寫生的過程中,救起了一隻剛剛出生卻瀕臨死亡的小狼。為了將這隻父母已經雙亡的小狼救活,李微漪將它帶回了成都,並用草原的綠色,為它起名「格林」。
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是適合狼生活的地方嗎?當然不可能是。隨著格林一天天地長大,室內已經不能滿足它充沛的精力。帶到室外玩耍,又會被別人問,這是什麼犬?李微漪的回答是「格林犬」。
當李微漪來到動物園,想把格林送去的時候,看到了那隻,已經不知道被動物園關了多久的狼。李微漪的心被刺痛了,她意識到,草原才是格林應該去的地方,那裡才是它的家。
於是李微漪帶著格林來到了它出生的若爾蓋草原,從教它逮獵物開始,一步步教它野外的生存本領。一個女子,一匹狼,開始了若爾蓋草原八個月的生活。
格林是李微漪的「兒子」,它是充滿靈性的動物。李微漪在草原得了肺水腫,格林會從窗戶給她扔自己逮到的獵物,會靜靜地趴在她身邊等她恢復健康。
當李微漪崴腳不能走路時,格林會從牧民那裡給她牽來一匹馬。就是這樣的一匹狼,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李微漪的愛。
再多的陪伴,都只是為了離開的那一天。當終於等到狼群來時,李微漪忍痛放格林離去,心中有萬般不舍,卻依舊放格林自由。這也成為了由人餵養長大的狼,成功回歸狼群的第一次。
整本書是在李微漪放歸格林後,整理當時的記錄,回憶寫下的。書中記錄了格林的出生,來到成都家中生活的2個月,再到放歸狼群的整個過程。
從書中我們看到了什麼,是人與動物能夠和諧相處,是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更感慨的是,母愛的偉大,就是李微漪對格林的母愛,才讓她堅持完成了這次原本不可能完成的壯舉。這是人性的光輝,在她的信念中,是一定要讓格林在草原自由的奔跑,一定要讓格林跟它的族群生活在一起,而不是動物園的籠子裡。這種母愛帶給了讀者震撼與感動。
格林同樣帶給了讀者感動,它的形象不再是兇殘,忘恩負義。它也可以躺在李微漪懷中撒嬌,它也可以親吻「媽媽」。
在自然中,人與動物都是平等的,都是有尊嚴的,本就應該和平共處,人類不踏足動物的棲息地,在李微漪放歸格林的過程中,首次在草原深處,拍攝到了中國境內一次出現最多的狼群畫面。
一本書的整理完成,也是李微漪整理對格林的思念。在書中她也寫到,放歸之後,曾再次去往草原深處找尋格林的足跡,因為想念,因為擔心。
如今《重返狼群》這本書,已經被國家官方機構推薦為兒童必讀圖書之一。書中的內容,表達出的觀點,能夠教會孩子們如何去愛,如何去對待自然界的其他動物,讓孩子們懂得,生活處處有美好,你溫柔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就會帶給你感動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