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銀杏黃了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10 澎湃新聞

秋是什麼?「禾」谷成熟呈現如「火」的顏色。不僅五穀在此時成熟變得金黃,而且還有許多落葉植物一同變紅變黃得如火一般。所以我們感知秋意,除了氣溫變化,也要看身邊植物的變色情況。

初開始變色的銀杏葉

最能體現秋意的植物莫過於銀杏。一場秋風兼秋雨換得一地金黃的秋色,這是全國許多地方都能享受到的。許多地方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古銀杏,去看看年邁的古銀杏是許多人賞秋時的必備活動。

村口的銀杏

現在,南北方的銀杏都開始變黃了,即將進入它們最燦爛的時光。乘著這個時節,我們想要發起一場公民科學活動。

大家或許聽說過日本的「櫻前線」。日本各地都會推薦櫻花的最佳觀賞日期,反映在地圖上就成了「櫻前線」。賞櫻是日本地區的春日活動,櫻前線不僅對人們的出行賞櫻起指導作用,也能夠反映春日從南到北的進程。如果將歷年數據做對比,還能一窺氣候的變化。

櫻前線

賞銀杏是我國的秋日活動,那我們是否也可以用銀杏的變色,來反映秋天的由北到南腳步呢?

因此,我們誠邀您在享受金秋、觀賞的銀杏的同時,抽出一分鐘時間來提交自己的銀杏物候觀察記錄,為建立我們的「銀杏前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徵集期間,每周我們都會進行抽獎活動,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參與進來。您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銀杏物候觀察記錄。請您在問卷中告訴我們您觀察到銀杏的基本信息,包括看到銀杏的日期、地點、所處物候期等。歡迎持續提交同一處銀杏的物候變化。

↓↓↓向我們展示您身邊燦爛的銀杏秋色吧↓↓↓

什麼是物候?

物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受氣候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的現象。如植物的萌芽、發葉、開花、結實、葉黃和葉落;候鳥的來往;見霜、下雪、結冰、打雷、河凍和河開等等,都叫做物候。

近代物候知識的發展,已成為一門科學,叫做物候學。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包括農作物)、動物和環境條件(氣候、水文、土壤、地形等)的周期變化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認識自然季節現象變化的規律,以服務於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

銀杏作為落葉植物,在秋冬天會經歷四個的物候期,分別是葉開始變色期、葉全部變色期、開始落葉期、落葉末期。

葉開始變色期

觀測的樹木葉子在秋天第一批開始變色。 對於銀杏來說,葉片變黃總是從最外緣開始,並向內逐漸擴散的。只要觀察到葉片邊緣開始變黃,就進入了葉開始變色期。

注意× 葉變色是指正常季節性變化。夏季葉片被曬得枯黃,路旁新植的行道樹因為營養不良/病蟲害等原因早早變黃等異常原因不算數。

開始落葉期

觀測的樹上開始有脫落變色的葉片。對於大部分落葉樹木,葉片開始變色往往伴隨著落葉。

注意× 落葉指秋冬季的自然脫落,而不是因乾旱或病蟲害的危害落葉。由人工移栽的小銀杏樹可能會因營養不良的情況出現提早落葉,這樣的情況也不能反應真實的物候變化。

葉全部變色期

所有的葉子完全變色,樹冠上已經找不到綠色。

落葉末期

樹上的葉子幾乎全部脫落。

注意×幾乎落光就算進入末期,無需等待完全落光。畢竟總有一些葉片會頑強的一直呆在樹上。

插圖:6+1

撰文:蔣天沐

本文轉發自公眾號「植物圖鑑」

參考文獻

[1]竺可楨, 宛敏渭. 物候學.2版[M]. 科學出版社, 1980.

[2]國家氣象局氣候司.《農業氣象觀測規範 自然物侯分冊》.1993年2月16日

項目介紹

「城市裡的公民科學家」

「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公民科學」公益項目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由桃源裡自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共同承辦。旨在聯合社會公眾,關注本土物種,收集本土物種數據,建立本土物種資料庫,促進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秋冬季,我們將在杭州開啟包括紅外相機監測、植物物候觀測、西湖候鳥調查、西湖松鼠調查在內的多個公民科學項目。

觀愛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

觀愛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旨在配合將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推動和激勵普通公民對身邊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觀察,通過觀察了解、增加知識,享受自然的美好,建立個人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激發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並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可能。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你身邊的銀杏黃了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