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塑料技術發展迅猛,用途急速擴大

2020-11-25 生物谷

 

生物塑料是指以可再生生物資源(生物質)為原料(或者部分原料)的樹脂。不同於以石油等日益枯竭的化石資源為原料的傳統樹脂(石油樹脂),可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做貢獻。並且,即使在生物質中,使用植物資源的生物塑料(植物類樹脂)還有望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這也取決於製造工序中的能耗)。

與石油樹脂相比,生物塑料的歷史還比較短,但最近一兩年,新樹脂的開發、物性的改進以及供應體制的完善一直穩步推進,應用範圍逐漸擴大。在食品、飲料及化妝品容器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如果進一步實現量產,還有助於削減生物塑料的成本。

需求劇增的生物PET

以生物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1為例,飲料瓶用途方面的需求迅速增加(圖1)。歐洲生物塑料協會稱,生物PET的產能在2010年到2011年一年間激增約8倍,該協會2012年秋季的統計結果顯示,產能已達到45萬噸。而且,預計這一需求今後還會增加,日本豐田通商公司預測,到2015年,生物PET的使用量將擴大到300萬噸以上。

並且,生物PET還可用作汽車的內裝材料。實際上,豐田汽車公司的混合動力車「SAI」的坐墊、地墊、行李艙託盤和行李艙內表面,三菱汽車公司的純電動汽車「i-MiEV」的部分座席面等,均採用了生物PET。如果通過量產成本得以下降,估計生物PET的應用範圍還會進一步擴大。

*1:生物PET是指以生物乙醇為原料生成乙二醇(MEG),然後利用乙二醇生產出來的PET。或者指採用植物對二甲苯衍生的對苯二甲酸,與生物乙醇生成的乙二醇製成的100%源於植物的PET。

降低聚乳酸成本

生物塑料中,聚乳酸(PLA)最先被應用於汽車、辦公設備及電子產品等領域。雖然以前在耐水解性、耐熱性、阻燃性、抗衝擊性及成型性等方面存在課題,但隨著物性的不斷改善,其應用範圍正在向著汽車內裝部件及一體機外裝部件等以前難以應用的領域推廣。並且,近幾年旨在降低聚乳酸成本的技術開發也在取得進展。

日本理光公司和靜岡大學共同開發出的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這項「聚乳酸的無金屬低溫聚合技術」可安全、高品質並且以低成本合成聚乳酸。

利用以往的普通聚合法合成聚乳酸時,通常要使用錫類催化劑,在大約200℃的高溫環境下,花費數小時的時間進行合成。而「聚乳酸的無金屬低溫聚合技術」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2及有機分子催化劑,不僅不需要有機溶劑和金屬催化劑,而且還可在40℃~60℃的低溫環境下,在15分鐘以內完成聚乳酸的合成。

*2超臨界二氧化碳是指溫度和壓力在臨界點以上(31℃以上、7.4MPa以上)的二氧化碳,是一種介於氣體和液體之間的狀態,同時具有氣體的擴散性和液體的溶解性。

而且,有機分子催化劑可以去除。因此,除了能夠節能、低成本地合成聚乳酸之外,還可不使用有機溶劑及金屬催化劑,安全地合成高純度、高質量的聚乳酸。而且,理光和靜岡大學還利用該技術成功連續合成了聚乳酸(固體成分達到95%以上)。並且,該技術的特點還包括,較以往方法可大大使設備緊湊化。據稱還可用於製造耐熱性較高的立構複合型聚乳酸。

非可食性樹脂的開發也在穩步推進對於生物塑料而言,將非可食性資源和未利用資源作為原料也是重要課題。與這方面相關的技術開發也在穩步推進。

日本大賽璐聚合物公司開發的「CELBLENEC系列」非可食性新生物塑料技術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一種以紙漿等木質資源纖維素為原料製成的纖維素酯類樹脂,植物性成分佔總質量的40~50%。由於自然界存在大量的纖維素,因此原料便於採購,而且不會與糧食產生競爭,可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做出貢獻。

大賽璐聚合物稱,一般情況下,纖維素酯類樹脂的熱可塑性較低,所以在用於成型加工時需添加可塑劑。因此,利用現有材料製成的產品在進行長期保管時,會因可塑劑揮發而出現尺寸變化及變形,這成為技術難題。該公司在開發新型可塑劑的同時,還對添加劑的成分比例進行了改進,並利用化合物技術,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該公司稱,CELBLENEC系列作為成型材料,具有出色的機械強度。

使用纖維素納米纖維(CNF))製造可射出成型的高植物性複合材料的研究也正在穩步推進。纖維素納米纖維是將植物纖維微細化至納米級後得到的材料。密度是鋼鐵的1/5,強度卻是其5倍以上,既輕巧又牢固,熱變形量也較小,僅為玻璃的約1/50。通過將其添加到樹脂中,有望實現輕量、高強度、高植物性複合材料。

京都大學生存圈研究所生物功能材料領域教授矢野浩之的研究室、與京都市產業技術研究所等組成的產官學合作共同研究小組,就是致力於這一研究的團體之一。通過「2007~2009年NEDO大學創業實用化研究開發事業」等,該研究小組已將製造纖維素納米纖維以及以其為原料的高植物性複合材料納上日程。並且還在利用微細發泡成型技術,進行使生物塑料進一步實現輕量化,並具備隔熱性及絕緣性等的研發,力爭製造出可用於汽車結構部件等的複合材料。(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生物塑料的應用與發展
    由於石油和汽油價格低廉,許多公司會選擇通過降低成本來提升利潤,而棄用實際上更加環保的創新技術,這樣的現狀不利於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發展。儘管如此,生物塑料的市場需求仍在增長,投資也在繼續湧入。這是因為,該材料符合企業發展的願景,並且在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背景下,具有功能多元化、論據正確性和方案優越性的特點。
  • 科普 | 生物分解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術(六)
    生物基塑料方面,近幾年發展迅猛,關鍵技術不斷突破,產品種類速增,產品經濟性增強,正在成為產業投資的熱點,顯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有數十條萬噸以上的生產線已經或正在建設中。從短期看,生物基塑料由於成本偏高,一些具有功能性的應用品種會發展較快,如生物降解塑料由於具備了生物降解性能而符合歐美發達國家禁塑令的要求,即使成本高也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 簡要分析藥用塑料的用途及發展趨勢
    藥用塑料就是作為藥來治病的一種塑料,這就與應用於醫療器械以及醫用包裝的醫用塑料的區別所在,目前可以用入藥的塑料品種主要來自於天然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再經過專業的處理加工以及改性,就作為了藥用塑料。
  • [技術書籍推薦]生物分解塑料與生物基塑料
    內容提要: 本書對生物分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與生物基塑料從技術、市場、評價與標準等多維度出發
  • 【生物塑料】(3)利用非食用原料技術取得巨大進展
    非食用原料中纖維素前景看好 前兩篇文章介紹了(1)通用產品擴大利用生物塑料的情況,(2)面向電子產品等耐用產品進行的生物塑料技術開發。本文接著介紹(3)使用非食用原料的替代技術,為了解決未來的糧食問題,使用非食用原料在今後將變得愈發重要。
  • 北極圈的福音:存在可分解生物塑料膜的細菌,該類塑料膜將被推廣
    西伯利亞聯邦大學的科學家證明,由於土壤細菌會分解生物塑料膜,因此生物塑料可用於北極地區而不損害環境。因此,使用這些對生態友好的生物塑料將減少對脆弱生態系統的有害影響,例如該研究的作者北極大學的生物技術專家斯維特拉娜·普魯德尼科娃(Svetlana Prudnikova)告訴TASS。
  • 科學家發現棉花廢棄物的新用途:被用於製造可生物降解的塑料
    然而,由於最近在澳大利亞進行的一項研究,它很快就會被轉化為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她的團隊成員希望減少浪費,同時為棉農提供額外的收入來源,並生產出「有害合成塑料的可持續替代品」。這促使他們開發了一種系統,其中使用便宜的環境友好化學品來溶解棉籽絨纖維以及其他垃圾。然後將所得的液體有機聚合物用於製備塑料薄膜,其樣品如下圖所示。該材料被放置在地上後無害生物降解,並且可以被用於棉花種植業,用於諸如捆包包裹或包裝種子和肥料。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更可怕的是它們所產生的大量塑料微粒,通過海產品、海鹽等途徑進入人體,造成巨大的健康危害。破解「白色汙染」之害,一直是全球科學家努力的重要方向。近日國外媒體報導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用最新的工藝技術,研究製造出一種生物塑料聚合物,這個過程不需要土地和淡水,而是源自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夠產生零毒性垃圾,並可回收成為有機廢物。
  • 可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分析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
    為滿足廣大行業朋友的需求,新材料在線現重磅推出《2021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業發展趨勢報告》(電子版)。 本報告200+頁,內容緊跟可降解塑料行業熱點及趨勢,對行業發展背景、產業現狀、市場分析、產品與檢測標準解讀、企業分析及投資擴產資訊六大方面進行全面的解剖,詳細分析了總結了可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分析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
  • 我國紡織業未來發展的10項關鍵技術
    目前產業用纖維已廣泛地用作金屬、塑料、紙張和石棉的替代品。隨著工業用材料的輕量化、高性能化、多樣化以及美觀化的發展趨勢,產業用纖維的用途日益廣泛,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如美國、日本、歐盟等國的產業用纖維在其整個纖維的生產部門所佔的比重有的已達 2/3。我國未來10年產業用纖維使用量及市場貿易每年將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
  • BMC、SMC、DMC原料/團料用途性能,河北模塑料廠家
    BMC、SMC、DMC原料/團料用途性能,河北模塑料廠家產品簡介:DMC是英文「DulkMoulding Compounds」的縮寫,意為「團狀模塑料」,是種新型技術複合結構材料,具有一定比重輕、耐腐蝕、絕緣性好,色彩更加鮮豔等優點。
  • 潔特生物:國內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龍頭
    經過近二十年來的不懈發展,潔特生物不僅掌握了相關的核心技術,而且實現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業務規模保持穩步擴張,經營業績保持良好增長,現已成為國內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自主研發創新 打破國外壟斷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潔特生物始終將自主研發作為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的基石,不斷加大技術與產品研發投入力度,在針對市場及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對產品不斷改進的同時,積極研究行業發展趨勢,開發具有前瞻性、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新產品。
  • 塑料的循環經濟 塑料降解和回收的生物技術解決方案
    塑料經過大約100年的生產,到現在塑料顆粒幾乎無處不在:在地下水、海洋、空氣和食物鏈中,全世界都在用生物技術方法來解決這一塑料危機。然而,大多數的進展僅限於一種特定類型的塑料,即聚酯,如PET。Ren Wei在《自然催化》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對當前的研究狀況進行了批判性的討論,並提出了塑料生物循環經濟的策略。為了實現塑料的循環經濟,需要複雜的解決方案。
  • 全球量子技術發展迅猛
    全球量子技術發展迅猛,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世界大多數國家和組織正在研發量子通信衛星,使衛星能準確確定運動的量子信息。量子通信成本降低了近一半,但採用量子基金會開發的量子操作軟體,成本能夠降低20%。1月28日,量子衛星「墨子號」量子衛星升空。
  • 生物分解塑料與生物基塑料的成型加工(一)
    生物分解性樹脂在這些方面也是一樣的。塑料的彈性度和溫度高分子的分子鏈處於無法自由運動的狀態時,塑料會比較硬,可以適度運動時就會比較軟。高分子鏈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溫度在玻璃轉化溫度以下時高分子鏈的運動會凍結,彈性度在1000MPa左右。
  • 推廣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楊渝嘉)11月14日,由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指導,市米袋子菜籃子聯合會、市質量檢驗協會、市商品質量促進會聯合舉辦的「2020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論壇」在雅楓國際酒店順利舉行。
  • 生物可降解塑料將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這一技術目前仍處於實驗研究階段,預計將於2-3年後完成基本的研發工作,3-5年後進行中試生產。若能實現甲烷到乳酸的轉換,將為塑料行業帶來革命性的突破。從廢水處理、垃圾填埋場、農業廢料分解以及厭氧消化這些活動中產生的可再生來源甲烷將成為提取Ingeo結構單體的原材料來源,不僅可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且將使PLA更具有價格競爭優勢。」
  • 我國注塑機在塑料機械中的比重最大
    中國塑料加工業巨大的發展潛力,為注塑機產業迅猛成長提供了發展空間。目前在塑料加工製品中,83%採用了注射成型。近年來由於汽車、建築、家用電器、食品、醫藥等產業對注射製品日益增長的需要,推動了注射成型技術水平的發展和提高。我國塑料機械有70%左右是注射成型機。
  •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不是針對塑料,是為了加快改性塑料產業的發展
    據全拓數據調查統計,2016-2018年,我國塑料製品產量有所下滑,2018年,中國塑料製品產量為6042.1萬噸,塑料製品產量下滑,主要與中國環保政策及各省份發布的限塑政策發布有關。但是,在2019年,塑料製品產量回升至8184.2萬噸,這主要與國際市場塑料需求擴大以及中國廢塑料進口源地從歐美轉向東南亞及廢塑料回收增加有關。
  • 顯微鏡製造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螢光顯微鏡市場規模將擴大「圖」
    全球顯微鏡發展歷程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中國顯微鏡製造產業上遊主要由光學玻璃、光學塑料、光學元器件與電子元器件等配件構成,產業中遊主要包括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和生物顯微鏡等各類顯微鏡,產業下遊為現代顯微鏡的多種應用領域,涵蓋生物科學、醫療製藥、化工材料分析及教學科研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