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加氯降低消毒副產物!

2020-11-26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消毒工藝是制水工程中重要的環節,合理選擇消毒工藝,在確保微生物指標合格的情況下儘可能降低消毒副產物是供水部門一直研究的內容。介紹了上海供水如何選擇合理消毒工藝,控制消毒副產物,精準加氯,改善自來水口感的方法。

1 選擇消毒工藝與原水氨氮、耗氧量指標有關

1.1 與原水氨氮有關

一般原水氨氮大於0.5 mg/L時選擇化合氯消毒,如要採用游離氯消毒,過折點氨氯比一般需要1∶10,因而如原水氨氮0.5 mg/L就要加注5 mg/L氯,才能形成游離氯消毒,故一般不會選擇這樣的消毒工藝。

1.2與原水耗氧量有關(微量有機物)

當原水耗氧量高時,說明水中微量有機物較多,如採用游離氯消毒,消毒副產物就會偏高或超標。如果原水耗氧量大於3 mg/L,夏天採用游離氯消毒,三滷甲烷就有可能超標,原水中加氨後採用化合氯消毒較合理。

總之,水廠消毒必須根據原水水質合理選擇消毒工藝。

2 選擇合理的消毒方式可滿足消毒要求並控制消毒副產物

目前上海70%水廠使用長江陳行水庫、青草沙水庫的水作為原水,大部分水廠仍使用常規處理工藝,原水氨氮一般在0.1 mg/L以下,耗氧量2.0~2.5 mg/L,大部分老水廠清水庫前沒有消毒接觸池,清水庫停留時間也很短,研究消毒方式,重點在於確保微生物指標合格的情況下降低消毒副產物。主要是利用沉澱池1.5 h的停留時間,完成部分消毒,而新建、深度處理改造水廠均有消毒接觸池,可以完成消毒。

3 精細管理、精準加氯、嚴格控制消毒副產物

根據長江水源特點,經過研究和試驗,採用游離氯消毒、化合氯出廠的消毒工藝。游離氯消毒效果好,缺點是消毒副產物易偏高或超標,消毒副產物生成與游離氯濃度和溫度均有密切關係。冬天水溫10 ℃以下,沉澱池出口游離氯濃度0.5 mg/L,三滷甲烷總量可以控制在國標限值1/2以下,然後加0.2~0.3 mg/L氨,一般氯氨比控制在4∶1左右,出廠時調整到化合氯1.0 mg/L左右。夏天反應速度加快,沉澱池出口游離氯濃度一般只能控制在0.15 mg/L,滿足消毒CT≥15情況下,同樣加注0.2~0.3 mg/L氨,氯氨比也為4∶1左右,進清水庫後調整出廠化合氯1.0 mg/L左右。出廠時以一氯胺為主,管網水中亞硝酸鹽不會很快升高,如超過4∶1可能會產生二氯胺,導致異味。

4 深度處理水廠均採用游離氯消毒

深度處理活性炭後,小分子質量有機化合物大量減少,不會有較高三滷甲烷生成,但活性炭池後直接進清水庫,這樣有很大風險,因而深度處理水廠炭池後要有消毒接觸池,一般有30 min接觸時間,游離氯濃度0.5 mg/L,滿足CT≥15,然後才進入水庫。

5 精細管理、精準加氯、嚴控消毒副產物三滷甲烷

5.1 常規處理水廠游離氯消毒化合氯出廠的消毒副產物控制情況

表1~表4是2017年、2018年不同季節消毒副產物三滷甲烷控制情況(1~3月每月檢測2次,7~9月每周檢測1次)。

1~3月水溫較低,反應速度也較慢,生成消毒副產物相對較少,因而水廠沉澱池出口游離氯濃度可以達0.5 mg/L,然後加0.2~0.3 mg/L氨,再加氯形成化合氯1.0 mg/L出廠。

7~9月氣溫、水溫較高,消毒時氯與微量有機物反應速度大大加快,生成消毒副產物三滷甲烷速度也大大加快,因而沉澱池出口游離氯濃度控制在0.15 mg/L左右,滿足消毒CT≥15,然後在濾池出口加0.2~0.3 mg/L氨,氯氨比控制在4∶1左右。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夏天水溫很高時,如控制好沉澱池出口游離餘氯,出廠時再調整為化合氯,三滷甲烷最高值能控制在國標限值1/2以下,平均值也能控制在國標限值1/3以下。

5.2 深度處理水廠游離氯消毒化合氯出廠的消毒副產物控制情況

深度處理水廠應建消毒接觸池,滿足消毒要求,三滷甲烷能控制在較低水平。一般深度處理水廠活性炭池出水直接進清水庫,消毒效果不理想,清水庫水位是根據用戶需求變化,而且清水庫有短路現象,因而利用清水庫作為消毒接觸池不妥當。和設計單位商定,在活性炭池下放置消毒接觸池,一般停留30 min,因游離氯濃度控制在0.5 mg/L,30 min接觸,可以做到CT≥15,經過生物活性炭後,水中小分子質量微量有機物大量減少,控制游離氯濃度高些,三滷甲烷也不會很高,一般是常規處理的1/2左右。2017~2018年深度處理水廠三滷甲烷(總量)情況見表5和表6。

A水廠3年前換過炭,B水廠炭使用7~8年,目前正在換炭,數據略高。表5和表6中數據監測頻率1~3月每月檢測2~3次;4~12月每月檢測4次。深度處理水廠均有消毒接觸池,一般接觸30 min以上,因而不論什麼季節採用游離氯0.5 mg/L以上,消毒滿足CT≥15要求,然後再加氨0.2~0.3 mg/L,基本氯氨比4∶1左右,出廠前再調整到1.0 mg/L化合氯出廠。由於深度處理水廠採用臭氧活性炭工藝,小分子質量有機物大量減少,即使游離氯濃度0.5 mg/L以上,消毒副產物三滷甲烷總量基本能

控制在國標限值1/3以下,與常規處理水廠相比,三滷甲烷平均值減少40%左右。

5.3化合氯出廠水和管網水三滷甲烷總量的變化情況

表7是某水廠每月出廠水和對應管網末梢水三滷甲烷總量變化情況。採用游離氯消毒、化合氯出廠,在管網中三滷甲烷總量變化很小,1年平均值基本沒有變化,說明化合氯出廠水在管網中消毒副產物三滷甲烷基本沒有變化。

6 化合氯出廠水在管網中亞硝酸鹽生成情況

水廠一般化合氯出廠水在管網中消耗氯,氨就升高,遇到管網生物膜等還原物質,氨就會生成亞硝酸鹽,一般氯氨比控制在4∶1左右,這樣的混合餘氯管網中亞硝酸鹽生成的可能性較小(見表8和表9)。

管網水亞硝酸鹽升高,說明管網水質不穩定。一般夏季、秋季管網亞硝酸鹽升高程度與管網壁上生物膜有關。WHO第四版明確指出,如管網水中亞硝酸鹽較長時間達到0.2 mg/L,說明管網水質不穩定,微生物復甦的可能較大,因而上海管網水質總體較穩定。上海市地方標準亞硝酸鹽限值為0.15 mg/L,當管網水亞硝酸鹽超過0.10 mg/L時就需要放水衝洗,加快該區域水體流動。

7 嚴格消毒方式出廠水及管網水微生物合格情況

7.1 出廠水微生物合格率情況

上海中心城區有15家水廠,主要出廠水管有36根,按要求每根出廠管每4 h檢測1次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每月出廠水樣品6 480個,每年77 760個,近3年出廠水微生物指標均100%合格。

淨水工藝消毒永遠是第一位的,關係到飲用水安全問題,能阻止傳染病通過水體傳播,因而水廠應在消毒合格的情況下,儘可能降低消毒副產物。

7.2 管網水微生物合格率情況

上海中心城區廠外有54座泵站,其中水庫泵站34座,庫容約73萬m³,增壓泵站20座。原設計中水庫泵站有補氯設施,但增壓泵站並沒有補氯設施,5年前要求所有增壓泵站也要有補氯設施,這樣管網微生物指標才有保障,也可以適當降低出廠餘氯,管網餘氯也能較平穩,同時也可以改善由於餘氯偏高帶來的口感問題。但目前大多數泵站有補氯設施,沒有補氨設施,這樣很難補氨,如氨降低,很有可能補氯後變成游離氯,投加量要很大,而且管網中餘氯不穩定。目前,正在完善泵站補氨設施,要求補氯的同時補氨,並在所有增壓水庫泵站安裝濁度、餘氯在線檢測儀表,使泵站出水餘氯保持穩定。

中心城區有500多個採樣點,供水企業按國標要求每月檢測2次,市調度監測中心每月檢測1次,年樣品量6 000多個。表10為上海市供水監測中心檢測數據。

8 結語

上海要在確保微生物指標合格的情況下嚴格控制消毒副產物。目前正在採取精準加氯、出廠水餘氯做直線等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採用餘氯中心度考核,如出廠水餘氯0.9 mg/L中心度, 要求餘氯在0.8~1.0 mg/L,目前95%都能在要求範圍內。近3年來,管網水500多個採樣點每個點餘氯不能小於0.3 mg/L,因為上海二次供水仍有10多萬個水箱,在水箱要停留2天時間,需確保進用戶餘氯不小於0.05 mg/L,目前基本能做到每月管網水餘氯小於0.3 mg/L的僅有幾個水樣。同時,上海又在開展降低管網餘氯,改善餘氯帶來的口感問題,2018年管網平均餘氯0.85 mg/L,2019年起每年管網餘氯降0.05 mg/L,至2021年上海管網平均餘氯降至0.70 mg/L,因為餘氯在0.70 mg/L以下,餘氯帶來的口感問題可以基本解決。在確保微生物指標合格的情況下,合理選擇消毒工藝,嚴格控制消毒副產物,精準確加氯,降低出廠水餘氯,採用管網補氯平穩管網餘氯、改善餘氯帶來的口感等問題,是一個系統工作,只有精細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做好這些工作,確保供水水質更安全。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調研數據:水廠次氯酸鈉消毒的氯酸鹽副產物問題
    水廠消毒發展多年,這幾年逐步從液氯消毒開始往次氯酸鈉消毒轉變。本次報告主要介紹大家沒有關注到的水廠次氯酸鈉消毒中的氯酸鹽副產物問題,通過調研跟檢測,從儲存時間和溫度等方面對成品次氯酸鈉產生氯酸鹽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對現場發生的電解溫度以及不同設備的發生效率方面,也給大家做了分析。對成品和現場發生的次氯酸鈉中氯酸鹽的水質風險進行了比較,同時給我們提出了運行、管理和決策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 更細更深入:水廠次氯酸鈉消毒氯酸鹽副產物問題
    結果表明,次氯酸鈉在儲存過程中會發生歧化反應,導致有效氯持續降低並大量產生副產物氯酸鹽。實地取樣檢測水廠使用的次氯酸鈉,發現在10 d儲存期內有效氯衰減率高達15.48%,其中的氯酸鹽濃度達到9 667.8 mg/L。實驗室模擬試驗結果表明,有效氯的衰減量和氯酸鹽的生成量均與儲存時間成正比;溫度是影響次率氯酸鈉反應速度的重要因素,溫度越高,反應速度越快。
  • 如何控制氯酸鹽消毒副產物,讓飲用水更安全?
    相比其他兩種消毒劑,次氯酸鈉因為消毒效果好,操作管理更安全等優點,近年來逐步被越來越多的水廠採用。  而次氯酸鈉消毒又分為成品次氯酸鈉和現場通過電解製備次氯酸鈉兩種方式。其中現場製備的方式由於無需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和存儲,在安全性和運行成本等方面都比成品次氯酸鈉更優異。今天我們就再來講一講現場製備次氯酸鈉技術的另一大優點:消毒副產物氯酸鹽更低。
  • 飲用水加氯消毒再引疑慮,美科學家發現可能產生劇毒副產物
    氯都是自來水淨水場中的主要消毒劑之一,然而美國科學家最近發現這種自20世紀以來常見的自然水消毒方法,會產生以前從未發現的有毒副產物。目前最常見的消毒劑有氯氣、氯胺、二氧化氯及臭氧等,在這其中只有氯在配水管中仍可維持消毒能力,避免水源在輸送過程中被重新汙染,因此無論在臺灣或歐美國家中,添加氯都是最常見的自來水消毒方法。
  • 深圳自來水消毒副產物「超標」 稱在全國算好的
    那麼,到底有沒有方法能解決消毒副產物的問題呢?  黃君禮表示,他對深圳的自來水消毒比較了解,據他所知,深圳某些水廠的二氧化氯消毒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二氧化氯消毒,而真正的二氧化氯消毒是能解決消毒副產物問題的。  黃君禮說,目前歐洲80%的水廠都在使用二氧化氯。這種消毒劑非常安全。
  • 警惕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對人體的危害
    在城市供水系統中,消毒是最基本的水處理工藝,它是保證用戶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其中,因氯消毒具有操作方便、價格低廉、性能穩定等優勢,成為當前國內外主要的消毒方式。但需要關注的是,用氯雖然能夠有效殺滅水中的致病菌,但同時還會與水中天然有機物發生反應生成具有毒性和「三致」作用的消毒副產物,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 國內外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研究進展,推薦這些文章
    然而,由於這些方法的明顯缺陷(例如,消毒副產物的形成(DBPs)),開發一個安全飲用水的替代方案是可取的。在這方面,生物炭是解決飲用水中常見的常見汙染物(如微生物汙染物,無機汙染物,重金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藥品和個人護理產品(PPCP))的有效藥材料。
  • 汙水處理中紫外線消毒與加氯消毒的比較
    但是,城市汙水經過二級處理後,水質雖已經得到改善,細菌含量也大幅都減少,但細菌的絕對值仍很高,並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這就要求對汙水進行消毒處理才可使用。現如今,紫外消毒已經被全球的市政汙水處理廠廣泛接受,紫外消毒市場快速增長,使其取代化學消毒工藝,成為了一種安全和具有成本效率的消毒工藝。
  • 一種新型安全氯化消毒工藝——順序氯化消毒工藝的開發
    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040)  摘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安全氯化消毒工藝——「短時游離氯後轉氯胺的順序消毒工藝」。該順序氯化消毒工藝綜合利用了游離氯消毒滅活微生物迅速徹底,氯胺消毒副產物生產量低的特點,通過氯化消毒技術的組合,安全經濟地實現了消毒衛生學和消毒副產物指標的雙重控制。
  • 給水排水 |專門說說汙水廠加氯這一種消毒方式!
    在當前疫情期間,可根據有效氯投加量、接觸時間和出水餘氯含量等參數調控消毒效果,同時加強出水懸浮物濃度的控制,確保出水的糞大腸菌群數穩定達標。我國《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50014-2006)提出「無試驗資料時,二級處理出水有效氯投加量可採用6-15mg/L」。
  • 為什麼自來水中需要加氯? 自來水加蓋蒸食物易致癌是真的嗎?
    為什麼自來水中需要加氯? 自來水加蓋蒸食物易致癌是真的嗎?時間:2017-06-09 13:43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自來水中需要加氯? 自來水加蓋蒸食物易致癌是真的嗎?
  • 煙臺制水工藝進入次氯酸鈉消毒工藝時代
    郭女士的鄰居們說得沒錯,記者從煙臺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獲悉,2020年市政府重點工程、宮家島水廠和珠璣加壓站加氯消毒設備改造工程現已竣工投產,使用半個世紀的液氯正式「退役」,煙臺市制水工藝進入次氯酸鈉消毒工藝時代。
  • 汙水消毒工藝的優缺點總結
    ,一般在水中的接觸時間為30min,有持續的消毒能力;2.二氧化氯:消毒機理為氧化還原反應(注意沒有氯代反應),反應過程中把高分子有機物降解為有機酸、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氯被還原成氯離子,和水中pH無關,並且不產生消毒副產物,雨水的接觸時間通常為30min,且有一定的持續消毒能力;3.臭氧:消毒機理為氧化,且不增加水中的含鹽量,並且消毒效果與水體pH值多少無關,與水體的接觸時間大約為
  • 江蘇省城鎮水處理生產工(加氯消毒)職業技能競賽在吳江舉行
    以賽促學「練內功」,助力高質量發展「加速跑」江蘇省城鎮水處理生產工(加氯消毒)職業技能競賽在吳江舉行消費日報網訊 (記者 汪宏勝)為全面提升供水行業安全保供意識,助推江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11月18至20日,「華衍杯」江蘇省城鎮水處理生產工(加氯消毒)職業技能競賽暨第二屆供水安全知識競賽總決賽在蘇州吳江舉行。
  • 如何在不同的領域,選擇最適合的水消毒技術?
    一般來說,氯氣消毒法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維護也最容易。真空操作的溶液加料系統提高了添加氯氣的安全性。通常採用的控制模式有流速比例調整、殘留控制或複合迴路(流速加殘留)。這種液體消毒輸送系統由儲存罐、帶相連閥門和管道的化學品給料泵送系統,以及控制方法,如流量比例控制,餘氯控制或複合環控制(流量加餘氯)構成。商品次氯酸鈉屬於危險化學品,需要使用二級安全殼並提供危險化學品載貨清單。雖然散裝次氯酸鈉的單位氯成本高於氯氣或現場次氯酸鈉生成,但其維護和操作更簡單。散裝次氯酸鈉的濃度會隨著時間而降低,因此要達到同等效果,所需的量更大。
  • 讓人疑「氯」重重的自來水
    即便以一天飲用6升水來計算,只要是正規操作消毒後的自來水,合計的餘氯含量都要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對人體有害的含量,也就是說,國家飲用水標準的安全要求更高。  疑問二:  副產物三氯甲烷對人體有害嗎  網上流言:  氯受熱後,與水中有機腐質產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質。
  • 次氯酸鈉在汙水廠消毒的應用與討論
    眾多的有害微生物的檢驗工作量非常巨大,為了更快速的檢測汙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數量,把糞大腸菌群數作為汙水廠的生物學危害的指標,汙水廠在排出廠之前,要進行相應的流程,來把糞大腸菌群數降低到一定的指標範圍內,使汙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降低環境可接納,這就是汙水廠的消毒。要注意汙水廠的消毒不是滅菌,消毒是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了,滅菌是全部滅殺。
  • 二氧化氯消毒
    全文共859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介紹過氯消毒的相關內容了,今天我們再說一下二氧化氯消毒。
  • 央視解讀自來水消毒安全:餘氯可通過加熱消除
    據吳教授介紹,氯具有消滅病毒、細菌、原蟲等去除微生物的作用,避免飲用水帶來的急性感染病症。可以說,用氯消毒是自來水淨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那麼滕女士家中的自來水是消毒加的氯太多了嗎?記者來到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騰女士家的自來水進行取樣測驗,得出餘氯的量0.3 mg/L。李曉東:0.3 mg/L,看上去很小的一個量,按照國家標準,這個量超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