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中強制戒毒所回訪:戒後復吸五大因素在作怪

2020-11-29 大眾網

  

  曾經是青島某大學學生的一名戒毒者講述自己吸毒的經歷。

  警官在指導戒毒人員使用發洩釋放類輔助治療設備。

  戒毒所會定期組織看電影。

  吸毒-戒毒-復吸-再戒,即使明知毒品危害,許多人仍然在這條路上不斷循環。近日,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對2015年3月31日前解除強制隔離戒毒的80名回歸人員進行了復吸情況跟蹤調查,其中包括67名青島人,13名濰坊人。經過調查,個人毅力不強,家庭關愛不夠,進入社會後受歧視,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毒友的誘惑以及社會幫戒機構的缺乏,是導致出所人員復吸的主要原因。

  意志強弱成決定因素

  據悉,在我國,吸毒人員強制戒毒後的復吸率超過95%。即使經過兩年的強制隔離戒毒,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賴都基本戒除,當他們重新踏入社會,受個人跟周圍社會因素的影響,也很容易踏上復吸的道路。為了尋找復吸的原因,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根據現實生活中吸毒人員的構成進行抽樣,選取了80名出所人員進行回訪調查。

  這些人中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50歲,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62人,高中學歷及以上的18人。除此之外,未婚的39人,已婚的31人,離異的10人,其中回歸後結婚的3人。

  調查表明,個人因素在戒毒成敗中起核心作用。在問卷調查中,「你認為走向成功戒毒者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的選項中,80%以上的人員選擇了「戒毒決心大,意志堅定」選項。另外,從調查結果中也發現,凡是成功戒斷的人員,由於對毒品的危害有切身感受,對家人表現出深深的愧疚,這對他們觸動很深,促使他們下定決心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從而能夠長期堅持戒毒。

  山東省魯中強制隔離戒毒所教育科副科長郝慶福說,復吸的人群中,有的人員因為人格扭曲和心理缺陷未得到有效改善,缺乏那些正面情緒如自尊、自信以及對生活的熱情,腦子裡面整天想到的就是毒品。他們回歸社會後,很容易走上復吸的道路。

  家庭支持是戒斷關鍵

  在對成功戒斷的回歸人員調查中,他們都表示家人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是他們能夠成功戒斷的最主要原因。調查顯示,在回答成功戒毒的主要原因時,認為與家人關係密切,家庭和睦且對自己理解支持佔到了95%以上,特別是健全、和睦的家庭,家人始終不離不棄,使他們心裡產生溫暖感,沒有了後顧之憂。

  不過,很多人則因為曾給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傷害和經濟損失,不少親人感到「傷透了心」,這讓家人從最初的同情、關心變成了憤怒、失望,甚至導致父母不認,妻子、兒女離去。處於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的出所回歸人員大多心灰意冷。他們覺得無所寄託,又會選擇通過毒品來逃避現實。

  需要有份穩定工作

  郝慶福說,通過對學員的調查了解,目前吸毒的人員出現了一個新的特點,70%以上是城市周邊郊區或者農村到城市打工的人。這些人年齡多在18到25歲之間,初中剛畢業甚至沒畢業就去城市打工。既沒有學歷,也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能,他們到城市之後找不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些人則跟著「老大」混,很多人都是這樣染上了毒品。

  調查顯示,70% 的被訪者認為戒毒者需要有份工作,52%的被訪者認為導致自己復吸的原因是就業難,33% 的受訪者認為戒毒場所應該加強技能培訓工作。調查數據顯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就業成為他們儘快融入社會的關鍵因素。

  社會寬容度仍缺乏

  通過調查,社會幫教服務好的地方,戒毒人員復吸率明顯要低。但是,目前,機構不到位,責任不明確,一般情況下,強制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相關工作,主要是由地方司法行政機關和社區來做,但是工作人員配備少,保障資金缺口大,管理責任和工作措施彈性很大,脫失率很高。

  郝慶福說,很多人出去之後復吸,多是逃離不了原來的朋友圈。另外,社會群體的偏見和歧視也是他們抵抗不住原來毒友拉攏的原因之一。在調查中,大部分出所回歸人員表示很想融入社會,過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在別人看來,他們身上有永遠洗不掉的汙點,社會上大多數人對他們回歸社會後難以信任,抱著歧視或者不友善的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人會對生活失去信心,重新吸毒以求解脫。

  回歸人員要「零脫失」

  郝慶福說,戒毒工作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僅靠兩年的強制戒毒難以根除他們的「心癮」。他希望能建立家庭接回制度、回歸報到制度和特殊人員接送制度,,保證回歸後「零脫失率」,以便日後能有效進行動態管控和跟蹤幫教。

  回到社區或者是街道之後,建立戒毒回歸人員後續管理檔案,及時掌握戒毒回歸人員的情況。另外,戒毒回歸人員也需要進行定期跟蹤回訪,時刻讓他們保持警醒。

  同時,社會及其家屬也應多提供正面的幫助。戒毒人員所在地可以通過爭取財政保障、社會捐助等渠道,籌集後續幫扶基金。在再就業和創業方面,社會應給予戒毒人員一定的寬容,相關部門也可以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如果能在一些城市開設戒毒福利工廠,對戒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進行就業安置和就業培訓,使得他們回歸社會後,能及時得到就業幫助,免受歧視和排斥,同時也便於跟蹤幫教和教育。另外,戒毒者家屬也應當建立信心,幫他們戒除毒癮。

  文/本報記者 孫桂東 圖/本報記者 孟達

相關焦點

  • 女吸毒者生活狀況調查:13歲染毒癮強制戒毒14次
    十餘年間,她被強制戒毒14次,勞教3次,判刑2次;月薪近兩萬元的陽陽,光出國戒毒就戒了3回,花了60萬元,毒癮還是沒戒掉;本來已戒斷毒癮6年的一位中醫按摩師,偶然遇到一個吸毒的朋友,便又復吸了;有的戒毒人員還對強制戒毒心存不滿……    「戒毒———復吸———再戒毒———再復吸」,幾乎成為女子戒毒隊一個難以打破的怪圈。
  • 眉山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與四川省眉山強制隔離戒毒所召開工作交流會
    為加強與兄弟單位的溝通配合,做好禁毒工作,更好地服務於全市公安中心工作,2017年10月12日上午,眉山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與四川省眉山強制隔離戒毒所召開了工作協調會。四川省眉山強制隔離戒毒所眉山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薛志勇、副所長王光傑、康復中心主任劉清華、副主任何楊相關人員參加了協調會。
  • 「憑什麼把我送進強制戒毒所」
    本報平頂山5月13日電   35歲的李國輕在大街上被派出所抓走,幾個小時後被以吸毒成癮為由強制戒毒3個月。後來,被放出來的他向法院提起訴訟,稱自己根本就不吸毒,更沒有任何毒癮,是派出所刑訊逼供,屈打成招。他要求法院撤銷公安機關對他做出的強制戒毒決定書,並賠償相應損失。   今天上午,此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衛東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探訪北京市強制隔離戒毒所 吸冰毒癮君子心理脫毒難
    11月21日上午,記者揭秘北京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而對於如何幫這些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身份的人治療戒毒,警方有著他們自己的一套方法。說出自己的經歷,小張表態,「到了這裡,每時每刻無不對家人有著無盡的思念和懺悔,未來的兩年,我希望早點把毒戒了,早日回歸社會,回家孝順父母。」吸毒、墮胎 17歲叛逆女孩寫日記戒心魔向日葵社區裡住著一名17歲的四川籍女孩小吳,父母離異,母親改嫁,是奶奶一手將她帶大的。
  • 多久不復吸算戒毒成功呢?
    戒毒可是一種複雜而又需要特殊治療的一種疾病治療,吸毒者感染毒品就好像感染傳染病一樣,可以治療,但是也容易出現復吸。為什麼那麼多吸毒者在戒毒沒有多久的情況下又再次吸毒,就是因為毒品容易戒,可是毒癮難戒。身體想要戒除毒品是很容易的,可是毒品會控制吸毒者的大腦,往往戒毒後復吸就是因為毒癮難戒。那麼,多久不復吸算戒毒成功?
  • 滬強制隔離戒毒工作取得新突破 測腦電波可知拒毒癮能力-康復操 腦...
    記者昨天在上海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見到了多種高科技「神器」。通過科學化戒毒,上海強制隔離戒毒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據上海戒毒管理局連續多年的跟蹤回訪數據顯示,已解除強制隔離戒毒回歸社會人員3年戒斷率保持在27%以上。  在診斷評估中心,戒毒人員坐在一臺電腦前,額頭、手指、腰部都固定上檢測儀器,他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等數據都顯示在屏幕上。
  • 毒品成癮有多難戒?親身經歷者告訴你!
    我在的戒毒所裡強制隔離戒毒的有二百多人,但是起碼有二百人都不是第一次來了。國家規定的強制隔離戒毒時間是兩年,多少人都是兩年的戒毒時間夠了被放出去幾個月就被公安機關重新抓了回來。別自負,你沾上了,一樣戒不掉。「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終身想毒」不是一句空話,我大學同學現在在戒毒所工作,我在他那親眼看見吸毒者悲慘的樣子,戒毒成功,出所,復吸,強制再戒毒這就是絕大多數吸毒者的生活軌跡。
  • 爭奪重生的希望——探訪上海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
    與毒魔爭奪重生的希望——探訪上海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    新華社上海6月25日電(記者 朱翃)「那一年,我滿懷自信下海經商,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讓事業騰飛。而某一天,也許我出於好奇,把靈魂交給了魔鬼。    記者24日走進上海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參加「禁毒,我們在行動」社會開放日活動。在這裡,大家看到了毒品的種種危害,聽到了吸毒者的自白,感受了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和幫助,了解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學員們用詩朗誦的方式,講述了發生在這裡的一個真實故事。今年3月,戒毒所裡的寧靜被《婚禮進行曲》打破。
  • 湘西州強制戒毒所原所長接受審查調查
    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原所長謝松平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原所長謝松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湘西自治州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任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副處級偵察員;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任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任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三級高級警長;2020年1月至今,任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吉鳳分局三級高級警長。
  • 虛擬實境戒毒、正念防復發訓練……這些新型心癮戒治方法了解一下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戒毒是一項世界性難題,生理上的毒癮好戒,但心癮難除。一進入與外界隔絕的戒毒所,經過一段時間專業的戒毒指導和訓練,戒毒人員可能暫時會將毒品拋諸腦後,二維的毒品圖片或形似食鹽的毒品實物似乎難以激起心癮,但這只是一種偽戒斷狀態。虛擬實境(VR)戒毒,被認為是科學化、專業化戒毒發展道路上的又一重大舉措。
  • 揭秘強制戒毒所:新儀器測大腦數據
    明天(6月26日)就是世界國際禁毒日,記者昨日(6月24日)上午走進位於順義區南彩鎮的強制隔離戒毒所,揭秘戒毒人員在裡面的生活和戒毒經過。同時,一款新型的腦功能儀亮相,該儀器的檢測數據可為戒毒人員的康復提供科學依據。
  • 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原所長謝松平被查!
    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原所長謝松平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湘西自治州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原所長謝松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湘西自治州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探秘江蘇自願戒毒康復所 用「心」治療讓強戒變自戒
    中新網江蘇6月24日電 (李珂 通訊員蘇宮新)隨著「6·26」國際禁毒日的臨近,記者探訪了江蘇太湖戒毒康復所(強制隔離戒毒所),了解強戒變自戒的奧秘。
  • 貼近禁毒第一線邊境強戒所,國籍不明同樣收治,忙到熄燈成為常態
    當《環球時報》記者在雲南省第六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六所」)這樣問緬甸人阿登時,他先沉默了一陣。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不是難以回答的問題。但對阿登來說,這關係到他的命運。一旦他出示證件,將被遣送出境。因此他隨後小聲回答:「留在仰光的家裡了。」像阿登這樣的「國籍不明」強制隔離戒毒人員(以下簡稱「強戒人員」),在六所還有很多。他們用含糊不清的說辭避免被遣返,希望留在中國的強戒所。
  • 黑龍江省公安廳強制隔離戒毒所護士長駱陽:十年雕琢塑天使翅膀
    駱陽,女,1981年11月出生,2005年通過公務員統一招考進入黑龍江省公安廳安康醫院工作,2007年調入黑龍江省公安廳安康醫院強制隔離戒毒所工作至今。現任黑龍江省公安廳強制隔離戒毒所護士長。 駱陽同志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崗位,幫助一個個被毒魔摧殘的戒毒人員重塑靈魂,是他們燃起新生的希望,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