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美好時光#
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生活中遇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或者是場景卻覺得特別熟悉,好像之前在哪兒見過或者是夢裡曾經來過。因為這件事兒很多孩子都認為,自己很特殊,有某種超能力能在夢境裡預演未來的事,也有人覺得這印證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你未來的每一天其實早有定數了。
早在十九世紀,學者們就注意到了這個現象,法國人把它稱之為既視感或者是似曾相識。根據不同國家的調查,全世界每10個人裡就有6個人經歷過這種事,15歲到25歲的青年人出現的頻率最高平均一年有2~3次,那麼為什麼人會產生這種既視感呢?
最早試圖解開這個謎團的是一群物理學家,他們認為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都知道相對論裡面說,如果你的速度超過了光速,也就是說你跑贏了時間。那麼時間的流逝就會相對來說變得慢了,所以他們認為大腦傳遞信息的速度比光速快,因此引發了時間線的短暫扭曲,讓你把剛剛看到的事情誤以為是很久以前發生的。
但是這種解釋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如果他真的成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都陷在這種既視感裡,而不是只有某些場景看起來似曾相識。也有很多其他的解釋,比如有的說即視感是一種預感,有的時候即視感是一種信息錯亂,但是因為既視感並不是一種可以被大腦所掃描捕捉到的物理現象,而是一種主觀感覺。深入研究並不容易,所以我們對既視感知之甚少,這背後的根本原因科學家也依舊在探索之中,不過小編長風,為你總結匯總了幾個不錯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當我們專注在某一個事物上的時候,會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一點,其他方面就會被歸於潛意識下,也就是幾乎看不見的狀態。這樣,當我們從集中注意力的事物上抽離出來,我們就會發現周邊的景物好像是第一次見到,但是到底是第一次見還是已經見過的呢?我們的感覺就會產生衝突。
第二種觀點,一般情況下我們經歷某件事情的時候,一段記憶會在短期記憶裡初步形成,如果印象不深刻的話,這段記憶就會被忘記。如果深刻的話,他才會被歸類到長期記憶裡,但是也會出現一種情況,某個神經短路的時候,一段記憶就可能會抄小路,直接進入長期記憶,也就是說眼前的所見所聞。就進入了長期記憶,而我們就會覺得剛剛的所見所聞好像很久以前就發生過了。
第三種觀點和人的記憶系統有關。當大腦看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常常要判斷以前是否見過他,在心理學中這被稱為是再認記憶。再認記憶分兩種情況,第1種是記得,第2種是熟悉。問題就出現在熟悉感上,有的時候我們沒有見過某個東西或者是場景,但是它的某些特點和之前見過的東西或者是場景類似,於是大腦就會產生一種虛假的熟悉感。
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測試者一系列彼此關聯的詞,比如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然後再給他們另外一些單詞,舉頭,忘,低頭,思。然後呢,讓他們判斷後面這些單詞哪些見過哪些沒見過,你看,明明在這裡舉頭,在之前我們所提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這組詞裡沒有見過,但是和之前的這些單詞有聯繫,結果呢很多測試者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認為自己之前見過。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時刻在虛構各種情景,主要是潛意識活動,當你遇到現實中近似的情景時,就會和你記憶中大腦以前和我的情景相呼應,加上心理強化的作用,你就會有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些潛意識可能是偶然在你的夢中就已經顯現出來,你在夢裡已經看到了將要發生的場景,只是,記不清夢境了,所以你遇到事情發生的時候,會覺得好像那裡經歷過,其實是勾起了你自己的記憶,對於夢的記憶。
所以,下次如果你在突然覺得某個場景似曾相識,千萬別驚慌,這反而說明你大腦的活動很活躍,是年輕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