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
第一次去某個地方卻有種我好像來過;
第一次見到某個人會覺得我在哪裡見過;
第一次發生的場景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感覺在哪裡發生過。
……
這是為啥呢?平行宇宙?前世記憶?靈魂出竅?時空隧道?
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的正經名字叫記憶幻覺或既視感或海馬效應,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
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這種似曾相識的經歷,青年時期發生率最高,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它基本上是無害的,除非來得特別頻繁和強烈。
記憶幻覺的出現並不挑選特定的人群,但有一些人的確會更容易出現,比如想像力越豐富的人;經常滿世界亂跑的人;看過大量電影電視文學作品的人。
記憶幻覺通常來得很突然,而且走得很快(大約持續幾秒到幾十秒),它也沒有辦法通過實物證明,只能依賴主觀描述,所以它的研究又難又慢,理論又多又雜。
相當一部分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記憶錯覺是受到已有記憶的影響。
我們的記憶可以分成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如果把我們的記憶系統比喻成一個部門,那麼,瞬時記憶就相當於這個系統的登記處,它擁有一個比較大的大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有在我們面前晃悠的文字、畫面、聲音、味道等等,都可以進入到瞬時記憶中,但是每個信息只能在這裡待很短的時間,只有幾秒不到的時間,大部分信息都會因為不被我們注意到就離開大廳了,只有小部分的信息,可以順利被我們注意到,然後進入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在這個部門裡相當於一個辦事點,它一次能接待的信息數量有限,在5~9個單位之間波動,無論是數字、單詞、字母、無意義音節、圖像等等都一樣,信息在這裡可以待15-30秒,如果它們在這裡不經過加工,比如複述或者與長時記憶聯繫,它們還是會被遺忘,而一些幸運兒被我們加工後,就進入了長時記憶,成為了我們的經驗和知識。
長時記憶在這個部門裡地位最高,體型最龐大,它存儲了我們所有的經驗和知識。值得注意的是,長時記憶的容量是沒有限制的,所以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能成為記憶大師。
雖然長時記憶的容量沒有限制,但是它是會遺忘或者內隱,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儲存的信息會越來越少,而且它們還會在儲存的過程中變異,有些信息變得簡單概括,有些信息變得更加生動,有些變得更加誇張和突出,這些就成了我們提取這些記憶的線索。
記憶的複雜性就導致了記憶幻覺的出現,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是怎麼發生的呢?
我們在過去的生活中經歷過或者只是在電影裡看到過一個場景,比如有一個人坐在門口的椅子上看月亮,邊上有人在吵架,有人哭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場景在我們的記憶中就有了變化,他們在我們的記憶中可能就只剩下了很簡單的信息,比如坐著,哭聲等等。
而當你在某天你坐在公交車上,然後有孩子在哭,你的大腦接收到這些信息之後,快速地開始處理,大腦一通操作之後,把坐著、哭聲這些局部信息給匹配上了,大腦就認為它與記憶匹配成功,就自己接到了長時記憶的儲存地點,這就讓我們以為眼前這個場景是我記憶中本來就有的,對這個場景產生了熟悉感。
除了這種解釋之外,還有很多解釋。
比如有心理學家認為,當大腦的接收到與過往記憶相似的片段時,會根據片段重建整個場景,從而引發幻覺記憶。
還有解釋說這是大腦皮層瞬時放電引起的錯覺現象。
還有從進化角度來解釋的,說在陌生的場景時,大腦在一瞬間告訴我們,眼前的未知情境似曾相識,調動起我們對昔日處理此類情境的記憶與經驗,讓我們很快對眼前的情境產生熟悉感,從而打消可能產生的焦慮或恐慌。
當然,還有各種玄學的解釋,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
最後,當你再次遇到這種似曾相識的體驗時,恭喜你,這說明你還很年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