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在俄羅斯為期一年的臨時避免許可已經到期,普京總統會不會允許他繼續留在俄羅斯?他會不會選擇另外一個國家作為繼續挑戰美國網絡監控的戰場?這已經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他毫無疑問地會選擇留在俄羅斯。
對於新聞媒體來說,解讀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有什麼意義呢?恰恰是這個答案非常確定的問題,折射出當前美俄關係的重大變化,這一變化造成的許多問題是我們所不能不關心的。
斯諾登在俄一年:從「一個麻煩」到「一個立場」
一年前,斯諾登出逃俄羅斯,應該算是美俄關係當中的一樁意外事件——至少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俄羅斯情報機關策劃了斯諾登的出逃。那時候莫斯科選擇把斯諾登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兩條原則。一是俄羅斯不贊同美國試圖主宰全球網際網路,這既是道義問題,也是安全問題;另外一條則是俄羅斯長期以來的外交習慣,斯諾登事件算不上大事兒,越是這樣,就越不能給美國這個「面子」。在俄羅斯看來,小事兒上妥協,換來的收益絕不會多大,卻要付出被全世界「看扁」的代價,好不划算。
一年後,斯諾登在俄美關係框架下還是一件小事兒,不過,已經成了一件無論如何都不能妥協的小事兒。一則,即使在斯諾登事件發生後,美國也不曾改變自己全球監控的霸道行徑,這就強化了斯諾登的道義性,同時也強化了俄羅斯庇護斯諾登的道義性。一年前,只是慈善,而現在,面對毫不收斂的美國,保護斯諾登則成了義務,含糊不得。二則,在烏克蘭內戰以及馬航MH17墜毀問題上美俄爭鬥正酣,當此之時,俄羅斯更加不能承受在任何事情上向美國妥協的代價。某種意義上,現在倘若斯諾登提出離開,也會被俄羅斯以各種方式阻止,不是因為斯諾登多受歡迎,而是因為不能讓美國把斯諾登離開俄羅斯描繪成普京的妥協。這使得保護斯諾登又涉及到了普京的信譽。
一年過後,斯諾登還是美俄之間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變化,但這個問題的性質已經變了,斯諾登已經從一個問題、一個麻煩變成了一個立場、一個原則。這種變化的背後是美俄關係近年來的巨大調整。
美俄爭鬥不止:冷戰到底結束了沒有?
美國總統歐巴馬宣稱,不會對俄羅斯發動新冷戰,這句話某種意義上並沒有錯,因為按照很多美國人的理解,冷戰根本沒有結束,只要俄羅斯還是唯一可以在軍事上毀滅美國的國家,冷戰就不會結束。
對於俄羅斯來說,有那麼一段時間,在大多數俄羅斯人看來,冷戰的確已經結束。而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俄羅斯人還相信這一點了。斯諾登、烏克蘭、馬航MH17……都不是美俄冷戰的導火索,那條導火索一直都在燃燒,這些不過是嗤嗤冒火的導火索上竄出的火星罷了。
文|央視特約評論員 葉海林
編輯|叢婷婷 何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