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李環
「稜鏡事件」愈演愈烈。斯諾登仍留在香港,港人發起遊行聲援,美國開始了「抹黑」行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回看此次事件曝出的過程,是什麼原因促使斯諾登選擇了香港,而不是其他任何的地方?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恰如斯諾登自己所言,之所以選擇避走香港,是因為「香港是出名自由的地方,有很強的言論自由傳統」。其實,香港的言論自由不光體現在高度的新聞自由上,還體現在這個城市的開放性、包容性上。在這個面積1000多平方公裡,人口700萬的城市裡,容納了世界上眾多的新聞機構。它們有的設分社、有的設辦事處,有的幾十個人,有的才兒個人,以香港為中心,輻射整個亞太區,每天把這裡的一舉一動向世界播報。如此多的新聞機構駐紮,在這裡「爆料」無疑是較為「安全」的,也更容易引發高度的關注。
第二,香港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門戶」。斯諾登在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可以去冰島等網絡充分自由的國家。理論上講,他還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且都可以在香港完成。因為香港有130家外國官方駐港機構(包括總領事館、領事館和官方認可代表機構),無論是與美國友好的,還是敢於和美國叫板的,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斯諾登準備「讓香港決定我的命運」,而香港,從來不乏仗義執言的人,從近期香港聲援斯諾登的連串活動可以看出,港人非常珍惜自身的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
第三,香港在中國的獨特地位。香港是中國轄下獨特的一部分,高度自治,選擇香港在一定意義上等於押寶中國,且「進退自如」。近年中美在網絡安全領域的爭論,香港的特別行政區地位等,都可以成為斯諾登「進可攻退可守」的砝碼。
有人稱斯諾登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張「好牌」,落在了中國的手中。而好牌只有打好了才是真正的好牌,斯諾登這張牌怎麼打?現在恐怕是包括中、美以及特區政府在內的各個「相關方」很發愁的一個問題。
「稜鏡事件」仍在發酵中,斯諾登知道的遠比他已經講出來的多,而媒體已經報導的也並非斯諾登告知的全部。未來無論事態如何演變,只要斯諾登沒有離開香港,那等其90天的免籤到期後,於香港而言,無非是兩個選擇,一是根據美港引渡條約把斯諾登引渡到美國;二是拒絕引渡,無論是以何種理由,接納斯諾登留港或通過香港去其他的地方。而無論哪種處理方式,都將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完成。
本文作者李環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港澳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法學博士。
更多「李環專欄」文章:
李環專欄:"安心計劃"能否解決港人置業難題?
李環專欄:如何解開港人的「雙非」孕婦心結?
李環專欄:香港人VS內地人 究竟是誰冒犯了誰?
李環專欄:香港新特首面臨"3P"難題
李環專欄:香港期待一個「強勢」政府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經濟網採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請保留電頭,註明「來源於:中國經濟網」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中國經濟網-國際頻道-獨家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