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號,斯諾登通過合法的正常渠道離開香港,前往莫斯科。此後,美國政界和輿論界不僅迴避斯諾登爆料的入侵香港網絡問題,還紛紛指責香港不合作,猜測香港政府按中央指示放走斯諾登。美國官員甚至威脅香港,稱因未能在斯諾登事件上密切合作,香港加入美國免籤計劃將受到影響。香港民眾和媒體對美國的恐嚇感到憤慨,批評美國不光彩。
斯諾登離開香港前往俄羅斯,令美國政府惱羞成怒。幾天來,一直批評香港特區政府無視美國的拘捕請求,「故意放走」斯諾登,稱「美港關係」將受到衝擊。26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竟公開恐嚇香港,稱香港處理斯諾登事件的做法可能會影響香港爭取納入美國免籤計劃。
此言一出,香港輿論一片譁然。香港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的葉國謙憤怒地說:「香港人不會屈服,不會因為美國的要挾而放棄我們的法律程序」。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昨天也表示,很多美國商人都期待通過香港將貨物轉運到內地市場,而免籤對港美雙方是互惠互利的事,希望美方能夠理性處理。林健鋒曾在6月中旬,即斯諾登事件持續發酵之時,隨梁振英訪問美國。
香港《成報》27日報導說,特區政府依法未阻止斯諾登離境,惹來自以為是「世界警察」的美國不滿。本應相互對等的免籤,竟然成為美國打擊報復的手段,美國做法實在不光彩。
在香港一些熱門網絡討論區,很多網民都對美國威嚇會影響給予香港免籤證安排的言論大感不滿。
《經濟日報》27日撰文質疑稱,白宮批評香港政府一早知道斯諾登護照已被註銷,但香港政府解釋美方未能提交足夠資料,包括斯諾登名字及護照號碼都不齊全,在交涉期間,斯諾登離開,既然是按程序處理,美國要怪,只能怪自己「烏龍」,現在卻稱免籤證安排受影響,這算是「懲罰」香港嗎?文中稱,有網民揶揄,美國不是港人熱門旅遊點,相比選擇正義,這點旅遊上的方便算什麼?
《大公報》27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指出,事件的本質不是香港有沒有放走斯諾登,而是美國有沒有入侵香港網絡。但由洩密至今,美國政府沒有任何一個部門作出哪怕一句話回應,而是一直迴避問題,同時不斷轉移視線。這難道不諷刺嗎?文章寫道,美國歷任總領事一直說,香港是美國重要的夥伴,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港時也強調美港關係,但到現在連一個「免籤」待遇都沒有落實,甚至還要拿出來作為一種恫嚇要挾的手段,何其卑鄙!
還有媒體提到,當美國務院暗示美方會對香港作出報復時,有記者問美國是否曾入侵中國和中國香港特區的計算機網絡,原本振振有詞的國務院發言人突然「龜縮」。
斯諾登爆料美國入侵中國內地和香港民間機構網絡後,香港政府表示一直在跟進此事,要求美國當局作出「全面和令人滿意的交代」。保安局長黎棟國昨天說,美方仍未能回應是否入侵香港計算機網絡,對此感到非常失望。周二,梁振英表示,「斯諾登已經離開了,但這件事還沒完。香港政府需要保護香港的利益。」
美國方面在斯諾登離開香港赴莫斯科後,一直攻擊香港和中國中央政府
香港政府也已經就斯諾登離開一事作出了詳細說明,是美方自己的「低級錯誤」導致無法完成司法程序。香港方面曾要求美方澄清法律文件上的矛盾之處,但美方一直沒有回覆。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知道美國政府以及部分美國人士,對斯諾登離開香港表示不悅,但香港需要堅守法治精神,堅持程序上的正義。
但26號美方竟稱,香港以澄清斯諾登的名字為由將他放行,「堅持程序正義」只是砌詞尋找藉口。
此外,香港政府也一直表示不知道美國吊銷斯諾登的護照。昨天,香港入境事務處就斯諾登一事發表聲明說:「因應傳媒查詢,入境事務處證實今日(27日)收到美國政府通知,斯諾登的美國護照已被註銷。根據香港法例,任何來港旅客必須持有有效旅行證件。入境事務處已知會各航空公司不會容許斯諾登入境,因此,各航空公司不應容許斯諾登登上任何飛往香港的班機。」
美國本就不打算給香港免籤
據《星島日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內部評估,美國根本無意給予香港免籤證待遇,無論是否有斯諾登事件,也不會改變。香港一直請求美國向其居民發放落地籤證,不再要求居民提前向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申請籤證,但多年努力未果。
美國媒體稱,香港政府對免籤問題和斯諾登事件的影響早有預判。香港政府研究後斷定,無論如何,美國都不太可能在近期給香港居民發放落地籤證。美國一直存有顧慮,不願讓中國內地居民以香港為跳板獲得快速前往美國的權利。
不過,那些嚴重依賴對華貿易的美國企業,不管是進口商還是出口商,一直是美國政壇上一股強大的遊說力量,並且支持美國向香港和中國內地公民發放更多籤證。
美國媒體轉引香港消息人士的說法稱,幾年以前,美國批准了香港政府的另一項請求,讓香港居民可以獲得多年有效的多次入境籤證。但斯諾登事件發生後,香港政府幾乎沒有就美國取消這項優待的可能性進行討論。
《成報》昨天報導,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認為,港人赴美一向沒有免籤證待遇,斯諾登事件即便影響免籤談判進度,對港人現在赴美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他說,香港旅行社辦美國團數量一直下跌,這與港人旅遊目的地選擇多,以及「9·11」事件後美國嚴格的安保措施令旅客感到不便有關。根據資料,2011年香港到訪美國人次約12萬,與其他熱門旅遊國如日本的35萬人次、新加坡的46萬人次有很大差距。
前保安局局長、新民黨葉劉淑儀認為,香港和美國的關係短時間會有影響,免籤成功的機率也不高,但希望美方能講道理。
香港反對派借斯諾登事件批評政府
此前,斯諾登事件持續發酵,但香港反對派幾乎集體失聲。有港媒評論稱,斯諾登事件好似一面照妖鏡,將一些反對派政客的不堪嘴臉表露無遺。在關係香港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他們根本不敢捍衛港人利益向美國說「不」。
但當斯諾登離開香港後,反對派漸漸恢復「活力」,開始批評香港政府的做法。
新城電臺昨天報導,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表示,斯諾登事件,香港政府處理得並不好,他認為如果有國家提出引渡,應該先拘留。香港《文匯報》的評論文章也提到,李柱銘在接受採訪時,主動談論斯諾登事件,批評香港政府放走斯諾登「很傻」,以後怎樣向美國政府交代;李柱銘還罔顧事實,稱美國政府嚴肅處理事件,但香港政府卻連一個電話都沒有回覆美方。文章批評李柱銘、餘若薇、陳方安生等反對派政客持雙重標準,對於美國的侵權行徑不敢抨擊半句。
李柱銘還說,他擔憂香港是否充分履行了自身義務,原因是按照與美國的雙邊協議,香港有義務拘留或交出逃犯。他說,「看樣子,政府對所有這些程序都採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就這麼讓他離開了。」他還聲稱,斯諾登留在香港,會使人們更關注反對派的所謂「民主活動」。李柱銘是民主黨的創始主席,目前基本上退出了日常的政治事務。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則表示,她正在關注香港是否故意拖延,沒有早些拘留斯諾登,正是這一點引起了白宮的不滿。但她補充說,目前沒有看到任何能證明香港政府違反了法律規定的明確證據。
香港大學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mparative and Public Law at Hong Kong University)主任楊艾文稱,香港在法律爭議沒有解決時就允許斯諾登開香港,並沒有違反美國和香港就交回逃犯問題所籤署的雙邊協議。但他也認為,香港確實沒有迅速採取行動。
楊艾文稱,根據自己的研究,在以往的案例中,通常情況是外國提出請求三到四天之後就可以完成逮捕。他聲稱:「這事就是誠信問題,取決於你是想在這些事情上成為對方的強力夥伴,還是想和對方保持距離。而香港已明確選擇了後者。」
(綜合環球時報,新華網,紐約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