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事件最新消息:港府回應美國逮捕要求 稱按香港法律處理

2021-01-08 觀察者網

斯諾登事件最新消息:外媒今天報導,美國政府已經正式對愛德華·斯諾登提起刑事訴訟,並要求香港當局逮捕斯諾登。對此,香港警務處處長曾偉雄今天表示,特區政府和警方會按照香港法律與現有機制處理斯諾登事件。

「香港執行的不是外國法律」

曾偉雄說,如果與香港籤署互助協議的司法管轄區,發出司法互助要求,特區政府和警方均會按香港法律和現有機制處理,並經由律政司及法院處理。對於美國要求特區政府發出臨時拘捕令,曾偉雄回應說,香港執行的是本地法律,不是外國法律。

此前曾有報導稱,香港警方已為斯諾登安排安全屋居住,曾偉雄說,不會對個別報導加以評論,也不便透露細節。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昨天對斯諾登事件做出了類似表態。袁國強稱,任何國家提出移交逃犯的要求,都需要根據香港法律辦事,不會容許任何不合乎法律,或不公平的處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早些時候也曾表示,在斯諾登一事上,特區政府將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處理。

1200人等待香港庇護

斯諾登曾希望將香港作為一個中轉站,最終向冰島申請政治避難,而且有冰島商人已經表示願意提供專機將斯諾登接往冰島。然而截止目前,冰島政府並未透露出接納斯諾登的意願。那麼,被斯諾登認為在「容納言論自由」方面表現良好的香港本身能否為他提供保護?

6月20日恰好是「世界難民日」,而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委員會(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 for Refugees)在前一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並沒有給斯諾登帶來好消息。

聯合國難民署香港辦事處高級專員納茲尼恩·法盧奇(Nazneen Farooqi)在19日的發布會上對香港《南華早報》表示,如果愛德華·斯諾登向難民署申請庇護,將不會受到優待。

愛德華·斯諾登此前曾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稱自己十分認同聯合國難民署的制度,但拒絕透露會否在香港申請難民身份。

但納茲尼恩19日向記者說,難民署將依據申請提交的先後順序進行處理,而香港目前約有1200人正在等待避難。若斯諾登提交申請,他不會得到優待。納茲尼恩同時表示,她的這一說法僅僅是假設,並非表明斯諾登已經向該機構提出了庇護申請。

此外,美國在追捕本國公民方面一向做得很好。自從1996年與香港籤署引渡條約以來,已經有65人被香港遣返回美國。

斯諾登或發起持久戰爭

香港發達的媒體業將成為斯諾登最有力的武器

不過,外媒認為,即使香港政府最終不打算為他提供庇護,斯諾登將香港作為避難地的選擇也很可能將獲得成功。

路透社援引香港法律界消息人士的話稱,斯諾登已經開始向人權律師尋求法律援助,打算同美國的逮捕令鬥爭到底。

法律專家認為,斯諾登在香港很難逃脫間諜活動和竊取國家機密罪的指控。儘管這類罪名並沒有包含在香港和美國之間的引渡條約內,但香港可以依據《官方機密條例》對斯諾登提起等效起訴。

然而,香港大學法學教授西蒙·楊表示,美國提出的另外兩項罪名,盜竊政府財產和未經授權洩露國防信息,可能會在香港法庭上引起爭議。

人權律師潘熙(Hectar Pun)表示,涉及到這類罪名的引渡案可能將耗費3-5年的時間。

根據香港的引渡機制,相關申請首先要遞交給特首,由其決定是否發出許可。如果申請獲批,法官會發出正式手令逮捕斯諾登。即使法院最終決定引渡斯諾登,香港特首和中國中央政府仍然有權力以國家安全或國防理由實行否決。

儘管北京政府不太可能直接去推翻法院額裁決,但NBC指出,斯諾登完全可以利用案件審理所需的數年時間,對美國政府發起持久的輿論攻勢。這樣一來,香港發達的媒體業將成為斯諾登最有力的武器。

(觀察者網綜合新華網、南華早報、路透社、NBC報導)

相關焦點

  • 斯諾登事件最新消息:外媒猜測香港放走斯諾登是北京指使 白宮稱...
    斯諾登事件最新消息:斯諾登已引發美國與兩大地緣政治對手——俄羅斯和中國的外交爭端。白宮發言人海登24日說,美政府已通過外交渠道對中國政府及香港當局放走斯諾登表示「強烈反對」,稱此舉不利於美中、美港關係。幾小時後,正在新德裡的美國國務卿克裡也用「必然影響美俄、美中關係」警告俄中。他說,斯諾登顯然犯了法,叛了國,「我敦促俄羅斯依法行事,因為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 梁振英:按香港法律處理斯諾登事件
    據新華社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5日晚就斯諾登事件發表聲明說,在斯諾登一事上,當相關機制啟動後,特區政府將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處理。同時,特區政府亦會跟進任何香港機構或香港人的私隱或其他權利被侵犯的事件。  【縱深】  美對華「360度無死角」監控  美國「稜鏡」監控行動的曝光,再次將美國的情報系統推到了世人面前。
  • 美國恐嚇報復香港:放走斯諾登影響香港免籤證
    23號,斯諾登通過合法的正常渠道離開香港,前往莫斯科。此後,美國政界和輿論界不僅迴避斯諾登爆料的入侵香港網絡問題,還紛紛指責香港不合作,猜測香港政府按中央指示放走斯諾登。美國官員甚至威脅香港,稱因未能在斯諾登事件上密切合作,香港加入美國免籤計劃將受到影響。香港民眾和媒體對美國的恐嚇感到憤慨,批評美國不光彩。斯諾登離開香港前往俄羅斯,令美國政府惱羞成怒。
  • 白宮:對香港決定「放走」斯諾登感到失望
    中新社華盛頓6月24日電 (記者 德永健)美國總統歐巴馬24日首度回應斯諾登離開香港「逃亡」一事,稱美國正在遵循適當法律途徑,與別國合作確保法治得到貫徹。  歐巴馬當日在白宮與商界領袖舉行座談時做出上述表示。這是一天前斯諾登搭乘班機離開香港前往俄羅斯後,歐巴馬首度回應此事。
  • 斯諾登「攪動」香港:留也不是,去也麻煩
    24日,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香港在處理美國政府的「臨時拘捕」要求時,斯諾登已經以正常旅客的身份,以正常及合法的渠道離港。    而在斯諾登離開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發言人海登發表了一篇措辭強硬的聲明,譴責中國和香港政府允許斯諾登離境,稱這「傷害了美中、美港的關係」。    美國政府和一些香港法律界人士認為,香港政府演了出戲,故意放走了斯諾登這顆「潛在炸藥」。「實施臨時逮捕的門檻,其實非常低,」香港大學法律教授楊艾文說,「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人在香港,以及此人受到了美國起訴。」
  • 香港政府:已就斯諾登離開香港一事通知美政府
    中新網6月24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港府23日發表聲明指出,斯諾登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徑,離開香港,前往第三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今日就斯諾登事件發表以下聲明:  斯諾登今日(23日)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徑,離開香港,前往第三國。
  • 斯諾登別無選擇離開香港 港媒擔憂美秋後算帳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斯諾登說他希望自己的國家民主、透明、公民自由,既然這樣,他就不該去俄羅斯、古巴、委內瑞拉或香港,這些地方都不符合標準。」或許是因香港執意放走斯諾登,美國《國家》雜誌23日給香港的評價並不積極。英國《衛報》則稱,阻止不了香港放人是因美國犯了錯誤。文章說,美方應香港要求發出正式法律文書,該文書並未符合香港法律要求。香港因此「別無選擇」,只能放斯諾登離開。
  • 中方要求美方對「稜鏡門」事件作出必要解釋
    公式公式斯諾登曝光的英國政府竊聽G20峰會文件。稜鏡門監控風波已持續近兩周,英國《衛報》16日再次公開洩密者斯諾登提供的機密文件,文件顯示英國情報機構在2009年倫敦G20峰會上監聽多個政府代表團通話並獲取他們的電郵信息。17日,中國外交部就洩密者斯諾登或是中國「間諜」一說回應稱,這實屬無稽之談,並希望歐巴馬能夠就稜鏡門事件對國際社會做出解釋。
  • 外媒:美政府曾多次就逮捕引渡斯諾登向挪威施壓
    資料圖:2014年12月1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前美國安全員斯諾登通過網絡領取了有「諾貝爾替代獎」之稱的2014年瑞典「正確生活方式獎」。中新網8月28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局發往挪威當局的文件顯示,美方曾一度就情報機構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的逮捕和引渡問題向挪威當局施壓,要求挪威不要讓斯諾登入境。
  • 環球時報:引渡斯諾登會讓香港內地都失分
    香港20多個團體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遊行,聲援「叛逃」的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將「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處理此事。香港《南華早報》的民調顯示,半數香港人反對將斯諾登引渡回美國。北京中央政府迄今未做明確表態。
  • 澳門日報:斯諾登事件衝擊美俄關係
    然而,突如其來的斯諾登事件以及兩國在該事件上的博弈卻讓將要舉行的奧普峰會蒙上陰影。  自斯諾登從香港飛到莫斯科以來,美國的官員們雖然一直公開催促莫斯科遣返斯諾登。但在遭到拒絕後,不同以往美俄兩國遇到分歧時那樣,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不想在此事上嚴厲指責俄羅斯。畢竟斯諾登在莫斯科一直十分沉寂。很明顯,他甚至與自己的父親都無法取聯繫。
  • 香港多個團體遊行聲援「稜鏡門」事件爆料者斯諾登
    6月15日,香港多個團體聯合發起聲援美國中情局前僱員、「稜鏡門」事件爆料者斯諾登的遊行。譴責美國侵犯市民權力和隱私,呼籲香港政府與市民一起保護斯諾登,反對引渡斯諾登返回美國。遊行隊伍一路高喊中英文口號,沿途大呼「NSA(美國)可恥」、「反對引渡斯諾登」、「捍衛言論自由」等口號,又吹哨子,寓意人人都可以是「告密者」(Whistleblower),支持斯諾登。要求美國政府放棄追究斯諾登,同時批評美國入侵計算機網絡,要求美方儘快澄清事件,停止監控行為。
  • 斯諾登呼籲川普赦免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消息,據美國《國會山報》3日報導,「稜鏡門」事件「吹哨人」斯諾登當日在推特上喊話川普,希望他能赦免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斯諾登寫道:「總統先生,如果您在任期內只允許寬恕一件事,請赦免朱利安·阿桑奇。只有你才能挽救他的生命。」阿桑奇曾在美國被指控串謀獲取和披露國防信息,面臨終身監禁。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被逮捕 中方回應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司坤】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在15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此事提問稱,美國檢察官宣布,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為他隱瞞在從事美國政府資助的納米技術期間為中國政府工作的事實,而在周四被逮捕並受到刑事指控,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 斯諾登申請俄羅斯國籍!打完美國左臉打右臉
    然而,在美國大選之前,有關斯諾登的新聞突然多了起來,他也重新走入主流媒體視線,而且都是「喜事」。8月13日,川普在接受《紐約郵報》採訪時說,「許多人認為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老頭表面上是同情斯諾登的遭遇,矛頭卻是指向民主黨對「斯諾登事件」糟糕的處理方式。
  • 流亡的斯諾登:為自由而失去自由
    儘管他這樣對《衛報》的記者說:「我,坐在我的桌子邊,絕對有權來竊聽任何人,比如你或者你的帳戶,或者一位聯邦法官,甚至是美國總統。」他在做好披露機密的準備後,向公司請假,於2013年5月20日離開夏威夷前往香港,他本寄希望於「香港的法律制度」,但6月23日,香港政府證實他已離開香港,飛往莫斯科。
  • 李環專欄:斯諾登為什麼選擇香港?
    資料圖片:李環     「稜鏡事件」愈演愈烈。斯諾登仍留在香港,港人發起遊行聲援,美國開始了「抹黑」行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回看此次事件曝出的過程,是什麼原因促使斯諾登選擇了香港,而不是其他任何的地方?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恰如斯諾登自己所言,之所以選擇避走香港,是因為「香港是出名自由的地方,有很強的言論自由傳統」。其實,香港的言論自由不光體現在高度的新聞自由上,還體現在這個城市的開放性、包容性上。在這個面積1000多平方公裡,人口700萬的城市裡,容納了世界上眾多的新聞機構。
  • 香港疫情最新消息(持續更新)
    香港疫情最新消息:12月1日更新  新增確診:  香港第四波疫情持續,11月30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召開新聞發布會,親自公布了確診情況:11月30日香港新增76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當中9宗源頭不明。公務員在家辦公  同樣從12月2日起,香港公務員將時隔四個月再次被要求在家工作,且只提供緊急及必須的服務,所有公務員會留在家中,個別部門會被要求精準應對市民需要,會交部門決定;  5. 罰款加倍!
  • 斯諾登回憶錄上市:「稜鏡門」事件和斯諾登的流亡之路
    這個北卡羅來納伊莉莎白市的男孩,父親是海岸警衛隊員,精通網絡,斯諾登自小開始對電腦程式語言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由此走上了系統工程師之路,尋找網絡的秘密。二是斯諾登受僱於美國情報機構期間的經歷。在此期間,他冒著極大的風險曝光了美國政府的大規模監視系統。這一部分還講到了他為建立這個系統所做的努力,以及促使他做出曝光的原因。三是斯諾登逃亡到中國香港和俄羅斯,聯絡媒體繼續曝光整個事件的經歷。
  • 致外國政客:香港人不配享有國家安全嗎?丨香港一日
    文/不吐不快的「確保香港不會倒退回18個月前我們所見的樣子」路透社周二引述未具名人士消息稱,「中央政府有決心遏制香港本地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確保香港不會倒退回18個月前我們所見的樣子」。18個月前,即2019年6月,被外界廣泛視為此前「修例風波」大規模爆發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