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現在進行時【 中華龍融合了哪些動物?】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龍為傲,認為自己是人文意義上龍的傳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龍已滲入中華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脈絡,貫穿中華文明發展的湯湯長河。作為神話性的動物,龍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那麼龍的原形是什麼?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與演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仰韶時代以單一動物為原形的龍紋;龍山時代以鱷魚、蛇紋為主體兼取一兩種動物特徵的龍紋;夏商時期以鱷、蛇為主體,兼容魚、虎、鹿、鳥等多種動物特徵的龍紋。龍紋從孕育到濫觴,經過仰韶和龍山時代的發展傳承,夏商時期的協和融通,最終風馳雷動、孕育成形,奠立起後世龍的基本格制。中華龍的形象,是擷取拼合多種動物交融的神物,其形成與演變過程正是中華文明不斷發展的真實寫照:從仰韶時代以中原為主星,帶動周邊滿天星鬥;到龍山時代的逐漸融合,最終形成夏商時期多元一體的格局。經歷數千年的創造、演進、融合與涵育,龍最終升華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文化標誌、信仰載體和情感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