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現在進行時 中華龍融合了哪些動物?

2020-12-06 人民資訊

考古現在進行時【 中華龍融合了哪些動物?】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龍為傲,認為自己是人文意義上龍的傳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龍已滲入中華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脈絡,貫穿中華文明發展的湯湯長河。作為神話性的動物,龍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那麼龍的原形是什麼?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與演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仰韶時代以單一動物為原形的龍紋;龍山時代以鱷魚、蛇紋為主體兼取一兩種動物特徵的龍紋;夏商時期以鱷、蛇為主體,兼容魚、虎、鹿、鳥等多種動物特徵的龍紋。龍紋從孕育到濫觴,經過仰韶和龍山時代的發展傳承,夏商時期的協和融通,最終風馳雷動、孕育成形,奠立起後世龍的基本格制。中華龍的形象,是擷取拼合多種動物交融的神物,其形成與演變過程正是中華文明不斷發展的真實寫照:從仰韶時代以中原為主星,帶動周邊滿天星鬥;到龍山時代的逐漸融合,最終形成夏商時期多元一體的格局。經歷數千年的創造、演進、融合與涵育,龍最終升華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文化標誌、信仰載體和情感紐帶。

相關焦點

  • 龍圖騰: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認同與傳承
    作者:袁廣闊(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河南焦作府城遺址考古發掘資料整理與綜合研究」首席專家、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龍為傲,認為自己是人文意義上龍的傳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龍已滲入中華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脈絡,貫穿中華文明發展的湯湯長河。作為神話性的動物,龍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那麼龍的原形是什麼?
  • 龍文化專家籲為中華龍英文名由dragon改為loong
    11月18日,記者從「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組委會獲悉,該論壇於上月圓滿落幕後,備受關注的《首屆中華龍文化蘭州論壇宣言》經多日醞釀後終於正式發布,這個「蘭州宣言」發出了一個令國人產生強烈共鳴的聲音:改弦易名,大力弘揚龍文化,中華龍應有新的英譯名,讓西方人重新解讀中華龍。
  • ...梳理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發展與傳承,探討龍逐漸融入...
    作為神話性的動物,龍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那麼龍的原形是什麼?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本文以我國新石器至夏商時期考古發現的龍紋為基礎,梳理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發展與傳承,探討龍逐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和精神內核的脈絡。
  • 現實版「尋龍訣」,紅山文化出土「龍胎」,中華龍或許起源於豬
    近年來,網友們也紛紛議論,既然十二生肖中有十一種動物,是我們日常可見的,那為何龍就是傳說呢?或許,在遠古時期,龍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紅山文化出土的「龍胎」1921年,考古學家就發現了紅山文化遺存。紅山文化位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距今已有5000至6000年的歷史,是追溯華夏文明起源的一大重要考古學文化。
  • 考古發掘出的動物遺存裡藏著哪些秘密?
    考古發掘出的動物遺存裡藏著哪些秘密考古人員在陝西周原遺址發掘出的動物遺骨 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攝  第二看臺  近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本次考古學大會是中國考古學界發現與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 「文旅融合大講堂」講山東考古故事
    山東小清河考古工地航拍 韓春義 攝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升能力素質,11月18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文旅融合大講堂」專題講座,邀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講述
  • 讓「中華龍」重新點燃留守兒童夢想
    自「衡陽市百千萬藝術童伴一一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實施以來,該校校長易智勇又點燃了重新組隊的念頭,經與幫扶支教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商議,由衡山新場市九年一貫制學校重新組建一支兒童舞龍隊,由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一支舞龍支教隊,帶著孩子們一起把曾經的「中華龍」重新舞起來。
  • 「考古中國」不斷探索未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2020年「考古中國」連續發布了四期共16項重要考古發現,加上2018年和2019年的重要項目,共有31項,內容非常豐富,新發現新突破很多,令人振奮。「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有哪些特點?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將有哪些新的舉措?
  • 深圳「中華龍」擬上市新三板
    中華龍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秋鵬在回憶當初學成國際旅遊管理專業,再到後來帶旅行團的經歷時坦言,那時的他一直有一個願景,「如果我們在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富士山以及曼谷的大皇宮下漫步的時候,都能夠看到中華龍的圖騰,那將代表我們中國人能夠走向四方、走向世界。」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甘肅農民3年雕56條「中華龍」創世界紀錄
    青灰色表面浮雕著56條造型姿態各異的中華龍。56條造型姿態各異的「中華龍」,大到一米,小到寸許,還有山海關和嘉峪關,天壇造型等作為雕刻的主題元素。正上方為萬裡長城起終點山海關和嘉峪關,下方則是天壇造型,匠心獨具,巧奪天工。收藏者介紹,該作品是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的目前世界最大的洮硯。
  • 揭開動物考古神秘面紗 一具熊骨帶你回到3000年前
    目前,標本庫也正在對其收藏的骨骼進行三維掃描以建立資料庫,不遠的將來,不只考古人員,其他方面的研究者甚至普通人也都可以藉助這個資料庫,來方便地分辨某塊骨頭到底屬於什麼動物。走進大廳,白花花的大骨頭鋪了一地,幾位考古系的姑娘正在分揀,並用錘子嘗試砍砸,像在「劈柴」。這裡的負責人是已從事動物考古11年的侯彥峰副研究員,他說,她們可不是搞破壞,而是要觀察牛骨的斷裂痕跡,用來跟古代遺址中出土的牛骨進行對比,進而推測古人用什麼方法製作骨器。這個工作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結束的,姑娘們繼續慢慢砸,我們右轉走進大名鼎鼎的古代動物骨骼標本室。
  • 深圳「中華龍」擬上市新三板 以旅遊業起家
    中華龍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秋鵬在回憶當初學成國際旅遊管理專業,再到後來帶旅行團的經歷時坦言,那時的他一直有一個願景,「如果我們在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富士山以及曼谷的大皇宮下漫步的時候,都能夠看到中華龍的圖騰,那將代表我們中國人能夠走向四方、走向世界。」
  • 動物融合模擬器
    動物融合模擬器這款遊戲把模擬,休閒,戰爭,策略等多種玩法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玩家在遊戲中需要組建自己的動物軍團,並與其他玩家的動物軍團進行對戰,精緻的畫面和豐富的玩法,更是使得這款遊戲趣味十足,喜歡的玩家可千萬不要錯過。
  • 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南朝佛像
    發掘現場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寶貝佛像嘴角揚起的那一絲神秘而又迷人的微笑,讓在場的考古人員忍不住連連稱嘆!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原成都水錶廠的一處空地進行例行考古時,意外發掘出了80餘件精美佛像,其中大多數為稀有南朝佛像。這些佛像保存完整,個別佛像上的貼金尚存,流彩隱約可見,一件單體倚坐式託塔天王像更是國內極為罕見的珍寶。據悉,這是近年來,成都首次出土如此大規模的南朝佛像。
  • 大力發展田野考古教學 培育未來考古英才
    段天璟:運城夏縣是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重要核心區域之一,1926年被稱為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濟先生,在現在的夏縣西陰村遺址組織了考古學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主持的科學考古發掘,發現了包括西陰文化在內的豐富古代遺存,成為中國考古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現,夏縣也成為了中國考古人心中的聖地。
  • 遊戲王:現在所有融合卡組大哥的存在,一張卡帶動融合卡組的發展
    這次我們要說的卡片,現在的所有的玩家一定非常的熟悉,這張卡和另外一張卡的出現,幾乎轟動了整個遊戲王,另外一張卡片就是我們前幾期介紹的真紅眼魔導士簡稱紅魔導,也叫龍魔導,而這次我們就來說一下另外一張卡片,捕食植物青鎖龍森蚺,這張卡片有多麼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