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李連杰在全球慈善公益活動上的煽情講話,我再也抑制不住,多年前就料到李連杰會走到這一步,他會登上慈善高臺講他的愛心理念。今時今日,雖然我的耳朵依然彆扭,頭皮依然發麻,但我的心靈又一次感到了他的真誠,體會著他所說的生命意義。
2004年12月某日,我在如廁,拿著報紙,看到一則消息:李連杰在印尼海嘯中失蹤。那刻,突然意識到,李連杰可能於世界上消失,這將意味著什麼?拍過這麼多精彩絕倫的電影,而且外表俊朗、人品一流的他,從小到大包括我在內,一直視他為榜樣,有了他的電影,童年時光才那麼美好。一旦他離開這個世界,相當於核彈爆炸,將比張國榮逝世更為震驚世界。之後幾天,消息中斷,後來終於得知他從生死邊緣回來了,才放下懸著的心。死了那麼多人,仿佛上天故意安排,讓他回來感恩世界,超度亡靈。
從那以後,李連杰就像變了一個人,對他自己來說是脫胎換骨、重新做人,而對我們來說,他就像一個老婆婆,絮絮叨叨,沒完沒了,不論哪個場合,也不管適不適宜,三句話不離慈善,利用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時機,推銷他的「壹基金」,臺下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心裡肯定犯嘀咕:李連杰這是怎麼了,是不是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李連杰確實受了刺激,他不管你心裡怎麼想,就一條筋:一個月一塊錢,為了共同生活的世界,為了生命之愛,你務必要行動。他的苦口婆心,讓不少人心裡嘲笑,一見他出現,就知道他要講慈善,耳朵就起條件反射。實際上,李連杰不是沒有想到自己給人的印象,他是最清醒的一個人,從他話語中不離生死只講大愛就可知曉,只是我們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有愁明日當,沒有如他那般深刻地反醒生死,才覺得他是另類。他混過好萊塢,深得精明之道,與其自己捐錢做善事,不如發動一場全球博愛之心的運動,更為浩大,更為綿延流長。他的執著讓他的理念隨著時光根植於民眾心裡,顯然,李連杰的行動取得了效果,這也是不失為一條好途徑、一個好方法。
人說李連杰很虛偽,自己不捐錢,不作表率,老勸別人掏錢作他的善事,就如同他自己所說的「他是最大的乞丐」一樣。李連杰捐了多少錢,我們不得而知,但他肯定是捐錢了,沒有捐錢,「壹基金」那幫人一定不會死心塌地跟著他。做善事講多少價錢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都是憑著自己的意願,捐多少都是心意,何況李連杰在賣自己的臉皮,也募集了不少善款,這就夠多了。娛樂圈中哪個明星都是虛偽,而哪個明星像李連杰那樣盡心盡力為慈善事業鞠躬盡瘁?慈善也是商業,它離不開那些商人的錢,不然不可能做大做好,除了政府之外。我們可以透過李連杰的眼睛,看到他的誠意,他的眼光矍鑠:來吧,求你們一起做慈善!我說:好吧,我捐,但量力而為,一月一元。窮者獨善其身,我捐錢是為自己,將來不可知,可能我到時需要別人幫助,需要「壹基金」救助,所以我現在捐錢,若有了那個時刻也會多一點心安理得。
李連杰是娛樂圈中人,在裡面說真誠,說大愛無私,無疑是不適宜的,所以有了一層虛偽眼光,但明星們都需要慈善平臺,不是真心實意,也可以為自己的形象塗金,何樂而不為?所以其它明星熱衷於慈善事業也是利益相關,而對於需要救助的人們,這就夠了,好人有好報。每一次演講,李連杰都非常坦誠,用樸實的語言說著大愛,用直接的道理去表達自己的理念,他的修為不高卻又很高深,無法參透他的境界究竟多高。當一名佛教徒多麼勞累,每天心系蒼生,生死概念纏繞思想,一件小事就以最高深的角度審視,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方法分析,他成精了,他的確是「瘋子」。估計這樣下去,再過幾年,他的瀟灑黑髮將漸漸轉白。
李連杰的博愛之心,能否達到營造一個祥和溫暖的世界的目的?這是理想化的仙境,想激起全世界人們的愛心、善心,除非美國銷毀核武器,日本虔誠贖罪,世界推倒重來。正如李連杰他自己所信仰的陰陽論,有男就有女,有善就有惡,有中國就有美國,有李連杰就有賓拉登。非洲那麼多難民,世界那麼多頻繁戰爭,過去了這麼多年,有多少改善?在李連杰的有生之年,他是肯定看不到世界大和,他所倡導的「壹基金」或許可以代代相傳,他也已做了遠遠超出一個凡人的事,我們也會藉此平臺作善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但他腦袋裡的完美世界不會實現,所以,現今他的確是一個「乞丐」做著「瘋子」的事,我們需要他,世界需要他,他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