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勤勞勇敢的曹妃甸人在這裡創造了現代版的「 精衛填海」 神話:廣袤的灘涂和海中孤島,變成了現代化港口、現代化城市和現代化農業的精品樣板。其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渤海文化之鄉」的美譽,更加深了曹妃甸絢麗濃鬱的文化底色。
破解海水潮汐的密碼
觀
潮
凡是到過海邊的人們,都會看到海水有一種周期性的漲落現象:到了一定時間,海水推波助瀾,迅猛上漲,達到高潮;過後一些時間,上漲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灘,出現低潮。如此循環重複,永不停息。海水的這種運動現象就是潮汐。潮汐現象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指海水在天體 ( 主要是月球和太陽 ) 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我們的祖先為了表示生潮的時刻,把發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發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為了適應和發展海洋經濟,生活在沿海的民眾在海上作業實踐中,發現和創造了獨特的民間技藝——觀潮。
觀潮,百度解釋是特指觀錢塘潮。但本文指的是生活在曹妃甸沿海地區的百姓對潮汐現象規律的探索和研究。
在曹妃甸漁民和鹽民心目中,大海如母親般提供了豐厚的賴以生存的物質饋贈;但大海也是猛虎,一旦狂躁發怒也會吞噬人的生命。所以依靠海洋生存的人們,必須練就觀天知風雨、看海知潮汐的本領。
生活在曹妃甸沿海一帶的百姓在長期與大海打交道的實踐中,對渤海海域的潮汐規律進行了研究,摸出了十分精準的規律。
按照農曆來算,如一個月為一個周期,潮水的漲落規律則通過下面傳承至今的曹妃甸潮汛民諺得到詮釋:
初一、十五天明落,一落一個「靠」;
初四、十九飯後著手,下網看把頭;
初八、二十三,押上網冒煙,夥艙忙得歡;
二十四、五緊眼潮,有覺睡不著,一旦失控打個盹,最怕船長把梁敲;
二十七八,半夜晌午,吃飯睡覺兩耽誤;七死八活九愣漲,換水調潮是正宗,早晨幹來晚上停。
由於天文原因,大海還出現各式各樣的潮,漁民們觀測並掌握的特殊潮有海嘯、風暴潮、跟風潮、鑽風潮、假潮、假落潮、死潮眼子、老水潮等。正是因為沿海民眾尤其是老漁民積累了豐富的觀天看潮的知識,通過與各種潮汐的周旋,不僅能捕捉到更多的魚,還增強了駕馭大海的本領。
「忽覺天風吹海立,好似春霆初發。白馬凌空瓊鱉駕水,日夜朝天闕。」蒼茫大海,洶湧澎湃。海水時漲時落,夜以繼日、年復一年永不停息。潮漲潮落間,是大海經久不息生命的奔騰與怒放。在這樣生生不息的怒放與奔騰裡,是曹妃甸沿海漁民與大海生生世世、相生相伴的彼此熱愛與相互依賴。在這份濃烈的熱愛和依賴中,沿海漁民刻入骨髓的粗獷豁達與堅忍頑強,一代代傳承下來,成為這裡一種精神的圖騰。
來源:曹妃甸城市在線
嚴正聲明
未經官方授權,其他媒體或個人不得私自轉載或抓取本公眾號信息。如若發現信息不實、不全等,對我局造成負面或不良影響,將予以追究相應責任!
TangShanTourism
新唐山 心體驗
唐山,想不到的美!
立足京津冀 面向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