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白皮書:人才缺口30萬,複合人才稀缺

2020-11-23 騰訊網

11月21日,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該中心黨委副書記呂堅表示,《白皮書》總結了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的發展背景、發展現狀,指出了目前融合存在的諸多難點,其中人才匱乏問題尤為嚴重。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

呂堅表示,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需要掌握人工智慧技術,還需對製造業各細分行業的生產特點、流程、工藝有深入理解,相關人才極其匱乏。目前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達30萬,其中「人工智慧+製造」複合型人才極其稀缺。人工智慧相關職位平均年薪達到30-60萬元,從業時間較長者可達百萬,普通企業難以負擔如此高昂的人力成本。

《白皮書》顯示,人工智慧價值難以被準確衡量也是制約與製造業融合的痛點之一。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動力不足,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風險、收益和成本難以準確核算,部分企業將人工智慧的應用價值簡單等同於機器換人,認為其應用成本過高,部分細分行業尚未探索出低成本、高價值的人工智慧應用路徑。

《白皮書》還預測了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發展趨勢,認為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將向更深層次邁進,製造業智能化升級將呈現多技術融合的態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將成為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的重要發力方向。

相關焦點

  • 圖靈獎得主、神經網絡之父等在華開班,培養高校人工智慧人才
    4月3日,中國高校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高校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啟動儀式現場。該培養計劃由教育部指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2018年分為「高校教師人工智慧培訓班」和「高校學生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兩部分,計劃培養100名教師和300名學生。
  • 十大高薪行業人才 未來10年這些行業人才需求量最大
    未來,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5G通訊、金融等熱門行業的人才缺口依然長期存在。隨著雲計算、AI等技術與5G進行交互融合,5G未來人才缺口依然是巨大的,尤其是複合型人才奇缺。7、AI智能人才全球人工智慧人才約30萬人,但市場需求卻是在百萬級以上。
  • ...人才需求 養豬 薪酬增長率 人才供需 人才回流 種菜 高級管理...
    東方網12月12日消息:年薪20萬到50萬,獵頭公司明年將會主要獵取哪些人?昨日,省內一家權威獵頭公司發布了2011年河南省高級人才白皮書,同時發布了薪酬調查報告,根據人才需求走勢和行業分析,業內認為,除了新能源產業方面人才需求缺口大之外,在未來的三五年,新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帶來高級人才的缺失,將成獵頭公司的一個重要任務。
  • 《農村電商人才報告》:2025年人才缺口將達350萬 拼多多正在成為...
    「中國農產品的『網際網路+』剛剛進入高速發展的第二階段,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未來需要政府搭好政策舞臺,高校電商人才培訓體系和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全力投入,將推動農村電商迎來一個新的時代。」中國農大智慧電商研究院院長、課題組負責人郭沛說。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舉行 聚焦AI人才培養
    ,共同探討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的培養,為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指出,人工智慧+5G對教育將帶來顛覆性變革。2020年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而全球僅有25萬相應相關領域專業人才。面對未來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我國已約有300所高校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加快建設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體。
  • 電氣自動化引領製造業人才需求大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化電氣設備的廣泛應用,工業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工智慧的發展,特別是電力電子技術和微機控制技術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產業進入轉弄升級期,「技工荒」也由此產生。在自動化產業發展需求日益廣泛的今天,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樣也在日益加大。
  • 華為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田奇:AI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五大計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9月15日,華為雲AI院長峰會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以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40餘所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學院與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專家出席大會,就AI創新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科研生態等方面達成深度共識
  • 廣東服裝業人才缺口巨大 技能型人才短缺40萬人
    廣東服裝業人才缺口巨大 技能型人才短缺40萬人 2015-06-01 08:51: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廣東是中國第一服裝大省,然而,服裝產業人才缺口同樣巨大。
  • 智聯招聘新基建人才報告:核心技術人才缺口年底將達417萬人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新基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預期年底將達417萬人。(來源:智聯招聘)從具體職位來看,軟體開發人才缺口最大,Java開發工程師每個求職者擁有約3個工作機會。
  • 最高補貼30萬、子女讀名校!這個區多重福利攬博士後人才
    專門設立博士後人才培育引進補貼專項,對單個博士後最高補貼超過30萬元的科研經費、生活補貼和安家費等……近日,記者從番禺區獲悉,自2000年開展博士後工作以來,番禺區持續開展好博士後工作,建立健全完善人才服務體制機制,構建服務人才的創新創業平臺,厚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沃土。
  • 彌補保育人才缺口當亡羊補牢
    (人民視覺)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斯涵涵「幼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日前,這一話題衝上微博熱搜。西南大學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近600萬適齡幼兒。到今年,幼兒園或將缺少幼兒教師和保育員超過300萬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意義重大。
  • 2007·就業白皮書——技術類人才今年將「吃香」
    機械及自動化專業:  需要複合型人才  權威發布:根據用人單位實際職位的統計數字反映,機械及自動化專業屬於人才缺口比較大的專業之一。從智聯招聘網最近一個月的有效統計數字來看,目前北京市場上對該專業的需求比較旺盛,僅從職位看,總共需求量有200多個。
  • 星環科技:開啟人才培養新模式,播種人工智慧新未來
    事實上,這也是星環科技一直致力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知識輸出和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通過類似這樣的比賽,星環科技不僅提高了高校師生採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還促進了產學研的融合發展,由此將人工智慧的前沿小徑變成通衢大道,真正為中國AI產業的茁壯成長播種了新未來。
  • 「4個月成晶片人才」,包含多少「美麗泡沫」?
    本文轉自【工人日報】;據中新網1月4日報導,晶片行業持續升溫,相關培訓市場火爆,一些晶片培訓機構在招生時,頻頻喊出「零基礎,上四個月網課,就可以成為專業晶片人才,拿25萬元起的年薪」「小班教學,理論+實訓,籤保就業協議,不能就業全額退款」等標語和口號。
  • 新技術人才需求暴漲,產教融合是實時3D發展的關鍵一步
    面對如此巨大的國內市場,LinkedIn發布的《全球虛擬實境人才報告》顯示,現階段中國虛擬實境人才數量僅佔全球2%,但對虛擬實現的人才需求卻達18%。龐大的人才資源從哪裡來?正如國內的華為、阿里等科技巨頭,為了推動人工智慧、計算生態等發展,他們都將目光瞄準了高校這一龐大的人才儲備市場,通過產教融合為其相關生態建設培養人才。
  • 「新基建」呼喚AI人才 缺口如何補上
    「新基建」成了熱詞,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人工智慧被寄予厚望。  近日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新基建」七大相關領域職位,總體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了42.96%,其中人工智慧等在線職位的增長超四成,高端人才緊缺。
  • 榕樹貸款:聚集AI優秀技術人才 打造智能化金融服務平臺
    >       人工智慧正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而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的培養也成為當務之急。12月1日,以"科技創新、科研育人"為主題的第三屆全國高校人工智慧人才與科技莫幹山論壇在浙江德清舉行。論壇就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以及科教協同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近年來,人工智慧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令全球矚目。
  • 深信服牽手谷安 致力填補網絡安全人才缺口
    【IT168 評論】近年來,網絡安全形勢在不斷發生變化,攻擊方式呈多樣化不斷更新,縱使各網絡安全廠商及相關機構也在竭盡全力的與黑產作鬥爭,《網絡安全法》也在2017年得以正式實施,但種種這些都掩蓋不了網絡安全人才匱乏的現實。
  • 推出AI人才賦能計劃!位於張江的這個微軟全球最大實驗室,今天又放...
    這一落地張江人工智慧島的實驗室總面積達到近2800平方米,是微軟全球第4家,也是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個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驗室,主要聚焦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與製造、零售、醫療、金融、城市建設等行業的深度融合及創新發展。
  • 年末離職潮爆發,跨境400萬人才缺口...
    跨境電商企業,緊缺400萬對口人才 今天的跨境零售電商,實際上是外貿和電商的結合體的升級版。這個模式對於傳統的外貿,是一種產業的升級。且歷經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還是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產業升級,還在提速的過程之中,跨境電商行業蓬勃發展,企業飛速成長,龐大市場機遇下,人才缺口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