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感冒了,全家都為之焦急,為之寢食難安?雖然感冒是常見疾病,可孩子一旦感冒,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難熬的。為什麼孩子會感冒呢?除了我們常用的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法能減輕或者消除孩子的感冒症狀呢?
近日,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兒科王水英大夫和任歡歡大夫做客《健康新鄭州》,和我們聊一聊中醫是怎麼對待小兒感冒的以及中醫有什麼好辦法治療小兒感冒。
(視頻播出時間:鄭州電視臺四頻道,每周日首播18:00,每周一重播,6:45,9:30,13:20,15:30。)
《健康新鄭州》錄製現場
01
什麼是感冒?
中醫把上呼吸道感染稱為「感冒」,感冒屬於外感病的範疇。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老百姓常常稱之謂「傷風」。
02
感冒發生的原因
中醫認為發生感冒是因為「小兒形氣不足,衛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的緣故。按中醫理論來說,小兒是「稚陽稚陰」之體,各個系統沒有發育成熟,還需要蓬勃生長,因此,「形氣不足」,「衛外」的功能薄弱,小兒極易受寒、熱、暑、溼、燥、火等六淫外邪的侵襲,遇到氣候稍有變化,六淫之邪就會趁虛而入,小兒就可能感冒了。
03
感冒的症狀
小兒感冒累及全身,小兒感冒是學齡前兒童常發病和多發病,臨床輕症主要表現為流鼻涕、鼻塞、打噴嚏,也有的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從現代醫學來看,如果感染涉及到鼻咽以及咽部,常伴有咽痛、發熱、扁桃體炎及咽後壁淋巴組織充血和增生,有時淋巴結腫大,發熱可以持續2-3日甚至一周左右。有的孩子還可以表現出高熱、嘔吐、腹瀉。因為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因此高熱可以引起驚厥。
04
小兒感冒的特點
根據小兒的生理特點,中醫認為小兒感冒後表邪極易化熱入裡,所以孩子既可以表現有感冒的表證,也會出現內熱的症狀。我們在臨床上工作發現,外感的小孩大多往往都伴隨有內積熱。而小兒臟腑嬌嫩,又有我們常「兩有餘,三不足」的特點。(肝常有餘,心常有餘,肺常不足,脾常虛,腎常不足)因此小兒感冒容易出現夾痰、夾滯和夾驚等兼證。所以治療用藥也就不一樣了。由於小兒病情變化快,因此對兒童感冒不可掉以輕心,應細心觀察病情,不能疏忽大意。
05
孩子感冒了,家長如何處理?
若小兒感冒很輕,僅僅出現鼻塞、流涕、咳嗽、嘔吐、腹瀉等而且精神很好,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治療,以緩解感冒的症狀若出現下列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1)持續高熱不退;
2)出嗜睡或精神差,出驚厥;
3)出現呼吸急促或者呼吸困難等症狀。
06
小兒感冒的單方
1)生薑5—10片,紅糖適量,水煎或開水泡服,治療風寒;
2)豆豉15g ,蔥白1寸 ,生薑3片。水煎熱服,避風取暖微汗,治療風寒感冒;
3)銀翹解毒顆粒 ,每服半包,一日三次治療風熱感冒。
07
小兒感冒的家庭推拿手法
重推三關穴500次;
揉外勞宮100次;
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8
家長如何鑑別孩子感冒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呢?
最直觀的方法,觀察孩子的咽腔與舌質。
風寒感冒:咽腔不紅,舌質不紅風。
熱感冒:咽腔充血,紅舌質紅。
9
如何預防小兒感冒?
1)防止孩子受涼是預防感冒的關鍵,家長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2)防止穿的過暖。「若要小兒安,耐得三分飢與寒」,家長給孩子穿的過多過暖,加之小兒天性好動,容易引起出汗。若遇到冷風一吹,寒邪易從汗孔侵入人體,從而導致小兒感冒;
3)古人云:「沒有內傷積食,不得外感風寒。」脾胃積熱是引起感冒的內因,而受涼是引起感冒的外因。特別是晚上不要吃太飽,晚飯儘量不吃肉蛋奶類,半歲以上的孩子斷夜奶;
4)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是預防感冒的核心。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當鍛鍊。
精彩繼續,敬請關注!
鄭州中醫骨傷病醫院和鄭州電視臺充分利用微信、移動客戶端及視頻等媒體方式,將繼續聯合打造這一系列主題鮮明的專題節目,堅決響應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踐行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專家簡介
王水英,主治醫師,畢業於河南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床十餘年,曾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門診進修學習。擅長中醫治療小兒發熱、咳嗽、腹瀉、厭食以及復感兒、體弱兒的體質調理。王醫生坐診時間為周一到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