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低碳綠色出行
志願服務人人參與
禮讓斑馬線,讓城市多了風度和涵養
骨髓捐獻讓愛傳遞
踴躍參與無償獻血
積極踐行光碟行動
自覺排隊蔚然成風
城市文明是一座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是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建設現代城市文明,爭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家園,是千萬河南鄭州人民的共同心願。生活在這裡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構成這座文明城市獨特的「文明元素」和「文明細胞」。站在2021年新的起點,讓我們回望城市文明提升的每一步,感恩那些發光發熱者繪就的文明新坐標。
禮讓行人
交通細節凸顯城市溫情
2020年11月12日,鄭州B1路公交車長張愷霆在斑馬線前禮讓兩位環衛工師傅,師傅拱手回禮。這樣的舉動讓車長非常感動,而這則新聞也迅速引發媒體關注,市民紛紛點讚。類似的「斑馬線前的感動」,在綠城鄭州不時上演。
文明交通是整個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個窗口。2020年5月,在行人、非機動車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礎上,鄭州市又啟動了「三公一租做示範、斑馬線前顯文明」專項行動,突出抓好公職人員和公務車、公交車、計程車駕駛員這一關鍵少數,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鄭州快速公交舉行「文明禮讓斑馬線公交車長做表率」為主題的車長承諾活動,在交警五大隊民警楊華民的帶領下,百餘名公交車長作出鄭重承諾。市出租汽車客運服務中心採取暗訪形式,對全市計程車禮讓斑馬線情況進行督查,對80餘名違規計程車駕駛員進行了集中培訓教育。
「我們提前減速剎車,再給大家比畫個手勢,這就是信號,告訴市民你大膽過馬路吧,安全!」河南省勞動模範、97路公交車長蘇海清,提出了自己總結的分別代表著點讚、感謝、請諒解和請先行的「4+3手勢讓行法」。
車讓人,讓出的是文明和溫度;人守規,守住的是尊重與安全。每位市民既是文明交通的踐行者,又是文明交通成果的受益者。
來自二七區淮河社區的陳曉昀手機微信上還保留了一封來自鄭州市的「車讓人、人守規」倡議書。「我把這封信收藏了起來,時刻告訴自己作為一名鄭州市民,開文明車、行文明路、做文明人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義務。」
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文明出行常識進機關、進企業、進工地、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景區「七進」宣傳教育活動持續推進,各具特色的專題活動已超過2萬場次。在鄭州的火車站、飛機場、商場、公交車、計程車等媒體電視、LED顯示屏上,「車讓人、人守規」「斑馬線前顯文明」等交通安全宣傳提示語、公益廣告高頻播出。
各地幹部職工普遍反映,聽到外地來鄭旅遊、辦事的親戚朋友誇讚司機禮讓斑馬線、鄭州人講文明等話語時,他們不僅感受到了專項治理工作的意義,也更有動力自覺做好,更加主動地向身邊人傳播文明交通的理念。
2020年12月30日早高峰,氣溫驟降。城區主幹道中原路嵩山路口,在交警二大隊民警的指揮下,在中原區文明單位「綠城使者」志願者和協管員的引導下,行人、車輛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文明出行、人車互讓已逐漸成為鄭州人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成為2020年刻在鄭州這座城市文明成長上的一道綠色年輪。
文明用餐 衛生節儉漸成社會風氣
夏季的夜,總是那麼悠長和醉人。夜市的氛圍和品位,往往更直觀地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2020年6月的一天晚上,健康路夜市燈火通明,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琳琅滿目的小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身穿「紅馬夾」的志願者們走進餐館和街邊攤鋪,宣傳文明用餐理念、普及科學膳食知識,並為店主、攤主和來往消費者發放《新冠肺炎防控公眾預防指南彙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普及讀本》《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等健康讀物,呼籲大家在常態化疫情下做好個人防護,養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習慣,做到節儉用餐、安全用餐、衛生用餐和文明用餐。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傳統「合餐制」存在的嚴重健康隱患,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培育健康文明的良好生活習慣,鄭州開展文明餐桌主題宣傳活動,用「小餐桌」捍衛「大健康」,以「小禮儀」帶動「大文明」。
隨便走進一家餐廳、飯店,牆上、桌上都會粘貼著「光碟行動」「綠色消費」等文明用餐溫馨提示,廣大市民也都主動參與其中,不浪費、「光碟」的良好社會行為蔚然成風。
「我覺得現在執行得都比較好,基本上都是根據人數點自己喜歡吃的或者覺得能吃多少就點多少,而且追求健康,沒有必要大魚大肉,以清淡為主,要是實在剩下來了就打包,大家在這塊兒的意識也都比較強。」 一家杭州菜餐館的經理孫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對服務員進行了培訓,會根據客人的人數適當合理地幫客人來搭配餐點,但是現在大家健康飲食、文明用餐的意識比較強,基本上不用服務員去提醒。
小小餐桌折射出一個人的文明與素養,也反映出「文明餐桌、光碟行動」已經變成大家的良好生活習慣。大家在享用「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時,也能自覺從自身做起,避免「舌尖上的浪費」,踐行「舌尖上的美德」。
志願服務 身邊榜樣帶來愛心接力
「梁書記,俺自發組織了一支15人的志願者隊伍也想加入到你們隊伍當中,您有啥工作儘管安排,我們24小時隨時待命。」大年初二,52歲的井長安急衝衝來到二七區五裡堡街道王立砦社區辦公室主動「請戰」,而他的「請戰」理由也讓梁書記無法拒絕。他說,現在咱們社區防疫人手遠遠不夠,而我又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自己的家園還得自己守護才放心嘛。
自從參加了社區防疫工作,井長安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有一刻的放鬆。他堅守在抗疫一線,連續37天從未間斷。在卡點值守一次就是8個小時,井長安的喉嚨啞了,拿體溫槍不停測量的手臂酸疼……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止他當志願者的熱情。
2020年年中,井長安入選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的消息傳回來,街坊鄰居都為他感到高興。「老井在這場戰鬥中身體力行,詮釋了志願服務的精神實質、樂於奉獻的深刻內涵,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個獎頒給他,實至名歸!」
綠城使者志願服務品牌不斷被井長安這樣的人擦亮,志願服務力量不斷壯大。截至2020年11月,全市依託「志願鄭州」管理服務平臺註冊的志願者達2202320人,其中有服務時長記錄的志願者128.9萬人,佔比58.53%;註冊志願服務組織10626個,發布志願服務活動52943個,全市志願者累計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12580.3萬小時。為提升志願服務社會化程度,在市文明辦指導下,鄭州市志願服務聯合會統籌社會志願服務力量,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常態化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繼被認定為5A級社會組織後,又在2019年度全國「四個100」評選中榮獲「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稱號。
文明創建如春風化雨,悄然影響著鄭州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讓鄭州這個千年古都浸潤著文明的光輝。越來越多的市民從最初的旁觀者、被督促者,變成了參與者、帶動者。文明,不僅是日益提高的個人素養,也是得到一個微笑時的歡欣回復,是和諧的鄰裡關係、人際關係,是攜手前行的鼓勵與溫暖,更是愛崗敬業、樂於助人,更是扶危濟困、雪中送炭……各種各樣感人的故事發生在鄭州的大街小巷,先進人物不斷湧現。文明傳播希望,道德凝聚力量。「道德的力量——2020年鄭州市道德模範故事匯展演」」道德的力量——2020年鄭州市道德模範基層宣講」等活動,讓道德榜樣在群眾中持續發聲。
用35個春夏秋冬詮釋了「孝」和「愛」的張景梅;在一線教師崗位上奮鬥了38年,培養出236名優秀學生的孫玉亮;紮根農村53年,每天24小時值班,方便群眾就醫,堅持43年為一家行動不便特困戶免費送醫送藥、救孤助學的鄉村醫生郭光俊……2020年,13位市民再獲鄭州市第六屆道德模範稱號。
這是一座一直把善心善舉視為財富的城市,連年入選全國十大正能量城市,好人引領道德風尚,進一步激發了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正能量。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市上榜中國好人103人、河南好人55人、河南疫情防控身邊好人106人,評選鄭州市文明市民2500多人,各級各類身邊好人20000餘名——市民群眾爭作崇高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有一份熱,發一份光,這是新時代的召喚,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的接力。(鄭報全媒體記者 蘇瑜 文 丁友明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