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六高鐵正式通車運營,疾馳的高鐵孕育奔騰的夢想。在重整行裝再出發的今天,我們回首,我們聆聽,我們感受,老一輩鐵路人經歷的歲月滄桑,只為積蓄前行力量——
我叫戴明盛,今年76歲,是六盤水車務段一名退休職工,1966年我從重慶火車站出發,一路向南,來到六盤水,數一數,到現在已經54年,一家三代都紮根在六盤水。從來到六盤水工作到如今,我見證過數次站房改造,也經歷過鐵路運輸的一次次提速,今年,還能看到高鐵駛出我揮灑過汗水和青春的六盤水站,真是由衷地高興。 這讓我想起當年剛來時的情景,1966年6月16日,我和同事坐著專列,從重慶奔赴貴州,6月17日,顛簸了近一天的我抵達了目的地——六枝火車站,成了一名扳道工。
我是六盤水第一代鐵路職工,來之前,帶著使命任務來,心裡很激動,但是一下車,見到的場景,就讓我直想打「退堂鼓」,像樣的商店沒有,睡的是大通鋪,溫飽也成問題。 迎著困難也要上,憋著一股勁的我,不甘折返,就從最苦最累的活開始幹起,在工作不斷摸索,在六枝,我一幹就是6年,之後在野馬寨工作了3年,1975年我被調到了水城西站。
水城西站,也就是現在六盤水站前身。我記得,建站之初的水城西站還處於邊建設邊使用的類型,全站到發和編組只有11股道,低矮狹小的「幹打壘」站舍。在初來水城西站工作的那些年月,條件並不算好。在六盤水,冬天氣溫極低,我們只能燒開水去給防護道岔解凍、防護用具是換了一雙又一雙的草鞋,取暖是靠燒煤塊…… 像小孩學著走路,年輕的六盤水鐵路建設在上世紀80年代後迎來一次次飛躍,腳步越來越快,1982年4月17日,水城西站正式晉升為二等站;1988年,水城西站更名為六盤水站;1989年6月13日,六盤水第二代站房建成。
每一個珍貴的時刻,我都親眼看到,在站房投入使用的那天,我留下了激動的眼淚,後來,在2012年,六盤水站晉升為一等站,2015年,六盤水火車站第三代站房也投入了使用。 這些年,退休後的我,人退心不退,在報紙上、在電視裡,看到其他省市高鐵相繼建成通車,我也期盼著,咱六盤水也能早日從「普鐵時代」跨入「高鐵時代」。
作為一個老鐵路人,我無比希望,高鐵早日通到家門口,能讓我們這些老人也能坐高鐵走出去看看世界,也能讓四面八方的遊客走進涼都,感受一下這片山水的清涼一夏。 在以前,吃過晚飯,我也常回去火車站附近轉轉,去瞧瞧它的新變化,高鐵通車了,這個習慣還會一如既往。從通車到它串聯更多線路,運行更多車次,我希望能繼續見證它的新未來。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諶晗
編輯 謝勇勇
編審 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