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鳥:不準進產房

2020-10-10 隨筆南洋

原創 園明 隨筆南洋 今天

以前,產房是不對外開放的。但現在漸漸流行讓丈夫進產房了,除了可以陪伴太太、見證孩子的誕生,也可以讓丈夫體會產子的偉大和艱辛,日後如何對妻子好一點,如何培育一個全面發展的下一代,等等,可算是進行責任性的教育。

然而,有誰看見過冠斑犀鳥是怎麼孵卵和哺育雛鳥的嗎?答案應該是沒有,因為此時鳥巢是全封閉的,要想偷窺——沒門!

冠斑犀鳥春末夏初交配,它們選擇在天然大樹洞(或白蟻蛀成,或啄木鳥啄成,有的巢可以連續幾年使用)裡孵卵,它們在洞底墊上銜回來的腐朽木枝,上面鋪些柔軟的羽毛,等到產房「裝修」完成,雌鳥便開始產卵。當雌鳥產完卵,就開始和產房外的雄鳥合作,把產房的門堵上!

冠斑犀鳥 Oriental Pied Hornbill

雄鳥從外銜回泥土,雌鳥就從胃裡吐出大量的黏液,摻進泥土中,連同樹枝、草、葉等,混成非常粘稠的材料,用它把樹洞封起來,僅留下一個能使雌鳥伸出嘴尖的小洞。雌鳥臥在樹洞裡孵卵,在雌鳥臥巢孵卵期間,全由雄鳥銜食,從小孔中給雌烏餵食,直到孵出的雛鳥羽毛長齊。

雄鳥每天遠尋近覓,勞碌奔波於森林與"家庭"之間,把獲得的食物餵進雌鳥和雛鳥的嘴裡。雄鳥不僅白天忙碌,夜晚還要棲息在洞外樹上,站崗放哨,警惕妻兒受到敵人的侵害。每當雌犀鳥把嘴伸到洞口的時候,雄犀鳥就會把自己嘴中的食物送到雌犀鳥嘴中。

經過28-40天,小犀鳥破殼而出,雌犀鳥再用嘴把洞口啄開,為自己解除「禁閉」,和雄犀鳥一起哺育雛鳥。經過6-8周的時間,小犀鳥慢慢長大羽毛豐滿,親鳥共同帶領小鳥練飛覓食,之後就可以離開巢穴自己覓食了。

犀鳥科除地犀鳥屬的兩種犀鳥外,所有種類的犀鳥都採用這種奇特的不公開的育雛方式,就是雄鳥也不能進巢,這有利於孵卵期間雌鳥和雛鳥免受蛇類和猴子等其他禽獸的侵害。

然而,我好奇的是,犀鳥生活在熱帶森林,新加坡更處於赤道地區,雌鳥和雛鳥是如何忍受這高溫溼熱環境的?要知道,我在新加坡幾乎是全年整天開冷氣的。還有,「產房」只留雌鳥嘴尖伸出進食的空間,空氣夠嗎?今年這大半年,我們都是帶著口罩外出的,不要說三層口罩,就是自製的單層口罩戴了都覺得悶,真不知道雌鳥是怎麼適應的,要知道這不是一天二天的事,而是要幾十天啊!

雙角犀鳥 Great Hornbill

應該說,它們是成功地經受住這極限考驗了,不然雌鳥是沒有力氣將洞口啄開的。或許科學家們可以研究研究,給我們熱帶居民帶來福音。

如果你好奇犀鳥的這種奇特的育雛方式,並想看看的話,我介紹你去新加坡飛禽公園,那裡有一個富有特色的節目,生動地描繪了這種奇特的育雛方式,也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節目。雙角犀鳥 Great Hornbill的表演非常出色,彌補了我沒有拍攝到冠斑犀鳥育雛照片的遺憾(傳上一組有代表性的照片)。

這些照片濃縮表達了犀鳥育雛的過程:已封閉了的雄鳥飛向模擬鳥巢,表演中為了讓觀眾有對比,代表「產房」鳥巢露出較大的縫;雄鳥帶著食物飛到鳥巢前;雌鳥伸出嘴表示肚子餓了(此時的縫的寬度僅能露出嘴尖);雄鳥趕緊飛上前餵食雌鳥;餵食後雌鳥繼續孵卵,雄鳥再去找食物

犀鳥是漂亮的,但千萬不要去幹擾和傷害它,因為可能「產房」還有嗷嗷待哺的雌鳥和雛鳥。這可關係到一家子的生命安危啊!

2020年10月7日寫於新加坡

相關閱讀:

  • 你見過蝙蝠嗎?了解蝙蝠嗎?
  • 抗疫生活|療愈之樹
  • 園明:民丹島榴槤之旅隨筆 - 初識隨筆南洋

相關焦點

  • 產婦進產房就冷的直哆嗦,為什麼產房堪比冰庫?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相信孕媽在經歷了十個月的懷胎後,都會非常期待「卸貨」那一天,畢竟,孕早期和孕晚期都是產婦最難熬的時候,原本以為預產期到了,忍著最後劇烈的陣痛生下孩子就終於能夠過上舒服的日子了,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進了產房之後,比陣痛更讓產婦崩潰的就是產房的溫度了。
  • 每周識鳥——冠斑犀鳥
    在我國分布的犀鳥共有4屬5種,冠斑犀鳥是其中體型最小也最為常見的種類。它們是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生活在植被繁茂、風景迤邐的熱帶森林中,這裡充足的陽光和豐沛的雨水孕育了眾多神奇而美麗的生靈,而犀鳥便是其中最為獨特的物種之一。
  • 犀鳥傳奇
    接著:「嘎嘎呱,嘎嘎哈,哈哈哈哈……」  正是它,這頭戴盔冠,大嘴巴如兩把彎刀,威嚴如武士的巨鳥——犀鳥,代表雨林在向我們打著詭異的招呼。  犀鳥,因嘴呈象牙色,形似犀角而得名。  犀鳥最顯著的特徵是它頭上的盔突,也是它英文名字Hornbill的由來,看似笨重,其實裡面是疏鬆的骨質纖維,像泡沫塑料一樣輕,結構卻十分堅固。
  • 犀鳥進城了!又是芒市!
    「芒市真的有犀鳥!」1月3日上午,網友劉祖佑興奮地給記者發來信息和兩張有「大鳥」站在樹枝上的照片,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這隻「大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今早10點左右,我和朋友從法帕進城,在德宏軍分區附近看到兩隻大鳥,非常像犀鳥,我朋友趕緊用手機拍了下來。」劉祖佑告訴記者。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只有一隻,本次則是兩隻。
  •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去年網友拍到的冠斑犀鳥記者梳理了近年來的目擊、觀測、拍攝記錄,目前,除梁河縣外,德宏州芒市、瑞麗市、隴川縣、盈江縣4個縣市均有發現犀鳥的記錄。
  • 自然科普 鍬甲的產房需要木頭樁子
    獨角仙等兜蟲的繁殖產房需要準備發酵木屑,鍬形蟲的繁殖產房則需要一根木頭,俗稱:產卵木。今天準備進產房的是東北地區常見的一種鍬形蟲:紅腿刀鍬,它的體型嬌小,因為腹部及六條腿都是光亮的紅色而得名。長著紅腿的紅腿刀鍬先來看看布置鍬甲產房的材料:產卵木(以下稱產木)、產房(玻璃、塑料都可)、發酵木屑、水。接下來就跟著我們一起去布置產房吧~1. 紅腿刀鍬產卵是在產木中進行的,選擇中軟的產木(不要太硬)。
  • 犀鳥來青入住「熱帶雨林」
    犀鳥來青入住「熱帶雨林」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1.26 星期五 犀鳥在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安家。    早報訊 昨日,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迎來新成員——犀鳥,犀鳥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以樹上的空洞為巢。
  • 成都惟一犀鳥發微博全國「求愛」 因另一半夭折
    原標題:成都惟一犀鳥發微博全國「求愛」 因另一半夭折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李慶 攝影 方煒) 《動物世界》經常播放長有如同犀牛角一樣的奇特大鳥——犀鳥想必給了大家很深印象,而在成都就有這麼惟一一隻犀鳥。今日一則微博引起了大家對這隻犀鳥的關注,起因是這隻犀鳥想「談情說愛」向全國招「帥哥」。
  • 「畸嘴」犀鳥寶寶換「新嘴」
    近日,廣州動物園的獸醫團隊就利用3D列印技術,為一隻天生嘴巴畸形的銀頰噪犀鳥寶寶列印「新嘴」,從此改變「鳥生」。  緊急:畸形小犀鳥面臨餓死危機  2018年8月,生活在廣州動物園內的一隻銀頰噪犀鳥媽媽正在忙碌地拆除巢箱上的封泥,新誕生的銀頰噪犀鳥寶寶即將飛出巢箱。
  • 犀鳥,動物界中愛情最忠烈者!
    犀鳥是一種珍貴的大型鳥類。犀鳥在某些品種上嘴基部的骨質盔突而著名。它的嘴就佔了身體所長的1/3到一半了,不僅如此,犀鳥的寬扁的腳趾也使它十分適合在樹上的攀爬活動,一雙大眼睛上長有粗長的眼睫毛,這是其它鳥類中所少有的。最古怪的是在它的頭上。
  • 「他在陪產後提出離婚」,法國90歲產科醫生:永遠別讓男人進產房
    「他在陪產後提出離婚」:永遠別讓男人進產房顏麗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和學生時代的戀人小光結婚,兩個人生活非常幸福,一直都特別令人羨慕。前段時間,我刷朋友圈的時候,卻無意中看見顏麗分享的動態:「得到和失去,感恩經歷的一切。」我還以為小兩口只是吵架,想要好好勸一勸顏麗,沒想到顏麗卻說:「我準備離婚了,自從生過孩子以後,我們已經分房睡很久了。」
  • 中秋國慶期間來鄭州市動物園:雙角犀鳥、火烈鳥給你好看!
    中秋、國慶將至,記者從鄭州市動物園獲悉,新引進的雙角犀鳥、新繁殖的火烈鳥將粉墨登場,為雙節助興。雙角犀鳥成功配對此前,鄭州市動物園生活著三隻雙角犀鳥,可惜他們都是單身漢。為了種群的繁衍和發展,近日,鄭州市動物園新引進7隻雙角犀鳥,2雄5雌,加上之前的3個單身漢,剛好湊成5對伴侶,為其種群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雙角犀鳥是一種大型鳥類,成鳥長著長約30釐米的大嘴和大而寬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緣形成兩個角狀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頭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雙角犀鳥。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雲南龍陵
    新華社昆明1月2日電(記者張雯)記者2日從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該保護區與龍陵縣木城鄉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韓聯憲鑑定,確定其為「愛情鳥」冠斑犀鳥。
  • 雨林中堅守36天,雲南攝影師終於拍到犀鳥寶寶出巢影像
    7月6日上午10時許,自然生態攝影師何海燕和李鵬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慶祝幸運地拍到了雙角犀鳥雛鳥出窩影像,見證了雙角犀鳥寶寶飛出巢穴、飛向雨林、融入自然的神奇時刻。此次拍攝填補了國內野生環境中雙角犀鳥雛鳥的影像空白。
  • 看仙鶴飛舞、觀大嘴犀鳥、逗非洲狐獴 國慶貴州野生動物園走起
    丹頂鶴、犀鳥和狐獴,貴州森林野生動物園近期又添新丁。犀鳥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大型鳥類,同時擁有雙角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3個品種的犀鳥共40隻,是我省動物園首次挑戰飼養大量熱帶鳥。看仙鶴飛舞、觀奇特犀鳥、逗非洲哨兵,國慶假期貴州森林野生動物園走起。丹頂鶴展翅。
  • 馬來西亞的9種犀鳥,其中哪種處境最危險?
    犀鳥家族為雜食性鳥類,以水果、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它們一般喜歡棲息在密林深處的參天大樹上。每年夏天,成對的犀鳥,會選擇高大樹幹的洞穴作巢產卵。產完卵後的它們就把洞口堵上,只留下一個可以使雌鳥伸出嘴尖的小洞。這樣起到保護雌鳥並使其安心孵化小犀鳥的作用。
  •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觀測到國內最大犀鳥集群
    10月5日,科考人員在雲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進行資源普查時觀測到罕見的99隻犀鳥集群現象,場面十分震撼。犀鳥頭上長有一個盔狀突起,就好像犀牛角一樣,故名犀鳥,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這次科考人員在雲南省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拍到如此眾多數量的犀鳥集群現象,實屬罕見。在隨後幾天的連續觀察下,科考人員通過現場計數和對影像資料的比對,基本確定該區域花冠皺盔犀鳥數量約90隻、雙角犀鳥數量約30隻。該集群是截至目前國內觀測到的最大犀鳥集群,這些影像也是目前國內記錄犀鳥數量最多的影像資料。
  • 中國這5種犀鳥,藏在深山人未知
    花冠皺盔 攝影/孫曉宏犀鳥是熱帶森林的珍稀旗艦物種。中國迄今記錄有5 種犀鳥:雙角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它們分布範圍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是十分珍貴美麗的鳥兒。雙角犀鳥分布在雲南南部和西藏墨脫雙角犀鳥華麗的彩羽 攝影 / 龔強幫雙角犀鳥(Buceros bicornis) 全長1.2米,體重約2千克,屬於大型犀鳥。
  • 熱烈慶祝犀鳥公考永州分校盛大開業!
    2021年1月8日,經過精心籌備與裝修,湖南終於迎來了第二家犀鳥公考校區——永州分校正式開業。這一校區的開業,將為永州地區的考公學子們提供更優質的培訓服務。作為已名聲在外的犀鳥公考,永州分校開業第一天就迎來了客流高峰,諸多學員到現場觀看開業典禮並諮詢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