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園明 隨筆南洋 今天
以前,產房是不對外開放的。但現在漸漸流行讓丈夫進產房了,除了可以陪伴太太、見證孩子的誕生,也可以讓丈夫體會產子的偉大和艱辛,日後如何對妻子好一點,如何培育一個全面發展的下一代,等等,可算是進行責任性的教育。
然而,有誰看見過冠斑犀鳥是怎麼孵卵和哺育雛鳥的嗎?答案應該是沒有,因為此時鳥巢是全封閉的,要想偷窺——沒門!
冠斑犀鳥春末夏初交配,它們選擇在天然大樹洞(或白蟻蛀成,或啄木鳥啄成,有的巢可以連續幾年使用)裡孵卵,它們在洞底墊上銜回來的腐朽木枝,上面鋪些柔軟的羽毛,等到產房「裝修」完成,雌鳥便開始產卵。當雌鳥產完卵,就開始和產房外的雄鳥合作,把產房的門堵上!
冠斑犀鳥 Oriental Pied Hornbill
雄鳥從外銜回泥土,雌鳥就從胃裡吐出大量的黏液,摻進泥土中,連同樹枝、草、葉等,混成非常粘稠的材料,用它把樹洞封起來,僅留下一個能使雌鳥伸出嘴尖的小洞。雌鳥臥在樹洞裡孵卵,在雌鳥臥巢孵卵期間,全由雄鳥銜食,從小孔中給雌烏餵食,直到孵出的雛鳥羽毛長齊。
雄鳥每天遠尋近覓,勞碌奔波於森林與"家庭"之間,把獲得的食物餵進雌鳥和雛鳥的嘴裡。雄鳥不僅白天忙碌,夜晚還要棲息在洞外樹上,站崗放哨,警惕妻兒受到敵人的侵害。每當雌犀鳥把嘴伸到洞口的時候,雄犀鳥就會把自己嘴中的食物送到雌犀鳥嘴中。
經過28-40天,小犀鳥破殼而出,雌犀鳥再用嘴把洞口啄開,為自己解除「禁閉」,和雄犀鳥一起哺育雛鳥。經過6-8周的時間,小犀鳥慢慢長大羽毛豐滿,親鳥共同帶領小鳥練飛覓食,之後就可以離開巢穴自己覓食了。
犀鳥科除地犀鳥屬的兩種犀鳥外,所有種類的犀鳥都採用這種奇特的不公開的育雛方式,就是雄鳥也不能進巢,這有利於孵卵期間雌鳥和雛鳥免受蛇類和猴子等其他禽獸的侵害。
然而,我好奇的是,犀鳥生活在熱帶森林,新加坡更處於赤道地區,雌鳥和雛鳥是如何忍受這高溫溼熱環境的?要知道,我在新加坡幾乎是全年整天開冷氣的。還有,「產房」只留雌鳥嘴尖伸出進食的空間,空氣夠嗎?今年這大半年,我們都是帶著口罩外出的,不要說三層口罩,就是自製的單層口罩戴了都覺得悶,真不知道雌鳥是怎麼適應的,要知道這不是一天二天的事,而是要幾十天啊!
雙角犀鳥 Great Hornbill
應該說,它們是成功地經受住這極限考驗了,不然雌鳥是沒有力氣將洞口啄開的。或許科學家們可以研究研究,給我們熱帶居民帶來福音。
如果你好奇犀鳥的這種奇特的育雛方式,並想看看的話,我介紹你去新加坡飛禽公園,那裡有一個富有特色的節目,生動地描繪了這種奇特的育雛方式,也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節目。雙角犀鳥 Great Hornbill的表演非常出色,彌補了我沒有拍攝到冠斑犀鳥育雛照片的遺憾(傳上一組有代表性的照片)。
這些照片濃縮表達了犀鳥育雛的過程:已封閉了的雄鳥飛向模擬鳥巢,表演中為了讓觀眾有對比,代表「產房」鳥巢露出較大的縫;雄鳥帶著食物飛到鳥巢前;雌鳥伸出嘴表示肚子餓了(此時的縫的寬度僅能露出嘴尖);雄鳥趕緊飛上前餵食雌鳥;餵食後雌鳥繼續孵卵,雄鳥再去找食物
犀鳥是漂亮的,但千萬不要去幹擾和傷害它,因為可能「產房」還有嗷嗷待哺的雌鳥和雛鳥。這可關係到一家子的生命安危啊!
2020年10月7日寫於新加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