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劉永強
馬來西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氣候條件,使得鳥類多樣性非常豐富,例如,犀鳥。犀鳥嘴的長度佔了身長的1/3到一半,它的頭上長有一個銅盔狀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角一樣,因而得名犀鳥。
犀鳥家族為雜食性鳥類,以水果、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它們一般喜歡棲息在密林深處的參天大樹上。每年夏天,成對的犀鳥,會選擇高大樹幹的洞穴作巢產卵。產完卵後的它們就把洞口堵上,只留下一個可以使雌鳥伸出嘴尖的小洞。這樣起到保護雌鳥並使其安心孵化小犀鳥的作用。而雄犀鳥則負責為妻子和小鳥不斷的提供充足的食物,保證雌鳥的營養和滿足小犀鳥生長發育的需要。犀鳥科共有約57種,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南亞、東南亞的熱帶地區。
1.盔犀鳥
很大的鳥,叫聲象人的笑聲。但由於被人類捕殺,數量跌得最快。其原因是,其頭胄為實心,外紅內黃,被製成工藝品,人稱鶴頂紅。盔犀鳥是華盛頓公約(CITES)一級保護物種,極其瀕危。
2. 馬來犀鳥
我認為,它是犀鳥家族中很美的一種鳥,在蠻多地方可見到。
馬來犀鳥只棲息在雨林的最高處,它十分重視示愛,雄鳥必須先得到雌鳥的信任才會交配、生蛋、孵蛋及育幼。對於馬來西亞的達雅族來說,馬來犀鳥是他們的戰神,它們也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州鳥。
3. 白冠犀鳥
在馬來西亞,它是最不容易見的一種。
又名長冠犀鳥,受到棲息地破壞的威脅。
4. 雙角犀鳥
在馬來西亞所分布的犀鳥中,它是體型最大的一種。又叫大斑犀鳥、印度大犀鳥,喙上的盔突特別寬大,上方有一個凹陷,向前形成兩個突起仿佛兩隻角一樣,故名雙角犀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與其龐大的體型容易被捕獵,野生數量正逐漸減少。
5. 皺盔犀鳥
與馬來西亞北部分布的淡喉皺盔犀鳥外觀很像。
6. 花冠皺盔犀鳥
在馬來西亞較容易見到的。
7. 冠斑犀鳥
在馬來西亞分布的所有犀鳥中,它是最普通的犀鳥。又叫斑犀鳥、印度斑犀鳥。它嘴上的盔突側扁而高大,向前只有一個突起。體背和尾部純黑色,兩翅和尾部有耀眼的金屬光澤。它的嘴巴特別大,呈蠟黃色。叫聲響亮,但較單調而刺耳,能連續發出「卡克—卡克—卡克」聲。
8. 黑斑犀鳥
體型很小的犀鳥。
9. 鳳頭犀鳥
在馬來西亞所分布的犀鳥家族中,它體型小,常群體活動,過著群居生活。當群體成員中在繁殖季節有配對繁殖的,其他成員則協助它們繁殖。
----------
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發愛惜和保護之心
投稿郵箱:ziran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