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保山龍陵

2021-01-14 雲南日報

近日,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刷新了龍陵縣鳥類新紀錄,鳥類種類增至292種。

「當時發現了四隻,由於它怕人和天氣等原因,只抓拍到了兩隻。」木城鄉政府工作人員蔡雙發說,拍攝到這種大鳥後,他及時將照片發給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技術人員進行鑑定。

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理學碩士韓聯憲鑑定,確定這種大鳥為冠斑犀鳥。

一起了解冠斑犀鳥

專家介紹,目前世界上有犀鳥31種,其中中國有5種。冠斑犀鳥布區狹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

冠斑犀鳥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西西南部、雲南南部和中部及西藏東南部。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以植物的果實和昆蟲為食,更喜食核果、漿果類等,其最大特點是喜歡成雙成對出行,過著「家族式」群居生活,它們是大型鳥類界少有的「一夫一妻制」,因此有了「愛情鳥」之美稱。

在2020年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中,冠斑犀鳥已由原來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另外,冠斑犀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

近年來,木城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保護、義務植樹等生態修復項目工程,著力加對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宣傳和生態脆弱區的生態恢復。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冠斑犀鳥等野生動物的繁衍、棲息創造了天然居室。」龍陵縣木城鄉黨委書記陳德超介紹,5年來,該鄉累計實施生態公益林保護項目22.05萬畝,森林覆蓋率已達75.77%。

近年來

保山龍陵陸續發現

珍惜、瀕危動植物的身影

2020年3月

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首現龍陵勐糯溼地

鉗嘴鸛

走進勐糯大小海生態溼地,只見10多隻不知名的鳥兒一會兒歇息在溼地附近的樹枝上,享受著冬日絲絲陽光的溫暖,一會兒振翅飛上天空,欣賞著勐糯壩子的山水田園風光,一會兒在溼地草叢中覓食,品嘗著大自然賜予的美餐……

經龍陵縣林草部門的技術人員查閱相關資料證實,這10多隻「冬日來客」名叫鉗嘴鸛,屬於遷徙鳥類,原產於印度、斯裡蘭卡等地,遷徙路線主要經過雲南等地。鉗嘴鸛曾於2006年10月3日在中國雲南大理洱源西湖發現過,是中國首次記錄。由於數量比較稀少,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低危物種。在龍陵縣境內,尚屬首次發現。

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技術人員胡興潤介紹,鉗嘴鸛屬於中型鸛,經常在沼澤地、水田、湖邊等食物豐富的區域活動,由於它的食量比較大,主要以兩棲爬行類、小型水生等無脊椎動物為主食,以魚、蝦、青蛙等為輔食。

2018年8月,國家高原溼地研究中心教授喻慶國一行到龍陵縣考察溼地建設時認為,龍陵溼地資源比較豐富,特別是勐糯大小海溼地,國際候鳥遷徙通道從勐糯周邊通過,加之其周邊特殊的高緯度、低海拔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氣候條件、多樣性的自然環境,為溼地鳥類資源和魚類資源的生存、棲息、繁衍孕育了「天然居室」。

近年來,勐糯鎮認真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求,堅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的原則,以創建「國家森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及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等工作為契機,加大對勐糯大小海溼地及其周邊區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力度,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宜業宜遊的魅力小鎮。

地處怒江之畔、與緬甸一衣帶水的勐糯大小海生態溼地,總面積1000多畝。目前,溼地區及周邊區的野生鳥類就達數十種。

「近年來,我們採取聯合巡護、宣傳教育等方式,加強了對溼地和周邊區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由於生態環境比以前好了,看到的陸生水生鳥類的種群、數量也比以前多了,難得一見的世界瀕危鳥類鉗嘴鸛也看到了。」勐糯林業站負責人李家有介紹。

2020年9月

龍陵發現新物種高黎貢球蘭

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在保山市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高黎貢球蘭。至此,中國球蘭屬物種增至48種和1變種。

2020年9月23日,記者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經過2個多小時的翻山越嶺,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找到了高黎貢球蘭。因其如脂似玉的副花冠在多花組成的球形的花序外層非常顯著,又被稱為「蠟花」,其獨特的雙層五角狀花型和馥鬱的香味,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高黎貢球蘭具有在大樹上附生生長的特性,對森林質量、溼度、氣溫和樹皮表面腐殖質積累量等生境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僅見於原始森林中。

據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理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趙明旭介紹:「高黎貢球蘭目前已知僅分布於3個縣域、不足10個分布點上,現階段尚未列入保護植物名錄,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極小種群物種』。」

高黎貢球蘭的「前世」經歷十分坎坷。早在1935年、1940年和2005年,中國植物學家在雲南省的貢山縣、德欽縣和龍陵縣就採集到該球蘭的標本,但由於其在做成臘葉標本時,副花冠的形狀、空間結構等信息大量損失,致使該種長期未被正確鑑定。

在2017年至2020年期間,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的專家再次對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動植物資源進行野外補充調查時,採集到了該物種正在開花的標本。又花了兩年多時間,持續對該物種進行活體觀察和相似物種的比對,最終撰寫成文並通過國際權威球蘭屬專家審核,發表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上。

「一旦在這些分布點上絕滅或消失,就意味著該物種在地球上的徹底消失。在此,我也呼籲全社會加強對這些『極小種群物種』的保護」。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理學博士、高級工程師趙明旭談到。

通過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對小黑山保護區及歷史採集地高黎貢球蘭的種群數量、分布點和受威脅趨勢等指標進行的全面評估,參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制訂的物種瀕危等級,綜合評定高黎貢球蘭應至少被評定為VU(易危)級別。

據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介紹,目前對全世界球蘭屬植物種類尚未有準確的統計數,初步估計在350至450種。龍陵首次發現高黎貢球蘭,不僅豐富了小黑保護區野生球蘭花卉資源,更使中國球蘭屬物種增至48種和1變種。

「在我們小黑山保護區首次發現高黎貢球蘭,使保護區裡面的球蘭品種從8種增加到了9種,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加大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特別是對『極小種群物種』的保護,使我們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副局長馮思勤表示。

2020年11月

200餘只灰鶴遷徙首次途經龍陵縣

2020年11月5日,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林區巡護時,發現200餘只灰鶴遷徙途經過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場景十分壯觀。據悉,如此大規模的灰鶴路過龍陵縣尚屬首次。

當天上午,龍陵小黑山保護區職工吳乃局率領護林員和往常一樣,帶上巡護裝備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在巡護途中,他們發現一群「大鳥」迂迴在保護區上空,通過仔細觀察和辨認,這群「大鳥」是灰鶴,數量超過200隻。它們變換著隊形自由翱翔在天空,時而排成「山」字或「人」字形,時而發出渾厚鶴唳聲,時而迂迴在山腳溝壑間……場景十分和諧而壯觀。護林員一路跟蹤灰鶴到黑山腳的一片沼澤草坪,只見成群結隊的灰鶴在那裡歇息或覓食。

「為了不驚擾到它們,我們只敢遠遠地躲藏在密林中觀察灰鶴,偷偷地用相機拍下它們的活動軌跡。」吳乃局告訴記者。當地土生土長的小黑山保護區護林員賴順畢激動地說:「像這樣幾百隻灰鶴成群結隊地經過龍陵,我還是頭一次見到!」

當天下午黃昏時分,這群近200隻的灰鶴穿越過龍新蚌渺湖,再次踏上了遷徙的旅途。據介紹,6日中午,小黑山保護區工作人員還在龍陵縣鎮安鎮大壩社區附近記錄到一群灰鶴的「蹤影」,數量約80隻左右。

「全球共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有3條經過中國,龍陵縣地處『中亞至印度』和『東亞至澳大利亞』兩條遷徙路線的交叉重合區域範圍內。因此,龍陵縣是候鳥遷徙重要的『驛站』。」西南林學院碩士生導師、高級工程師艾懷森介紹。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位於高黎貢山南延的龍陵縣,其境內勐糯鎮的大小海溼地、龍新鄉的蚌渺湖、龍山鎮的龍山湖和龍江鄉硝塘村的沙場壩及小黑山保護區周邊區的眾多沼澤草地等區域是候鳥歇息或過冬的「驛站」。

「隨著龍陵縣對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群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到了極大的提高。近些年來,我縣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明顯增加,特別是看到的候鳥種類、數量比以前多了。」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劉勇介紹。

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是名副其實的鳥類「諾亞方舟」,在面積僅為5805公頃的保護區內記錄有鳥類291種,分別佔雲南、中國鳥類種類的30.79%和20.14%,其中記錄有夏候鳥、冬候鳥等候鳥種類71種,佔小黑山鳥類種類的24.39%。在記錄的鳥類中,屬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3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China-RL)共有70種。

勐蚌高山草甸風光

龍陵縣堅持生態優先理念,緊抓生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治理,不斷擦亮「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蚌渺湖風光

近年來,龍陵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生態修復為主線,以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生態公益林保護、義務植樹等生態修復工程為推手,加大了自然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了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和候鳥歇息的「天然居室」。

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26.9%提高到現在的70.08%,經濟林面積已達120多萬畝,林業用地面積達334.73萬畝、林地面積達283.3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1521.29萬立方米。2019年,全縣實現林業總產值10.13億元。

雲報客戶端綜合

記者:李建國 楊豔鵬通訊員:鬱雲江 蔡雙發 李志鋒 胡興潤 尹純助 侯雲鵬 蔣繼凡部分資料來源保山日報責編:蔡飛

相關焦點

  • 冠斑犀鳥現身木城 刷新保山龍陵鳥類品種新紀錄
    近日,雲南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學院動物學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全縣鳥種新紀錄。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雲南龍陵
    新華社昆明1月2日電(記者張雯)記者2日從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該保護區與龍陵縣木城鄉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韓聯憲鑑定,確定其為「愛情鳥」冠斑犀鳥。
  • 每周識鳥——冠斑犀鳥
    (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是一種大型的美麗鳥種。在我國分布的犀鳥共有4屬5種,冠斑犀鳥是其中體型最小也最為常見的種類。它們是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生活在植被繁茂、風景迤邐的熱帶森林中,這裡充足的陽光和豐沛的雨水孕育了眾多神奇而美麗的生靈,而犀鳥便是其中最為獨特的物種之一。
  • 雲南龍陵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冠斑犀鳥
    近日,雲南龍陵縣小黑山保護區與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業大學鳥類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 冠斑犀鳥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物種。據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理學碩士韓聯憲介紹,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犀鳥31種,其中中國有犀鳥5種。冠斑犀鳥布區狹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
  • 一年14次亮相央視,龍陵小黑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成為新晉網紅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 刷新龍陵鳥類品種新紀錄 近日,雲南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學院動物學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全縣鳥種新紀錄。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冠斑犀鳥:離婚?不可能!我們要的是一生...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冠斑犀鳥。冠斑犀鳥全身主要為黃、黑、白三色,因其頭上部生有帶黑斑的冠狀盔突而得名。從整體來看,冠斑犀鳥與其他犀鳥一樣,最搶眼的便是其頭部。其頭骨厚重、骨壁非常堅硬;頜骨、前頜骨極度前伸,構成巨大的黃色上喙。冠斑犀鳥壽命一般為三四十年,有的可以活到五十年,它們以野生植物的果實、種子以及昆蟲為主食,是亞洲熱帶地區重要的種子傳播者。
  • 雲南西雙版納發現14隻冠斑犀鳥
    光明生物圈【雲南西雙版納發現14隻冠斑犀鳥】1月初,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勐養子保護區內對鳥類進行監測時,偶然抓拍到了冠斑犀鳥在保護區成群覓食活動的第一手珍貴影像資料,包括冠斑犀鳥2個種群,共14隻。
  • 西雙版納密林中14隻冠斑犀鳥現蹤跡
    ,也被稱為「飛機鳥」。據了解,目前世界上已知犀鳥有31種,其中中國有5種(德宏州盈江縣「中國犀鳥谷」5種犀鳥都有)。冠斑犀鳥布區狹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雲南中南部、廣西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它們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以植物果實和昆蟲為食,更喜食核果、漿果類等。
  • 它被稱為愛情鳥,孵蛋時雌鳥被封在洞中90天,雄鳥每天都會送食物
    目前全球共有45種犀鳥,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亞洲南部,我國僅有5種,其中冠斑犀鳥是我國最常見的。冠斑犀鳥的飛行姿態很是奇特,它們飛行的時候像是在滑翔,頭頸往前伸直,兩翼伸直,猶如一架飛機在空中飛行。除了飛翔方式特別,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冠斑犀鳥非常專情,堪稱鳥界模範夫妻,它們遵循著一妻一夫制,甚至,只要其中一隻死掉,另外一隻冠斑犀鳥不會再去尋找新的伴侶,而是會鬱鬱寡歡,絕食而死。
  • 它被稱為愛情鳥,孵蛋時雌鳥被封在洞中90天,雄鳥天天送食物
    犀鳥是一種奇特的珍貴大型鳥類,體長在70~120釐米,最特別的當屬它碩大的嘴,一個大嘴的長度可佔身長的1/3,看起來顯得很笨重。不僅如此,它的上喙有個頭盔狀的盔突,十分搶眼,因嘴的外形像犀牛的角才得此名稱。目前全球共有45種犀鳥,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亞洲南部,我國僅有5種,其中冠斑犀鳥是我國最常見的。
  • 犀鳥:不準進產房
    冠斑犀鳥春末夏初交配,它們選擇在天然大樹洞(或白蟻蛀成,或啄木鳥啄成,有的巢可以連續幾年使用)裡孵卵,它們在洞底墊上銜回來的腐朽木枝,上面鋪些柔軟的羽毛,等到產房「裝修」完成,雌鳥便開始產卵。當雌鳥產完卵,就開始和產房外的雄鳥合作,把產房的門堵上!
  • 犀鳥進城了!又是芒市!
    「芒市真的有犀鳥!」1月3日上午,網友劉祖佑興奮地給記者發來信息和兩張有「大鳥」站在樹枝上的照片,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這隻「大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今早10點左右,我和朋友從法帕進城,在德宏軍分區附近看到兩隻大鳥,非常像犀鳥,我朋友趕緊用手機拍了下來。」劉祖佑告訴記者。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只有一隻,本次則是兩隻。
  •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的州民中和教師小區附近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目擊和拍攝到的只有一隻,本次則是觀測到兩隻。
  • 中國這5種犀鳥,藏在深山人未知
    花冠皺盔 攝影/孫曉宏犀鳥是熱帶森林的珍稀旗艦物種。中國迄今記錄有5 種犀鳥:雙角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它們分布範圍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是十分珍貴美麗的鳥兒。雙角犀鳥分布在雲南南部和西藏墨脫雙角犀鳥華麗的彩羽 攝影 / 龔強幫雙角犀鳥(Buceros bicornis) 全長1.2米,體重約2千克,屬於大型犀鳥。
  • 「愛情鳥」降臨!南寧五象新區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雙角犀鳥
    這種鳥大家以前在城市裡都沒見過,後來在網上查詢資料才意識到,這位不速之客應該是只犀鳥。海爾青啤聯合廣場安管部主管 張海文:今天早上又飛回來,然後就吃香樟樹上的黑果,一直待在那裡。今天給南寧動物園打過電話,他們說不是園裡面的鳥,他們不接收。
  • 《山海經》記載的神鳥奇緣,誰說上古先民不懂愛情?
    《山海經》描述的上古神話世界,仿佛是一個奇鳥異獸遍地的蠻荒世界。在現代人眼中,上古先民刀耕火種且食不果腹,生存環境惡劣,似乎不懂愛情。但是,《山海經》記載了3種神鳥,展示了生死相依的眷侶奇緣。在歷代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中,這3種上古神鳥演變成愛情的象徵,已經悄悄影響了我們2000多年。1.比翼雙飛的比翼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名句,表現了古人生死相依的愛情觀。許多人不知道,其實比翼鳥是一種上古神鳥,最早出現在古籍《山海經》。
  • 看仙鶴飛舞、觀大嘴犀鳥、逗非洲狐獴 國慶貴州野生動物園走起
    丹頂鶴、犀鳥和狐獴,貴州森林野生動物園近期又添新丁。犀鳥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大型鳥類,同時擁有雙角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3個品種的犀鳥共40隻,是我省動物園首次挑戰飼養大量熱帶鳥。看仙鶴飛舞、觀奇特犀鳥、逗非洲哨兵,國慶假期貴州森林野生動物園走起。丹頂鶴展翅。
  • 3種珍稀鳥亮翅彩雲南
    我是彩䴉在大理生了3個寶寶大理首次監測到它們在劍川劍湖溼地自然繁殖數隻珍稀物種彩䴉現身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通過跟蹤監測發現彩䴉在劍湖溼地自然繁殖,並成功孵化出3隻幼鳥。我是雙角犀鳥 看我們唱「吉祥三寶」德宏已有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的孵育觀測記錄經過一個多月的蹲守,德宏州的生態攝影師拍攝到了雙角犀鳥雛鳥破洞出巢的珍貴影像。6日一早,生態攝影師何海燕等人來到位於德宏州盈江縣的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中,經過兩個多小時等待,觀測到雙角犀鳥雛鳥開始從樹洞裡的巢穴中探出頭來。
  • 世界上最神奇的7種鳥名單出爐
    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每天早上推開窗,都能聽到鳥兒的鳴叫聲,鳥是適應於陸地和空中生活的高等脊椎動物,全世界現存的鳥類已知有9020多種,而我國有1400多種。那麼,世界上最神奇的鳥是什麼鳥呢?下面就給各位介紹下世界上最神奇的7種鳥,琴鳥能模仿一切聲音,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