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斑犀鳥現身木城 刷新保山龍陵鳥類品種新紀錄

2021-01-13 保山新聞網

近日,雲南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學院動物學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全縣鳥種新紀錄。

據拍到冠斑犀鳥的木城鄉工作人員蔡雙發介紹,他是土生土長的木城人,小時候就聽老人說,見過一種嘴特別大、羽毛黑白相間的大鳥,當地人都稱它「山老鸛」。「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關注和跟蹤這『山老鸛』。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終於在木城的澡塘山跟蹤到這種大鳥。當時發現了四隻,由於它很怕人和天氣不好等原因,可惜只抓拍到了兩隻!」木城鄉政府工作人員蔡雙發高興地說。

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技術人員收到圖片後,及時請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理學碩士韓聯憲鑑定,經細觀察和辨認,確定這種「山老鸛」為冠斑犀鳥。「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犀鳥31種,其中中國有犀鳥5種。冠斑犀鳥布區狹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冠斑犀鳥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廣西西南部、雲南南部和中部及西藏東南部。主要棲息於常綠闊葉林中,以植物的果實和昆蟲為食,更喜食核果、漿果類等。

冠斑犀鳥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成雙成對的「出行」,過著「家族式」群居生活。它們是大型鳥類界少有的「一夫一妻制」,因此有了「愛情鳥」之美稱。一旦其中一隻「離開」,另外一隻將「終身不再婚」。

「近年來,全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保護、義務植樹等生態修復項目工程,著力加對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宣傳和生態脆弱區的生態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冠斑犀鳥等野生動物的繁衍、棲息創造了天然居室。」龍陵縣木城鄉黨委書記陳德超說。5年來,全鄉累計實施生態公益林保護等各類生態修復項目工程22.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77%。

「冠斑犀鳥的發現,既填補了龍陵縣的犀鳥空白、刷新了鳥種新記錄,也豐富了龍陵縣的野生鳥類資源。至此,全縣的已知野生鳥類動物增至292種。」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局長劉勇介紹道。

據悉,在2020年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中,冠斑犀鳥已由原來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另外,冠斑犀鳥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文/ 鬱雲江 圖/蔡雙發)

來源:龍陵小黑山保護區

編輯:姜永華

責任編輯:楊清宗

關於保山新聞網

該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新聞網管理,保山新聞網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體。關注本帳號您將能及時收到保山的新聞資訊。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保山新聞網聯繫信息

電話: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wx@bsxw.cn

相關焦點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保山龍陵
    近日,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刷新了龍陵縣鳥類新紀錄,鳥類種類增至292種。「當時發現了四隻,由於它怕人和天氣等原因,只抓拍到了兩隻。」木城鄉政府工作人員蔡雙發說,拍攝到這種大鳥後,他及時將照片發給龍陵小黑山保護區技術人員進行鑑定。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雲南龍陵
    新華社昆明1月2日電(記者張雯)記者2日從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該保護區與龍陵縣木城鄉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韓聯憲鑑定,確定其為「愛情鳥」冠斑犀鳥。
  • 雲南龍陵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冠斑犀鳥
    近日,雲南龍陵縣小黑山保護區與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業大學鳥類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 冠斑犀鳥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物種。據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理學碩士韓聯憲介紹,目前已知世界上有犀鳥31種,其中中國有犀鳥5種。冠斑犀鳥布區狹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
  • 一年14次亮相央視,龍陵小黑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成為新晉網紅
    其實,在小黑山保護區內,精彩的不只是這些可愛的小動物,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植物種類,其中,去年9月24日,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在小黑山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就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高黎貢球蘭。高黎貢球蘭的發現和命名,也刷新了中國球蘭屬物種的紀錄,讓該物種增至48種和1變種。
  • 每周識鳥——冠斑犀鳥
    在我國分布的犀鳥共有4屬5種,冠斑犀鳥是其中體型最小也最為常見的種類。它們是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生活在植被繁茂、風景迤邐的熱帶森林中,這裡充足的陽光和豐沛的雨水孕育了眾多神奇而美麗的生靈,而犀鳥便是其中最為獨特的物種之一。
  • 雲南西雙版納發現14隻冠斑犀鳥
    光明生物圈【雲南西雙版納發現14隻冠斑犀鳥】1月初,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勐養子保護區內對鳥類進行監測時,偶然抓拍到了冠斑犀鳥在保護區成群覓食活動的第一手珍貴影像資料,包括冠斑犀鳥2個種群,共14隻。
  •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的州民中和教師小區附近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目擊和拍攝到的只有一隻,本次則是觀測到兩隻。
  • 西雙版納密林中14隻冠斑犀鳥現蹤跡
    1月初,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勐養子保護區內對鳥類進行監測時,「逮」到冠斑犀鳥在保護區成群覓食活動的第一手珍貴影像資料。
  • 看仙鶴飛舞、觀大嘴犀鳥、逗非洲狐獴 國慶貴州野生動物園走起
    丹頂鶴、犀鳥和狐獴,貴州森林野生動物園近期又添新丁。犀鳥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大型鳥類,同時擁有雙角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3個品種的犀鳥共40隻,是我省動物園首次挑戰飼養大量熱帶鳥。看仙鶴飛舞、觀奇特犀鳥、逗非洲哨兵,國慶假期貴州森林野生動物園走起。丹頂鶴展翅。
  • 犀鳥進城了!又是芒市!
    「芒市真的有犀鳥!」1月3日上午,網友劉祖佑興奮地給記者發來信息和兩張有「大鳥」站在樹枝上的照片,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這隻「大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今早10點左右,我和朋友從法帕進城,在德宏軍分區附近看到兩隻大鳥,非常像犀鳥,我朋友趕緊用手機拍了下來。」劉祖佑告訴記者。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只有一隻,本次則是兩隻。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冠斑犀鳥:離婚?不可能!我們要的是一生...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冠斑犀鳥。冠斑犀鳥全身主要為黃、黑、白三色,因其頭上部生有帶黑斑的冠狀盔突而得名。從整體來看,冠斑犀鳥與其他犀鳥一樣,最搶眼的便是其頭部。其頭骨厚重、骨壁非常堅硬;頜骨、前頜骨極度前伸,構成巨大的黃色上喙。冠斑犀鳥壽命一般為三四十年,有的可以活到五十年,它們以野生植物的果實、種子以及昆蟲為主食,是亞洲熱帶地區重要的種子傳播者。
  • 動物合作利它:冠斑犀鳥類有幫手鳥合作繁殖,牽扯的還是雙方利益
    在動物界中生殖合作行為並不少見,鳥類中至少有300種存在此種行為。其中冠斑犀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冠斑犀鳥, 因其頭上部生有帶黑斑的冠狀盔突而得名。雌鳥則伏居在樹洞中孵卵、育雛,進入樹洞後,即將自己的排洩物混著種子、腐木等堆在洞口,雄鳥則在外面用溼土、果實殘渣等將樹洞封閉,僅留一裂縫。雌鳥可伸出嘴尖於洞外,接受雄鳥的餵食,到雛鳥快要飛出時,才啄破洞口而出。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
    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雲南龍陵山水田園生態美 龍新河畔百鳥歡(侯雲鵬 攝)時至初夏季節,走進雲南保山龍陵縣龍新鄉龍新社區叢幹自然村
  • 雲南保山龍陵發現新物種高黎貢球蘭
    掌上春城訊 近日,從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獲悉,該院專家在保山市龍陵縣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動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高黎貢球蘭。至此,中國球蘭屬物種增至48種和1變種。
  • 【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原標題:【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日  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飛來「新朋友」  經專家鑑定發現  新增記錄鳥類13種  其中  7種為保山新紀錄  來  點擊高清大圖
  • 雲南龍陵發現新物種 中國球蘭屬植物家族添「新丁」
    高黎貢球蘭(央廣網發 侯雲鵬 攝)央廣網保山9月25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通訊員鬱雲江 尹存助 侯雲鵬)近日,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在雲南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動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高黎貢球蘭。
  • 雲南龍陵發現新物種被命名為高黎貢球蘭
    據人民網報導近日在雲南保山由國家林草局昆明勘察設計院專家在在雲南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動植物本底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夾竹桃科球蘭屬植物新物種—高黎貢球蘭。據了解高黎貢球蘭的面世之旅非常曲折,早在1935年、1940年和2005年,中國植物學家在雲南貢山、德欽、龍陵三縣就採集到該球蘭的標本,但由於做成臘葉標本時,其副花冠的形狀、空間結構等信息大量損失,致使該種長期未被正確鑑定。至此中國球蘭屬物種增至48種和1變種。高黎貢球蘭因其獨特的雙層五角狀花型和馥鬱香味,具有很高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