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鳥傳奇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我們正趕上榕樹果子成熟的季節。榕樹果實是鳥兒們的美食,尤其是一種顆粒比小孩子玩的彈珠還小一點的,更是各類鳥兒的恩物。榕樹身上長著許多氣根,有的沿著樹幹交錯延伸,有的懸空垂地。氣根著地後,往往滋長成柱子狀,甚至長得像另一株樹幹。因此,一棵榕樹會豎立幾十株樹幹,撐起一片覆蓋數十平方米的樹蔭,形成獨樹成林的奇觀。在它的蔭庇下,成百成千的鳥兒在這裡聚集、盤旋、流連,而榕樹果熟了,這裡更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我們選好一棵長在向陽陡坡,果實纍纍的大榕樹,事先闢出一片較開闊的視野,黎明前就潛伏著守候。

  雖說已有心理準備,但馱著霧色的晨曦,翩然而至的群鳥,那振翅破空的聲響,還是令人瞠目屏息。不知從哪個角落現身,一瞬間,挾著暗影的千百雙羽翼,揮展閃動,穿梭盤桓,像一面巨大的羅網,當頭罩下;又像突然湧起的波濤,前僕後繼,拍向這榕樹枝葉簇擁成的「巖岸」。空氣中浮泛著一股無以名狀的騷臊味。

  滿耳的聒噪!

  頭頂的天空,仿佛被這湧動的波濤拂拭過,倏地明亮起來!

  這才搞明白什麼叫「不計其數」!各種體型,各種色彩,各種嗓音的鳥,都歡快地撲向它們的美食。榕樹的枝葉,無風自動,葉片似起落的琴鍵,琤琤作響。

  威嚴如武士的巨鳥向我們打招呼

  我注意到一種體型特大的鳥,是普通鳥的幾倍,長相也怪:有個特大的頭,頭上端的三分一是個盔,頭前端另外三分一是個喙。身上羽毛上黑下白,飛行靈巧而強健,雙翅和尾羽展開時,閃現一道耀眼的白斑紋,掠過頭頂,像陽光在向你眨眼。

  這也是早起的食客中數量最多的一群,它們在枝葉間騰跳,壓得榕樹一陣亂顫。熟透的果子星雨般墜地。有的則叼著果子飛到鄰近的樹枝上,一仰頸,果子咕嚕落肚。

  然後,我聽到悠長的「嘎——」,是果足腹飽之後,愜意的一聲長籲!接著:「嘎嘎呱,嘎嘎哈,哈哈哈哈……」

  正是它,這頭戴盔冠,大嘴巴如兩把彎刀,威嚴如武士的巨鳥——犀鳥,代表雨林在向我們打著詭異的招呼。

  犀鳥,因嘴呈象牙色,形似犀角而得名。

  犀鳥最顯著的特徵是它頭上的盔突,也是它英文名字Hornbill的由來,看似笨重,其實裡面是疏鬆的骨質纖維,像泡沫塑料一樣輕,結構卻十分堅固。顏色有灰白、米黃,還有鮮豔耀眼的橙黃色,乍一看,教人聯想起豪華酒店門口,挺立著的做奇特武士裝扮的門衛,既不合時宜的突兀礙眼,卻又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街景。

  怪趣,粗豪的外貌,嚇唬人的叫聲,犀鳥有意遠離人群,把灰黑色裹卷的身影投向蠻荒,也難怪連居住在雨林邊緣的山民,聽到這「嘎嘎呱,嘎嘎哈,嘎嘎,哈哈哈哈哈」的怪叫聲,都要關門諱避,把它叫做「鬼鳥」了。

  在樹洞產卵

  然而,它卻有著屬於自己獨有的傳奇。

  全世界共有50餘種犀鳥,大多分布在亞洲、澳大利亞和非洲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根據記錄,我國曾經有過三種犀鳥:馬來犀鳥、盔狀犀鳥和斑紋犀鳥,但都相繼在本土消失,直到近幾年,才又在烏敏島發現斑紋犀鳥的蹤影。兩年前,國家公園局甚至還在武吉知馬地帶一處隱蔽的山谷,為犀鳥築巢,協助它們繁衍後代,留下一段佳話。

  一年伊始,犀鳥開始成雙成對活動。產卵前夕,它們會在高大的樹上選定一個樹洞,把樹洞挖大,讓待產的雌鳥住進去,在洞裡,雌鳥把自己的排洩物混合木屑堆在洞口;雄鳥則在外邊銜回溼泥幹葉枯枝等封閉洞口,把雌鳥牢牢封堵在洞裡,中間只留一條垂直罅隙,讓蟄居的雌鳥能伸出嘴來接取雄鳥採回的榕樹果或昆蟲等食物。

  犀鳥每次產卵兩至四枚,孵化期長達30天。在這期間,雌親鳥伏守在堅如堡壘的巢中,為產卵、孵蛋、迎接新生命的降臨,心甘情願放棄林海碧空,放棄飛翔的自由,而在侷促、密不透光的「黑牢」裡,蹲上整百個晝夜,只為確保沒有任何異類能破壞孵育,傷害幼雛。

  雄親鳥則得在這期間,從開始時為兩張嘴,後來為多至四五張嘴,連日奔波,源源不絕地採集,運送食物,不能有片刻的懈怠。這一動一靜,陰陽相濟,也許就是物種得以生生不息的寫照。

  林中友善的巡迴大使

  幼雛孵出後,雌犀鳥由於長時間蟄伏,身上的羽毛殘破脫落,乾脆來一次徹底的脫換舊羽。再過幾多晝夜,幾經周折新羽豐滿,一家數口這才合力破牢而出!

  當消瘦的雌雄犀鳥,領著活蹦亂跳的小犀鳥,迎著颯颯山風,往峭壁般的巨樹橫枝一站,那「嘎嘎呱,嘎嘎哈」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袒露的是一種叫語言也頓顯蒼白的豪情!

  根據專家介紹,犀鳥吃林中野果,幫助散播種子,比種子自然剝落的速度還快,距離更遠。犀鳥也是林中友善的巡迴大使,捕食老鼠昆蟲的過程,平衡了樹林的生態。一個森林是否有犀鳥活動,可以作為測知這個林子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對大自然或有誤解的人們,從這怪叫聲中,又能聽出些什麼呢?

  怪趣,粗豪的外貌,嚇唬人的叫聲,犀鳥有意遠離人群,把灰黑色裹卷的身影投向蠻荒,也難怪連居住在雨林邊緣的山民,聽到這「嘎嘎呱,嘎嘎哈,嘎嘎,哈哈哈哈哈」的怪叫聲,都要關門諱避,把它叫做「鬼鳥」了。

  然而,它卻有著屬於自己獨有的傳奇……

  (摘編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文/辛羽)

相關焦點

  • 犀鳥進城了!又是芒市!
    「芒市真的有犀鳥!」1月3日上午,網友劉祖佑興奮地給記者發來信息和兩張有「大鳥」站在樹枝上的照片,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這隻「大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此次拍攝到的冠斑犀鳥「今早10點左右,我和朋友從法帕進城,在德宏軍分區附近看到兩隻大鳥,非常像犀鳥,我朋友趕緊用手機拍了下來。」劉祖佑告訴記者。隨著德宏民眾保護野生動植物意識的提升,近年來,犀鳥這種罕見的「大鳥」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去年8月17日,就有網友在芒市城區拍攝到冠斑犀鳥。但那次只有一隻,本次則是兩隻。
  •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
    犀鳥又進芒市城!德宏4縣市有犀鳥記錄!去年網友拍到的冠斑犀鳥記者梳理了近年來的目擊、觀測、拍攝記錄,目前,除梁河縣外,德宏州芒市、瑞麗市、隴川縣、盈江縣4個縣市均有發現犀鳥的記錄。
  • 犀鳥:不準進產房
    每當雌犀鳥把嘴伸到洞口的時候,雄犀鳥就會把自己嘴中的食物送到雌犀鳥嘴中。「禁閉」,和雄犀鳥一起哺育雛鳥。經過6-8周的時間,小犀鳥慢慢長大羽毛豐滿,親鳥共同帶領小鳥練飛覓食,之後就可以離開巢穴自己覓食了。
  • 每周識鳥——冠斑犀鳥
    在我國分布的犀鳥共有4屬5種,冠斑犀鳥是其中體型最小也最為常見的種類。它們是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生活在植被繁茂、風景迤邐的熱帶森林中,這裡充足的陽光和豐沛的雨水孕育了眾多神奇而美麗的生靈,而犀鳥便是其中最為獨特的物種之一。
  • 犀鳥來青入住「熱帶雨林」
    犀鳥來青入住「熱帶雨林」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1.26 星期五 犀鳥在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安家。    早報訊 昨日,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迎來新成員——犀鳥,犀鳥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以樹上的空洞為巢。
  • 「畸嘴」犀鳥寶寶換「新嘴」
    近日,廣州動物園的獸醫團隊就利用3D列印技術,為一隻天生嘴巴畸形的銀頰噪犀鳥寶寶列印「新嘴」,從此改變「鳥生」。  緊急:畸形小犀鳥面臨餓死危機  2018年8月,生活在廣州動物園內的一隻銀頰噪犀鳥媽媽正在忙碌地拆除巢箱上的封泥,新誕生的銀頰噪犀鳥寶寶即將飛出巢箱。
  • 犀鳥,動物界中愛情最忠烈者!
    犀鳥是一種珍貴的大型鳥類。犀鳥在某些品種上嘴基部的骨質盔突而著名。它的嘴就佔了身體所長的1/3到一半了,不僅如此,犀鳥的寬扁的腳趾也使它十分適合在樹上的攀爬活動,一雙大眼睛上長有粗長的眼睫毛,這是其它鳥類中所少有的。最古怪的是在它的頭上。
  • 「愛情鳥」冠斑犀鳥現身雲南龍陵
    新華社昆明1月2日電(記者張雯)記者2日從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近日,該保護區與龍陵縣木城鄉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攝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西南林業大學動物學教授韓聯憲鑑定,確定其為「愛情鳥」冠斑犀鳥。
  • 馬來西亞的9種犀鳥,其中哪種處境最危險?
    犀鳥家族為雜食性鳥類,以水果、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它們一般喜歡棲息在密林深處的參天大樹上。每年夏天,成對的犀鳥,會選擇高大樹幹的洞穴作巢產卵。產完卵後的它們就把洞口堵上,只留下一個可以使雌鳥伸出嘴尖的小洞。這樣起到保護雌鳥並使其安心孵化小犀鳥的作用。
  • 銅壁關自然保護區觀測到國內最大犀鳥集群
    10月5日,科考人員在雲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進行資源普查時觀測到罕見的99隻犀鳥集群現象,場面十分震撼。犀鳥頭上長有一個盔狀突起,就好像犀牛角一樣,故名犀鳥,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這次科考人員在雲南省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拍到如此眾多數量的犀鳥集群現象,實屬罕見。在隨後幾天的連續觀察下,科考人員通過現場計數和對影像資料的比對,基本確定該區域花冠皺盔犀鳥數量約90隻、雙角犀鳥數量約30隻。該集群是截至目前國內觀測到的最大犀鳥集群,這些影像也是目前國內記錄犀鳥數量最多的影像資料。
  • 中國這5種犀鳥,藏在深山人未知
    花冠皺盔 攝影/孫曉宏犀鳥是熱帶森林的珍稀旗艦物種。中國迄今記錄有5 種犀鳥:雙角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它們分布範圍狹窄,種群數量稀少,是十分珍貴美麗的鳥兒。雙角犀鳥分布在雲南南部和西藏墨脫雙角犀鳥華麗的彩羽 攝影 / 龔強幫雙角犀鳥(Buceros bicornis) 全長1.2米,體重約2千克,屬於大型犀鳥。
  • 熱烈慶祝犀鳥公考永州分校盛大開業!
    2021年1月8日,經過精心籌備與裝修,湖南終於迎來了第二家犀鳥公考校區——永州分校正式開業。這一校區的開業,將為永州地區的考公學子們提供更優質的培訓服務。作為已名聲在外的犀鳥公考,永州分校開業第一天就迎來了客流高峰,諸多學員到現場觀看開業典禮並諮詢相關課程。
  • 雲南西雙版納發現14隻冠斑犀鳥
    光明生物圈【雲南西雙版納發現14隻冠斑犀鳥】1月初,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勐養子保護區內對鳥類進行監測時,偶然抓拍到了冠斑犀鳥在保護區成群覓食活動的第一手珍貴影像資料,包括冠斑犀鳥2個種群,共14隻。
  • 【rlyl物種說】今日--馬來犀鳥(Rhinoceros hornbill)
    屬:角犀鳥屬 Buceros種:馬來犀鳥 B. rhinoceros (Linnaeus, 1758)野生馬來犀鳥的壽命可以達35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近危(NT)▲馬來犀鳥進食外形特徵 Description馬來犀鳥全長91-122釐米;重量2-3公斤。 馬來犀鳥雄鳥的眼睛呈橙色或紅色,雌鳥的眼睛則是白色的。
  • 重慶動物園:雙角犀鳥家族再添新成員
    7月22日,重慶動物園傳來好消息,繼去年首次成功繁殖雙角犀鳥「淘淘」後,今年曆經近6個月的等待,雙角犀鳥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員。重慶動物園的雙角犀鳥。(供圖:周邦靜)雙角犀鳥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因雄性成鳥嘴部有兩個角狀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而得名。在繁殖期間,雙角犀鳥有種特別的生活習性:雌鳥會用自己吃剩下的食物殘渣和糞便混合後堆積在洞口,將洞口封閉縮小,同時雄鳥也會在外面用它的大嘴銜泥,並混合果實、種子和木屑將洞口封閉,僅留一個小孔讓雌鳥嘴端能夠伸出。
  • 成都惟一犀鳥發微博全國「求愛」 因另一半夭折
    原標題:成都惟一犀鳥發微博全國「求愛」 因另一半夭折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李慶 攝影 方煒) 《動物世界》經常播放長有如同犀牛角一樣的奇特大鳥——犀鳥想必給了大家很深印象,而在成都就有這麼惟一一隻犀鳥。今日一則微博引起了大家對這隻犀鳥的關注,起因是這隻犀鳥想「談情說愛」向全國招「帥哥」。
  • 汽車底盤暗箱裡 6隻雙角犀鳥在掙扎
    被解救的雙角犀鳥。福州晚報訊 7月24日,在海關總署緝私局統一指揮下,「阻擊-04」走私珍貴野生動物專案在福州、廣州、南京、杭州等多地同時收網,福州海關緝私局在福州地區對涉案主犯進行抓捕。多地聯合行動共抓獲嫌疑人7名,解救包括犀鳥在內數百隻野生動物。在福州抓捕現場,緝私警對嫌疑人楊某駕駛的車輛進行搜查,掀開車內腳墊,裡面暗藏乾坤,經過改裝的底盤暗箱裡,6隻雙角犀鳥在網袋裡掙扎。雙角犀鳥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物種。
  • 馬來犀鳥知識科普,這些不能錯過,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馬來犀鳥,學名為Buceros rhinoceros,屬於螯肢亞門、鳥綱、強肢亞綱、佛法僧目、犀鳥科、犀鳥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Rhinoceros Hornbill,命名人為Linnaeus,命名時間在1758年。
  • 西雙版納密林中14隻冠斑犀鳥現蹤跡
    冠斑犀鳥冠斑犀鳥(學名:Anthracoceros coronatus),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IUCN近危物種,屬於大型鳥類,因嘴大而被稱為「大嘴鳥」,也因飛翔時頭部和頸部向前伸直,兩翅平展,很像一架飛機
  • 冠斑犀鳥現身木城 刷新保山龍陵鳥類品種新紀錄
    近日,雲南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學院動物學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全縣鳥種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