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已有14個國家地震安全示範社區

2020-11-30 中國政府網

1月11日,湖南省地震局發布消息,中國地震局近日新認定182個社區為國家地震安全示範社區,長沙市嶽麓區鹹嘉湖街道白鶴咀社區高鑫麓城公園裡小區、常德市石門縣寶峰街道中渡社區、常德市武陵區府坪街道府坪巷社區通過此批次審核認定。

2012年中國地震局制定了《地震安全示範社區暫行辦法》,指導開展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對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抗震設防、地震應急準備以及地震群測群防等工作較成效突出的社區進行授牌認定,以此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防震減災,增強防震減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使居民社區在震災發生時成為避震減災、保障生命的安全屏障。

湖南省境內分布著眾多與地震活動相關的斷裂帶,具備發生中強地震的構造背景,全省14個市州歷史上均發生過中強破壞性地震,並且湖南省地震具有震源淺,地震烈度偏高的特點,易造成地面建築物毀損。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社區在防震減災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2014年湖南省正式啟動地震安全示範區創建工作,近4年來,全省已建成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57個,其中,14個社區成績突出,經省地震局向中國地震局推薦申報,獲評為國家地震安全示範社區。

湖南省地震局表示,地震安全示範社區通過認定後,將接受定期和不定期檢查,不合格者或取消榮譽稱號並收回標誌牌。(記者 彭雅惠)

相關焦點

  • 郴州市五嶺閣社區舉辦防地震安全知識講座
    —分享—   紅網郴州分站3月2日訊(郴州日報通訊員 鄧佑茶)2月28日上午,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燕泉街道五嶺閣社區開展了防地震安全知識講座活動
  • 早在2018年,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已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
    (梁磊 攝)人民網成都5月9日電 (王軍)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舉行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啟動儀式,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將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有效保障社區居民人身財產安全。地震預警系統是一個全自動的物聯網,可實現全自動的秒級響應。
  •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印發 《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設指導手冊...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委員會,國務院安委會各成員單位:為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設,依據《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評價細則(2019版)》《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評分標準(2019版)》等要求,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制定了《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設指導手冊》,現印發你們。
  • ...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 湖南省能源局關於印發《湖南省分類處置30...
    湖南省應急管理廳 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湖南省能源局關於印發《湖南省分類處置30萬噸/年以下煤礦促進煤炭行業安全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湘應急聯〔2020〕7號HNPR—2020—23002 長沙市、衡陽市、株洲市、邵陽市、張家界市、郴州市、婁底市人民政府,省直有關單位
  • 餘姚市做好「三個結合」文章助推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工作
    ,降低災害損失的根本,加強培育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是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據《寧波市減災委員會辦公室轉發浙江省減災委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度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和推薦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市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專人負責,做好「三個結合」文章來推進示範社區創建工作:   一是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與全國文明城市複評相結合。
  • 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地震預警技術成功預警長寧地震
    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初步統計,四川省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涼山州、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雅安市、雲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學校提前0秒-57秒發出預警,學校師生及時採取避險措施避險,保障了學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其中,成都市180個學校提前收到預警。此外,成都市101個社區提前57-68秒發出預警,市民及時進行了合理避險。
  • 廈門市已建成1437處地震預警終端(地震安全知識圖解)
    記者昨日從廈門市地震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廈門市已經安裝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1437個,覆蓋全市所有學校以及60%社區,超額完成任務。未來,廈門市計劃在所有社區安裝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終端,同時逐步向企事業單位、大型商場、危化企業覆蓋。
  • 5月9日至15日青島市防災減災宣傳周:地震應急救援模擬演練 參觀...
    全市共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126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始終把這一事關社會穩定、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問題納入全市重要工作常抓常議。本市於2007年成立了市減災委員會,市減災委員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精神,完善減災機制、夯實減災基礎,重點開展了創建綜合減災示範縣(市、區)和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培訓信息員隊伍、建設市減災備災中心、儲備應急救災物資、完善防災減災預案體系、組織「5·12」防災減災日和國際減災日系列活動等工作
  • 廣西首個「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花落梧州
    >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吳凌平 梁冰 編輯:黃偉 廣西新聞網梧州訊(記者吳凌平 通訊員梁冰)記者日前從梧州市政府獲悉,廣西首個「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重點...
    —2023年) 為有效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構築起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於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的通知
  • 中國紅十字會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示範基地建設項目「生命安全體驗...
    近日,2017年中國紅十字會彩票公益金「十三五」計劃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示範基地「生命安全體驗館」建設項目,已獲批在我市建設。生命健康安全體驗館是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普及自救互救知識和逃生避險技能的綜合性培訓教育體驗基地,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設經費32.5萬元。
  • 災難中重生 希望中前行——紀念張北地震23周年
    對臺站布局進行了優化調整,「九五」、「十五」期間,實施了臺站數位化技術改造、首都圈防震減災示範工程和數字地震觀測網絡工程項目,建成了省地震遙測臺網中心、強震臺網中心、前兆臺網中心,基本實現了地震監測的數位化、網絡化。經過8年不懈努力,唐山、張家口、石家莊、秦皇島4個城市率先形成首臺觸發後5-10秒的地震預警能力和分鐘級的烈度速報能力。
  • 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正式啟動!共92個,附名單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開展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建設工作。《通知》明確,在部分地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第三批共92個雙創示範基地,其中創業就業方向25個、融通創新方向27個、精益創業方向32個、全球化創業方向8個。
  • 濟南2.4級地震 當地震感明顯 城市地震如何應對
    具體情況如下:2月21日22時25分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北緯36.48度,東經116.63度)發生2.4級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加強城市地震災害應急管理 確保城市地震安全城市是國家和區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和重點,物質財富集中,人口密集,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自然災害與城市安全問題也就變得日益突出。
  • 株洲高新區動力谷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連續兩年獲評湖南省A類單位
    紅網時刻1月15日訊(通訊員 謝嘉 李媛)近日,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19年度省級及以上湖南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大學科技園的績效評價結果,株洲高新區動力谷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現「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獲評A類單位,連續兩年複評為全省優秀孵化器。
  • 大喇叭企業地震預警爆紅 合法性和有效性存疑
    6月17日,在長寧縣城,震後人們來到安全地帶。新華社圖在此之前,成都高新減災所已成功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等52次破壞性地震,顯示了中國地震預警能力的提升。2014年起,該地震預警系統已開始應用在學校、社區場鎮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高鐵、化工、地鐵、燃氣等重大工程上,使得我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根據成都高新減災所材料,目前成都高新減災所與地震部門合作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裡,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
  • 蘆山地震七周年啟示①|雅安實現地震三要素自動向公眾推送
    與此同時,雅安市投入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專項資金21億元,為近8萬戶新建民居提供建房補貼,提高農村公共設施和住宅抗震能力;制定《2013-2020年棚戶區改造規劃》,確定改造2萬套總目標;推動地震巨災保險,全市已有64000多戶投保。摸清地震活動斷層特性,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是減輕地震災害風險的重要舉措。
  • 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規劃(2018-2025)
    湘陰位於湖南省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閭、南洞庭湖濱,縣域總面積1581.5平方公裡,總人口78.6萬,現轄14個鄉鎮、2個街道,153個行政村,57個社區。湘陰臨湖擁江、靠嶽鄰長,是長株潭「兩型社會」濱湖示範區、湖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湖南省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湖南省產業轉移承接基地、現代裝備製造業配套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和加工基地、區域性港口物流基地和休閒旅遊服務基地,湖南省最具投資吸引力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地帶、嶽陽建設「一極三宜」江湖名城的重要板塊,晚清名臣左宗棠故裡。
  • 湖南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公布
    華聲在線1月15日訊(記者 劉思佳 通訊員 肖正湖)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發布湖南省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湘繡、苗族服飾製作技藝等56項非遺代表性項目被收錄,包含14項進入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代表性項目。
  • 快訊|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召開 211個項目獲獎
    紅網時刻5月4日訊(記者 廖潔 劉玉先 何青 攝影 李長宏)5月4日下午,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211個項目分獲2017年度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和省科技進步獎。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獲湖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授獎項目(團隊)211項,其中自然科學獎項目4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17項),技術發明獎項目14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2個、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54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56項、三等獎82項);孫侖泉、董朝陽獲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