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天寒地凍。12月14日,內蒙古廣播電視局東烏珠穆沁旗732發射臺的值班電話有些突然地響了起來。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網絡的普及,這臺曾經的熱線電話也「安靜」了許多。當值班員略顯好奇地接通電話後,話筒裡傳來牧民吉雅圖的聲音:「從昨天開始,我家的收音機就沒有聲音了,估計是信號出問題了,能幫忙解決不?」
吉雅圖是東烏珠穆沁旗嘎達布其鎮尚都嘎查牧民。他家所在的位置距中蒙邊境線僅有幾公裡遠。前些日子,兩口子趕著羊群來到了四面環山的冬營盤。雖然說,環山的地形既擋風雪、又暖和,但卻阻斷了手機網,再加上蒙古包裡面積小,也沒搬來電視,兩口子度過慢慢冬日唯一的娛樂項目就是聽廣播。
這不,用了多年的小收音機突然罷工,怎麼搗鼓都沒動靜,情急之下,吉雅圖放羊時跑到山頂上找到手機信號,給東烏珠穆沁旗732發射臺打去了「求救」電話。
接到電話後,732發射臺臺長張全勇立馬叫上技術員,帶上測試儀器,前往距旗府所在地烏裡雅斯太鎮60公裡外的吉雅圖家。
經過一番測試,信號一點問題都沒有,那肯定就是收音機出毛病了。還好,張全勇一行出發前考慮到這種情況,立刻從後備箱拿出了發射臺定製的「德生」收音機,熟練地安裝電池,調好波段,音量一加大,小小蒙古包裡立刻傳來了廣播新聞節目的聲音。
「這大冬天的,讓你們跑一趟,還送了我一臺收音機。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晚上又能聽新聞和天氣預報了。」吉雅圖拿著嶄新的收音機,愛不釋手。
對於1985年參加工作便在發射臺的張全勇而言,這35年來,他自己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出行為牧民排除收聽故障了。「每次解決完問題,返程才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張全勇笑著說。
內蒙古廣播電視局東烏珠穆沁旗732發射臺位於烏裡雅斯太鎮,承擔著中央及內蒙古廣播電視臺6套廣播節目的播出覆蓋任務,覆蓋人口約7萬餘人。而732發射臺所在的東烏珠穆沁旗地廣人稀,牧民居住分散,邊境線長達527公裡。
「讓黨的聲音始終在邊境牧戶家響起,用『紅色電波』守護好祖國北疆是我們邊疆廣電人的使命和追求,也是我們神聖的職責所在。」張全勇鄭重地介紹說。
近年來,為了讓黨的聲音時刻響亮,用「紅色電波」守好邊關,東烏珠穆沁旗732發射結合廣播電視行業及地域特點,以服務地方和農牧民為宗旨,始終有效擴大廣播覆蓋範圍,努力提高著播出和覆蓋的質量。
2019年,732發射臺克服地廣、交通不便等困難,派出工作組,歷時10天,驅車2000多公裡,完成了廣播電視覆蓋摸底工作,確定在東烏珠穆沁旗邊境線建設7個調頻覆蓋點,實現調頻節目在邊境地區全覆蓋,不斷推進廣播電視服務進邊境、進農牧戶、進口岸、進軍營哨卡,實現文化戍邊、文化富邊、文化固邊,為提升當地廣播文化供給,為祖國北疆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為解決農牧民和官兵收聽收看節目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切實構建廣播服務從發射源到接收點的實際聯繫,東烏珠穆沁旗732發射臺建立農牧戶點對點聯繫制度,堅持定期深入各蘇木、嘎查,走訪當地農牧戶與「黨員中心戶,足跡踏遍烏珠穆沁草原每一寸土地。僅在2019年,他們走訪100多戶農牧民,為農牧民解決實際問題30多次。
並在臺內製定嚴格規定,凡是接到農牧民求助電話,一定要及時準確判斷原因,必須100%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也因此,東烏珠穆沁旗每個邊境牧民都知道732發射臺的值班電話。
正因為服務到位,工作紮實,東烏珠穆沁旗732發射臺不久前榮獲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評選的「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基層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機構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自1973年建臺以來,一代又一代732發射臺廣電人努力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到草原深處的千家萬戶,切實做到「高質量服務基層、傳播好中國聲音」,用發射端的「紅色電波」守好祖國邊疆,為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