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強·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壓強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了解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壓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難點】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學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卻陷進了雪裡,這是為什麼?
學生回答:因為他們穿的鞋子不同。
教師追問:鞋子不同為什麼就相差這麼多?那蚊子為什麼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膚,體型大的駱駝為什麼不會陷進沙地裡?
通過追問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習興趣,進而引出今天的課題——壓強。(板書)
環節二:生成新知
(一) 演示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過渡:我們來看幾個小實驗,認真觀察,用心思考來回答老師接下來的問題。教師演示甲、乙兩個實驗:在同一塊海綿上放一個小桌,甲圖的小桌上什麼都不放,在乙圖的小桌上放一個砝碼。
提問:兩次實驗的現象相同嗎?哪裡不同?
學生回答:小桌的下陷程度不同。
追問:兩個實驗有什麼相同的因素?什麼因素不同?
學生回答:小桌與海綿的受力面積都相同,但海綿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
教師演示乙、丙實驗:乙實驗保持與上一次實驗相同,丙實驗把小桌反過來放在海綿上,再在小桌上放一個瑪法,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總結。
學生回答:兩次實驗小桌的下陷程度也不同。
追問:在這兩個實驗中,哪些實驗條件相同,哪些實驗條件不同?
學生回答:兩次實驗海綿的受力面積不同,海綿受到的壓力相同。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兩次實驗的現象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總結:上述實驗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二)壓強(板書)
教師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為壓強: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提問: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
學生回答:根據比值定義法,P=F/S,單位N/m2。
老師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轉悠名稱:帕斯卡(Pa),1 N/m2 =1Pa。
(三)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板書)
教師出示一些生活實例的圖片:推土機的寬鏈條、美工篆刻刀的刀頭、火車上的破窗錘、火車軌道下面鋪設枕木,請同學結合上面學習的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來來說明其原因。
學生回答:推土機的鏈條和火車軌下面鋪設的枕木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篆刻刀和破窗錘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總結: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環節三:鞏固提高
出示一道練習題,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解決: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同學們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麼方式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事例。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中公教師精心為大家準備了說課試講備考資料,點擊「教師招聘面試」查看更多試講、答辯、說課等相關內容。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視頻示範即可查看各學科面試試講視頻
回復我要考特崗即可查看特崗考試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