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說出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簡單描述託裡拆利實驗,知道標準大氣壓的數值。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託裡拆利實驗,知道如何測量大氣壓強以及大氣壓的數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對大氣壓應用的了解,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大氣壓存在的原因和大氣壓的測定
【難點】
大氣壓的測定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拿出馬德堡半球進行講解:這是兩個半球,將兩個半球靠在一起,抽去裡面的空氣製成馬德堡半球,在上課之前,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實驗名字叫拔河,請幾位力氣大的同學上臺來與馬德堡半球進行拔河,在規定時間內,如果把半球拉開,則同學們贏,反之則半球贏。
時間到,馬德堡半球依然紋絲不動,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不能將半球拉開?在學生存在疑惑的時候,
教師引導,大氣像液體一樣具有流動性,那麼它是不是也像液體存在液體壓強一樣也存在大氣壓強呢?我們這節課就來一探究竟。
環節二:建立規律,生成新知
演示:1.將塑料掛鈎掛在光滑的牆上;2.在玻璃管裡盛滿水,用紙片覆蓋,再倒立過來,水不會流出來;3.請同學用吸管吸飲料。
師生總結:大氣壓強確實存在,產生原因是由於重力,且空氣具有流動性,發生了擠壓。
環節三:深化概念
提問:大氣壓強如何測量?
教師播放演示實驗: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裡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手指,管內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約為760mm。把管子傾斜,豎直高度差也不發生變化。
教師講解: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因此,是大氣壓支持管內這段水銀柱不會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於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這個實驗最早是由義大利科學家託裡拆利做的,他測得的水銀柱高度為760mm,通常把這樣大小的大氣壓叫做標準大氣壓,記為。請同學計算標準大氣壓為多少。
學生:。
教師:在粗略計算中,標準大氣壓可以取。
當學生得出實驗結論之後,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提問:
1.以下操作對實驗有無影響:
a.玻璃管是否傾斜;
b.玻璃管的粗細;
c.在不離開水銀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距水銀面的位置。學生結合教材在交流討論後會得出不會影響實驗結果的結論。
2.如果在實驗中玻璃管不慎漏有少量空氣,液體高度減小,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大小關係。
生答: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3.這個實驗利用了什麼思想?
生答:等效替換。
4.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做氣壓計,影響大氣壓的因素有哪些?
生討論得:高度。
師繼續補充:還與溫度有關,氣溫升高時,空氣密度變小,大氣壓減小。
師: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做氣壓計。學生思考大氣壓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應用?
環節四:鞏固提高
問:我們如何解釋拔河比賽中拉不開馬德堡半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麼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
環節五:小結作業
提問: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數值是什麼?課後思考如何用塑料瓶分離蛋黃和蛋清。
四、板書設計
大氣壓強
一、產生原因
二、測量-託裡拆利實驗
三、影響因素
五、教學反思
以上是《在農場裡》教學設計,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面試備考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中公教師題庫上線啦!點此進入題庫,海量題,隨心刷!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時政熱點」查看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