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古代權力最高的人,便是在高牆之中的皇帝,他不僅可以掌握每個人的生殺大權,還可以在很多情況下享受其餘人擁有不到的東西,所以在自古以來的皇權更替中,許多人做出了違背道德與良心的事情,穿一穿龍袍,坐一坐龍椅。
不過也有人對皇帝這個位置並沒有太大的熱衷,一直守著本分,一直到自己的父親去世之後,才登上皇位開始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可是他面對好不容易得到的至高無上皇權,在登基後僅僅三天便去世了,令人唏噓。
這個人便是秦孝文王嬴柱,他作為秦昭王的次子,並不為他的父親喜愛與重用,因為在他上頭有一個已經成為太子的哥哥,再加上宮中險惡,人心之間多算計,嬴柱的父親秦昭王手中並沒有實際的權力,真正的權力始終掌握在他的祖母宣太后的手中。
宣太后在宮中待久了,便認為一切事物掌握在自己手裡總歸有個保險,故此她曾經趁著秦昭王年幼,以新帝年幼、輔佐政事的名義將朝中的大權攬到了自己的懷裡,與此同時大力扶持她的母家、重用她的族人。宣太后清楚地知道拔高自己母族就可以穩固自己的地位,將主動權掌握在手裡便可以在往後秦昭王長大後不用看他的眼色行事。
故此秦昭王的出生環境並不美好,甚至稱得上險惡,他手中沒有實權,就只能做個傀儡皇帝,朝中上下的大多重臣都聽從宣太后的命令,對於自己的吩咐與要求根本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無人關愛的秦昭王心中隱藏了過多的不滿與怨恨。
現在的人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往後的性格與三觀是起到一個引導與決定作用的,而當時的生活環境就讓秦昭王成了一個生性多疑,擅於揣測他人想法的人。就算後來秦昭王有了兩個孩子,他面對從小看到大的兒子,也沒有放下自己的猜忌。
嬴柱就在這種生活環境出生了,看似他擁有很多東西,可是父親在宣太后的壓迫下,他連最基本的父愛都沒有得到。而秦昭王這時候也忍不住了,宣太后的欺壓盛極必反,讓他動了殺心,於是在聯合一個朝中重臣,一起發動了政變,要做就做得乾淨利落,全面狠決,秦昭王在這一戰沒有給宣太后東山再起的機會,一舉掌控了朝中的大權,可代價是失去自己的大兒子。
對於嬴柱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他成為了父親唯一的兒子,自己也在意料之中做了新太子,可是想像美好,他還是低估了自己父親的猜忌。秦昭王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後,沒有對自己唯一的後嗣放寬心的關愛,甚至更加擔心憂慮,生怕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東西就因為嬴柱謀權篡位奪走,於是在日後的父子相處中,親情幾乎沒有,而是日常的打壓。
嬴柱有苦說不出,他本性純良老實,能坐上太子位已經想都不敢想了,又怎麼會謀劃搶奪秦昭王的王位呢?嬴柱想向父親表達自己的忠心,可又生怕這種舉動讓父親變本加厲,於是只能提心弔膽過著宮中的日子,安分守己。
在嬴柱坐上太子位的十四年後,秦昭王駕崩,他理所當然地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哪怕他已經耗盡了大部分的時光,年過半百,嬴柱還是興奮地登上皇位準備開啟自己的王朝,勵精圖治,做一個為人民歷史稱讚的好皇帝。
從前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生活終於離嬴柱遠去了,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嬴柱登基的三天後,他便去世了。嬴柱的真正死因沒有人得知,大多都是猜測,有的認為因為覬覦王位,便暗中謀害了,還有人認為嬴柱的身體本身就帶病,嬴柱只是簡單的病逝。
無論眾人對於嬴柱去世的原因怎樣猜測,都不能抹去的事實便是這個可憐人的去世,嬴柱作為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嬴政的祖父,登基只有三天,是秦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王,而在百科中查到他生平的貢獻就短短一行字,那便是他登基三天唯一幹的大赦天下,這個結局讓人遺憾,卻又無可奈何。
歷史更替無情,命運也不會給人喘氣的機會,嬴柱的一生充滿壓抑與戲劇化,戲劇化地登基,戲劇化地離世,一切故事,都記錄在史書中,留給後人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