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二次中性粒子質譜

2020-12-08 OFweek維科網

  雷射二次中性拉子質譜是近幾年來迅速發展的一種新型質譜,與二次離子質譜相比,它不僅具有高率、高選擇性、高靈敏度等優點,且更適於定位分析。

  二次離子質譜(SIMS)是表面分析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由於二次離子在濺射產物中所佔比例極小,從而限制了其靈敏度的提高;而且由於存在嚴重的基體效應,使濺射產額因樣品表面化學性質的不同而相差2---3個量級,因而很難實現定量分析。另外,同質分子可在質譜上形成同質峰,為消除其影響,必須採用解析度高、但傳輸率則很低的質譜儀,如四極質譜。而中性粒子在濺射產物中所佔比例較高,且其產額在多數情況下與樣品化學性質基本無關,因而探測中性粒子是實現高靈敏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

  目前廣泛應用的中性粒子電離方法有電子碰撞、輝光放電和射頻離子體等,但效率均遠遠不足1%。1982年,美國賓州大學的Winograd及其同事首次將雷射共振光電離方法應用於中性原子的後電離,建立了第一臺雷射二次中性粒子質譜儀。此後不久,Becker和Gillen研究出了另一種雷射後電離方法----雷射非共振光電離,這兩種雷射後電離方法為中性粒子(原子和分子)的後電離技術帶來了根本性突破。由於LSNMS的測量對象是濺射產物中佔多數的中性粒子,因而大大提高了探測靈敏度(目前REMPI的檢測限已達到PR量級),並消除了基體效應,實現了定量分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發明使用二次離子質譜儀同時分析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
    二次離子質譜(sims)和濺射中性粒子質譜(snms)是表面分析科學和材料科學中廣泛應用的分析技術。使用離子濺射固體表面能夠引起光子、電子、中性粒子和二次離子的發射。si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二次離子,sn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中性粒子。由於二次離子的產率和基體相關,sims技術具有顯著的基體效應,需要標準樣品進行分析校正。
  • 地質地球所發明使用二次離子質譜儀同時分析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
    二次離子質譜(SIMS)和濺射中性粒子質譜(SNMS)是表面分析科學和材料科學中廣泛應用的分析技術。使用離子濺射固體表面能夠引起光子、電子、中性粒子和二次離子的發射。SI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二次離子,SN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中性粒子。
  • 質譜成像:MALDI技術在質譜成像中的應用
    主要有兩種物理方法:(1)用載能帶電粒子碰撞分析物表面,(2)用來自脈衝相干光源的光子照射表面。  1. 帶電粒子的解吸和電離  帶電粒子主要用於二次離子質譜(SIMS)成像。在這種方法中,分析物表面暴露於高能聚焦的一次離子束下。離子撞擊會導致表面上下分子的級聯碰撞,從而引起表面分子的移動和電離。隨後,碰撞產生的二次離子可以進入質量分析器分析以確定其性質。
  • 質譜常用離子源
    質譜儀之間分類一般是按質量分析器來分,如通常我們所說的飛行時間質譜或者四級杆質譜等,但同一臺質譜儀可以配幾種離子源,如通常GC-MS
  • 如何拓展二次離子質譜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訪中科院化學所...
    一次與生物學家偶然的討論給汪福意帶來了啟發,他萌生了使用高空間解析度的二次離子質譜成像進行化學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念頭。中科院化學所領導對於他的想法非常贊成,在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該團隊在2012年購置了一臺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儀,從此汪福意研究員和他的團隊開始了生命科學領域SIMS成像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工作。
  • 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造出零下273℃中性等離子體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利用雷射冷卻,創造出溫度達到零下273℃的中性等離子體,其比太空深處溫度還要低。這一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顯示了極端環境下(比如白矮星和木星中央)等離子體的新的可能性。  一般認為,雷射可用於加熱,但其實也可用於冷卻物理系統。
  • 質譜是什麼鬼?質譜分析原理是怎樣的?
    質譜是什麼鬼?質譜是將化合物電離並測定生成的帶電粒子質量(質荷比)的儀器,也可簡單的說:質譜混合物中的單個化合物進行分析的儀器。圖中使用的電噴霧離子源(ESI),液體樣本在經過附帶高電壓的不鏽鋼毛細管後,形成帶電荷的噴霧;在高溫惰性氣體加熱下,溶劑揮發,電荷轉移至樣本中化合物上,得到帶電粒子。接下來,帶電粒子在強電場的作用下聚焦並傳輸至質量分析器中,在此過程中,未電離的中性粒子會被篩選掉。
  •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於2016年10月8至11日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是一個國際性的盛會。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會議現場
  • 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將在材料表面分析領域大有所為
    TOF-SIMS(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採用一次離子轟擊固體材料表面,產生二次離子,並根據二次離子的質荷比探測材料的成分和結構。ION-TOF公司創建於1989年,是專門研究和生產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儀器(TOF-SIMS)的高科技公司。其創始人貝寧豪文(Beninghoven)教授是靜態二次離子質譜的奠基人,創建並長期擔任國際二次離子質譜學會議主席。
  •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第三輪通知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將於2016年10月8-11日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會議將為我國二次離子質譜界的學術研討、技術交流與合作提供平臺,推動二次離子質譜的發展,促進二次離子質譜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會議熱誠邀請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以及海外從事二次離子質譜相關工作的同仁相聚美麗海濱城市大連,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動我國二次離子質譜的發展。會議熱誠歡迎國內外相關廠商參展。
  • 二次離子質譜2012年市場總需求不到1億美元(圖表)
    儘管質譜儀更多的應用於生命科學相關領域,但是還是有一些質譜(MS)技術是專門用於表面科學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二次離子質譜(SIMS)。像大多數涉及電子或離子光學的表面科學技術一樣,二次離子質譜是在真空條件下進行。
  • 《質譜學報》"質譜技術在中草藥研究中的應用"專輯
    2005年Cody等在大氣壓化學電離基礎上研製出實時直接檢測的DART(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技術;幾乎同時,謝建臺等也研製出類似的電噴霧輔助雷射解吸電離質譜技術。繼而,AIMS的研發引起了廣泛關注,各類新技術不斷湧現,目前AIMS技術的種類已有40餘種。
  • 第八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第一輪會議通知
    1993年以來,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屆,已經成為全國二次離子質譜領域的盛會。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旨在促進二次離子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帶動學科研究,為領域內專家學者搭建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2018年二次離子質譜會議上,委員會通過第八屆會議由中山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聯合承辦,會議時間2020年12月,會議地點珠海,會議規模為約100名正式代表。  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上級發起單位是中國真空學會。
  • iCMS2016第七屆質譜網絡會議-質譜新技術與生命科學
    :濱松光譜應用工程師周旭升、珀金埃爾默中國區質譜產品經理周向東在質譜新技術主題會場(下)繼續分享質譜新技術。>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汪福意 報告題目:SIMS和雷射共聚焦單細胞成像研究金屬抗腫瘤藥物的分子作用機理  二次離子質譜分為NanoSIMS和ToF-SIMS,汪福意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二者的區別和特點。
  •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在大連化物所舉辦
    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在大連化物所舉辦 2016-10-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10月8日至11日,由中國科學院分離分析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六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會議
  • 深度探討中國質譜產業發展的表象與實質——第三屆質譜儀器研發...
    暨南大學質譜儀器與大氣環境研究所 李磊副研究員報告題目:雷射電離飛行質譜儀性能提升的探究與實踐——指數脈衝延時引出技術在雷射電離飛行時間質譜中的應用雷射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在樣品解吸離子化過程中產生的離子速度分散過大時造成制約飛行時間質譜解析度提升的重要因素。
  • 二次離子質譜儀器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研究與開發項目通過驗收
    2011年6月21日,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牽頭,聯合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二次離子質譜儀器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研究與開發」(編號:2006BAK03A21)在京順利通過驗收。
  • 吉林大學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聯用系統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GXTC-A1-2068140;JLU-WT20179(招標文件編號:GXTC-A1-2068140、[JLU-WT20179])   二、項目名稱: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聯用系統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瀋陽元傑光學技術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瀋陽市和平區五裡河街51
  • 盤點2015質譜儀器新品 TOF獨佔鰲頭
    便攜質譜以其小巧輕便越來越受到業界關注。再加上質譜分析器和進樣方式的技術革新,便攜質譜在性能上也取得了能與實驗室儀器攀比的效果。下半年珀金埃爾默和國產廠商雪迪龍分別出新。除此之外,全球很多實驗室對便攜質譜的研發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 美國研發科幻般天基武器:發射雷射粒子束,專毀洲際飛彈
    一束超強的雷射從空中射了下來,將地面的目標瞬間擊毀,這種好萊塢影視作品中的一幕可能就要走入現實了。據美國「防務一號」網站在3月14日的報導,作為探索各種類型的天基武器努力的一部分,美國國防部官員希望2023財年在軌道上測試中性粒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