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CI就發表在5分以上期刊,如何做到的?

2020-09-22 美輯編譯

2019 年 3 月,我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人生中第一篇 SCI 文章,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數據顯示,我所投稿的雜誌斬獲 5.793 分,也為我的博士生涯畫上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句號。

在這篇文章之前,我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任何論著,中英文雜誌都算在內,文章發表的數目是零,可謂是科研小白。

但是,我仍舊認為 5 分以上的雜誌,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遙不可及,有很多規律可尋。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到人生第一篇 SCI 就發表在 5 分以上的雜誌。

一、關於選題

1、創新性的恰當把握

一篇文章是否能發到高分的雜誌或者說它科學價值,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選題的創新性。大家都知道創新很重要,但怎麼去把握呢?

對於剛剛起步的碩士或者博士生來說,移植性研究是最容易上手的。

舉個例子,某基因的功能或者某通路的表達變化在某種癌症上已經得到證實。

於是,在課題設計中去驗證該基因或該通路在另外一種癌症中的功能或變化,雖然沒有檢索到類似的文章,但是這種級別的課題設計也只能算是低級別創新,難以在高分雜誌上佔據一席之地。

但是,過於創新的課題,比如那種「開創性」、「填補空白」,甚至有些異想天開的選題,又通常在實驗中造成巨大的難度,對於我們大多數一隻腳剛剛踏入科研大門的同學來說,都不應該作為我們選題的方向。

2、藉助新興技術鍍金

當然,如果你所在的實驗室,已經有良好的實驗基礎或者有高通量測序的數據。那麼,延續師兄師姐的課題,繼續深入挖掘是最佳選擇。

這就好比「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或者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當然站的更高,走的更遠。

但是,如果很不幸都沒有這種先天優勢,那麼,我的經驗或許能幫助到你。

藉助一些新興技術為實驗設計貼金,比如空間轉錄組測序等。

這些新興技術剛出現的時候也是有所謂的紅利期,因為做的人少,更容易使文章顯得高大上 (當然,嚴密的實驗設計和完整的邏輯必不可少,這裡我並不是說靠著高大上的新興技術就萬事大吉)。

有效的應用這個紅利期,會使得我們的實驗事半功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技術應用廣泛,新興技術的紅利期也會逐漸消退,所以,更應該把握這個黃金期。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新興技術固然好,但是卻有價格昂貴的缺點。

我個人的觀點是,這些技術雖然價格不菲,但是可能帶來高通量的測序數據,可以供好幾屆的學生共同去挖掘和探索。當然,文章,尤其是高質量的文章也不只一篇,如此看來,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如果實在沒有那麼多經費,我們接著來看第二種思路。


3、模仿高文文章思路

除了蹭新興技術的熱點以外,我們還可以選擇關注目標雜誌本領域的文章都在做什麼方向和思路,我們仿照這個思路去設計自己的課題。那麼,大概率也會發表在相近檔次的雜誌上。

我在選題時選了一本 6.6 分左右的雜誌,當然,這本雜誌的很多文章在當時我是看不懂的,但是沒關係。

我選了一篇,我大概能看懂 70% 左右的文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大概花了 2 天的時間畫出了這篇文章的結構圖:

上圖中,紅色方框表示實驗分組,綠色分組表示樹突細胞的表型,藍色方框表示樹突細胞的功能。

用這種流程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設置分組的意義和目的,並且清楚每一項試驗技術檢測的指標是什麼。同時,還清楚什麼樣的技術用來檢測什麼指標更為合適。

當我們用這種方式詳細地去梳理幾篇重要的文獻的之後,再碰到類似的文獻時,都可以分為三部分:分組、表型和功能。每一部分都用什麼樣的技術手段去證明假說,整個文章的思路就清晰明了。
同時,我們仿照這個結構去進行自己的實驗設計,並且可以結合上面所述結合新技術,或者在邏輯嚴密性上進行加強,達到模仿之後的超越。

我想這個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套路」。但是,與其說是套路,不如說是規律,套路是一種投機,但是掌握規律能指引我們節省時間獲得更高的回報。

我個人認為,文章的水平和能發表在什麼水平的雜誌上,在實驗設計之初就已經確定了天花板,如果我們仿照 2-3 分雜誌的文章,不出意外的話,自己的文章大概率也就只能發表在這個水平上了。

二、關於邏輯性

當我們確定了文章的檔次和選題,接下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邏輯性。邏輯性,在我眼裡是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的,因為邏輯體現在研究設計、實驗操作、文章寫作的方方面面。

我剛進實驗室的時候聽說過這樣的說法:「一個研究涉及的實驗技術種類越多,文章發表層次越高」,就我目前的經驗來說,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確。

更確切的說應該是,為了證實科學實驗假說,應用不同的實驗技術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都能證實同樣一件事情

那麼,你的實驗設計越完整,也就是當我們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的細節越多,那麼實驗就越可信,文章的檔次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關於課題設計,有機會的話,會再寫一篇文章詳細講講)。

具體來說,比如我們從細胞水平、動物水平、臨床樣本三個維度都可以證明同一個假說,就使得我們的實驗更完整。或者說我們從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兩個方面去驗證,同樣可以增加實驗的豐富性。

邏輯性除了不同的層面去證實,還包括因果關係,充要關係等。

我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反思,我們的實驗設計或者實驗結果,是否能證實我們所提出的假說,如果不能說明,還需要補充哪些實驗。

經過反覆推敲和思考,我們會很清楚的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每天在做什麼,將來打算做什麼,而不至於變成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每天機械而又重複的做著固定的實驗技術,這只能叫做科研莽夫。


三、寫在最後

當然,能做出一個科學價值較高的或者說發表在較高層次的雜誌上的文章,遠遠不止我上面說的那兩點。

但是,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兩點,是不管你有什麼樣的科研背景,什麼樣的研究方向都需要不斷深化理解的兩點,這兩點是方法學,是基礎。

當然,是否能投中高分雜誌還和文章寫作、雜誌選擇、實驗操作等方面息息相關,這些我們以後有機會單獨討論。

都說「科研沒有捷徑」,這句話我只能同意一半。

踏踏實實做實驗,老老實實看文獻當然是一切的基礎,我也經常在實驗室泡到半夜,時間看得見我們的努力,所有的路都不是白走的。

但是,我不認同「跟著大流走」、「閉著眼睛」走。從實驗設計到文章寫作,從文獻檢索到文獻整理,都是有規律可尋,只有把握了這些規律才能事半功倍。

最後我想說的是,好奇心確實是最好的老師,我不主張以發高分文章作為我們科研的目的,當我們掌握方法加上勤奮一起出才是王炸,到那時候高分的文章也只是一個附加產品罷了。

祝大家都能掌握方法和規律,爭做科研道路上的思考者。

相關焦點

  • 第一篇SCI就發表在 5 分以上期刊,我是如何做到的?
    2019 年 3 月,我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人生中第一篇 SCI 文章,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數據顯示,我所投稿的雜誌斬獲 5.793 分,也為我的博士生涯畫上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句號。在這篇文章之前,我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任何論著,中英文雜誌都算在內,文章發表的數目是零,可謂是科研小白。
  • 這本5分+的SCI期刊,年發文1000篇,2個月接受
    從現有的記錄來看,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MR&T 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5.289。  對於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MR&T 的接受時間,我們看了幾篇新近發表的:竟然只需要1~3個月就可以接受!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2018年和2019年的發文量有所增加,與期刊日益增長的影響因子來講,這種程度的擴刊是正常的。2020年截止現在已發表296篇,預計2020年發表將不低於600篇。從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 期刊的發文比例佔44.496 %,排名第一,期刊對國人非常友好,排名第二、三的分別是義大利、美國。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從上圖可看出TLCR期刊近幾年發文量有所上升,特別是2018,2019年上升較快,2019年達201篇,預計2020年發文量會保持在200篇上下。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TLCR期刊的發文量排名第二,美國第一。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南京大學(18)、同濟大學(18)。
  • 川農博士發表8篇SCI,其中5篇top期刊!屬於他的科研故事
    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在SCI TOP期刊,累計就讀碩士時,他就已了解到四川農業大學在動物遺傳育種方向的卓越學術成就,尤其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的行業翹楚李明洲教授,這一切都成為了他選擇加入川農,在動物遺傳育種領域深耕的動力和緣由。  然而,那一年他並沒有成功,頂著壓力再次複習準備,終於在2016年成功考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談起他的導師李明洲教授,孫俊龍非常敬佩:「他年輕,有活力,最讓我折服的是他活躍的科研思維。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跳過被拒,核心期刊發表是什麼審稿流程?——以SCI期刊為
    有的說,投某核心,審稿半年無結果,一直等遙遙無期,又不敢投其他期刊;有的說,投稿就被拒,換了一個個刊還是被拒;有的說催編輯部審稿,編輯說儘快,但是沒結果。總之各種難,如果熟悉期刊的審稿流程,是不是要少走很多彎路?那麼我們來講一下,發表核心期刊,編輯部的審稿流程是如何的。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比如工商管理應該要發ssci,如果你要是發sci,可以結合工程方面等等,不過其學術價格可以會打折扣。sci分為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一區和四區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不是說量的積累可以改變分區和質量的。比如:如果50個4區和一個nature,大家一定要選擇後者。前面無論是你發表多少篇,也不如一篇優質的期刊文章能讓你在大學及學術界立足。
  • 影響因子一直穩居13分以上的SCI期刊
    2015年公布的JCR報告顯示,該刊2014年影響因子大幅提升至14.603,在SCI收錄的8618種國際期刊中列第95位,躋身世界百強。近年來,期刊影響因子一直穩居13分以上。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
  • 從我的第一篇SCI論文發表經歷看如何寫好SCI學術文章
    01 第一篇SCI,曲折的發表過程本人第一篇SCI文章發表於2014年,是我碩士文章的翻譯版。由於學科專業為航空工程,沒有影響因子很高的期刊,相比於其他專業來說,發表SCI文章相對困難。我的文章發表很曲折,但結果還算好,最後發表一個影響因子2.05的期刊上,在航空航天類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研究生一年級邊上課邊科研,學期結束時基本已經把研究內容做完,也得出了一個比較好的結論,導師評價「世界前沿」。
  • 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
    醫生晉升正高認可論文,而公開發表論文要選擇期刊。期刊分為多個等級,包括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國內核心期刊、sci等,期刊不同導致發表的論文,參評正高有了合不合適之分。那麼,sci期刊適合醫生晉升正高嗎?當然合適。sci期刊是國際期刊,在醫學界享有的盛譽非常高。
  • 期刊解析—老牌骨科SCI期刊 Bone
    研究方向:內分泌學-骨科出版周期:月刊Open access:否出版國家:美國中科院分區:大類學科:醫學2區;小類學科:內分泌與代謝學2區更多:https://sci自從2017年,該雜誌的影響因子雖略有波動,但一直保持在4分以上發文情況
  • 怎麼在知網查核心期刊影響因子高,碩士畢業發表
    分到個人手上的是比較少的。但是對個人未來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您沒有合適的課題,實驗做不完,或者是研究內容多,導師意見不給力,那麼建議您諮詢專業老師的意見,他們也累積了多方位的sci課題研究模式,可提供眾多研究方向的sci整體解決方案,讓您稿件順利發表。中文核心有一部分是SCI收錄的,而科技核心的期刊給收錄的非常少。
  • 外文核心期刊是什麼意思博士畢業發表,加急發表見刊
    然而cscd屬於核心級別刊物,投稿難度也是比較大的,很多作者並不了解如何發表醫學類cscd文章,為此小編結合以往的成功發表經驗,在這裡給大家進行講解,需要晉升評正高發表醫學文章的作者可以作為參考。目前來看,我國的期刊有八千多種,這些都是能在新聞出版總署查到的,而且具有國內和國外雙刊號,其實新聞出版總署並沒有對學術期刊的水平高低進行過劃分。
  • 5篇sci什麼水平值多少錢 李敏劈腿陸炎事件院長兒子為其買房
    5篇sci什麼水平,sci是什麼陸炎送李敏5篇sci值多少錢有多厲害,相信大家最近都被復旦女博士陸炎李敏事件刷屏了,而陸炎為愛還送復旦女博士李敏整整5篇sci,惹來不少網友羨慕,直言李敏就是科研界妖姬。陸炎送李敏5篇sci究竟有多厲害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發表期刊經濟生活,評高級副高發表普刊
    為客戶提文章發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期刊文章投稿、期刊投稿徵稿資訊、文章發表要求和費用等常見問題,因為很多核心期刊的稿件都很多,不少於2萬字,作者投稿cpcc會議也要和其他期刊一樣,字數少,個別期刊審稿時間甚至超過6個月以上。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發表sci論文,要選擇sci期刊,期刊所在分區不同,發表難度也有差異。那麼,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通常來說是這樣的,但凡事總有例外,投稿發表難度還是要根據期刊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