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科幻小說,《三體》的文學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科幻題材畢竟有別於其他小說,除了人物和情節之外,科學設定同樣非常重要。
在《三體》中,最吸引人也是最重要的設定顯然就是黑暗森林假說。這條法則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我們讀者對於它也是極度震撼。甚至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不自覺便會聯想到黑暗森林法則,繼而覺得毛骨悚然。
那麼黑暗森林法則,它的真實性,或者說合理性又有多少呢?這也是讀者爭論最多的地方。贊同者將大劉視為天才,反對者則稱這條法則存在巨大的漏洞。我們不妨仔細審視一下黑暗森林法則,看它是否真的存在什麼漏洞。
猜疑鏈和技術爆炸,這是黑暗森林法則最核心的概念。羅輯正是憑著葉文潔告訴他的這兩個簡單詞語,推論出了宇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黑暗森林這樣可怕的事實。
同樣,讀者對於黑暗森林法則的質疑也是聚焦於猜疑鏈和技術爆炸上。
技術爆炸的概念是很好理解的。生物進化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整體近似於勻速,但科技發展並非如此。人類在過去幾千年的時間裡都過著相似的生活,最近兩個世紀卻突然有了質的飛躍。
從原始的化學能到蒸汽機,再到內燃機與工業革命,隨後的很短時間內人類便掌握了核能。這樣的發展過程已很能說明問題,僅僅百年,一個文明就完成了質的飛躍。而一百年的時間,在宇宙尺度上來講其實是很短的,文明之間隨時都有可能互相超越。
至於猜疑鏈,涉及到的問題就要複雜許多。黑暗森林法則之所以成立正是因為不同文明之間無法互相信任,這種不信任感以極端的形式呈現就是高等文明對於低等文明無情的摧毀。

我們質疑的點在於,猜疑鏈是否真的可以成立?
地球文明是以一種友好的姿態向外界尋求交流,相似的,其他文明也絕不會一開始就抱著敵視的想法。如果兩個文明之間能夠建立起正常交流的渠道,那麼不同文明也就會像我們不同國家之間的外交一樣。
可宇宙的尺度是巨大的,這就給交流造成了障礙,兩個文明的互相不信任無法消除。這樣我們就永遠得提防著對方,並且因為交流的障礙,對方科技的進展我們也無法及時得知。
前面已經說過技術爆炸的問題,那麼原本落後的文明隨時都有可能變得更先進,反過來威脅到我們。綜合這兩點,我們不僅需要害怕高等文明,甚至連低等文明也要害怕。
還有必須要考慮的一點就是,文明之間連交流都很困難,那麼貿易更加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一個富庶的星球和一個蠻荒的星球,對我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兩樣。一個文明的毀滅固然會導致資源的喪失,但這些資源我們原本就無法利用。
於是乎,黑暗森林法則誕生了。對於高等文明我們必須要儘可能躲避,因為它們對我們來說非常危險。對於低等的文明,我們如果有能力毀滅它,則要毫不猶豫的選擇摧毀。
即便這個文明目前階段明顯落後於我們,未來的潛在風險也是未知的。那麼對於神級文明,就有了「歌者」那樣的清道夫。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就是這樣一種無可奈何的恐怖事實。

所以說,在基本的邏輯上,黑暗森林假說是成立的。至於事實是否如此,那就需要科學家來驗證了。
科幻畢竟只是一種科學幻想,不是嚴謹的學術推理。我們可以質疑黑暗森林法則,但沒必要為之較真。就像《銀河帝國》裡,原子能技術已經失傳,人們卻依然有能力進行空間躍遷,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不要把《三體》當成神聖來崇拜或者批判,它只是一本傑出的科幻小說。在這一點上,它已經足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