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古所研究團隊:最早的飛蛾是「土豪金」

2020-12-04 人民日報

已知最古老昆蟲——一隻侏羅紀早期的飛蛾,經復原顏色是金黃色

在顯微鏡下,蝴蝶、蛾類的翅膀上整齊排列著成千上萬個細小鱗片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在距今約2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恐龍誕生初期,那時的昆蟲是什麼顏色?4月12日,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和德國、英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昆蟲化石中結構色的研究,揭示出2億年前昆蟲的「真實顏色」,為黑白的遠古時代賦予色彩。

 A

研究揭示已知最早昆蟲的真實顏色

4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在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見到了參與這項研究的中國科研團隊——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

據了解,研究團隊利用新的分析技術,對英國、德國、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侏羅紀蛾類標本,以及白堊紀緬甸琥珀中飄翅目昆蟲進行了系統調查,發現了結構色的確切證據。證據表明,侏羅紀早期(約1.95億年前)的蛾類可以產生金黃色的結構色。

記者了解到,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揭示出已知最早昆蟲的真實顏色,也揭示了最古老的昆蟲結構色。本次穿越1.95億年的研究記錄,相比此前的相關研究,提前了至少1.3億年。

 B

飛蛾翅膀竟藏有成千上萬枚鱗片

翻開古生物復原圖,上面的生物大多被描繪得色彩斑斕,其實這些顏色大多是想像加工出的。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然界中的顏色以兩種方式存在,色素色和結構色。「花朵、衣服上的顏色就是色素色,變成化石後,這些色素成分就丟失了,因此這種色素色很難在化石中保存。而結構色不同,它來自微結構對光波的反射、折射,而這種結構被永久保存在一些化石中。」

王博介紹,結構色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顏色,包括鳥類身上的羽毛、甲蟲等其他昆蟲殼的顏色,這次主要觀察的鱗翅目昆蟲,呈現的就是結構色。

鱗翅目包括人們最熟悉的蝴蝶、蛾類,在顯微鏡下,它們的翅膀上整齊排列著成千上萬個細小鱗片,一個鱗片大小僅有幾十微米。「如果將蝴蝶翅膀上的鱗片都刮去,那它的翅膀就是透明的了。在鱗片的基礎上繼續放大,我們可以看到鱗片上納米級的微結構,結構色就是由它們產生的。」

C

為尋找納米級的微結構,觀察了500多件標本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為了尋找這些納米級的微結構,王博等人花了3年時間,觀察了500多件昆蟲標本。「國內的、美國的、歐洲的我們都看了,前期看的大部分標本上都沒有保存下精細結構。」就在一籌莫展時,王博他們驚奇地發現,在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一塊侏羅紀早期蛾類標本的表面保存了鱗片等微結構。

這塊化石距今約1.95億年,化石上有著已知最早的昆蟲——一隻侏羅紀早期的飛蛾。

王博告訴記者:「這塊標本保存得並不完好,只能依稀看見一個翅膀的輪廓。標本從發現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先前也被報導、研究過,但其中的鱗片結構卻一直被忽視。」

王博指著照片介紹道,雖然從毫米尺度上來講,這枚化石保存的形態很差,但從納米、微米尺度來講保存非常好。記者發現,放大的翅膀鱗片上有著一條條「溝壑」。

隨後,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博物館裡的一件1.8億年前的壓痕化石,以及一枚哈薩克斯坦化石標本上,王博和研究團隊成員也觀察到了這種保存完好的納米級的微結構。

 D

鳥類、植物、昆蟲……未來更多遠古生物將被賦予色彩

化石上的顏色都看不見了,找到這些微小的結構後,又如何賦予它們色彩?王博說,經過對比發現,這些化石上的微細結構和現生小翅蛾標本的結構幾乎完全相同。基於此,他們建立光學模型,放入光學模擬軟體,模擬用不同的光,從不同角度照射的狀態。「最終我們計算出產生結構色的波長範圍在600納米之間,這對應的就是金黃的顏色。」

王博表示,這次研究對於復原遠古動物和植物的結構色有重大意義。「很多昆蟲、植物、鳥類羽毛的顏色都屬於結構色。在仿生、軍事應用中,結構色也能提供借鑑意義。」

此外,王博他們通過觀察一塊1億多年前緬甸的飄翅目昆蟲琥珀還發現,融合型鱗片是最原始的類型,打破了「先前經典的發育生物學理論認為鏤空型鱗片是最原始狀態」的觀點。本次研究也證實了納米級的光學結構可以保存在中生代的琥珀、壓痕以及印模化石標本中,為復原遠古動物和植物的結構色打開了新的窗口。

相關焦點

  • 南古所科考隊挺進無人區 探尋青藏高原演化奧秘
    (除署名外,均王金淼攝)(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文匯網(付鑫鑫):今年8月底至10月初,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南京大學等單位派員組成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南京地層古生物科考分隊,奔赴西藏藏北無人區開展科考。中國境內的青藏高原,佔我國陸地面積的26%。
  • 問題來了:「土豪」英文怎麼說?
    《南史·韋鼎傳》:「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清 顧炎武 《田功論》:「募土豪之忠義者,官為給助,隨便開墾。」2、特指鄉村中有錢有勢的惡霸。清 顧炎武 《與人書》:「馬角無期,貂裘久敝,惟長者垂憫孤根……不至為土豪魚肉,即石田十頃徐圖轉售,尚得為首丘之計。」
  • 屌絲裝土豪?土豪金小米3 vs iPhone 5s 參數對比
    蘋果iPhone依然是手機市場引領風向標的領頭羊,這不,自從iPhone 5s推出土豪金配色後,不但其自身炙手可熱,就連其他諸如三星、HTC、步步高等國內外知名廠商都跟風推出土豪金版的旗艦機。當然,這一土豪金風潮,怎能少了有「中國蘋果」之稱的小米呢?
  • 中科院南古所等發現迄今最早的細胞核結構—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由中國、英國、巴西、瑞典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在我國甕安動物群胚胎化石中確認了細胞核結構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動物精子化石 為目前已知最早
    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南古所 楊定華繪製)南古所 供圖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南古所 楊定華繪製)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9月16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6日消息,由該所研究人員參與的中
  • 億萬隻飛蛾突然暴生暴斃 專家稱是自然因果不用驚慌
    「飛蛾」撲動著翅膀爭先恐後掉落在大街上,景象十分奇特。  由於距離「飛蛾」集體死亡事件過去了數日,大通湖已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據當地居民張小年回憶,事發當晚,她看見被路燈吸引過來的「飛蛾」比往日多了許多,並且全部掉落下來,地上幾乎鋪滿了厚厚一層。許多還在營業的商鋪和夜宵攤不得不提前歇業,關掉所有燈光,以免吸引更多的「飛蛾」飛到自己的鋪位。而更奇怪的是,這些「飛蛾」又在第二天集體「神秘」死亡。
  • 三國科學家成功還原2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
    近日,中、德、英三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昆蟲化石結構色的研究,成功還原一種兩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相關的研究成果於4月12日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發表,在學界引起轟動。三年攻關 還原古昆蟲顏色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展窗裡,一張通體金黃的飛蛾圖片吸引了眾多目光。
  • 英國利茲大學古氣候模擬團隊到地質地球所交流---中國科學院
    英國利茲大學古氣候模擬團隊到地質地球所交流 2016-10-24 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Alan Haywood是學院研究創新主管,領導著英國規模最大的古氣候模擬團隊。訪問期間,Haywood簡要介紹了利茲大學以及地球環境學院概況,重點介紹了古氣候數值模擬的發展歷史、在現代氣象和古氣候學中的應用、主要優缺點以及數值模擬不確定性等,並通過模擬北半球高緯海冰規模和ENSO展示了數值模擬在探求氣候過程-機制中的潛力。
  • 進擊的古基因組研究
    今年5月,《科學》在線發表了一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領銜的關於華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它揭開了有關中國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遷移與混合這一重大學術問題上的若干謎團;兩個月後,該團隊又發布最新發現:通過古基因組研究發現距今約1.1萬年的中國南方未知現代人群,相關研究揭示出中國南方與東南亞人群舊石器時期的遺傳聯繫。
  • 一個模仿飛蛾識別味道的神經網絡,解釋飛蛾的學習速度遠超機器
    為了進一步找出自然與機器學習之間的差距,華盛頓大學研究科學家Charles Delahunt與他的團隊創造出了一款模仿菸草天蛾(學名:Manduca sexta)嗅覺學習系統的結構與行為的人工神經網絡。他們表示,他們的系統可以對自然神經網絡的學習方式提供一些重要的見解,為機器學習帶來突破。與其他動物相比,飛蛾的嗅覺系統比較簡單,並已被神經科學家們很好地繪製出來。
  • 愛與死亡,如此接近:飛蛾的「危險性行為」
    飛蛾是夜行性的,蝙蝠是它們的最大天敵。為了避免成為蝙蝠的腹中餐,許多種類的飛蛾都進化出了能夠探測蝙蝠回聲定位音波的「耳朵」以及各種防備蝙蝠的行為。然而,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飛蛾的聽覺和防備能力還有另一個功能——關於性的交流。死亡讓我長出了耳朵,我卻用它來愛你飛蛾進化出耳朵的唯一原因,可能就是為了聽到它們最可怕的勁敵蝙蝠的逼近。
  • 114啦網址導航「分享新春願望 派送土豪金」活動開啟
    114啦網址導航「分享新春願望 派送土豪金」活動開啟 福馬歡騰,114啦網址導航「分享新年願望 派送土豪金」活動正式啟動。
  • 掌握好三點 拒絕黃銅金慘變「土豪金」
    很多人會擔心用不好黃銅元素,把家變得「土豪」感十足,因而不敢輕易嘗試。其實,想讓黃銅元素呈現出好效果,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考慮就八九不離十了。因此,黃銅金其實算是一款百搭色。  從較深的薑黃、墨綠、藏藍到稍微浮誇的亮粉、紫外光色,從今年流行的髒粉、紫羅蘭色到經久不衰的黑、白、灰,黃銅色都能成為一個不搶眼但亮眼的輔助色。以藍色為例,尤其是藏藍等各種較深的藍色,搭配比純金色低調些的黃銅金色,既對比鮮明,又相輔相成,可以提升空間的「精氣神」,散發出高貴氣息。
  • 付巧妹:用古DNA研究探源中華文明
    「神探」的付巧妹,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古DNA實驗室主任,從3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領銜「中國製造」的古DNA研究團隊。這表明,可能在距今1.1萬年乃至更早時期,東亞南部與東南亞存在自北向南的人群遷移。左圖:付巧妹說,古DNA研究是一項「有意思」的工作。 右上:付巧妹和她的「中國製造」古DNA研究團隊。
  • 「土豪金」的俄羅斯太空衣,我國「神州七號」也有借鑑
    包括俄羅斯的太空衣也是獨樹一幟,圖為俄羅斯為火星探索研製的新款太空衣,全身「土豪金」配色讓人眼前一亮。包括俄羅斯的太空衣也是獨樹一幟,圖為俄羅斯為火星探索研製的新款太空衣,全身「土豪金」配色讓人眼前一亮。
  • 貓咪中的「土豪金」英短金漸層,該如何挑選?顏色越黃越值錢嗎?
    如今土豪金成為了許多人鍾愛的顏色,無論是手機、還是首飾,大家都偏愛於土豪金這種顏色,畢竟土豪金所包含的寓意也是十分美好的。現在連貓咪圈都開始流行「土豪金」了,而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被稱之為「招財貓」的金漸層了。
  • 南大西洋深海研究有了新進展
    本報訊 南大西洋中脊與地幔柱相互作用是國際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成礦作用部重點實驗室在該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刊發於地學知名期刊《地學前緣》。  自白堊紀早期以來,伴隨著岡瓦納古陸(推測存在於南半球的古大陸)的裂解,南大西洋自南向北逐漸打開,形成了目前南美洲與非洲大陸之間的現代海陸分布格局。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
  • iPhone5S最受歡迎為深空灰 土豪金完敗
    自從iPhone5S發布之後,業內外就掀起了一陣土豪金熱。不過,據國外最新統計來看,目前最受歡迎的iPhone5S並非是眾望所歸的金色款。  據美國消費者情報研究合作夥伴最新用戶調查顯示,深空灰iPhone5S是消費者的最愛,其次是銀色。比較意外的是,目前引起無數爭議的金色卻是消費者的第三個選擇意向。
  • 神秘的遠古文明——是誰繪製了最早的古地圖
    可是,一幅古地圖的發現卻打破了人們這固有的觀念,這幅古地圖說明了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了對南極的探險,並且繪製了最早的地圖,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令人驚訝不已又令人高度興奮。最早的古地圖是皮瑞雷亞斯的地圖,它不是任何的騙局,而是公元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繪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