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由中國、英國、巴西、瑞典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在我國甕安動物群胚胎化石中確認了細胞核結構的存在。這些細胞核距今有6.1億年歷史,是迄今發現保存在化石中最古老的細胞核結構。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前寒武紀研究》。
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化石中保存有大量生物細胞及內部結構,此前已有學者提出,在甕安胚胎化石細胞裡觀察到的一類尺寸較大的核狀結構很可能就是細胞核,但這樣的說法並未得到有力證實。
本次研究組織者、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副研究員殷宗軍科研團隊在歐洲同步輻射光源和瑞士光源採用亞微米解析度的三維無損成像技術掃描了大量標本,發現許多化石中保存了豐富的細胞內部結構。研究人員綜合了埋藏學、顯微結構學、定量統計分析等三方面的證據,並與真核生物眾多細胞器的位置、體積、數量、形態、內部細微結構等一一對比,證明甕安動物化石細胞中的核狀結構「只有可能是細胞核」,該研究還展示了細胞核保存的細節,核內部更微小的球狀結構很可能是細胞核的核仁。(王珏玢)
《中國科學報》 (2017-08-31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