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核結構調節對基因表達作用

2020-11-28 科學網

 

(封面圖片:兩個雌激素反應基因TFF1以及GREB1的原位雜交,圖中藍色部分為「接吻染色體」。)

 

儘管轉錄機器複合物(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已經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分解,但是目前對於通過調節細胞核中染色體組織的三維空間結構,從而實現各種不同信號的整體轉錄應答過程尚不清楚。哺乳動物細胞中會發生染色體間相互作用,而伴隨著這種相互作用還會產生核結構的顯著重組,從而形成「接吻染色體」(kissing chromosomes)。

 

在2008年3月21日出版的《細胞》(Cell)上,來自美國和義大利的一組科學家證實了雌激素誘導的染色體重組,這種重組對於建立染色體內和染色體間基因網絡是必需的,而基因網絡則是染色質間顆粒區(interchromatin granule)基因增強表達必不可少的。

 

文章中描述了配合基誘導的染色體之間快速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發生在各種雌激素受體α結合轉錄單位(transcription unit)之間。這種細胞核區域的重構需要核肌動蛋白/肌漿球蛋白(actin/myosin-1)運輸機器複合物,細胞動力蛋白輕鏈1(dynein light chain 1 DLC1),以及一類特殊的轉錄輔激活物(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s)和染色質重塑複合物(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es)。在文章中,研究人員提出了組蛋白賴氨酸脫甲基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 LSD1)對於染色質間顆粒區位點的特定染色體間相互作用是必需的,染色質間顆粒區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拼接(splicing)機器的儲存場所。

 

除了上述發現之外,科學家們在研究中還證實,這些三維相互作用對於實現特定雌激素受體靶基因的增強轉錄是必需的。以上研究結果揭示了哺乳動物細胞核基因表達過程中核結構調製所起到的作用。(科學網 何宏輝/編譯)

 

(《細胞》(Cell),Vol 132, 996-1010, 21 March 2008,Esperanza Nunez, Xiang-Dong Fu)

 

更多閱讀(英文)

 

 

相關焦點

  • 三維基因組與細胞核結構
    染色質有序的空間結構及其動態過程在所有與DNA相關的生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如基因轉錄和DNA複製、損傷、修復,這些都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結構異常會導致多種疾病發生。那麼,遺傳信息究竟是如何組織存儲在一個微米級的細胞核中的呢?在需要複製或讀取基因組信息時,染色質有序摺疊的空間結構又是如何解開的呢?探尋、解答這兩大關鍵問題,至關重要。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原癌基因c-myc是c-myc基因家族的三大成員之一,c-myc基因位於第8號染色體(8q24),是一個具有多重功能的癌基因,具有轉錄因子活性,可誘導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分化,調節細胞周期並參與細胞凋亡,具有刺激細胞增殖和誘導細胞凋亡的雙重作用。促進增殖和凋亡的c-myc蛋白功能在同一區,並且c-myc表達只提供一個啟動細胞增殖和凋亡的信號。
  • 膽汁淤積時肝臟活化T細胞核因子信號調節炎症細胞因子的表達
    【據《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10月報導】題:膽汁淤積時肝臟活化T細胞核因子信號調節炎症細胞因子的表達(作者:CAI SY , YU D , SOROKA CJ 等)目的:活化T細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 使用qPCR研究重金屬鎘對細胞基因表達譜的影響
    方法通過Fluidigm實時PCR對鎘處理的腺癌A549和上皮支氣管BEAS-2B細胞進行基因表達分析。高通量RT-qPCR分析了96個樣本中對維持基因組穩定性至關重要的95個基因,包括應激反應和DNA修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凋亡和有絲分裂信號。用GenEx軟體處理數據。
  • Nat Commun:為何基因調節作用會被限制?
    分子識別是基因轉錄調節的基礎,而基因調節是細胞控制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基因調節的特殊性源於不同轉錄因子及DNA上短的調節序列(結合位點)間的結合作用,儘管每一種類型的轉錄因子都會優先結合特定的調節性DNA序列,但有證據表明,這種結合的特異性是有限的,而且轉錄因子同時也會結合其它的非同源靶點;如果這些位點碰巧是其它基因的調節元件的話,那麼非同源的結合或許並不會僅僅剔除轉錄因子,而且還會激活對基因調節的幹擾作用
  • 《科學》:親源基因表達在不同成長期可動態調節
    《科學》:親源基因表達在不同成長期可動態調節有助於人們了解父母雙方基因在子代不同發育成長階段的不同影響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親源基因在大腦發育過程及成人階段有著極為複雜的表達方式
  • Cell:Aire基因在免疫耐受調節中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發現,部分內分泌相關蛋白,如胰島素及甲狀腺球蛋白,可表達於胸腺隨質區上皮細胞,這類蛋白雖為組織特異,卻可致中樞免疫耐受,這些蛋白在胸腺上皮細胞的表達受自身免疫調節基因編碼蛋白(autoimmune regulator gene,AIRE)調控,若AIRE基因缺陷,這些蛋白則不能在胸腺上皮細胞表達,導致多器官特異自身免疫疾病。
  • 細胞內分子聚集有利於基因表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最近,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利用人造細胞系統,對這些聚集在一起的分子進行了近似研究,發現這種緊密聚集有利於基因表達過程,尤其是在其他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這一發現有助於合成生物學家將來開發出人造細胞,用於藥物遞送、生物燃料生產和生物傳感器研製等。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
    換言之,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真核生物基因大部分是正調節機制的主要原因是染色質內儲存的DNA使大部分啟動子具有不可接觸性,因此,在其他調節作用不在的時候基因總是沉默的。另些採收正調節的原因是真核基因組太大及正調節作用更同單,高效。
  • 基因是如何被調節的?—新聞—科學網
    它們還強調了用於理解基因是人類組織調控因素的細胞類型的重要性,並為連接基因變異與人類特徵和疾病之間的功能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德國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人類遺傳學家Jan Korbel說,對於任何對特定疾病感興趣或研究組織及細胞類型的人來說,「這些資源是無價的」。
  • 脂肪調節細胞:抑制成脂分化的脂肪幹細胞特殊亞群
    近期發表於Nature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脂肪幹細胞中,存在著一個具有抑制成脂分化能力的脂肪幹細胞亞群——脂肪調節細胞。首先,作者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根據基因表達的不同,把脂肪幹細胞分成三個細胞亞群——P1,P2和P3。
  • 《細胞》:構建線蟲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
    作者:Stuart Kim 來源:《細胞》 發布時間:2009-11-12 12:48:11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構建線蟲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  史丹福大學發育生物學學系,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在最近一期的《細胞》雜誌上發表秀麗線蟲的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藉此分析了秀麗線蟲的基因表達對細胞分化命運的控制狀況
  • 《細胞》:1/4衰老基因表達能被「七分飽」逆轉
    通多對年輕的細胞和年老的細胞的對比,研究者從細胞類型組成、細胞類型特異性差異表達基因、核心調控轉錄因子及細胞間信號通訊網絡等方面,尋找到衰老的表現,並全方位解析了衰老和節食對大鼠不同組織器官的影響。
  • 二、細胞因子的作用特點
    大多數編碼細胞因子的基因為單拷貝基因(IFN-α除外),並由4~5個外顯子和3~4個內含子組成。   (2)主要與調節機體的免疫應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應有關。   (3)通常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形式作用於附近細胞或細胞因子產生細胞本身。在生理狀態下,絕大多數細胞因子只有產生的局部起作用。
  • 多功能基因調節強力工具——核酸海綿可全面優化合成基因線路設計
    基因表達調控一直是生物學的主要研究領域。無論是揭示天然基因網絡調控機制的基礎研究,還是基因治療、生物傳感及組織工程等轉化應用,都離不開基因表達調控,而人工合成基因線路(synthetic gene circuit)則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新型納米支架對神經幹細胞生物行為及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Bcyclin與CDK基因:CDK在細胞周期的調控中佔據核心地位,其表達水平增高促進細胞增殖;Bcyclin能夠增高CDK的表達水平,通過對CDK正性調節促進細胞的增殖;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因子能夠降低CDK的表達水平,抑制細胞的增殖。
  • 中科院南古所等發現迄今最早的細胞核結構—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由中國、英國、巴西、瑞典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運用三維無損成像技術,在我國甕安動物群胚胎化石中確認了細胞核結構的存在
  • Science:從幹細胞到功能性心臟,揭示Mesp1基因發揮的關鍵作用
    2018年1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關鍵基因Mesp1在心血管細胞譜系分離(cardiovascular lineage segregation)的最早階段發揮的作用。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先天性心臟缺陷。
  • Cell:基因WNT5A調節膠質瘤幹細胞分化為內皮細胞樣細胞
    Hu和他的同事們開發出一種膠質母細胞瘤模型來確定膠質瘤幹細胞的位置,其中膠質瘤幹細胞像所有的幹細胞那樣能夠變成其他的癌細胞。他們進一步發現基因WNT5A當被激活時允許膠質瘤幹細胞發生轉變,從而導致浸潤性腫瘤生長。
  • Cell:調控哺乳動物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現有技術無法實現將其完全關閉,除非將此基因徹底敲除。」他們利用幾種實驗室培養的細胞系,在幾種基因上檢測這種系統。在以表達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A片段(DTA)的細菌基因為靶基因的檢測中,DTA的表達受到緊密調控:一個DTA分子足以殺死細胞,但胞內無DTA的細胞卻不受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