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調控哺乳動物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2021-01-18 生物谷

生物谷報導: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分子開關,能夠可逆控制哺乳動物基因的開啟和關閉,控制基因的表達水平,將對生物學過程和疾病相關基因的研究的精確度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詳細內容刊登於上周Cell。

作者對這項研究「允諾了很多,」明尼蘇達大學Perry Hackett(未參與研究)說,「他們兌現了允諾。」

研究小組帶頭人、波士頓大學James J. Collins說,控制基因表達的三種傳統技術都有局限性。遺傳學技術使「敲除」變得不可逆,因此研究基因在發育過程不同時間點的功能變得很困難。利用小分子(如四環素)的方法不能完全阻斷靶蛋白的表達。RNA幹擾(RNAi),利用小RNA阻斷mRNA功能的技術,只是部分阻斷表達,而且經常阻斷與靶基因序列相似的基因的表達。

Collins與其同事採用一種合成生物學方法,將這三種技術的主要元件整合為一個基因調控系統。儘管這三種方法單獨使用時,只能部分阻斷基因的表達,但整合後會將表達降低到可忽略不計的水平。

當此開關關閉,系統表達一種抑制蛋白,將靶基因維持在關閉狀態。小發卡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提供了第二道關卡,阻斷漏網之「靶基因」。

開關能夠被一個小的化學誘導物打開。誘導物會關閉抑制蛋白的表達,打開另一種阻斷shRNA基因的抑制蛋白。兩道關卡都被打開後,目的基因得以表達,mRNA得以翻譯。完全開啟或者關閉的整個過程需要三天時間,但某些效果在幾小時內便「顯而易見」。

「想像一下用我們這種開關控制一個在發育晚期表達的目的基因,」Collins說,「你會希望能夠在發育的關鍵階段將其關閉,在另一階段將其打開。現有技術無法實現將其完全關閉,除非將此基因徹底敲除。」

他們利用幾種實驗室培養的細胞系,在幾種基因上檢測這種系統。在以表達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A片段(DTA)的細菌基因為靶基因的檢測中,DTA的表達受到緊密調控:一個DTA分子足以殺死細胞,但胞內無DTA的細胞卻不受任何影響。

Hackett注意到,此開關的關鍵優勢在於,能夠通過定量控制誘導物分子的表達而精確控制靶基因的表達水平,而且是可逆性控制。

由於其模塊性質,此開關能夠對任何目的基因進行控制。Collins說。「比如,我們能夠用組織特異的啟動子研製新的動物模型,」他還認為這種系統能夠被實驗室以外的研究採用,可能為遞送基因試劑提供一種自動防故障途徑。

原始出處:

Cell, Vol 130, 363-372, 27 July 2007

Resource

A Tunable Genetic Switch Based on RNAi and Repressor Proteins for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Mammalian Cells

Tara L. Deans,1 Charles R. Cantor,1 and James J. Collins1,

1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enter for BioDynamics and Center for Advanced Biotechnology,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 02215, USA

Corresponding author
James J. Collins
jcollins@bu.edu

Here, we introduce an engineered, tunable genetic switch that couples repressor proteins and an RNAi target design to effectively turn any gene off. We used the switch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EGFP in mouse and human cells and found that it offers >99% repression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tune gene expression. To demonstrate the system's modularity and level of gene silencing, we used the switch to tightly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diphtheria toxin and Cre recombinase, respectively. We also used the switch to tune the expression of a proapoptotic gene and show that a threshold expression level is required to induce apoptosis. This work establishes a system for tight, tunable control of mammalian gene expression tha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functional role of various genes as well as to determine whether a phenotype is the result of a threshold response to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調控基因表達的 miRNA 

micro  RNAs  (miRNAs)  是一類長約22核苷酸的非編碼的單鏈  RNA  分子,它們廣泛存在於從植物、線蟲到人類的細胞中。最早發現的是  lin-4  和它的靶  mRNA,即  lin-14。1993年,Lee  等人用經典的定位克隆的方法在線蟲  (C.  elegans)  中克隆了  lin-4  基因,並通過定點突變發現  lin-4  並不編碼蛋白,而是產生一種小  RNA  分子。這種小  RNA  分子能以不完全互補的方式與其靶  mRNA  的3'非翻譯端的特定區域相互作用來抑制  lin-14  的表達,最終導致  lin-14  蛋白質合成的減少,這種現象叫做轉譯抑制。通過轉譯抑制,  lin-4  控制著  C.elegans  幼蟲由  L1  期向  L2  期的轉化。為什麼一個只有22  nt  的  RNA  分子起著如此重要的調節作用?當時人們無法解釋,只能認為是一種稀少的個別現象。但是,2000年第2個  miRNA  let-7  及其人類和果蠅中同源物的發現改變了人們的看法,  miRNA  可能是一類進化上保守的、在生命中起著重要調控作用的分子。它們能有效地抑制相關蛋白質的合成,導致靶  mRNA  的降解,或者其他形式的調節機制來抑制靶基因的表達,產生基因沉默。近年來發現  miRNA  可能在基因表達調控領域中起著超乎想像的重要作用,miRNA  序列、結構、豐度和表達方式的多樣性,使其可能作為蛋白質編碼  mRNA  的強有力的調節子。miRNA  的發現豐富了人們對蛋白質合成控制的認識,補充了在  RNA  水平對靶  mRNA  分子進行更迅速和有效的調節,展現了細胞內基因表達調控全方位多層次的網絡系統。miRNA  的發現也是對中心法則中  RNA  次要的中介角色的重要補充,它將促使生物學家重新思考細胞遺傳調控及其發育等方面的重要問題。

相關報導:

RNAi抑制基因表達的圖

肝移植後急性細胞排斥的基因表達

基因表達分析協助卵巢癌預後

原核基因表達調控

miRNA基因表達模式可預測白血病

研究表明:基因表達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相關

控制轉基因表達變得更加容易

微量材料系列性基因表達分析技術的研究

人α-珠蛋白基因表達調控研究進展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該研究發現MRG15作為一個進化上保守的表觀調控因子在調控肝臟組織染色質開放狀態和脂代謝基因轉錄活性的節律性振蕩中行使重要的分子開關作用。研究提示MRG15複合物在肝臟組織感應外界營養狀態,並在營養豐富環境下進行有效能量儲存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營養過剩環境下脂質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
  • 我科學家發現調控肝臟甲胎蛋白基因表達的重要分子
    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章衛平教授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結果,揭示了自主發現的鋅指蛋白ZBTB20是調控甲胎蛋白基因表達的關鍵分子。    甲胎蛋白作為肝癌臨床診斷最重要的生化指標,其表達調控的機制及其與肝細胞增殖之間的聯繫是長期以來備受矚目的重要科學問題。到目前為止,有關肝細胞甲胎蛋白基因出生後快速轉錄抑制及其癌變時重新激活的機理仍是未解之謎。
  • Cell:重大突破!首次構建出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發生的基因調控圖譜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人類神經發生(neurogenesis)的基因調控圖譜,其中在神經發生中,神經幹細胞轉化為腦細胞並且大腦皮層在尺寸上擴大。他們鑑定出調控我們的大腦生長並且在某些情形下為在生命後期出現的幾種大腦疾病奠定基礎的因子。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基因表達調控核心複合物LDB1/SSBP2的分子機制
    增強子是一種控制基因表達與否的開關,它們往往遠離其控制的基因,坐落於編碼框之外。因此,距離基因很遠的增強子和基因之間的DNA成環是基因轉錄激活非常關鍵的一步。在哺乳動物紅細胞中,LDB1蛋白雖然自身不結合DNA,但是分別結合在遠距離增強子和紅細胞生成相關基因上的LDB1轉錄複合物,可通過LDB1的二聚體化實現遠距離增強子和啟動子之間的互作。
  • 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進展
    1月15日,國際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及程樂平研究組在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一項新發現。
  • 王曉群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與大腦皮層的層狀結構不同,哺乳動物的下丘腦是由多種結構及功能複雜的細胞核團構成。但是,一直以來,我們對於細胞核團類結構的神經發生發育機制仍不清楚,尤其是對於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種類特點以及產生神經元的細胞和分子機制所知甚少。
  • 我國學者揭示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模式
    ),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論文連結:http://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16)00062-X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組的廣泛轉錄產生了大量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它們不具有編碼蛋白的功能。目前人們對它們的了解還非常有限,lncRNA被認為是生物學中的暗物質。
  • 王曉群課題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下丘腦是哺乳動物中最為複雜並且進化上相對保守的腦區之一,對於生物體的生理、行為穩態的調節至關重要。與大腦皮層的層狀結構不同,哺乳動物的下丘腦是由多種結構及功能複雜的細胞核團構成。該工作系統闡明了哺乳動物下丘腦發育過程中神經前體細胞的形態特徵、分裂模式、譜系發育特點,並利用單細胞測序手段進一步揭示人胚胎下丘腦的神經前體細胞具有多樣性,並對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及調控網絡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究。
  • 植物細胞基因表達的隱藏「開關」被發現
    作者:溫才妃 李靜廈大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李慶順課題組與其合作者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的一個隱藏「開關」,通過這個「開關」,可以有效調控這一加工過程的質量和效率。近日,《基因組研究》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通俗地說,基因表達是將指將DNA這個「法典」編碼的指令轉換成蛋白質的過程。
  • Nat Comm | 王曉群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與大腦皮層的層狀結構不同,哺乳動物的下丘腦是由多種結構及功能複雜的細胞核團構成。該工作系統闡明了哺乳動物下丘腦發育過程中神經前體細胞的形態特徵、分裂模式、譜系發育特點,並利用單細胞測序手段進一步揭示人胚胎下丘腦的神經前體細胞具有多樣性,並對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及調控網絡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究。
  • Stem cell reports:科學家發現胚胎幹細胞向血管細胞分化的開關分子
    2015年7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了驅動胚胎幹細胞向內皮細胞成熟分化的一條分子機制,內皮細胞是可以形成血管的一類細胞,通過這一機制了解該分化過程對於幫助科學家們有效地將幹細胞誘導為內皮細胞用於組織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
    ACS1G,並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機制,提出了黃瓜雌花和雄花多樣性發育的分子模型。此外,雌花和雄花在不同黃瓜中的分布豐富多樣,表現為全雄、全雌、雌雄同株等多種形式,一直是研究單性花發育調控機制的重要模式植物。因此,研究黃瓜雌花和雄花形成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科學意義。已有研究顯示F、M、A三個基因是黃瓜雌花和雄花形成的關鍵基因,其中A和M基因相繼被克隆,均是乙烯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分別編碼 ACS11和 ACS2。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Cell Rep:IKKe調控T細胞NFAT激活的分子機制
    在未激活的情況下,NFAT被激酶磷酸化後能夠阻止其進入細胞核中,一旦T細胞被激活,鈣信號的流入能夠激活更多鈣依賴的激酶,從而促進NFAT的入核與轉錄調控。NFAT不僅對於T細胞的激活十分重要,而且參與了其它很多過程,包括幹細胞的分化以及腫瘤的惡化等等。因此,了解NFAT轉錄因子的精細調控過程是十分重要的方向。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胚胎幹細胞(ESCs)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成身體的所有細胞類型,這是由關鍵因子,包括轉錄因子(TF),多聚複合物,microRNA和組蛋白修飾物調控的。哺乳動物開關/蔗糖不可發酵(SWI-SNF)複合物,也稱為BAF(Brg或Brahma相關因子)複合物,代表ATP依賴性染色質重塑超家族的一個亞家族,並形成多達15個具有不同功能的亞基的多態組裝。基於亞基組成的特異性。 BAF複合物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植入前後的發育至關重要,並且在控制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研究發現泛素信號調控哺乳動物青春期發育起始表觀遺傳學機制以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胡榮貴研究組、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高山課題組合作的題為
  •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4:34 美國哈佛醫學院Amy S. Y.
  • 新的基因組資料庫為調控DNA尋找靶基因
    科學家們多年以來就意識到,基因組並不僅僅只是編碼蛋白質的一系列遺傳密碼。它同時也是一塊巨大的「開關板」,充滿著可控制基因活性的DNA序列。基因組在調控方面的複雜性極大地阻礙了研究者們對疾病遺傳學基礎的探索,也阻礙了製藥商們去尋找能夠針對性地靶向於致病性DNA的藥物。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在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多能細胞迅速分裂分化,但是每個器官細胞譜系的調控程序仍不清楚。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峰課題組與劍橋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maps reveal regulatory programs driv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的文章,利用單細胞染色質圖譜分析技術,對哺乳動物器官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有了新的認識
  • Nature:甲基化對基因表達調控研究
    這篇文章主要聚焦於甲基化研究,文章提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酶對於組蛋白甲基化狀態影響很大,比如H3K9特異性去甲基化酶Jhdm2a(也稱為Jmjd1a和Kdm3a)在細胞核激素受體介導的基因激活,和雄性生殖細胞發育等過程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Jhdm2a在調控代謝基因表達和正常體重調控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