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為何基因調節作用會被限制?

2021-01-17 生物谷

圖片來源:www.phys.org

2016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新的框架來分析「全局串擾」(global crosstalk)對基因調節的效應。

分子識別是基因轉錄調節的基礎,而基因調節是細胞控制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基因調節的特殊性源於不同轉錄因子及DNA上短的調節序列(結合位點)間的結合作用,儘管每一種類型的轉錄因子都會優先結合特定的調節性DNA序列,但有證據表明,這種結合的特異性是有限的,而且轉錄因子同時也會結合其它的非同源靶點;如果這些位點碰巧是其它基因的調節元件的話,那麼非同源的結合或許並不會僅僅剔除轉錄因子,而且還會激活對基因調節的幹擾作用,這就表明基因調節間的串擾作用或許就是全局性的。

在題為「Intrinsic limits to gene regulation by global crosstalk」的研究報告中,研究者Calin Guet教授等人通過研究構建了一種生物物理學模型,用來揭示基因轉錄調節的串擾作用,從而也可以闡明調節和和其結合位點之間所有的交聯作用;文章中研究者鑑別出了對串擾嚴重性有主要影響的參數,當對某些參數難以估計時,研究者就發現,對於這些參數而言或許存在一種串擾的下限,這就預示著「串擾地面」(下限)的存在,而如果通過細胞將轉錄因子的濃度調整到最佳,同時補償非同源性位點的隔離,這或許並不能克服串擾下限的存在。

儘管大部分的生物物理學約束都可以在單一遺傳性調節元件的水平下被理解,但研究者仍然發現這種串擾作用仍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部分源於對分子識別的生物物理學限制,而其產生的累積效應則會以全局性方式出現;在單個遺傳調節元件的水平下,通過增加同源性轉錄因子的水平或在啟動子上誘導多個結合位點,就可以避免串擾作用的發生,而僅當這些同源性的轉錄因子扮演其它基因的非同源性轉錄因子,或者啟動子上的新型結合位點可以明顯增加非同源性結合形態的數量時,這種全局性串擾作用的限制才會變得更加清晰一些。(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Intrinsic limits to gene regulation by global crosstalk

Tamar Friedlander, Roshan Prizak, Călin C. Guet, Nicholas H. Barton & Gašper Tkačik

Gene regulation relies on the specificit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TF)–DNA interactions. Limited specificity may lead to crosstalk: a regulatory state in which a gene is either incorrectly activated due to noncognate TF–DNA interactions or remains erroneously inactive. As each TF can have numerous interactions with noncognate cis-regulatory elements, crosstalk is inherently a global problem, yet has previously not been studied as such. We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f global crosstalk on gene regulation. We find that crosstalk 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organisms with low-specificity TFs, such as metazoans. Crosstalk is not easily mitigated by known regulatory schemes acting at equilibrium, including variants of cooperativity and combinatorial regul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rosstalk imposes a previously unexplored global constraint on the functioning and evolution of regulatory networks, which is qualitatively distinct from the known constraints that act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gene regulatory elements.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心跳是如何被調節的?
    這些「肌細胞」共同產生調節心臟節律性收縮的電振蕩。在健康的成年人中,心跳的頻率在每分鐘60到80個周期之間變化。在適當的條件下,一顆孤立的心臟將繼續以恆定的速度跳動。藥理學研究所獨立研究小組負責人史蒂芬妮·芬斯基博士說:「當然,必須根據宿主的活動來調節心率。」她補充說:「這項任務是由植物神經系統執行的,該系統由兩個被稱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子系統組成。」
  • Nat commun:心跳是如何被調節的?一文知曉
    除了對許多其他生理系統起作用外,它們還提供了控制心臟竇房結活動的神經支配。那麼,這種對心率的調節如何起作用離子通道是嵌入生物膜中並調節帶電原子通過它們的蛋白質。因此,這些蛋白質在神經衝動和肌肉收縮的產生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認為控制心跳的離子通道稱為「超極化激活的環狀核苷酸門控陽離子通道」或簡稱為「 HCN通道」。竇房結細胞具有這些通道HCN1,HCN2和HCN4的三種亞型。
  • Nat Commun:揭示炎性細胞死亡調節因子的新功能!
    2020年6月22日訊 /生物谷 BIOON /——澳大利亞 Walter and Eliza Hall 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理解炎症細胞死亡調節蛋白MLKL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Nat Commun:揭示調節細胞凋亡的一種新組分---蛋白VDAC2
    2018年12月1日/生物谷BIOON/---凋亡性細胞死亡(即細胞凋亡)對我們身體的發育和維持至關重要,因此促進細胞凋亡的蛋白機制發生缺陷會引起一系列疾病,比如,人們已發現存在缺陷的促凋亡蛋白與癌症產生和癌細胞對治療產生抵抗性有關。細胞凋亡的一種關鍵性調節物是蛋白Bax。
  • 細胞核結構調節對基因表達作用
    儘管轉錄機器複合物(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已經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分解,但是目前對於通過調節細胞核中染色體組織的三維空間結構,從而實現各種不同信號的整體轉錄應答過程尚不清楚。
  • Nat Commun:新型CRISPR方法鑑定出弓形蟲在宿主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
    2019年9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使用一種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方法,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弓形蟲在小鼠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這種方法還允許在小鼠體內同時測試弓形蟲的數百個基因,從而極大地減少了所使用的研究動物的數量。用於CRISPR篩選的通用文庫生成CRISPR篩選是鑑定基因功能的極其有效的方法。通過使用嚮導RNA(gRNA),特定基因被靶向「敲除」。這種敲除有助於確定哪些基因對於細胞存活至關重要。然而,這些篩選通常在全基因組範圍內進行,而且這種規模會限制人們可以做的實驗類型。
  • Nat Commun:為何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人類機體中會長期潛伏?
    2018年4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學院和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闡明了誘發水痘和帶狀皰疹的病毒為何會在人類細胞中保持多年的休眠狀態。
  • Nat Commun:強迫症也是基因的鍋!四個大腦基因被證與其相關
    2017年10月25日/生物谷BIOON/--最近,科學家識別了四個跟強迫症(OCD)相關聯的基因。這些基因都在同一腦迴路中發揮作用,並能幫助解釋為什麼親屬中有強迫症的人也更容易出現此情況。有強迫症的人會有侵入性的思想,必須通過一些重複的固定動作(比如洗手)才能緩解焦慮。
  • Nat.Commun.|毒素-解毒劑CRISPR基因驅動系統閃亮登場!
     當基因驅動發揮作用時,它們要麼全部或沒有---- 沒有細微差別---- 它們傳播到所有個體,這可能是一個缺點。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區域群體,限制其擴散到其他群體產生不良影響。
  • Nat Commun:新發現!跳躍基因或會威脅胎兒的卵細胞質量
    圖片來源:Marla Tharp and Navid Marvi研究者Alex Bortvin表示,一些生物體會產生大量的後代,其中很多後代存活不到成年,這些物種中的雌性在整個生殖生命中會不斷產生新的卵細胞
  • Nat Commun:新預測模型發現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調節因子
    由於針對Aβ和tau病理治療手段的相繼失敗,目前迫切需要尋求AD的其他潛在機制,其中通過小膠質細胞發揮作用的免疫系統機制已在AD發生發展中被證明有關鍵作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發現的20多個AD風險位點主要分布在基因組的非編碼區。對於多數AD風險位點,靶基因和它們的通路是很難發現和驗證的,它們所形成的廣泛網絡依然未明。
  • Cell:Aire基因在免疫耐受調節中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發現,部分內分泌相關蛋白,如胰島素及甲狀腺球蛋白,可表達於胸腺隨質區上皮細胞,這類蛋白雖為組織特異,卻可致中樞免疫耐受,這些蛋白在胸腺上皮細胞的表達受自身免疫調節基因編碼蛋白(autoimmune regulator gene,AIRE)調控,若AIRE基因缺陷,這些蛋白則不能在胸腺上皮細胞表達,導致多器官特異自身免疫疾病。
  • Nat Commun:突破!新研究發現五個與胰腺癌風險相關的新基因突變。
    2018年2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一項迄今為止最大的胰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Kimmel 癌症中心、國立癌症研究所及全世界其他80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一起發現了人類基因組中5個新區域的突變也許可能增加胰腺癌的風險。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這些研究揭示了組織巨噬細胞之間的巨大異質性,這取決於其胚胎或造血起源,以及能調節成年人機體中身份和維持的微環境信號。有三種類型的漿膜,即覆蓋腹腔的腹膜,肺部周圍的胸膜和覆蓋心臟的心包膜,漿膜腔中巨噬細胞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通過移除死亡細胞來維持機體動態平衡,此外,最近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巨噬細胞會浸潤附近受損的器官中,從而產生一種有效的快速修復反應,其並不依賴於通過血液供給的方式來招募巨噬細胞前體。
  • Nat Commun:阻斷Siah2可增強PD-1抑制劑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他們利用小鼠模型鑑定出Siah2蛋白在控制一類稱為調節性T細胞(Treg)的免疫細胞中起著重要作用,這限制了目前使用的免疫療法的有效性。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iah2 control of T-regulatory cells limits anti-tumor immunity」。
  • 基因邊界處的負超螺旋調節基因拓撲結構
    基因邊界處的負超螺旋調節基因拓撲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8 22:51:10 義大利米蘭大學Marco Foiani、Yathish Jagadheesh Achar
  • Nat Genet:重磅!鑑別出調節人類機體肌肉量的關鍵基因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7年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伯丁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關鍵基因
  • Nat Immunol:BACH2調節CD8 T細胞分化新機制
    因此,T細胞的分化,增殖以及記憶T細胞的保留依賴於精細的動態調節。TCR信號對於CD8 T細胞的反應起始以及分化具有關鍵的作用。強烈且重複的TCR信號能夠導致基因表  達譜的大幅變化,從而導致其向淋巴結歸巢的能力下降,效應能力上升以及發生最終的分化以及凋亡。相反地,記憶T細胞的形成則依賴於較弱的TCR信號,鈣信號不足以引發T細胞的最終分化。
  • Nat Commun:鈣離子通道蛋白發揮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2017年3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iton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鈣離子釋放激活鈣離子通道(CRAC)家族的兩個蛋白如何通過相互作用控制鈣離子流入細胞,進而調節下遊免疫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