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心跳是如何被調節的?一文知曉

2020-11-05 藥渡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心臟在休息或處於壓力下都能穩定地維持血液流動。現在,使用小鼠模型,LMU團隊發現了特定種類的離子通道在控制心率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平均一生的過程中,人的心臟產生約三十億次跳動,無中斷且精確度很高。由於位於右心室內的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稱為竇房結)可以實現此功能,因此可以將其視為使心臟跳動的鐘擺。


眾所周知,竇房結是由一組特殊的心肌細胞組成的。這些「肌細胞」共同產生調節心臟節律性收縮的電振蕩。在健康的成年人中,心跳的頻率在每分鐘60到80個周期之間變化。
在適當的條件下,一顆孤立的心臟將繼續以恆定的速度跳動。藥理學研究所獨立研究小組負責人史蒂芬妮·芬斯基博士說:「當然,必須根據宿主的活動來調節心率。」她補充說:「這項任務是由植物神經系統執行的,該系統由兩個被稱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子系統組成。」除了對許多其他生理系統起作用外,它們還提供了控制心臟竇房結活動的神經支配。


那麼,這種對心率的調節如何起作用?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竇房結細胞中的專門離子通道參與了這一過程。離子通道是嵌入生物膜中並調節帶電原子通過它們的蛋白質。因此,這些蛋白質在神經衝動和肌肉收縮的產生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認為控制心跳的離子通道稱為「超極化激活的環狀核苷酸門控陽離子通道」或簡稱為「 HCN通道」。竇房結細胞具有這些通道HCN1,HCN2和HCN4的三種亞型。顧名思義,HCN通道通過跨細胞膜的電壓變化(超極化)和稱為環狀單磷酸腺苷(cAMP,環狀核苷酸)的信號分子激活,該信號分子在竇房結細胞中合成從交感神經系統輸入,增加其活動。根據傳統理論,當cAMP作用於HCN4通道時,會導致心​率增加。
儘管這種關於HCN通道作用的模型似乎是合理的,但已證明很難在生物系統中進行驗證,並且在不同模型系統中進行的實驗提供了相互矛盾的結果。使用與人類心臟功能缺陷相關的基因突變的HCN通道進行的研究也未能闡明這一問題。
Fenske解釋說:「為了進一步闡明這個問題,Martin Biel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的遺傳小鼠模型。在這種小鼠品系中,HCN4通道不再對植物神經系統的輸入作出反應。」具體而言,該小鼠由於HCN4基因突變,失去了結合cAMP的能力。研究發現,突變小鼠表現出心律不齊,其特徵在於心律過低,此外心跳非常不規則。這些症狀是人類典型的「病竇綜合症」。然而,儘管存在這些病理特徵,突變小鼠仍然能夠調節心臟的收縮率,儘管它們的HCN4通道無法結合cAMP。


Fenske總結說:「因此,每本生理學和藥理學教科書中提出的關於該離子通道在心率調節中的重要性的假設都是不正確的。那麼,這個通道在心臟中的真正功能是什麼?」她的實驗表明,HCN4通過抑制對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過度調節反應來穩定心律,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通過監視竇房結中單個細胞的電活動,Fenske及其同事發現,它們經常在長達一分鐘的時間內保持不活動狀態,並且這種性質對調節心率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新見解在基礎研究領域之外具有重要意義,並將對未來的治療產生影響。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心跳是如何被調節的?
    這些「肌細胞」共同產生調節心臟節律性收縮的電振蕩。在健康的成年人中,心跳的頻率在每分鐘60到80個周期之間變化。在適當的條件下,一顆孤立的心臟將繼續以恆定的速度跳動。藥理學研究所獨立研究小組負責人史蒂芬妮·芬斯基博士說:「當然,必須根據宿主的活動來調節心率。」她補充說:「這項任務是由植物神經系統執行的,該系統由兩個被稱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子系統組成。」
  • Nat Commun:為何基因調節作用會被限制?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8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新的框架來分析「全局串擾」(global crosstalk)對基因調節的效應
  • NAT網絡地址轉換複習一(思科)
    一、基本概念NAT技術主要有三種類型的轉換方式:靜態地址轉換、動態地址轉換和基於埠號的地址轉換,今天我們先來複習靜態地址轉換。進入全局配置模式下,命令格式:「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 內部IP位址 + 公網IP位址」。3.啟用NAT,進入接口配置模式,命令格式:「ip nat inside/ ip nat outside」。Inside對應內網接口,outside對應公網接口。
  • Nat Commun:揭示炎性細胞死亡調節因子的新功能!
    2020年6月22日訊 /生物谷 BIOON /——澳大利亞 Walter and Eliza Hall 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理解炎症細胞死亡調節蛋白MLKL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PCE南農沈文飈:NMT發現內源氫提升質子泵及Na-H逆向轉運體活性
    在atsnat/CrHYD1-4雜交種中未觀察到這些變化。在CrHYD1植物中觀察到的MT依賴性Na+外排增加,至少部分是由於跨質膜的Na+/H+逆向轉運增強所致。在atsnat/CrHYD1-4雜交種中,內源性H2誘導的MT依賴離子和氧化還原穩態的調節受到損害。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MT誘導的鹽度耐受性是由H2信號級聯誘導的,該信號級聯響應鹽度調節離子和氧化還原穩態。
  • Nat Commun:揭示調節細胞凋亡的一種新組分---蛋白VDAC2
    細胞凋亡的一種關鍵性調節物是蛋白Bax。當細胞凋亡被觸發時,它有助於將細胞帶到一種『不能返回的臨界點』,從而在作為細胞能量工廠的線粒體上形成孔隙。這會釋放最終的「劊子手(executioner)」蛋白來分解細胞。因此,理解Bax如何發揮功能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促進癌症等疾病中的細胞死亡的新療法,或者阻止神經退行性疾病或中風等疾病中的細胞死亡的新療法。
  • 所有複習提綱一文知曉!
    所有複習提綱一文知曉!
  • 一文解讀什麼是橋接、NAT連接和獨享連接
    一、不同網絡連接方式對網絡網絡影響簡介:橋接和NAT連接、獨享連接的對比二但是通過nat虛擬機可以訪問網際網路,且可以訪問宿主機以及宿主機同網絡中的其他主機。NAT方式默認的IP段為10.0.2.X,首臺虛擬機IP為10.0.2.15,網關為:10.0.2.2,DNS為:10.0.2.3。優點:輕鬆實現上網,不佔用網段中的IP位址。
  • Nat Commun:細胞器是如何組成細胞的
    因為活細胞成像技術的發展,我們知道了細胞器是高度動態分布的,那麼它們在細胞中是如何分布的呢?細胞器又是如何通向它們定向位置的?埃克塞特大學的Gero Steinberg報告稱針對這一重要問題的答案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我們對細胞器移動的分子機制非常感興趣,還有就是為什麼這個依賴能量的過程如此重要。
  • Nat Commun: 細菌生物膜是如何形成的?
    2018年10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手術或泌尿道感染中存在的微生物能夠形成有組織的生物膜結構,這一結構通過對抗抗生素的作用,從而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對此,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了解這些生物膜的產生機制,以及如何能夠阻止其發育。生物膜是由於細菌聚集後形成的粘稠狀結構,這種結構可以保護細胞免受外界影響。
  • Nat Commun:下丘腦炎症是如何參與糖尿病表型的?
    > 研究人員還表明,PDK2-乳酸軸在小鼠原代星形膠質細胞和類器官培養物中觀察到的代謝失衡和下丘腦炎症中起著調節作用,其通過AMPK信號通路和神經肽電路調節進食行為。
  • Nat Commun:揭示乳酸鹽調節大腦神經信號網絡的分子機制
    2014年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布裡斯託大學和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調節機體神經激素的未知機制下一步研究者希望通過研究發現介導該效應之間的受體,這將幫助研究者更好地設計新藥來阻斷或者刺激該過程;如果可以調節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那麼對於日後治療嚴重的疾病,比如高血壓、抑鬱等來說將是非常重要的。
  • NAT地址轉換概念分析與應用設置技巧
    那麼,如何有效解決目前IP位址短缺的問題呢?人們提出了許多解決的方案,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網絡地址轉換)技術提供了一種完全將內部網絡和Internet網隔離的方法,讓內部網絡中的計算機通過少數幾個甚至一個IP(已申請的一個公網IP)訪問Internet資源,從而節省了IP位址,並得到廣泛的應用。
  • Nat Commun:不愧諾獎!自噬還參與中心體數目調節維持基因組穩定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蛋白能夠調節中心粒的數量,也會影響中心體的數目,細胞會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對這些組成中心粒的蛋白進行降解。但是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觀察到缺少一種自噬參與蛋白的小鼠細胞中存在多個中心體。他們的工作表明自噬是調節中心體數目的另一種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圖片來源:CNIC研究者Mercedes Ricote博士說道,巨噬細胞是機體中扮演「哨兵」的重要免疫系統細胞,其能抵禦病原體的入侵,並能通過消除組織廢棄物及來自組織修復的碎片維持機體平衡;近些年來,很多研究小組改變了對機體造血起源及巨噬細胞調節的理解
  • Nat Commun:揭示蛋白AKAP8抑制乳腺癌轉移機制
    論文通訊作者、貝勒醫學院的Chonghui Cheng博士說,「我們的實驗室研究了調節乳腺癌轉移的細胞機制。在之前的研究中,我們提供了首個證據表明作為一種讓細胞能夠在一種蛋白的不同形式之間進行切換的細胞過程,選擇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能夠在功能上控制腫瘤轉移。」
  • Nat Commun:如何利用「DNA修復錯誤」機制治療疾病?
    Janin Grajcarek發現人類基因組中所有缺失突變的57%都位於微同源序列(至少三個鹼基對)的兩側,這一數字比預期大得多。 Grajcarek相信,這些缺失將使人們對基因組功能產生新的見解。 當下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例如CRISPR / Cas9)是通過利用天然DNA修復系統(例如非同源末端連接,同源性定向修復和MMEJ)進行操作。
  • Nat Commun:鈣離子通道蛋白發揮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2017年3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iton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鈣離子釋放激活鈣離子通道(CRAC)家族的兩個蛋白如何通過相互作用控制鈣離子流入細胞
  • Nat Commun:運動是大腦氧氣增加的關鍵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這一發現表明研究人員對觀察自然行為(特別是運動)如何影響大腦的氧氣水平感興趣。德魯說:「我們知道人們在執行認知任務時會改變呼吸方式。事實上,在大腦中,神經活動的增加通常伴隨著血流量的增加。」
  • Nat Commun:嗜睡或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圖片來源:healthtopia.net研究者Birgitte Rahbek Kornum教授說道,我們在發作性嗜睡病患者機體中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的細胞毒性CD8 T細胞,也就是說,細胞能夠識別產生下視丘分泌素(hypocretin)從而調節個體覺醒狀態的神經元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