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不愧諾獎!自噬還參與中心體數目調節維持基因組穩定

2020-11-25 生物谷


2016年11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中心體是細胞分裂過程中一個起重要作用的細胞內結構,通過組織蛋白構架並附著在染色體上,負責在細胞分裂成子細胞之前將染色體進行分離。中心體由一對中心粒組成,中心粒又由包括Cep63和PLK4在內的不同蛋白組成。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蛋白能夠調節中心粒的數量,也會影響中心體的數目,細胞會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對這些組成中心粒的蛋白進行降解。但是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觀察到缺少一種自噬參與蛋白的小鼠細胞中存在多個中心體。他們的工作表明自噬是調節中心體數目的另一種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有研究證明選擇性自噬能夠通過將一些特定的「貨物」包括蛋白和細胞器送到溶酶體促進降解。該研究發現存在自噬缺陷的細胞會攜帶多餘的中心體,這一現象在使用自噬抑制劑處理的正常細胞中也得到了證明。

在存在自噬缺陷的細胞中還可以看到Cep63形成的點狀聚集。沉默Cep63能夠減少存在多個中心體的細胞數量,而Cep63表達上調則會增加細胞內中心體數目,這表明Cep63在調節中心體數目方面發揮作用。「蛋白質染色結果表明Cep63蛋白形成的點狀聚集與p62蛋白存在共定位和直接相互作用,p62蛋白是選擇性自噬過程中的一個『貨物』受體,」文章第一作者Yuichiro Watanabe這樣說道。「這說明p62參與了對Cep63的自噬降解。」在正常細胞中,大多數Cep63會通過自噬調節中心體的數目。但是缺少了自噬過程,Cep63會繼續存在並與p62發生相互作用,導致多餘中心體的形成。

「缺少p62以及其他自噬參與蛋白的小鼠也會出現細胞內存在多餘中心體的現象,」文章通訊作者Shigeomi Shimizu這樣說道。「這表明自噬在維持基因組穩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這篇題為「Autophagy Controls centrosome number by degrading Cep63」的文章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 10.1038/ncomms13508 

Autophagy controls centrosome number by degrading Cep63

Yuichiro Watanabe et al.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12.09-2016.12.10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Autophagy/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細胞自噬相關蛋白參與腦細胞分子運輸的新機制
    2020年4月2日訊/生物谷BIOON/---此前研究表明,自噬作為一種細胞自我循環或廢物清除的過程,對於神經元的存活而言必不可少。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科隆大學CECAD衰老研究中心的Natalia Kononenko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自噬實際上還具有新的重要功能:參與細胞自噬的蛋白質同時參與了細胞內蛋白轉運速度的調節。
  • Nat Commun幹細胞藥理學研究新發現:激活自噬可清除tau蛋白
    Haggarty教授目前供職於哈佛醫學院神經病學系和麻省總醫院基因組醫學中心,是化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主任和精神病學系藥物實驗和診斷中心負責人。其團隊主要致力於研究使神經系統能夠感知、適應和響應各種內外刺激的神經可塑性的分子和細胞機制,從而發掘靶向治療和預防神經精神疾病的藥物。
  • Cell|全基因組篩選揭秘內質網自噬分子調控機制
    撰文 | 十一月細胞自噬會介導細胞內的物質被帶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這對於維持細胞內的穩態非常關鍵。通過自噬特異性地移除整個細胞器也是對細胞穩態的保護。而一直到近年來關於內質網自噬的研究才在哺乳動物細胞有所進展【7】(所以各位研究生小白們不要著急,令你揚名立萬的科學研究現在可能還處在「幼兒園」萌芽階段)。但關於內質網自噬的相關調節信號通路的研究還並不非常清楚。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2019-08-30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上海生科院發現泛素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感應泛素脅迫新機制
    在揭示了泛素信號調節自噬複合物形成的基礎上,該研究在自噬受體層面揭示了泛素信號調節自噬受體功能開關,調控細胞反應的新機制,不僅幫助人們從機制上理解此前困惑已久的一系列生物學現象,為研究細胞應對各種刺激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也可能有助於優化設計通過幹預細胞自噬提高腫瘤診療效果的方案。
  • Cell Death&Differ:研究揭示線粒體ROS通過細胞自噬影響肌肉分化的...
    2018年7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肌肉分化是控制肌肉發育和維持肌肉穩態的重要過程。在肌肉分化過程中,線粒體活性氧簇快速增加,並作為關鍵的細胞信號中間分子發揮功能。但是線粒體ROS如何控制肌肉基因信號還未被闡明。
  • Cell Metab:維持脂肪細胞棕色化需要抑制自噬過程
    2016年9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在撤除外部刺激之後米色脂肪細胞直接獲得白色脂肪細胞樣狀態在米色向白色脂肪細胞轉變的過程中自噬發生激活利用遺傳學和藥物學方法抑制自噬能夠保留米色脂肪細胞延長對米色脂肪細胞的維持可以改善肥胖和葡萄糖耐受
  • 研究發現參與自噬溶酶體重構調控基因
    自噬(autophagy)是由Ashford 和Porter 在1962 年發現細胞內有「自己吃自己」的現象後提出的,是指從粗面內質網的無核糖體附著區脫落的雙層膜包裹部分胞質和細胞內需降解的細胞器、蛋白質等成分形成自噬體(autophagosome),並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降解其所包裹的內容物,以實現細胞本身的代謝需要和某些細胞器的更新的一個分解代謝過程。
  • nat commun:心跳是如何被調節的?
    2020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心臟在休息或處於壓力下都能穩定地維持血液流動。現在,使用小鼠模型,LMU團隊發現了特定種類的離子通道在控制心率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平均一生的過程中,人的心臟產生約三十億次跳動,無中斷且精確度很高。
  • 細胞自噬……咋回事兒?
    3自噬的生物學功能細胞自噬負責細胞的自我淨化,通過降解和重複利用細胞內老舊蛋白和細胞器,生命體藉此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及細胞環境穩定。無論是正常細胞還是腫瘤細胞,都維持一定基礎水平的自噬活性。細胞利用溶酶體降解自身受損的細胞器和大分子物質,對細胞內的蛋白質和細胞器進行管理和質量控制,可調控長壽命蛋白質、過氧化物體、線粒體和內質網的更新。
  • CUP-5影響自噬溶酶體蛋白降解功能
    ,這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細胞自噬過程。 細胞自噬過程是存在於真核生物中一種高度保守的代謝過程,其作用主要是通過形成一種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體而實現的。這種自噬小體可以包裹一部分細胞質及受損傷的細胞器或蛋白聚合體等,最終與溶酶體發生融合而達到降解目的。CUP-5是哺乳動物溶酶體通道蛋白MLN1/TRPML1在線蟲中的同源蛋白,參與調節溶酶體產生過程。
  • 科學網—發現神經病靶酯酶自噬溶酶體降解途徑
    ELSEVIER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自噬調控神經元軸突發育新機制
    8月19日,國際細胞自噬領域的核心期刊《自噬》在線發表了題為《Mir505-3p通過調控Atg12及自噬通路以影響神經元軸突發育》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東華大學化工生物學院周宇荀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仇子龍研究組合作完成。
  • Nat Commun:下丘腦炎症是如何參與糖尿病表型的?
    多個分子介質或途徑已被確定為下丘腦炎症的關鍵成員,包括營養元素,細胞因子,趨化因子,信號分子,內質網和氧化應激,和自噬失調。 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血管周圍巨噬細胞和神經元是有助於與代謝紊亂相關的下丘腦炎症的關鍵細胞類型。新出現的證據表明,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在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的下丘腦功能障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自噬與肝細胞癌
    但有趣的是,自噬的發生在肝癌中的作用是一個複雜的雙向調節過程,雖然HBx和HBsAg可通過不同途逕啟動和誘導自噬發生,但HBx在體內同時發揮出另一方面的作用,通過對ATP酶與mTOR的誘導,導致溶酶體酸化和降解能力降低,兩方面共同作用下,最終體內自噬作用是減弱的。自噬啟動的增加及溶酶體工作能力的降低,共同導致了p62堆積,從而促進病毒感染,導致肝細胞壞死及凋亡增加。
  •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調節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2:14:4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iaolu Yang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自噬在骨穩態與骨質疏鬆症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
    自噬在骨穩態中的調節作用骨骼能夠為軀體提供支撐和保護作用,但是骨功能作用的發揮需要骨形態、骨量以及骨質等的長期穩定。骨骼處於骨形成以及骨吸收的動態平衡(即骨穩態)中,維持骨骼穩態需要多種類型細胞(OB、OC、骨細胞等)、激素、因子等密切配合。其中,OB是主要發揮合成骨基質作用的細胞,其由MSCs分化而來;OC是具有骨吸收作用的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細胞,源自造血幹細胞;骨細胞是構成骨質的重要細胞,骨細胞能夠通過感知應力和激素水平等的變化來調節OB及OC,其包封在礦化的骨基質中、由OB終末期分化而來。
  •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
    SNAP-29 regulates autophagosome maturation的文章介紹了他們關於O-GlcNAc糖基化修飾SNAP-29並調控自噬小體的成熟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工作首次報導了細胞自噬小體的成熟可以被營養狀態感應因子OGT介導的SNAP-29的O-GlcNAc糖基化修飾所調節。這是繼mTORC 和VPS34 複合體外,第三個能夠感應細胞的營養狀態從而調控自噬活性的節點。
  • 2016諾獎:近年來自噬相關重磅級研究一覽
    雖然已經發現了許多促進米色脂肪細胞分化的調控途徑,但是維持米色脂肪細胞的分子基礎仍不清楚。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在撤除外部刺激之後,米色脂肪細胞會逐步失去形態學和分子特徵,直接獲得白色脂肪細胞樣特徵,而繞過過渡態的前體細胞階段。研究人員發現米色向白色脂肪細胞方向的轉變與線粒體數目下降,自噬增加以及MiT/TFE轉錄因子介導的溶酶體生成激活有密切關聯。
  • Nat commun:心跳是如何被調節的?一文知曉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心臟在休息或處於壓力下都能穩定地維持血液流動。現在,使用小鼠模型,LMU團隊發現了特定種類的離子通道在控制心率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平均一生的過程中,人的心臟產生約三十億次跳動,無中斷且精確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