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發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患者機體中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細胞,這或許是一項最新的研究證據,其表明了睡眠障礙或許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文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者開發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新型療法。
圖片來源:healthtopia.net
研究者Birgitte Rahbek Kornum教授說道,我們在發作性嗜睡病患者機體中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的細胞毒性CD8 T細胞,也就是說,細胞能夠識別產生下視丘分泌素(hypocretin)從而調節個體覺醒狀態的神經元細胞,但這並不能表明是這些細胞殺死了神經元,但這對於研究者後期深入研究向前邁出了一步。
在大部分發作性嗜睡病患者中,產生下視丘分泌素並調節機體覺醒狀態的神經元細胞都會被破壞,為了殺滅其它細胞,比如產生下視丘分泌素的神經元細胞,CD4和CD8 T細胞通常就不得不發揮作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20名發作性嗜睡病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研究分析,此外,他們還對52名健康個體的血液樣本進行分析,結果研究者在幾乎所有發作性嗜睡病患者機體中都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的CD8 T細胞,但這種自體反應性似乎並不僅僅存在於睡眠障礙的患者機體中,其在很多健康個體機體中也同樣存在。
研究者表示,我們在某些健康個體機體中也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細胞,但這些細胞似乎並未被激活,研究人員推測,似乎存在某種機制能夠誘發發作性嗜睡病的發生並激活機體的自體反應,但目前他們還並不清楚到底誘發發作性嗜睡病的機制是什麼,研究者Birgitte Rahbek Kornum說道,目前我們重點關注如何利用減緩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來治療發作性嗜睡病,當然了該方向已經被嘗試了很多次了,因為此前研究者也推測該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今研究者發現是T細胞驅動了疾病的發生,因此他們希望後期能重點靶向作用T細胞來開發出更加有效的療法治療發作性嗜睡病。
發作性嗜睡病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最常見的形式,患者機體中缺少能夠調節機體覺醒狀態的下視丘分泌素,同時患者還會遭受短暫失去肌肉控制的痙攣症狀;第二種類型患者同樣缺少下視丘分泌素,但其並不會遭受痙攣症,但卻會和第一類患者一樣經歷相同的症狀,文章中,研究者重點對第一類發作性嗜睡病患者進行了研究。(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Natasja Wulff Pedersen, Anja Holm, Nikolaj Pagh Kristensen, et al. CD8 T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 and healthy controls recognize hypocretin neuron-specific antige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 DOI: 10.1038/s41467-019-08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