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嗜睡或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1-01-11 生物谷

2019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發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患者機體中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細胞,這或許是一項最新的研究證據,其表明了睡眠障礙或許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文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者開發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新型療法。

圖片來源:healthtopia.net

研究者Birgitte Rahbek Kornum教授說道,我們在發作性嗜睡病患者機體中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的細胞毒性CD8 T細胞,也就是說,細胞能夠識別產生下視丘分泌素(hypocretin)從而調節個體覺醒狀態的神經元細胞,但這並不能表明是這些細胞殺死了神經元,但這對於研究者後期深入研究向前邁出了一步。

在大部分發作性嗜睡病患者中,產生下視丘分泌素並調節機體覺醒狀態的神經元細胞都會被破壞,為了殺滅其它細胞,比如產生下視丘分泌素的神經元細胞,CD4和CD8 T細胞通常就不得不發揮作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20名發作性嗜睡病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研究分析,此外,他們還對52名健康個體的血液樣本進行分析,結果研究者在幾乎所有發作性嗜睡病患者機體中都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的CD8 T細胞,但這種自體反應性似乎並不僅僅存在於睡眠障礙的患者機體中,其在很多健康個體機體中也同樣存在。

研究者表示,我們在某些健康個體機體中也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細胞,但這些細胞似乎並未被激活,研究人員推測,似乎存在某種機制能夠誘發發作性嗜睡病的發生並激活機體的自體反應,但目前他們還並不清楚到底誘發發作性嗜睡病的機制是什麼,研究者Birgitte Rahbek Kornum說道,目前我們重點關注如何利用減緩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來治療發作性嗜睡病,當然了該方向已經被嘗試了很多次了,因為此前研究者也推測該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今研究者發現是T細胞驅動了疾病的發生,因此他們希望後期能重點靶向作用T細胞來開發出更加有效的療法治療發作性嗜睡病。

發作性嗜睡病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最常見的形式,患者機體中缺少能夠調節機體覺醒狀態的下視丘分泌素,同時患者還會遭受短暫失去肌肉控制的痙攣症狀;第二種類型患者同樣缺少下視丘分泌素,但其並不會遭受痙攣症,但卻會和第一類患者一樣經歷相同的症狀,文章中,研究者重點對第一類發作性嗜睡病患者進行了研究。(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Natasja Wulff Pedersen, Anja Holm, Nikolaj Pagh Kristensen, et al. CD8 T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 and healthy controls recognize hypocretin neuron-specific antige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 DOI: 10.1038/s41467-019-08774-1

相關焦點

  • 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治中的意義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doi:10.1038/s41586-019-1228-x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農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類基因STING(幹擾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關鍵。
  •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8-08-13 科技日報 劉海英 【字體:大多數人認為眼壓增高是青光眼的最主要病因,但《自然·通訊》雜誌網站8月10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則稱,青光眼實際上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的T細胞才是造成青光眼視神經變性的罪魁禍首。  由於眼壓增高被認為是青光眼的最主要風險因素,大多數對青光眼的治療都集中在降低眼壓這一目標上。但有許多患者在眼壓恢復正常後,其病情依然會惡化。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望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潛在靶點
    機體的免疫反應是一種平衡的行為,其過量會導致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過少則會導致機體嚴重感染的出現,調節性T細胞,或Tregs細胞就是維持這種平衡的重要角色,其在機體免疫反應過程中扮演著因此,控制Tregs的數量和活性對於維持機體健康尤為重要;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通過靶向作用名為DEL-1的分子或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幫助治療炎症或抑制自身免疫性反應,DEL-1分子能促進Tregs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產生。
  • Nat Genet:免疫細胞相關的遺傳突變或會影響個體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0年9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義大利、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離了一群免疫細胞相關的基因突變,其或會影響機體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文章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這種用來揭示前所未知的免疫細胞突變的技術和工具,這些突變與多種人類免疫相關疾病直接相關。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這種模仿宿主自身抗原的現象被稱為分子擬態,在感染的情況下十分常見,它可以引起自身抗體或是能與宿主自身的組織發生反應的抗體短暫地出現濃度增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過程是無害的,但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如對某些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而言,它可能會導致疾病。
  • 從日本首相辭職 看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幹細胞治療
    根據北京宣武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池添雨的介紹[1],「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為潰瘍性結腸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 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一種以免疫系統異常激活、免疫調節不能維持適應性耐受為特徵的異質性疾病。簡單來說,就是人體自身產生的抗體把健康的細胞當作外來有害細胞攻擊,進而導致組織或器官受損。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種類繁多並且分類較複雜,主要類型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橋本氏甲狀腺炎、類風溼關節炎、乾燥綜合症等。
  •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生相伴?
    本期我們邀請了來自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晏家驄助理研究員,通過既有的研究來詳細分析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關關係,同時邀請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的楊冬梓教授對本篇綜述進行點評。
  • 重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中的感染問題
    原創 郭根凱 郭根凱公眾頻道免疫抑制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顯著改善了這類疾病的預後。但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統的紊亂,加之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在控制疾病活動的同時,也增加了各種病原體感染機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甚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激活CD8+T細胞 為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庇護傘」
    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簡單來說,就是機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的疾病,我們也稱之為「友軍之火(friendly fire)」。如多發性硬化症等都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的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免疫系統發生故障並開始攻擊人體。這能夠會導致關節和皮膚問題,並在嚴重的情況下能夠會導致心臟、肺部、大腦和腎臟受損。 這種疾病的初始原因是未知的,不過基因被認為在其中發揮作用。這種疾病在女性中出現的機率比男性多9倍,而且通常在20至49歲之間發生。
  • Nature Immunology:對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發現
    近日,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Immunology上發表了題為「T cells instruct myeloid cells to produce inflammasome-independent IL-1βand cause autoimmunity」的文章,在小鼠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觸發T細胞驅動炎症並引起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分子過程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理
    MSC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它不僅能夠在外周免疫耐受、移植耐受、自身免疫中發揮作用,也能在母-胎耐受中進行調節。MSC還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特性,可抑制異基因細胞或組織移植誘導的免疫排斥和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自身免疫反應,因而對免疫損傷性疾病的治療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你還不知道?
    什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廣泛,根據其侵襲部位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結締組織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內分泌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
  • 血小板數量減少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有關
    原因有兩種,要麼是一些抗血小板的自身抗體引起的,要麼是一些免疫性複合血小板膜導致血小板被巨噬細胞吸收。血小板短暫的生命是一種自身免疫機制的結果。在ITP患者的血液循環中,血小板的壽命會大大縮短,平均存活時間從2~3天減少到幾分鐘。產生了抗體的血小板常常會孤立,然後在脾臟中被毀掉,而肝臟和網狀內皮髓質系統在血小板的隔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Cell Host & Microbe:飲食幹預或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2019年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改變飲食習慣就能給諸如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帶來健康益處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易感小鼠進行研究研究闡明了飲食幹預如何幫助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 開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進展及...
    2020年4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被錯誤導向攻擊宿主自身所引發的一種疾病,如今越來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進行治療,一般而言,目前的治療性手段較為廣泛且是非疾病特異性的,而且其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員就迫切需要開發精準化的早期幹預措施,日前,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Challenges
  •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
    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但有研究提示免疫系統異常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有關。有觀點提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通過對目前現有的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之間的證據進行評估,將有利於我們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和預後結局的更深入認識。同時,也可以為健康醫療機構提供一些臨床實踐的科學依據。
  • 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繼發TMA,如乾燥症候群、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硬皮病腎危象、血管炎和成人still病等,部分學者稱之為「類TMA症候群」或「繼發性TMA」。由於發病機制不明,臨床信息和治療結果主要來自於病案報導和回顧性病例分析,現就「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的TMA」的發病情況和診治進展作一介紹。
  • 這就是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兩大原因
    幹細胞被委以幹預自免疫性疾病的重任。到目前為止,幹細胞療法應用於臨床試驗的研究越來越多(大概佔據了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的1/3),國內外報導了諸多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案例。自身免疫疾病是一類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統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