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Immunology:對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發現

2020-12-04 同花順財經

近日,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Immunology上發表了題為「T cells instruct myeloid cells to produce inflammasome-independent IL-1βand cause autoimmunity」的文章,在小鼠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觸發T細胞驅動炎症並引起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分子過程,為多發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和炎性腸病的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

細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是抗菌免疫及自身免疫炎症的關鍵因子。IL-1β的產生需要先天免疫受體信號轉導和炎性小體成熟剪切,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機制是否適用於T細胞驅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IL-1β的產生。

研究人員發現了IL-1β產生的炎性小體非依賴性途徑,該途徑在效應CD4+T細胞與單核吞噬細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MPs)同源相互作用時觸發。活化的CD4+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TNF(tumor necrosis factor,腫瘤壞死因子)與MP上的TNF受體(TNFR)結合,導致IL-1β前體合成。MP中細胞凋亡信號轉導受體Fas被CD4+T細胞表達的Fas配體(FasL)激活,導致半胱天冬酶8(caspase-8)依賴的IL-1β前體剪切。成熟的IL-1β導致全身炎症,而TNFR或Fas信號的缺失,可以保護小鼠免受CD4+T細胞驅動的自身免疫。TNFR–Fas–caspase-8依賴性途徑為IL-1β產生及其在CD4+T細胞驅動的自身免疫病理學中的作用提供了機制性解釋。(摘譯自Nature Immunology,Published:17Dec2019)

來源: 科技部網站

相關焦點

  • 研究稱生薑或可對抗小鼠體內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稱生薑或可對抗小鼠體內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Emma Chou • 2021-01-08 14:12:52 來源:前瞻網 E2009G0
  • 陸前進/趙明團隊揭示E4BP4調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機制
    而新近發現的濾泡調節性T 細胞(Follicular T regulatory cells,Tfr cells)是一類特殊的調節性T 細胞亞群,其能特異性地通過抑制Tfh 細胞和B 細胞以抑制GC 反應【2】。Tfh細胞參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有假說認為,青光眼可能是眼壓升高引發繼發性免疫或自身免疫應答造成的。但該假說一直未能得到證實。  為驗證這一假說,由中、美、荷蘭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進行了小鼠模型研究。他們在論文中稱,在患青光眼小鼠的視網膜中發現有T細胞存在。這很不尋常,因為通常T細胞是無法進入到視網膜中的,其會被血—視網膜屏障阻止在視網膜之外。
  • 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治中的意義
    共同特徵:多數病因不明;患者以女性居多,並隨年齡增加發病率有所增加;有遺傳傾向;患者血清中有多種自身抗體或自身反應性致敏淋巴細胞存在;疾病有重疊現象,即一個病人可同時患一種以上自身免疫病;病程一般較長,多遷延為慢性;病損局部可發現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浸潤;免疫抑制劑治療可取得一定療效。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人員發現,壓力的出現會引起腸道細菌的變化,進而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動,增加其攻擊自身的可能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種機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和系統的疾病,其背後的因素很難確定,部分原因是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它們包括多發性硬化症、狼瘡、類風溼關節炎、青少年糖尿病、硬皮病和肺纖維化。
  •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生相伴?
    為此,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於今年第4期發表題為: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ndometriosis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綜述,旨在分析已發表的探討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性的研究,進一步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和結果,以期發現新的藥物靶點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研究發現人體微生物確實會表達產生一些與宿主蛋白類似的同源蛋白,而這些蛋白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引起宿主免疫失衡,造成自身免疫疾病。 那麼,我們是否可能通過調控微生物來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呢?是否只需要消除這些致病的微生物就可以了呢? 今天我們特別關注腸道微生物與自身免疫疾病。希望該文能夠為產業人士和相關讀者帶來一些啟發與幫助。
  • 重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中的感染問題
    原創 郭根凱 郭根凱公眾頻道免疫抑制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顯著改善了這類疾病的預後。但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統的紊亂,加之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在控制疾病活動的同時,也增加了各種病原體感染機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甚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望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潛在靶點
    機體的免疫反應是一種平衡的行為,其過量會導致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過少則會導致機體嚴重感染的出現,調節性T細胞,或Tregs細胞就是維持這種平衡的重要角色,其在機體免疫反應過程中扮演著因此,控制Tregs的數量和活性對於維持機體健康尤為重要;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通過靶向作用名為DEL-1的分子或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來幫助治療炎症或抑制自身免疫性反應,DEL-1分子能促進Tregs及其免疫抑制活性的產生。
  • 激活CD8+T細胞 為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庇護傘」
    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簡單來說,就是機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的疾病,我們也稱之為「友軍之火(friendly fire)」。如多發性硬化症等都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doi:10.1126/scisignal.aap9415女性或許更易於患上自身免疫疾病,而且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很有可能也會影響其自身的免疫系統健康;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Signal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圖爾庫大學和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報導了與自身免疫疾病發生過程中參與雌激素受體功能發揮相關的新發現。
  • ...課題組發現人基因組「暗物質「 有望開發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A Micropeptide Encoded by LncRNA MIR155HG Suppresses Autoimmune Inflammation via Modulating Antigen Presentation)的研究論文,報導了課題組原創性地發現人基因組非編碼區編碼多肽miPEP155,能夠調控炎症環境中樹突狀細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對小鼠類銀屑病與多發性硬化症(EAE)兩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模型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nature immunology: 肺結核治療新研究
    結核桿菌在長年的進化選擇下,能夠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細胞內部,並能有效避免免疫系統的感知與清除。因而,尋找合適的靶點分子進行藥物設計是清除結合桿菌的關鍵所在。 PtpA是結合桿菌分泌的一類去磷酸化酶(phosphotase: for protein dephosphorylation)。由於其可以分泌到細菌外部,即巨噬細胞胞漿中,所以是最容易設計的藥物靶點。
  • 從日本首相辭職 看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幹細胞治療
    根據北京宣武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池添雨的介紹[1],「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為潰瘍性結腸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 今天我們來科普什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幹細胞作為醫學領域的新趨勢,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理
    MSC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它不僅能夠在外周免疫耐受、移植耐受、自身免疫中發揮作用,也能在母-胎耐受中進行調節。MSC還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特性,可抑制異基因細胞或組織移植誘導的免疫排斥和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等自身免疫反應,因而對免疫損傷性疾病的治療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這就是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兩大原因
    自幹細胞被科學家發現以來,大眾對其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更新的原始細胞群,近年來,各醫學領域的科研人員都對幹細胞療法有極大興趣。幹細胞被委以幹預自免疫性疾病的重任。到目前為止,幹細胞療法應用於臨床試驗的研究越來越多(大概佔據了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的1/3),國內外報導了諸多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案例。自身免疫疾病是一類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統的疾病。關於為什麼幹細胞療法能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作用,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個是低免疫原性,另一個是免疫調節作用。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你還不知道?
    什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廣泛,根據其侵襲部位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結締組織疾病、神經肌肉疾病、內分泌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
  • Nat Commun:嗜睡或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9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發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患者機體中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細胞,這或許是一項最新的研究證據,其表明了睡眠障礙或許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文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者開發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新型療法。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樹突狀細胞是協調免疫反應對抗外來病原體的核心,需要在穩定狀態下調節免疫系統,誘導免疫耐受。具體而言,樹突狀細胞與胸腺髓質上皮細胞通過MHC-II向CD4+T細胞呈遞自身抗原,並在相互作用加強時促進其凋亡。 外周免疫耐受的其他機制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穩態,避免對「自我」或無害抗原的反應。同樣,DCs也是這一過程的關鍵。
  • Cell Host & Microbe:飲食幹預或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
    2019年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改變飲食習慣就能給諸如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帶來健康益處嗎?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易感小鼠進行研究研究闡明了飲食幹預如何幫助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