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免疫細胞相關的遺傳突變或會影響個體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1-01-11 生物谷

2020年9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義大利、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離了一群免疫細胞相關的基因突變,其或會影響機體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文章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這種用來揭示前所未知的免疫細胞突變的技術和工具,這些突變與多種人類免疫相關疾病直接相關。

圖片來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此前研究結果表明,許多曾經被認為是器官特異性或位點特異性的疾病或與機體的免疫狀況有關,而炎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和川崎病只是幾個例子而異,作為對這些研究發現的回應,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深入研究相關的免疫細胞及可能導致這些疾病發生的相關變異。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來自義大利撒丁區的3500名參與者機體的血液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性研究,他們利用基因分型譜技術和歸因分析技術作為一種手段來尋找涉及731種免疫細胞特性的突變,實際的工作包括使用細胞表面標記物和基於流式細胞術的細胞分選手段。

總而言之,研究人員分析了血液樣本中大約2200萬個突變的數據,其中一些來自於同一家族的個體,在此過程中,研究者還發現了122個單核苷酸多態性,其中52個是新的特徵,17個基因位點獨立地與459個單一的細胞特性有關,研究者指出,這些多態性中還包括大約36個與已知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基因位點的突變。

隨後研究者還進行了精細化繪圖、後續驗證、選擇性分析、表達和定量特徵位點的分析來更好地了解其所分離出來的特性之間的關聯性,而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想觀察是否能發現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相關的未知關聯,下一步研究者將會利用蛋白定量特徵位點技術來調查是否存在這種關聯,以幫助發現與已經使用的藥物之間的任何關聯,並闡明這些藥物是否還能用於治療其它病症,未來,在基於免疫細胞亞型和相關疾病治療的研究過程中,針對不止一種通路或蛋白質進行靶向性研究或許是未來研究的一個大方向。(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Orrù, V., Steri, M., Sidore, C. et al. Complex genetic signatures in immune cells underlie autoimmunity and inform therapy. Nat Genet (2020). doi:10.1038/s41588-020-0684-4

相關焦點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研究人員發現,壓力的出現會引起腸道細菌的變化,進而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動,增加其攻擊自身的可能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種機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和系統的疾病,其背後的因素很難確定,部分原因是這些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它們包括多發性硬化症、狼瘡、類風溼關節炎、青少年糖尿病、硬皮病和肺纖維化。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過程是無害的,但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如對某些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而言,它可能會導致疾病。 目前,分子擬態現已成為一種可考證的機制,這種機制可能會導致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溼熱。 Caspi 想知道她的實驗老鼠是否會出現了類似的狀況,但是這些動物從未接觸過傳染性病原體,那麼病原體是從哪裡來的呢?
  • 近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領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覽!
    doi:10.1126/scisignal.aap9415女性或許更易於患上自身免疫疾病,而且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很有可能也會影響其自身的免疫系統健康;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Signal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圖爾庫大學和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報導了與自身免疫疾病發生過程中參與雌激素受體功能發揮相關的新發現。
  • Nat Commun:嗜睡或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2019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發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患者機體中發現了自體反應性細胞,這或許是一項最新的研究證據,其表明了睡眠障礙或許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本文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者開發治療多種慢性疾病的新型療法。
  • 從日本首相辭職 看自身免疫性疾病與幹細胞治療
    根據北京宣武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池添雨的介紹[1],「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為潰瘍性結腸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 自身免疫性疾病 眾所周知,人體的免疫系統非常強大,我們的皮膚、抗菌蛋白、扁桃體和免疫細胞等構成了覆蓋全身的防衛網絡,抵禦了不計其數的細菌和炎症。然而,當它出現免疫應答紊亂時,對機體自身的傷害也是極為嚴重的。
  • 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治中的意義
    共同特徵:多數病因不明;患者以女性居多,並隨年齡增加發病率有所增加;有遺傳傾向;患者血清中有多種自身抗體或自身反應性致敏淋巴細胞存在;疾病有重疊現象,即一個病人可同時患一種以上自身免疫病;病程一般較長,多遷延為慢性;病損局部可發現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浸潤;免疫抑制劑治療可取得一定療效。
  • Nat Genet:開發出能深入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發病機制的新方法
    2020年7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諸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血細胞相關特性疾病等多種遺傳性免疫性疾病都是因為關鍵蛋白質沒有產生或功能障礙而導致的,然而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引發這些疾病背後的原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名為m6A(N6-甲基腺苷)的特殊形式的
  • Nat Commun:重磅級發現!遺傳因素或會影響機體的免疫特徵表現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7年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明,幾乎四分之三的免疫性狀都會被基因所影響,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望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潛在靶點
    機體的免疫反應是一種平衡的行為,其過量會導致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過少則會導致機體嚴重感染的出現,調節性T細胞,或Tregs細胞就是維持這種平衡的重要角色,其在機體免疫反應過程中扮演著為了證實這種關聯,研究人員利用培養中的小鼠細胞進行實驗來觀察,是否DEL-1分子會影響T細胞發育為成熟Th17細胞或Tregs細胞,由於DEL-1分子似乎並不會直接影響Th17細胞的產生,而其對Tregs的影響讓研究人員非常吃驚,當研究者對人類細胞進行研究後也發現
  • 陸前進/趙明團隊揭示E4BP4調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機制
    濾泡輔助性T細胞(Follicular T helper cells, Tfh cells)是一類主要定位於淋巴濾泡生發中心(Germinal center, GC)的CD4+輔助性T淋巴細胞亞群,它在誘導B細胞激活、分化、產生抗體過程中發揮作用,廣泛參與體液免疫反應【1】。Tfh細胞的異常活化和分化會擾亂生發中心對於B細胞的選擇,從而影響自身抗體的分泌。
  • 開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所面臨的挑戰、進展及...
    Cell, doi:10.1016/j.cell.2020.03.007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描述了80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些疾病可以是全身性的,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其會影響皮膚、關節、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也可以是器官性的,比如1型糖尿病,其主要影響機體的胰腺健康;B細胞或T細胞耐受性的缺失常常與自身免疫力有關,實際上,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位點通常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 激活CD8+T細胞 為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庇護傘」
    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簡單來說,就是機體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的疾病,我們也稱之為「友軍之火(friendly fire)」。如多發性硬化症等都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 PLoS Genet:生活方式或會影響機體的遺傳效應 改變個體患病風險
    2017年9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個體患肥胖症的風險不僅會受到其生活方式的影響,還受到了其機體基因的影響,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機體患肥胖症的風險或許並不是固定的,而受到了生活方式的影響。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理
    MSC具有選擇性歸巢特性,可自動向損傷組織和炎症區域歸巢,這也是臨床應用於血管缺血性疾病、免疫損傷性疾病、骨損傷、心肌梗死和各種老年退行性變的依據。MSC歸巢特性與其分泌的多種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密切相關,同時損傷或炎症區域產生的趨化因子也對MSC的歸巢有吸引作用。參與MSC歸巢的成分可能還包括一些細胞和選擇素、整合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等。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TFs與表觀遺傳酶共同作用靶向特定的基因組位點,導致表觀遺傳修飾。眾所周知,DNA甲基化和組蛋白翻譯後修飾等表觀遺傳標記可直接影響細胞表型和功能,一些研究已經證明了不同的表觀遺傳機制在獲得DC耐受性中的作用。 例如,組蛋白脫乙醯基酶(HDAC)11負性調節人類和小鼠樹突狀細胞中IL10基因的表達。
  • 重視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中的感染問題
    原創 郭根凱 郭根凱公眾頻道免疫抑制劑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顯著改善了這類疾病的預後。但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統的紊亂,加之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在控制疾病活動的同時,也增加了各種病原體感染機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甚至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研究稱青光眼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數人認為眼壓增高是青光眼的最主要病因,但《自然·通訊》雜誌網站8月10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則稱,青光眼實際上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的T細胞才是造成青光眼視神經變性的罪魁禍首。  由於眼壓增高被認為是青光眼的最主要風險因素,大多數對青光眼的治療都集中在降低眼壓這一目標上。但有許多患者在眼壓恢復正常後,其病情依然會惡化。
  • 基因解碼公司:FLT3功能喪失性變異會顯著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AITD)是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很高的遺傳性。科學家發現了99種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相關的序列變異,其中84種以前從未與該疾病相關。 首先,它會大大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包括全身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溼性關節炎(RA)和乳糜瀉。這些疾病均以自身抗體為特徵,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此外,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也經常受到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影響。 其次,眾所周知,FLT3基因中的激活體細胞突變與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ML)相關。
  • 上海專家最新解密遺傳密碼,提供免疫...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是該病病因不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癒手段。好消息是,近日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展示了一種篩選功能性疾病易感位點和功能性調控元件的策略,並將自身免疫性疾病風險遺傳變異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聯繫起來,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靶點。
  • 紅斑狼瘡免疫幹預治療有了新策略,仁濟團隊揭示其遺傳暗物質的生物...
    該研究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是該病的病因不明,而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