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個中外聯合研究團隊分別報告了一種新的蛛形綱動物化石,其兼具古代和現代蜘蛛的特徵,包括多節的紡器——現代蜘蛛特有的紡絲器官。兩篇論文於2月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
蜘蛛類群的演化相當成功,但是物種演化的一些方面仍舊不清晰。兩篇由不同研究組撰寫的論文通過4隻1億年前的原型蜘蛛樣本揭示了它們的起源,這些樣本均保存於緬甸琥珀中。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團隊及合作者展示了兩塊化石,包括模式標本應氏喀邁拉蛛。該屬名的翻譯是「嵌合蜘蛛」,反映了這種蜘蛛親緣同時具有原始及現代特徵。在第二篇論文中,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Gonzalo Giribet團隊介紹了另外兩塊應氏喀邁拉蛛化石。
研究人員表示,應氏喀邁拉蛛比最早的蜘蛛祖先晚出現2億年,且具有一些和現代蜘蛛大不同的特徵,包括一個長尾巴一樣的附器——尾節,今天常見於蠍子。不過,應氏喀邁拉蛛保留了多節的紡器,像現代蜘蛛一樣能紡絲。
由於兼具古代和現代特徵,這兩篇論文在應氏喀邁拉蛛在演化樹上的位置未達成一致意見。Giribet及同事認為它屬於已滅絕的Uraraneida目,而王博和同事提出它可能是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蜘蛛目(Araneae)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