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詞典中,土豪的釋義是這樣寫的:
1、(名)舊社會農村中有錢有勢的地主或惡霸。
引證解釋:
1、地方上有錢有勢的家族或個人。
《宋書·殷琰傳》:「 叔寶 者, 杜坦 之子,既土豪鄉望,內外諸軍事並專之。」
《南史·韋鼎傳》:「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
清 顧炎武 《田功論》:「募土豪之忠義者,官為給助,隨便開墾。」
2、特指鄉村中有錢有勢的惡霸。
清 顧炎武 《與人書》:「馬角無期,貂裘久敝,惟長者垂憫孤根……不至為土豪魚肉,即石田十頃徐圖轉售,尚得為首丘之計。」
清 郝懿行 《晉宋書故·土豪》:「然則古之土豪,鄉貴之隆號;今之土豪,裡庶之醜稱。」
3、一方的首領。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至如諸州之義甲,各有土豪;諸峒之壯丁,各有隅長。彼其人望,為一州之長雄。」
土豪最出名的一個用法,來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提出的主要宣傳口號——打土豪,分田地。新華網介紹,"打土豪、分田地"口號標語最先出現在 1927 年的文家市, 根據黨史專家的研究,毛澤東從 1928 年 3 月開始,在酃縣的中村,正式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鬥爭。毛澤東在《怎樣分析農村階級》中曾經寫到:「軍閥、官僚、土豪、劣紳是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是地主中特別兇惡者。」
不過,「土豪」在網絡時代的語境下,顯然有了截然不同的含義。這個詞在網絡上太好用了:iPhone 5 有土豪金,微信朋友圈到處是「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最近一則和土豪沾邊的新聞是 19.5 億美元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人們奔走相告:太土豪了!
顯然,如今的土豪已經和階級意識形態沒有太大關係,更多和「炫富」、「奢侈」或大手筆的一擲千金聯繫起來。新改版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上解釋,土豪是指富有錢財而缺少文化和正確價值觀的人。
那麼「土豪」的英文應該怎麼說?按不同的上下文內容,筆者覺得「土豪」有這麼幾種可供參考的譯法:
Local tyrant
「地方上的惡霸」,中規中矩的字典式譯法。不過很多時候已經不符合「土豪」這個詞所包含的深厚含義了。
Rich redneck
「富裕的鄉巴佬」,也是中譯英字典裡的譯法,但是「鄉巴佬」太難聽了,就算要用這個譯法,筆者覺得起碼也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農民兄弟」。
Tycoon
「大款,巨富」,就是說很有錢或很有權勢的人 (「A tycoon is a person who is successful in business and so has become rich and powerful.」)。據說這個詞最早來自日語的 「taikun」 (大君),指的是日本 1857 至 1868 年間的幕府。
Vulgarian
「庸俗的暴發戶」,尤其愛炫富 (A vulgar person, especially one who makes a conspicuous display of wealth.) 這是個強調「土豪」沒文化的譯法。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譯法,但是對於在海港城排隊買包卻席地而坐、隨地亂扔垃圾的「土豪」們,目測也只有這個詞合適。
Parvenu
「未獲承認的新貴」 (A person who has suddenly risen to a higher social and economic class and has not yet gained social acceptance by others in that class.) ,這個詞沒有像《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釋義那樣指明說土豪「缺少文化和正確價值觀」,但是「未獲承認」的原因可能無非也就是這個。
Tuhao
不解釋啦,就是拼音。BBC曾經將「土豪」音譯為「Tuhao」而做專題報導,報導表示如果「土豪」一詞繼續流行,可能會被收錄至《牛津詞典》。
筆者個人覺得「土豪」乾脆就譯作「Tuhao」算了,如果非要和拼音有區隔,可以學學小瀋陽的作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