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9月份仍然會有持續的高溫天氣,這將給加州鱸刮魚帶來巨大的障礙。經驗不足的養殖戶賣魚時出現硬骨、死魚等現象十分常見。如何才能將眼前的「金元寶」安全地收入囊中呢?小編與加州鱸養殖地佛山市勒流鎮尾批魚的加州鱸養殖戶深入接觸、交流,總結出如下高溫期加州鱸安全出魚技術要點,給廣大養殖戶借鑑。
(開足增氧機,迎豐收)
佛山市勒流鎮加州鱸尾批魚的養殖模式主要為:6至8月份投放50-100口/斤的朝魚,或在10-11月份購入4~6兩/尾的小規格魚,養殖至次年6至8月份,在新魚上市前的高魚價期出售。由於養殖周期長,池塘底部沉積有機物多,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積累,拉網攪底會引起底物上泛,造成水質急劇惡化;儘管已經過了排卵期,但加州鱸的體質尚未完全恢復,加上高溫,拉網等強應激給魚體生理機能帶來沉重的負擔;再次,高溫期池塘中的微生物、浮遊植物、浮遊動物等大量繁殖,代謝迅速,夜間耗氧量大,造成清晨池塘水體溶氧量較低;再次,高溫期多數加州鱸成魚塘的氨氮、亞鹽等指標偏高,也會造成應激;這些應激源的疊加效應,其結果可能導致高溫期加州鱸刮魚硬骨,嚴重時甚至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
(8月高溫期白天水溫均超過30℃)
做好以下這幾個方面,可以確保養殖戶安全出魚,成功把錢賺到手!
1、加強保肝護腸,增強魚體體質
出魚前15-20天,需要加強保肝護腸,增強魚體體質,避免出現肝臟疾病和腸胃疾病,連續拌餵護肝型飼料伴侶,龍昌膽汁酸(主要成分:膽汁酸等)、高溫潑灑Vc(主要成分:維生素C等)等增強體質的產品,如果肝臟、腸胃出現問題,拉網出魚時可能導致大量死魚,甚至無法上車。
2、及時調水改底,保持水質清爽
出魚前10-15天,需要及時調水改底,為加州鱸營造一個優良的水環境,保證魚體健康,魚吃料吃的爽,出魚出得順。
(1)加強水質監測,避免氨氮、亞鹽超標
出魚前要特別加強水質監測,使氨氮、亞鹽等水質指標維持在正常水平,一旦超標,需要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儘快降指標。氨氮、亞鹽超標,出魚時容易導致死魚。
(2)淨化水質,保持水質清爽
加州鱸喜歡清爽的水環境,濁水容易造成加州鱸食慾減退,水質老化,滋生細菌,且出魚時容易出現蒙眼,影響出魚質量。因此,出魚前2-3天,需要淨化水質,提高出魚質量。
(3)及時改底,防止拉網出魚時反底
魚的殘餌和糞便長期堆積在塘底,如果平時不注意改底,造成塘底有機質含量過高,且易轉化成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毒物質,拉網出魚時攪動底泥,很可能引起反底,造成魚體中毒及過強的應激反應,導致出魚過程中及出魚後損耗過大。因此在出魚前10-15天,需要改底1-2次,使水體持續保持穩定。
3、採取抗「硬骨」措施,提高出魚成數
由於加州鱸養殖戶沒有拉網煉魚的習慣,在拉網出魚時,由於魚體應激過強,可能導致魚體發硬抽筋而死亡(就是人們平時說的「硬骨」現象),造成不同程度的損耗。因此,為了預防出魚時「硬骨」魚的出現,在拉網出魚前的3-5個小時,用應激靈全池潑灑,可有效防止「硬骨」魚的出現,提高出魚成數。
4、出魚後及時消毒,調理肝腸促加料
(1)及時消毒,避免魚體發炎致病
出魚時,由於拉網、挑魚,對魚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機械損傷,因此需要及時消毒,避免魚體傷口發炎感染,引發其他疾病。可在出魚的當天下午,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全池消毒處理。
(2)調理肝腸,促進加料
出魚後,大規格的魚已被挑走,沒有大魚的幹擾,中小規格的魚吃料會增加。因此需要餵食優質飼料,再服用有利於保肝護腸的膽汁酸,調理好肝腸,提高魚體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魚體免疫力,促進加料,為早出第二箍魚保駕護航。
(優質飼料+定期護肝的加州鱸打樣觀察)
加州鱸捕撈期間注意以下幾點,養殖過程已經投入了一定量的苗種,飼料,管理成本,做好最後的保養,收穫季節減少死魚就是增加純利潤,出魚工作不容忽視。
1、餓捕魚前2天減少或者停止投餵飼料。過多的攝食增加了魚蝦新陳代謝,增加魚類對溶氧、環境要求,拉網應激反應明顯。其次,大量糞便在運輸途中排出汙染運輸水體,增加耗氧。
2、調加強拉網前水質調節,尤其是底質改良。大量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存在於池塘底層,拉網捕魚攪動水體,讓有害物質遍布全池,極易造成水質迅速惡化,讓魚蝦短時間應激、中毒。建議拉網前3-5天提前使用芽孢桿菌、EM菌、底質改良劑等微生態製劑,改善水體環境。很多養殖戶認為賣魚前還花錢買藥物不值,其實如果拉網時減少死魚數量,仍然比較合算。
3、保拉網前5-12小時使用抗應激產品,特別是膽汁酸,溫和而且沒有藥物殘留問題。魚蝦在拉網時受到驚嚇,應激反應明顯,容易造成組織出血,機械損傷等。
4、補拉網後在網箱裡再次使用抗應激產品可有效增加魚體粘液、收縮鱗片,增強抗應激能力。
5、淨拉網後立刻施用水質淨化劑。由於拉網整個水體被攪動,沒有拉完的魚很容易生病,迅速施用化學類水質淨化劑如:三氧化二鋁、聚合氯化鋁、沸石粉等淨化水體。
6、第1次拉網前一晚,潑灑粗鹽,以40~80斤/畝·米為宜
潑灑粗鹽,能夠沉澱懸浮的有機物,提高水體溶解氧;其次,增加水體中的離子濃度,改變水體的滲透壓,提高魚體的抗應激能力及運輸成活率;再者,粗鹽中的氯離子能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毒性,促進魚體對溶解氧的吸收與運輸,從而降低了魚的應激,同時增強了魚的抗應激能力。
7、拉網後適當吊養再上車,以0.5-1小時為宜,視實際情況而定
在高溫時間刮魚,即使抗應激措施到位,在拉網後有時也難免會出現輕微的硬骨現象。這時不必慌張,在充分增氧的基礎上適當吊養一段時間,魚體會自然恢復。這是因為魚體具有一定的抗應激能力,能夠調節自身的生理機能以適應拉網等引起的環境劇變。即使拉網沒有出現硬骨現象,也建議吊養半小時左右,能夠提高上車成活率。
加州鱸出魚用藥及硬骨現象統計表
簡而言之,做好「調好水,強體質,長停料,足增氧,強抗應激」這五個方面,即使是高溫期加州鱸也可以安全出魚。當然,由於不同地區的氣候及養殖模式均有所差異,在實踐中需因地制宜,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