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快速的鱸魚家族—美洲大口鱸,一分地最高產六噸

2021-01-15 水產養殖網
成長快速的鱸魚家族—美洲大口鱸,一分地最高產六噸2016-04-10 00:2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前沿        瀏覽量: 8383 次 我要評論
美洲大口鱸俗稱加州鱸,業者估計我國臺灣地區養殖魚苗需求量近千萬尾,養殖育成率7-8成,年產量約有1000-2000噸。

美洲大口鱸,學名Micropterussalmoides,分類上屬於鱸形目,鱸亞目,太陽魚科,黑鱸屬,原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中部、東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我國臺灣地區於1975年引進,加拿大、巴西、英國、法國、西非、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也相繼引進。美洲大口鱸俗稱美州鱸、加州鱸、淡水鱸、黑鱸、大口黑鱸(大陸),英文名largemouthbass、blackbass。美洲大口鱸是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州魚(thestatefishofAlabama),也是喬治亞州、密西西比州及佛羅裡達州的州淡水魚(statefreshwaterfish)。

美洲大口鱸主要棲息在水溫較暖的湖泊與池塘淺水處,或水流緩慢的溪流,雄性會挖掘巢穴,並有護衛卵及幼魚之行為,雌魚會掘洞產卵。其生性兇猛,具強烈的領域行為,會攻擊侵入的魚只;以魚、蝦、蟹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屬肉食性魚類。最大體長可達50公分,一般成熟體型在25-35公分之間,可作為垂釣及食用魚。

美洲大口鱸於1975年引進

早在1975年時,美洲大口鱸就已經被引進我國臺灣地區,當時是屏東麟洛蔡仁峰透過美國大使館的管道取得8尾種魚,然後繁殖出一些魚苗,並養成第一代成魚。中華生技謝清輝得知蔡仁峰在做這條魚後,隨即向蔡買入200尾成魚,與劉船長合作進行繁殖。早期對這條魚還不熟悉,繁殖技術還在摸索中,每批只能培育出大約2萬尾魚苗。「當時大約一年可以做出10萬尾寸苗,並以每尾20-25元的價格,開始推廣到業界進行人工養殖。」謝清輝說。

起初因魚苗數量不多,僅僅在屏東一帶有人試養,在1980年以後,美洲大口鱸逐漸推廣擴展到嘉義東石一帶,「當時魚苗價格非常好,一尾1.5-2.0寸的加州鱸苗可以賣到20元,出一批5萬尾的苗就賣得100萬。」謝清輝說。

這條魚適合做高密度養殖,早期一分地的池子就可以收成3-4噸的魚,最高紀錄曾收到6噸之多。隨著名氣逐漸響亮,方貴州、卓博志及王三郎等人也陸續加入育苗行列,成為第二批美洲大口鱸魚苗生產推廣者,育苗產量擴大,美洲大口鱸始進入大量養殖時期。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在臺灣地區美洲大口鱸育苗場大約有6-7場,估計各場美洲大口鱸寸苗產量應該在100萬-300萬尾之間,有的是加州鱸專業場,有的兼營其他鱸魚或淡水魚種。


臺灣地區需苗量約1000萬尾/年

美洲大口鱸大都為自然產卵,種魚雌雄各半,每分地放養5000-10000尾,每年約10月份,東北季風下來,氣溫一旦開始變化,種魚受到刺激就會自然產卵。

在天然水域中,美洲大口鱸雄魚會在靠近岸邊處,將河底泥土及水草清除,作成直徑大約30-50公分,深度5-10公分,底質為礫石的碗型巢穴。人工繁殖則以長方形塑膠籃,內置一層數公分大小的碎石做為產卵箱,母魚會將略帶黏性的卵產於產卵箱內。每天觀察產卵情況,如有產卵則收集受精卵,移至孵化池進行孵化。產卵箱中如有受精卵,要儘速取出,以減少水黴感染。

屏東萬丹方彥翔(小方)是專做美洲大口鱸的繁殖場,他承接父親方貴州留下來的魚苗事業。小方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為了顧好魚苗品質,場內只做美洲大口鱸一個品種,寸苗年產量約300萬尾左右,每年大約需要二、三千尾的種魚來做繁殖,通常種魚使用約2-3年。「美洲大口鱸體重達400克以上就有卵了,不過繁殖用還是用一斤以上的比較好,一般繁殖多採用1-3齡的種魚,不過1齡魚產卵的母魚產卵量一般較少。」

美洲大口鱸的產卵適溫範圍是18-26℃,高雄、屏東地區能用水溫較高的地下水調控水溫,使得美洲大口鱸的產卵季期能提前至冬季開始,自然產卵的可以在10月份開始產卵,如果用藥物催熟,能將產卵再提前一個月,在9月份就可以開始有受精卵。

小方表示,在產季期間,種魚產卵池每天都要巡池好幾次,如有受精卵要馬上收集移置到孵化池,進行孵化作業。

受精卵大約2-3天就可以孵化,孵化後3-4天卵黃囊消耗後,以輪蟲或豐年蝦餵食。魚苗成長到1.5-2公分時,可以逐漸改餵絲蚯蚓或蚊(係指水蚤與枝腳類生物總稱),生產旺季時,場內每天大約需要100斤的蚊來餵養幼小的魚苗,1斤成本30元,蚊的來源是由小方的舅舅生產供應。


寸苗價格1-4元/尾

「魚苗飼養到6-8分(即1.8-2.4cm)就開始馴餌,改餵人工飼料,通常一周就可以過料。臺灣地區業者通常放養1.5寸魚苗,目前一尾售價約2.5元。魚苗買賣有的透過仲介,有的也會自行前來購買,自行購買者要量夠多才划算,因為僱一臺運魚車可能要花2萬元的成本。」小方說。

小方接手育苗場10年,培育的美洲大口鱸魚苗品質相當優秀,美國業者曾親自到魚場觀察評鑑,併購買回銷美國。他指出,他們每年約生產300萬尾魚苗,外銷美國的數量佔了相當的份額。因為品質較好,魚苗售價也比較堅持,不會任意隨市場的波動而起伏,這歸功於只做單一魚種,能專心顧好魚苗品質。

嘉南水產企業蕭志威(下稱阿威)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美洲大口鱸魚苗價格起伏範圍比較大,售價從1塊多到4塊錢都有,有時越大的苗反而便宜,原因是市場需求變少,魚苗滯銷賣不出去,這種「堵市」(臺語,意指滯銷)的魚苗通常會降價求售。有些苗場降價的原因可能是要培育不同魚種,產季到了,場內池子不敷使用,也只好將較早操作的美洲大口鱸魚苗降價出售,以便空出池子,也因此出現較大的魚苗,反而價格更便宜的現象。「今年魚苗價格2.5-3.0元左右,去年較大的魚苗也只要1塊多,主要原因是去年沒有外銷訂單,所以魚苗賣不掉。」

搶市時,魚苗1.0-1.2寸就可放養,堵市時,養到2寸還賣不出去。苗場在6-8分(即1.8-2.4cm)苗時就已馴好餌,可投餵0.8的浮料,供不應求時小苗也搶著放,直接下大池。

美洲大口鱸魚苗放養規格從2400尾/kg到100-200尾/kg都有,放養魚苗規格的選擇視各人操作而定。為了加快養殖周期,充分利用魚塭,阿威的美洲大口鱸養殖,11月放苗,在隔年5-6月第一批頭魚起捕後,池魚密度降低,就追加放養中苗,圈養在魚池中,兩批魚能在9-10月全部一起收成,以這樣的操作方式達到一年放養兩季,增加產量。

8-9個月可養成

阿威做水產近二十年,因有販賣美洲大口鱸的通路及加工廠,後來自己也投入養殖生產事業,先在嘉義民雄3甲土地養殖美洲大口鱸,隨後陸續在雲林麥寮購入共約25甲魚塭,擴大養殖規模。目前總面積約28甲,魚苗年放養量約1百萬尾,全部放養美洲大口鱸。

阿威表示,第一批美洲大口鱸養殖為利用自己的魚產加工廠廢料,將屠宰後剩餘的魚鰓及內臟等作為美洲大口鱸的生餌使用,結果發現,養殖7個月了還只成長不到3兩(約100克),改用飼料投餵後,魚只才順利成長到上市體型。

在育成率方面,有人覺得美洲大口鱸很好養,但也有的人養得不好,這條魚毛病多,原因是食性兇猛,餵多吃太飽,腸胃、水質都容易出問題,沒餵飽又會相互殘食。常見的疾病有諾卡氏菌病、虹彩和神經壞死病毒病、弧菌病及腐鰓等。通常容易出問題的多集中在春、秋兩個季節交替期,氣候變化劇烈時。

這條魚不怕冷,1月的強烈寒流並未對美洲大口鱸造成損失,只要水深超過1米就無大礙,不過1米的淺水池仍有一些凍傷的例子,但損失不嚴重。養殖鱸魚建議水池深度要夠,最好在3米以上,這也要看各地環境條件,有的地區水池深,池水排不掉,不利於清池及整池。

1分地約放1萬尾魚,一般則是放7000-8000尾,阿威3甲在民雄的魚塭,放養的15萬尾魚苗都先集中圈養,1.5-2個月後再分池,一池3萬-4萬尾。美洲大口鱸養成後採取間捕收成,水溫低時,圍網捕抓大魚放小魚,魚只都不會有事,但是在夏季28-30℃的高水溫期,則是儘量不去動魚,抓了再放回容易出問題。

「早期美洲大口鱸成長速度更快,放養6個月就可以開始捕撈出售,一批魚7個月可以抓完,最快甚至4個月就可以開始抓頭魚。目前一般飼養8-9個月可以抓完,外銷體型在500克以上到800克都有,要養大到1公斤不容易。」阿威說。

阿威在嘉義民雄的養殖場是純淡水,雲林麥寮的鹽度也在3釐以內,而國內鱸魚養殖大本營嘉義義竹、東石一帶,鹽度在6-7釐,對美洲大口鱸而言,稍微鹹了點,比較不適合;因此,當地多半養金目鱸、條紋鱸或七星鱸。

在飼料效率方面,阿威的經驗是一包30公斤飼料大約可以換24公斤(40臺斤)魚,通常飼養期大約8-9個月。他在屏東的客戶則是7個月可以抓,感覺上目前美洲大口鱸的種比以前差了點,成長較慢些,也許是長期以來近親育種的緣故。

臺灣地區年產約2000-3000噸

美洲大口鱸並不難養,一般育成率在7-8成以上,養殖期間都順利的甚至會超過百分之百,因為買魚苗時育苗場都會多給一些,以補運輸上可能的損失,如果飼養期間都順利沒有損失,收成就有可能超過原先規劃放養的數量,使得育成率超過百分之百。

美洲大口鱸約400克(約11-12兩)以上就可上市,銷售市場有菜市場、海釣場及外銷加工廠等路線,目前行情價一公斤大約90-100元。

主要產地以雲林臺西、麥寮為主,屏東北部、嘉義東石義竹、宜蘭及新北等地也有養殖。養殖業者詹凱翔表示,宜蘭地區有些美洲大口鱸養殖是專攻北部都會區的活魚銷售市場,產量沒有南部大,但也有一定的市場。由於鱒魚不好飼養,美洲大口鱸有取代鱒魚的趨勢,因此在北部山區也有一些養殖。

嘉南水產阿威指出,美洲大口鱸的市場行情變動較大,原因是外銷訂單不穩定,對國內產生較大影響。業者指出,去年外銷美國的美洲大口鱸被退櫃,貿易商說有沙門氏菌,被美國FDA打回票,這條損失都由加工廠買單,因此今年即使貿易商有單,國內加工廠也不太敢接。去年美國還有100-200噸的訂單,但今年沒有了。以整體來看,美洲大口鱸外銷有逐年減少的趨勢。為了因應市場變化,已有部分加州鱸魚塭改養金目鱸了。業者估計,臺灣地區美洲大口鱸養殖一年需要魚苗大約是600、700萬尾到1000萬尾,成魚年產量2000-3000噸。

大陸發展趨勢

大陸珠江三角洲於1983年自臺灣地區引入美洲大口鱸養殖,廣東深圳、惠陽、佛山等地也相繼引進魚苗,並於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至今也已有三十年之久。

近年赴河南、湖北發展養殖的臺商小玉表示,全中國一年大約有1.3億尾的美洲大口鱸成魚市場需求量,以育成率6成計算,需要寸苗超過2億尾,是臺灣地區的20倍以上,即使不是主流魚種,也具有相當規模。主要養殖大本營以廣東順德及佛山等地區,估計生產量約佔全中國50%,江蘇、浙江、湖北、河南、山東、山西、四川、上海、天津等地都有養殖,怕熱不怕冷的美洲大口鱸在中國南北各省都可自然越冬。

自2014年小玉有機會和當地臺商合作,首先在河南以佔地50畝的魚塘試養美洲大口鱸成魚,少量試養一季,以便對於當地氣候、水溫等條件進行初步瞭解。魚苗由臺灣地區引進,2014年11月放投苗,2015年9月開始收成出售,試養結果認為,美洲大口鱸怕熱不怕冷的特性能適應大陸環境氣候。小玉團隊2015年隨即在湖北荊州、荊門等地擴大養殖投資,養殖場面積由300畝起跳。除了養成魚以外,小玉也在大陸內地賣臺灣地區苗,已經逐漸打響名號,內地鱸魚養殖界都知道有位來自臺灣地區的小女生在賣臺灣地區美洲大口鱸苗,臺灣地區苗的特點是成長快、體型長,售價約人民幣一塊多。

臺灣地區養殖美洲大口鱸大都全期採用人工料投喂,但大陸內各地養殖方式相當多樣性,例如在廣東有人前期投餵人工料,後期改用冰鮮飼養,也有仿照桂花鱸模式養殖方式,全程使用冰鮮下雜魚,還有直接同時養殖羅非魚,將自然多產的羅非幼魚當作活餌給美洲大口鱸攝食。

大陸育苗多半在土塘進行,技術還未達到水泥池精養層次。有些成魚養殖戶會直接買剛孵化不到1周的「水花」直接下塘放養,放養初期做肥水培養紅蟲當作幼苗餌料,這種模式的養成目標是約5億尾水花收成10萬尾成魚。

大陸養殖美洲大口鱸有發病率較高的問題,尤其是夏季高水溫期,據瞭解,去年死了很多魚。「中國大陸各地美洲大口鱸養殖戶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整體而言,平均育成率約在6成,好一點的可以到8成。」小玉說。

大陸市場有一個規律性的變化,9月以前市場缺魚,塘頭價格較高,一市斤約在人民幣22元左右,到了10月盛產期,出魚量大增,塘頭價就會開始往下跌,由一市斤22元下跌到17元、15元、最後落在11-12元。

美洲大口鱸不易長途運輸,廣東雖是生產大省,但要運到內陸有難度。況且,各地市場消費習慣不同,上市的體型也不同。例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喜歡1.1-1.3市斤(約14-17臺兩)規格,河南鄭州偏愛9市兩到1.2市斤(12臺兩-1臺斤),因此內地各省都可以發展美洲大口鱸養殖,鎖定特定市場供應。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內地不少地方形成了大口黑鱸專業村,有專門提供魚苗的,也有專門進行大面積養殖的,有較具規模的美洲大口鱸流通商,產業各個環節的分工顯現,近幾年來中國大口黑鱸養殖產量也一直穩步上升。



來源:水產前沿(微信號:fishfirst)
作者:鄭石勤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親本來自長江口 正宗本地松江鱸魚10月上市
    課題負責人王金秋教授坦言,這一種群親本全部來自長江口,培育出的可供食用的魚兒可說是「正宗本地」。  松江鱸魚,學名淞江鱸,素有「江南第一名魚」美譽。幾十年前還未成珍稀保護品種時,松江鱸魚多次作為我國招待外賓的席上佳餚。有資料顯示,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來滬時就曾吃過。但1986年英國伊莉莎白二世來上海訪問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幸運,松江鱸魚已經難覓蹤影。
  • 黑鱸魚究竟有幾釐米?鱸魚會不會在4月變更多?動森的這些設定是魔鬼...
    我知道你們這幾天在遊戲裡釣鱸魚已經釣吐了,但還是要講個恐怖的事:現實中,鱸魚在日本的最佳垂釣季節是從四月到十二月,如果遊戲連這一點都擬真了,那麼到了四月……
  • 路亞野釣鱸魚,大口鱸魚作釣教學,學會基本功你就能釣到魚
    路亞野釣鱸魚,大口鱸魚作釣教學,學會基本功你就能釣到魚。對於路亞野釣鱸魚,首先我們去作釣前必須要去了解它,關於大口鱸魚,它值得研究的東西太多,未解之謎也很多,很多釣友也在研究,淺層的中上層魚種你要懂,它的追擊餌的水層絕不僅僅限制於中上層潛伏、追擊、悠閒都是它,但是有一點經驗告訴我,在某些時間段,它的攻擊欲望會變換水層,也就是這段時間水面系好用,下個時間段底層搜索好用,餌魚在哪魚在哪一個方面,再有鱸魚興許在變換水層玩耍,至於是不是我們也不知道。
  • 海鱸、淡水鱸魚、松江鱸魚、大口黑鱸這4種鱸魚怎麼區分,收藏了
    海鱸魚和淡水鱸魚的區別:人們常把鱸魚分為海鱸魚和淡水鱸魚,其實要細分的話,常見的鱸魚可以分為海鱸、松江鱸魚、大口黑鱸、河鱸四種。(松江鱸魚)主要分布於日本南部海灣、朝鮮半島西岸、中國沿海東北部海區以及它們相應的河流下遊。這種鱸魚最大的特點就是頭大,身體的前部分比較寬而且平扁,越往後越細,背部呈現黃褐色或者灰褐色,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大口黑鱸)原產於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密西西比河水系,由於肉質鮮美、生長迅速、抗病能力比較強,所以在我國各地都有養殖,其中廣東省的養殖量佔到了全國的75%以上。
  • 海大鱸魚苗,成活率99%!養殖「核武器」,拿早苗,搶先機!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圖1)顯示,近幾年全國加州鱸產量增長迅速,2017年全國加州鱸產量已達40萬噸左右,飼料銷量達12-13萬噸。其中,華東地區2017年加州鱸產量已超8萬噸,養殖總面積達8萬畝,而隨著養殖密度和面積的進一步增加,華東加州鱸產量將快速突破10萬噸關口。
  • 年產加州鱸7500噸,以酸菜魚爆紅的太二,現在也開始養魚了
    文/水產前沿陳曉慶  只做老罈子酸菜魚的太二  談起加州鱸餐飲,不得不提到太二酸菜魚,這是一家火爆於華南,並正向全國迅速擴張的連鎖餐飲。  太二酸菜魚主打一道老罈子酸菜魚,且堅持只用加州鱸這一條魚。加州鱸成本要比黑魚、草魚、龍利魚、巴沙魚都要高,但他們在經過各種對比之後發現,鱸魚肉質緊、密度高,口感更加細嫩彈牙,油脂少且不油膩,魚刺少,特別適合做酸菜魚。太二在處理魚時去骨、去尾、去魚腩,只留下了最精華的魚背肉。
  • 想養「淡水鱸」做清蒸鱸魚,來看看這篇報告吧!
    廣東是我國淡水鱸養殖最早、養殖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省份(表1),淡水鱸養殖產量約為全國淡水鱸養殖產量的60%,養殖面積大概有10萬多畝,集中分布在順德、南海、三水、高明、中山、江門等地,畝產可達3噸左右;浙江省淡水鱸養殖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州地區,養殖面積4萬多畝;江蘇省淡水鱸養殖主要集中在南京和蘇州等地區,養殖面積3萬多畝;江西省淡水鱸養殖面積2萬多畝;四川省淡水鱸養殖主要分布在成都、綿陽、德陽和攀枝花等地區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
    自1983年引進我國以來,大口黑鱸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養殖魚類品種,2019年我國養殖產量已達47.8萬噸。 為了更好地解析大口黑鱸物種進化史、開展其重要性狀遺傳基礎研究以及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團隊開展了大口黑鱸的深度基因組學研究。
  • 「生活小常識」海鱸魚比淡水鱸魚好在哪裡?
    鱸魚因其鮮美而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它刺少肉嫩,成為了現在人們經常點的一道佳餚。與其它魚相比,它的個頭更大,肉質更加的鮮美,主要分為海鱸和淡水鱸魚兩個種類。圖片來源:pixabay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種:●海鱸魚 ,學名日本真鱸
  • 臺灣海鱸產業發展40年仍起伏大 價格差距三十多倍
    (黃家富提供)1980年人工繁殖成功我國臺灣地區早在1956年時就有七星鱸的人工養殖,當時在桃園地區農民將天然七星鱸苗放入大池塘中和草、鯉、鰱、吳郭魚等魚混養。每年12月到翌年3月,沿海漁民在撈捕蝨目魚苗、烏魚苗的同時,也會捕撈到七星鱸魚苗,但是捕獲量時多時少,魚苗每尾售價在臺幣10元以上。
  • 畝利潤過萬元又好養的寶石鱸 為什麼還不能全面推廣開來?
    寶石鱸主要養殖範圍是珠三角地區,在上海、江浙一帶、山東等地也有養殖。養殖模式主要是精養和工廠化養殖,這兩個比例達到80%。陳輝崇說,目前良種場主要採用池塘和工廠化養殖,池塘一畝投放2000~3000&nbsp尾,工廠化養殖投放100尾/m3。其中寶石鱸養殖池塘面積約50畝,工廠化循環水車間1個,含50&nbsp個桶,1000&nbsp多平方米。
  • 2017年3月2日珠海佛山加州鱸魚/海鱸魚/盲曹等收購價格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2017年3月2日珠海佛山加州鱸魚/海鱸魚/盲曹等收購價格如下:3月2日廣東佛山地區加州鱸魚塘口收購價格報價地區報價規格塘口收購價格佛山順德8兩以上11.5元/斤佛山南海8兩以上11.4元/斤
  • 它被魚鉤鉤住後,會跳出水面瘋狂甩頭,快速將鉤子甩掉——七星鱸
    鱸魚是典型的洄遊性魚類,不管是人工繁殖或者自然繁殖均是在海水中繁殖,七星鱸在淡水水庫是無法繁殖的。七星鱸肉質細膩無小刺,味道鮮甜無腥味,營養豐富,是路亞界評價最高的對象魚。鱸魚的鮮美深受吃貨喜歡,且因其獵食兇猛深受路亞釣友喜歡,可是七星鱸生性狡猾,本文根據本人的經驗,分享下路亞鱸魚技巧,我們一起從以下幾個重點進行分析:鱸魚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 廣州一帆水產:寶石鱸魚養殖多年效益佳
    廣州一帆水產:寶石鱸魚養殖多年效益佳2016-02-09 20:1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9852 次 我要評論 ■《海洋與漁業》記者&nbsp黃文鳳/文圖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一帆水產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一帆」),作為廣東省寶石鱸魚苗銷量最多的企業之一,現在公司產苗量已經超過一千萬
  • 池塘加州鱸如何養殖?技術要點有哪些?
    加州鱸,學名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原產於北美洲,是一種兇猛的溫水性淡水肉食魚類,能夠在1~36.4℃的水溫內生長,最適的生長水溫為20~30℃。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引進加州鱸,由於加州鱸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溫廣、抗病能力強等優點,加上肌間刺少、肉質細嫩等優點,受到了養殖戶和消費者的青睞。下面筆者對加州鱸池塘養殖技術與經驗進行總結,供大家參考。
  • 銅陵一企業引進加州鱸魚原種 系國內首家
    為推進銅陵市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水產種業,近日,安徽張林漁業有限公司引進一批加州鱸魚原種。據了解,這是國內首家引進加州鱸魚原種的企業。》》》
  • 大懶傳說——爪踏美洲的地懶家族
    由於當時人們對物種滅絕的機理一無所知,大地懶化石不幸成了證明聖經中「大洪水」的工具。此外,埋藏在更古老地層中的各種恐龍、海龍和翼龍化石當時仍未沐浴科學的慧眼,它們要到下個世紀才能迎來人類的驚嘆。大地懶生活在200多萬年前到1萬多年前的更新世,是南美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哺乳類。它們從頭到尾體長5—6米,可能重達3—5噸。大地懶的頭骨像樹懶,脊椎和四肢骨骼像食蟻獸,不過個頭足足大了上百倍。
  • 動森玩家已經被鱸魚逼瘋了!遊戲才發售漲價50%!
    全 民 公 敵上一次記住「鱸魚」這兩個字時還在背誦「休說鱸魚堪膾」的動森玩家大概沒能料到,《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發售僅一周,就把「鱸魚」這個詞深深刻進了他們的腦子裡。在聽到「鱸魚」的瞬間,相當一部分動森玩家會不受控制地展現出沮喪失落、焦躁不安乃至於勃然大怒等情緒,這是十分典型的鱸魚創傷後應激障礙(鱸魚PTSD)。
  • 太陽魚(黑莓鱸)實用養殖技術精要
    眼大,位於頭的前位靠上,背鰭前距大於體長的二分之一。背鰭和尾鰭較長,前端有硬刺一直延伸到尾柄前;胸鰭呈扇形透明,沒有硬刺;尾鰭比較大,凹尾。&nbsp&nbsp&nbsp&nbsp2、食性及攝食強度&nbsp&nbsp&nbsp&nbsp黑莓鱸是偏肉食的雜食性魚類。
  • 爪踏美洲的地懶家族
    國外私人收藏的傑氏巨爪地懶前爪,最大的一個長達26釐米傑氏巨爪地懶是貧齒類動物中已知唯一挺進北極圈的物種,曾在寒冷的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育空地區生活,可以長到3米長,1噸重,比北極熊還要大些。作為冰河期最成功的地懶之一,各種巨爪地懶的化石几乎在整個北美和中美都有發現。